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引用“曲线”的尝试_唐朝论文

历史教学中引用“曲线”授课的尝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曲线论文,历史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从事历史教学多年,在教学中经常引用曲线来讲授新内容或综合复习,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以往的中国历史,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每个朝代都有产生,发展,强盛,衰败和灭亡的过程,这类似于抛物线形状。画出这条曲线再在曲线上标上有关年号,这不但便于记忆,而且便于知识的系统化,提高了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复习唐朝历史的时候,我就先画了类似于抛物线的曲线,再在上面标上有关事件的年号,如图(1)。

(2)对前边的内容小结,进而导入新课。

经过唐朝君臣百余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唐玄宗君臣的努力,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即开元盛世,紧接着,唐朝迅速地走向滑坡路,开始从强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内容──唐朝的衰亡(板书)

(3)讲授新课

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就是755 年的安史之乱(在所画图的B点上标上755年和安史之乱)唐朝经过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使得它的统治越来越黑暗。而唐末的农民大起义则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到了907年,大将朱温废唐朝皇帝,唐朝灭亡。(从B点开始,用实线画出唐朝历史的右半部曲线,注上时间B点的755 年和C点的907年。这样,唐朝的整个历史曲线图便画好了。

(4)安史之乱

让同学们找出安史之乱的起止时间,即755年到763年,并在适当位置上做出标记即。再让同学们找出安史之乱的发起人(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结果,危害等,这些都可在图上标记出来。(见图(2))

(5)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唐末农民大起义。

所有这些内容的讲述,都可以边讲边在图上标记,在重要环节上画上不同颜色的线以加深印象(见图(2))

总之,整整一节课,我都把课本内容与图紧密结合起来,把书中的重点内容落实到图上。使得学生既从宏观上掌握了整个唐朝历史的脉络,又通过直观形象的办法,加深了学生对本堂内容的理解,记忆。

如上我们所讲的只是唐朝历史的曲线图,而我国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每一个朝代的历史,都是与此相类似的曲线图。只是在每一个朝代,由于它们存在的时间长短不同,以及其政治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所以,其曲线的长短和起伏也不同。如果我们把这一条条类似抛物线的曲线边接起来,形成一条波状线,那就是整个的中国历史发展史图。

注:①唐朝初建 ②贞观之治 ③安史之乱 ④唐末农民大起义

图(1)

注:①唐朝初建 ②贞观之治 ③安史之乱 ④唐末农民大起义

图(2)

标签:;  ;  

历史教学中引用“曲线”的尝试_唐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