16例痛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论文_桂明东 徐芳

16例痛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论文_桂明东 徐芳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内分泌科 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 目的 观察痛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减少痛风的反复发作。方法 收集2013.1-2018.5在我科住院的痛风急性期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特点、诱发因素、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 16例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及护理,但其中有4例患者因痛风反复发作多次入院。结论 规范治疗,同时做好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健康教育是治疗疾病和减少其反复发作的关键。

【关键词】 痛风急性期 临床特征 护理

痛风属于代谢紊乱性疾病,主要是因为体内的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不良所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常常合并各种代谢紊乱,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病变常侵犯关节、肾脏等组织,易反复发作,给病人的生理、心理、家庭等方面带来诸多压力和负担。如何避免痛风的反复发作,减少患者的痛苦,也是我们护理工作面临的一大课题。因此我们收集2013.1-2018.5在我科住院的痛风急性期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以期寻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现将病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例痛风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5-93岁,平均年龄(67±18.12),病程2-40年;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痛风性关节炎表现,其中2名患者同时存在多关节的痛风石,6名患者合并高血压,3名患者合并高血脂,1名患者合并真红细胞增多症。

1.2诱发因素

饮食不当及饮酒诱发的患者10例,劳累受凉诱发的患者5例,1例无明显诱因。

1.3受累部位

痛风急性发作时多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本次入院时以跖趾关节受累的患者10例,以膝关节受累的患者2例,以多关节受累的患者2例,其他关节受累的患者2例。

2.治疗及预后

16例患者因痛风急性发作而入院,入院时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氟比洛芬酯静滴、芬必得口服或双氯芬酸钠软膏外涂局部肿胀疼痛的关节)以达到减轻或缓解疼痛的目的,同时配合使用碳酸氢钠口服治疗促进体内的尿酸排出体外。部分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明显,给予秋水仙碱口服以缓解局部炎症反应。1名患者同时存在多关节痛风石并出现破溃,因症状较重,高龄(82岁),痛风病史40余年,,医嘱加用甲强龙治疗。经积极治疗及精心的护理,16例患者痛风症状均缓解,破溃处得以愈合。

3.护理

3.1 疼痛护理

本组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痛风性关节炎表现,受累关节疼痛明显,关节周围及软组织出现明显红肿热痛,局部活动受限,疼痛持续2-15天,自觉如刀割样或咬噬状疼痛,夜间疼痛程度较剧。部分患者因痛风病史较长,发作时累及多关节疼痛,本组案例中有4例患者存在多关节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休息及生活质量。因此疼痛明显时应嘱患者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避免局部负重及受压,观察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受累关节局部肿胀程度有无减轻、局部皮温的变化,受累关节给予冰敷或硫酸镁湿敷[1]。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患者需改变体位时,应帮助患者抬高患肢并固定,动作宜缓慢,避免体位改变时加剧患者的疼痛。疼痛明显时给予药物治疗,待疼痛缓解后72小时后方可下床活动,活动早期应注意劳逸结合,活动量不宜过大。指导患者穿宽大柔软的鞋子,避免摩擦,影响血液循环。痛风性关节炎的病人要防止关节过度活动,抬高患肢,避免负重,已发炎的关节处保持局部休息,日常所需物尽量放置床边以利患者取用。

3.1 用药指导

秋水仙碱可以有效缓解痛风急性发作时的炎性症状,但其副作用较大,患者使用后常常会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甚至引起肝肾功能受损,故用药时间不宜过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用药期间应及时观察受累关节局部症状有无缓解,症状缓解或出现较为严重的胃肠道反应时应停药。本组大部分患者年龄较大,基础病较多,加之其副作用较多,故使用该药物较少,多使用氟比洛芬酯静滴或双氯芬酸钠软膏外涂患肢。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非甾体类靶向镇痛药,通过在脊髓和外周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能够有效缓解疼痛,且作用时间较长,不易引起胃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故在我科应用较多。别嘌呤醇能够抑制尿酸合成,但可能出现骨髓抑制、肝功能抑制,故应监测血象、肝功能,避免严重的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痛风急性发作时不可使用别嘌呤醇等降尿酸药物,以免加重疼痛[2]。

3.2饮食指导

本组患者中10例因进食肉类、海鲜、动物的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及饮酒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由此可以得出饮食管理对患者显得尤其重要。限制高嘌呤性食物能够减少外源性的核蛋白进入体内,可以降低血清中尿酸的水平,对于防止或减少痛风再次发作具有重要意义[3]。因此应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告知其高嘌呤饮食及饮酒是本次痛风发作的直接原因,提高患者对饮食管理的重视。帮助患者制定饮食方案,识别不同食物中嘌呤的含量;掌握食物中嘌呤的含量规律为:内脏>肉、鱼>干豆>坚果>叶菜>谷类>淀粉类、水果。鼓励患者增加碱性食物摄入,如牛奶、鸡蛋、马铃薯、各种蔬菜、柑橘类水果等。教会患者掌握一些生活技巧,如肉类弃汤后再烹饪,采用凉拌方法代替煎、炸食品[4]。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督促患者多饮水,使每日尿量达到2000ml/d以上,以增加尿酸的排出,防止结石的形成。因痛风多在夜间发作,可酌情让患者睡前或夜间饮水。禁饮酒 ,饮酒易使体内乳酸堆积,乳酸对尿酸的排泄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可诱使痛风发作。

3.3伤口护理

本组患者中2名患者存在多关节的痛风石,其中1名患者 1处关节痛风石破溃,伤口处有痛风石液体或结晶流出,予使用利凡诺外敷加莫匹罗星软膏换药,经积极治疗后均愈合。对其他部位无伤口的痛风石,告知患者衣物宜柔软,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及完整,避免受伤,穿着柔软适当的鞋子;切勿随意切开痛风石,避免感染。

3.4心理护理

本组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痛风性关节炎表现,受累关节疼痛明显,其中有4例患者因痛风反复发作多次入院。剧烈的疼痛且反复发作,使患者较为焦虑,烦躁不安。因此应关心、体谅患者,及时给予疏导,及时去处诱发因素。患者多有应激、紧张、焦虑,而精神创伤时易诱发痛风,应告知病人劳逸结合,保证睡眠,生活要有规律,以消除各种心理压力,缓解其焦躁情绪,积极为患者减轻痛苦,使患者能够配合治疗。

3.5健康教育

本组患者中有5例因劳累受凉诱发痛风发作,应告知患者要劳逸结合,生活规律,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劳累感染、创伤和进高嘌呤饮食等诱发因素。痛风病人中常共同存在的其它疾病,本组患者中6名患者合并高血压,3名患者合并高血脂,积极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肥胖,控制BMI在25以下。介绍疾病的发展过程,痛风缓解期服用适当药物促进尿酸排出和抑制尿酸形成,定期复查血尿酸。 避免使用影响尿酸排出的药物,如速尿、阿斯匹林等[5]。鼓励病人定期且适度运动,并教导病人掌握保护关节的技巧。教会病人自我检查,如平时定期触摸耳廓及手足关节处是否有痛风石产生;嘱病人定期复查血尿酸,有病情变化及时就诊。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紧张,以消除各种心理压力。本组有1名患者合并真红细胞增多症,痛风反复发作而入院,可能与体内的核酸代谢旺盛或影响了体内尿酸的排泄,诱发了痛风的发作,因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痛风的再次发作。

4.小结

痛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较大困扰及不便。痛风的发作与患者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高遵医行为,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减少痛风的复发及并发症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张建瑜.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合并痛风急性发作的疼痛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05):123-124.

[2] 张海银. 消化道出血患者引发急性痛风的诱因分析及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9):9805.

[3] 万兵花. 扶他林乳胶剂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痛风急性关节炎期的疗效和护理措施[J].药品评价,2016,13(15):38-41.

[4] 宋晓兰.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中老年痛风患者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8):79-81.

[5] 葛小丽. 痛风病人的护理干预[J].健康前沿,2017,26(7):112.

论文作者:桂明东 徐芳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16例痛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论文_桂明东 徐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