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语“Tay”(手)的转喻机制论文_Nguy?n Ng?c Bích

上海外国语大学 语言学院 越南留学生

摘要:传统的语言学把隐喻和转喻看作语言中的一种修辞。从认知语言学发展起来,很多语言学家已证明隐喻和转喻不仅仅是一种修饰手段,它还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本文在转喻概念的基础上,运用转喻和隐转喻思维模式对越南语“Tay”(手)进行分析。从拓展义项,分析了其多义项产生的内在机制,从而可以证明转喻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转喻、隐转喻、越南语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种体现。认知语言学为语言研究增加了新的角度。它根据人类的各个认知能力对每个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描写。转喻是认知语言学中常见的一个项目。它会根植于人们的基本经验之中,构成人类日常的思考和行动方式(Lakoff & Johnson, 1980:37)。

人体部位是每种语言中的基本词汇的范畴,虽然不同语言的思维和文化都存在差异,但是由于具有稳定性和常见性,因此人体部位词在各个语言中都属于高频率词。而我们不难发现在人体部位词中,具有手、脸、头、心的词语是最普遍的。在与外面世界互动的过程中,“手”很明显是人体部位最重要的部位之一。跟大多数的四肢动物不一样,人类可以很灵活地使用两双手。人在操作运动过程中,“手”都起很大的作用。甚至最基本的运动,如:站、坐、走、跑等“手”都能起保持身体的均衡的作用。从《越南语词典》里面,本人找出80多条具有“Tay”(手)的词语,然后在转喻概念的基础上,运用转喻和隐转喻思维模式对越南语“Tay”(手)进行分析、考察,从而找出越南语“Tay”(手)概念转喻的认知机制。

二.概念转喻认知机制

词最初都只有一个义项,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词也不断产生更多此意,从而产生了一词多义现象。词义的派生都有一定的基础。派生义和派生它的那个义项之间存一定要存在联系,两者在某一方面要么有相近点,要么有相似点。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一般是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种方式:隐喻和转喻。

最早的转喻定义是一种修辞手段。80年代,Lakoff和M.Johnson 在《Metaphor we live by》指出,转喻是认知的基本特征之一,人们常用易于理解和感知的事物的一个方面指代整个事物或者事物的另一方面(G.Lakoff & M.Johnson,1980)。1993年,Langacker把转喻定义为一种指代现象,整体被一个转喻用法作为一个指代来实现目标语言的心里暗示途径。简单来说 ,转喻是指当两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一事物的名称来取代另一事物,或者用事物的一个局部来代表其整体。转喻的关键不是“相似”,而是“联想”。

关于概念转喻,在1987年Lakoff曾提出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人们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对于某领域中经验和知识所形成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组织和表征结构,简称“ICM”)。Radden & Kovecses曾指出:“转喻是一个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个概念实体(源域)在同一ICM中为人们理解另一概念实体(目标域)提供心理可及”。 在认知机制和心理映射的过程中,人们要通过理解同一个ICM中突显程度高的实体来激活突显程度低的实体。这个过程会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总而言之,概念转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是人们非抽象进行概念化认知的一种工具。

三.越南语的“Tay” (手)的转喻分析

首先,为了概括“手”的转喻投射能力,可以先创立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其中来源域是“手”;目的域是跟“手”有关的因素、事件和状态。由于“手”是属于人体部位,因此“手”也属于“人”域。

3.2 Tay指代控制力

人们总觉得能被人抓住的东西是人们可以掌握和控制的。因此,在越南语和英语里有很多例子能证明“Tay/hand”(手)隐喻控制力。如:英语里的“in the palm of hand”, “in someone’s hand”, “out of someone’s hand”, “have/hold/keep something in hand”, “in good hand”. 或者越南语里的“trong t?m tay”(在手里), “n?m trong tay”(拿到手), “sa vào tay”(陷入手里)。

3.3 Tay 指代心情

手的动作可以指代人的心情。在英语中,hand(手)指代心情的例子有很多,例如:a show of hands、accept with both hands、get a good/big hand、give sb the glad hand。在越南语中,手指代心情的例子并不多,一般分成两种情况:第一种:表示赞成,例如:“v? tay”(拍手)用来比喻表示对某人或某事表示赞成。第二种:表示高兴的意思。“tay b?t m?t m?ng”(握手极欢)表示见到某人时特别高兴。

3.4 Tay 指代行为、活动

在Tay的转喻特点中,Tay 指代行为、活动是最普遍的现象。例如:

“ th?ng tay”(直接+ 手):干脆,直接做事。

“ bu?ng tay”(放手):放弃的意思。

“ ra tay”, “xu?ng tay”, “ tr? tay”都是“开始动作”的意思。在这例子,Tay 通过隐转喻投射来指代行为、活动。

3.6 Tay指代技能。

Tay指代技能的概念转喻也是一项很常见的现象。在英语和越南语里也是这样,其中“手指代技能”的概念转喻占比例比较多。首先,我们一起看英语里的例子:

1.She won the debate hands down.

2.You should get Ann to have a look at that. She’s a dab hand at getting stains out of clothes.

3.She’s an old hand at magazines, having trained on Cosmopolitan before editing company.

我们需要有一定的技能才能完成某件事情。同样,想要熟练操作某动作行为,我们需要经过学学和练习“手”的操作顺序,渐渐培养成自己的技能。通过“手象征技能”概念转喻,我们可以理解以上习语的意思:“hands down”(1)指很容易完成的事情,甚至操作行为时,主体不需要使用或者少用到“手”的功能。“a dab hand”(2)是一双巧手,能手;拥有高明技能的人。“an old hand”(3)是“老手”、“行家里手”,有经验的人。

在越南语系统里可以找到无数“手指代技能“概念转喻的例子。“khéo tay”是一个很常见的越南语形容词。在里是手艺高、手灵巧的意思。常用来比喻对某种领域有把握和好技术的人。另外, “mát tay”, “non tay” 也是常被使用的新词。这两个词是通过隐转喻过程获得现在使用的意思。“mát tay”是 “手转喻技能”和 “温度隐喻事物性质”等两个因素结合起来的概念。

另外,有关“Tay”指代技能的习语和成语出现的平率很高。例如:“Khéo ch?n khéo tay”、“Khéo con m?t, v?ng hai tay”、“Tay n?m tay m??i”、“Tay dao tay th?t”、“Tay th?y th??c th?”等等。越南人观念:人的两双手可以直接操作所有事情。因此从古以来,我们相信有一双巧手的人会有富足的日子。“Khéo ch?n khéo tay”的意思是具有一双巧手的人,什么事情都能做到。从本义转喻过来的意思是聪明灵活,有才华的人。在“Khéo con m?t, v?ng hai tay”习语中,“Khéo con m?t”指精灵的眼睛;“v?ng hai tay”指笨手笨脚。整个习语的意思是一个没有才能的人但喜欢挑剔别人的毛病、指责别人的缺点。“Tay n?m tay m??i”成语形容两手轮流做同一,或者左边一下右边一下做同一动作,是指同时做几项工作的人。同样,“Tay chèo tay lái”、“Tay dao tay th?t”是形容一个有能力的人同时可以承担并解决几个工作任务。从客观世界转化到人类认知的过程是非常重要。“Tay th?y th??c th?”的“Tay th?y”(老师的手)是指行家里手,有经验的人。虽然“Tay th?y”是精通并且有经验的,但是在测量时“Tay th?y”还是比不上“th??c th?”(角尺)。因为“Tay th?y”只是从经验得到比量法,而不能像“th??c th?”(角尺)那么准确。因此,我们可以得到“Tay th?y th??c th?”的转喻意是人的才能是有限制的。

四.结语

通过对越南语中“手”的转喻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体转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共同认知方式和手段,它体现基本的概念转喻性。本文里面,除了只针对越南语例子以外,还采取一些英语hand(手)概念转喻例子。从而可以理解人类认知的过程和方式,同时也证明转喻是人类的认知,思维和概念化的方式。

参考材料

1.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 M ].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5

2.Lakoff, George,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3.Johson.M, The body in the Min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黄碧蓉、于睿,人体词语词义转喻性研究,《外语学刊》,2011

5.徐益,“手”的汉英隐喻和转喻分析,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3

6.Vi?n ng?n ng? h?c, 《T? ?i?n Ti?ng Vi?t》, NXB Lao ??ng-x? h?i, 20

7.Tr?n V?n C?,《Ng?n Ng? h?c tri nh?n》,Nxb Khoa h?c x? h?i, 2007

8.L? Toàn Th?ng,《Ng?n Ng? h?c tri nh?n: T? lí thuy?t ??i c??ng ??n th?c ti?n

Ti?ng Vi?t》, Nxb Khoa h?c x? h?i, 2005.

9. V? Kim Hà, “ Các c? ch? tri nh?n ng? bi?u tr?ng có y?u t? tay”, T?p chí khoa h?c ?HSP TPHCM,2011.

作者简介:Nguy?n?Ng?c?Bích(1991、04),国籍:越南,2014年级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院,留学生博士在读。 研究方向:外国语及应用语言学

论文作者:Nguy?n Ng?c Bích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3

标签:;  ;  ;  ;  ;  ;  ;  ;  

越南语“Tay”(手)的转喻机制论文_Nguy?n Ng?c Bích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