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分析及矫治对策探索

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分析及矫治对策探索

刘根祥[1]2002年在《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分析及矫治对策探索》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也都需要接受教育,教育平等的观念已逐步形成共识。但是智力与非智力方面的差异以及环境条件等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学困生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学困生问题的研究,就成了教育界以及心理学界极为关注的问题。 学困生成因错综复杂,但多由各种学习障碍所致,因而学习障碍研究是学困生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西方研究者对学习障碍的研究历史悠久,从1896年美国特殊教育家柯克提出学习障碍这一概念以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中国在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科研意识的提高,此项研究已越来越引起各界广泛的关注。纵观中国学者在学习障碍方面的研究,确有不少丰硕的成果,但这些研究对象大多集中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而对于与之相衔接的普通高中学生学习障碍的研究,却没有更多涉及。因此本文以高中学困生的最大群体——数学学困生为研究对象,从数学教育学的角度,探讨他们数学学习障碍的特征、表现及其成因,并对各类学习障碍进行分类分析和分类矫治,从而为大面积转化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做一些有用的探索。 据调查可知,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障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中数学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等是学困生学习的主观障碍;而教育自身的失败及环境的影响成为了学困生学习的客观障碍。这两方面障碍在学困生身上往往是并存的,只是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各有侧重而已。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成因是复杂多样的,但概括起来主要有叁个方面的原因,即学生自身方面、教师方面、师生沟通方面。其中学生自身的非智力障碍是学困生学习障碍产生的主要内因,教师方面的种种不足及师生沟通的不畅,成为学困生学习障碍产生的主要外因。总之,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各种失误所致,这是本文对学习障碍归因的基本观点。因而学习障碍的矫治应立足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要综合调动各种教育因素,才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便于对学困生学习障碍的诊断与矫治,本文给出了数学学习障碍的一个初级实用分类,即数学学习障碍从成因角度主要可分为两类:内因主导型和外因影响型。内因主导型主要包括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外因影响型主要包括环境干扰型学习障碍、教育误导学习障碍。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类分析了各种学习障碍的特征及表现,为学习障碍的诊断与矫治提供了依据。 在本文的第叁部分,鉴于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师生互动的正面效益是解决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问题的理论思考,提出了知情并重、主体参与、差异教学、师生沟通的矫治原则及培养兴趣、沟通情感;端正态度、磨炼意志;改革教法、指导学法;重视差异、注重反馈的一般矫治对策。另外重点依据各种学习障碍的成因及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分类矫治的对策,其中认知障碍的矫治,着重从认知学习理论及建构主义的基本原则出发,从改造教学观、改革教学方法入手,创造良好认知情境,提高学困生自我建构的认知水平。同时注重教学反馈与学习迁移研究,做好学生认知的帮助者,为学生认知“搭桥”防止学习负迁移产生。情感障碍的矫治重点要在师生沟通上多做工作。意志障碍的矫治关键是建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培养学习自制力,外因影响型学习障碍矫治关键在于优化外部环境,增强学生抗干扰能力,特别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另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产生的关键期之一是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阶段,为此本文提出了系统矫治的对策:①做好衔接点教材的教学工作,一方面要找准衔接点,另一方面要做好衔接点教材处理工作,将数学知识“修剪”的更便于学生建构;②从教学方法上做好衔接,首先采用直观教学,通过感官活动,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其次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循环、重反馈教学策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③从学法上搞好衔接,举办学法讲座,开展学法交流,诱导学生“学会”学习;④从心理上做好衔接,心理衔接的教学比其它方面衔接更为重要,意义更为深远,教师在衔接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外,要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在本文的最后,通过两个典型的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的个案研究,给出了本项研究的两个实证,进一步完善了本项研究的理论观点,同时为学习障碍系统矫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叁条实践经验,即在矫治过程中,一是实行教学反馈表制度,强化学困生参与意识,促进师生认知情感的及时沟通。二是开展学习迁移实验,促进学困生学习正迁移。矫治认知障碍。叁是实施差异教学,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促进自身教育,从而逐渐消除学习障碍产生的内外因。

郑珺[2]2006年在《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是: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2、北尾伦彦的叁层次说。3、韦纳的归因理论。4、巴班斯基的同心圆理论。5、佐野良五郎的双因素论。6、刘弘白关于学习缺陷的相关研究理论等等。 学困生错综复杂,但多由各种学习障碍所致,因而学习障碍研究是学困生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西方研究者对学习障碍的研究历史悠久,至今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在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本文以高中学困生的最大群体——数学学困生为研究对象,从数学教育学的角度,对学习障碍进行分类分析和矫治,从而为大面积转化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据调查,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障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数学认知障碍与意志障碍。根据各种学习障碍的特征,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分类矫治的对策.认知障碍的矫治,着重从认知学习理论及建构主义的基本原则出发,从改造教学观、改革教学方法入手,创造良好认知情境,提高学困生自我建构的认知水平。一、精心组织初高中衔接教学,防止分化。教师应做到:(1)做好衔接点教材的教学工作(2)从教学方法上做好衔接(3)从心理上搞好衔接。二、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困生认知操作能力。叁、进行分层次教学.四、及时复习与新知识相关联的已学知识,为学生认知“搭桥”。五、重视学困生的思维训练,提高认知水平。意志障碍的矫治关键是建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培养学习自制力,采取以下矫治对策:一、加强学习的目的教育,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二、运用史料激励学困生意志。叁、结合数学解题教学锻炼学生意志。 实验结果证明,采用学困生转化策略对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水平作用显着。在本文的最后,通过一个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矫治的典型个案研究,给出了本项研究的一个实证,进一步完善了本项研究的理论观点,同时为学习障碍系统矫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韩保席[3]2008年在《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研究》文中提出数学学习困难是目前普通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情况多年不见好转。避免数困生的产生和转化数困生不仅是学校教学的需要,更是促进个体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自身因素:如兴趣、态度、意志、动机、认知方式等;也有外界因素:如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学习环境、社会价值取向等。本研究在假定智力水平差异不大的前提下,通过对典型的数困生进行个案分析、比较数优生与数困生的差异、对数学教师进行调查访谈等方式,找出了形成数困生的最重要的因素,然后针对这些因素给出数困生的分类,即:非智力因素型、学习方法不当型、归因不当型、不适应新环境型、综合型等,最后本研究针对各类型数困生提出相应的转化措施,如: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意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改进、实施个性化分层次教学、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等。

王慕伦[4]2014年在《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基于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对数学学困生成因调查分析,为避免或减少高中数学学困生的产生提出若干相关策略,以期能够改善其现状。研究在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个案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所在学校高中叁个年级的数学学困生进行调查。文章分为五部分:第1章:绪论。说明对于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2章:学习困难及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概念界定。就学习困难概念的演变简要说明,分别从生理学医学角度,教育学心理学角度,我国学者对学习困难的界定叁方面进行阐述,又对高中数学学困生的界定提出相关看法。第3章: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调查。对所任教的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东联现代中学高中一、二、叁年级的数学学困生为对象进行访谈、问卷调查,主要调查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别从高中数学学困生自身情况、高中数学学困生对数学教师的评价、家庭方面的调查结果进行详细说明和总结。其中,高中数学学困生自身情况主要包括数学学习动机、数学学习意志、数学学习情绪、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态度、数学学习方法几方面。第4章: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分别就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方面因素详细说明。其中学生自身因素包含学习动机不足,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归因不当,学习方法不当,数学基础知识薄弱,意志力不强,心理问题。学校方面因素包括教师和学科自身因素。教师因素主要是部分教师存在心理偏差,教学方法一成不变,职业倦怠,知识面窄。第5章: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分别就学校教育、家庭和社会教育提出各自的建议。重点对于学校教育提出几点教学策略。首先,对于加强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动机,提出要培养高中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其次,在改进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上提出,要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将问题适当分解,降低难度;适当设置一些数学开放题;教会数学学困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数学学困生良好的解题习惯。最后,叙述理论研究后在所任教班级进行的一个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的尝试,收效显着。文章立足于研究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结合文献资料的理论研究基础与自身教学实践,尝试将归纳的转化策略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希望能够对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学困生改善现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发展作出一点贡献。

唐军[5]2010年在《高叁文科数学学困生的特点及转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高中入学率也在不断提高,高中学生学习困难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尤其是文科生的学习困难、学习障碍问题尤为突出.从我连续几年带高叁文科班情况来看,数学已经成为制约文科学生发展的主要科目.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成绩较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难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从某些方面说甚至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科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有: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外界因素.本文的主要工作主要有二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本文对沙洲中学高叁文科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求文科学生学习数学的突出特点:1、学习基础较差;2、学习态度不积极;3、能力发展水平低;4、缺乏兴趣,意志不坚强;5、以机械学习方式为主;6、对错题整理没有引起重视.第二个方面,在笔者所任教的两届高叁文科班的学生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8位不同层次,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进行转化个案实验.分析其成因、类型,提出转化措施.并给出了转化过程中比较有特色的案例.通过转化实践,8位学生的成绩都有所进步.在基础知识、思维水平、解题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学习动力、意志力、考试焦虑都有所改善.素质教育给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意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数学思维能力.结合高叁文科数困生的特点和转化过程中的体会,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注重数学技能的培养;注重概念的理解,避免数学教学文科化;高一高二基础年级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开发;注重对解题方法的指导;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放到和知识传授相同的位置;对数学学困生干预的越早,转化越有效.

崔晋[6]2013年在《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实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学学习困难是目前普通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比例多年不见减少。减少数困生面的扩大和转化数困生不仅是高中教学的需要,更是促进个体可持续发展和让每一个孩子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本研究首先对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学困原因进行调查:大多数学生进入高中后都感到对高中学习适应有困难;学习不适应是主要问题;适应不好的主要原因有:学习技巧、内容的变化,以及难度、学习竞争压力的增大;学习方法不适应的问题十分突出;学习不适应引起的心理变化不容忽视。在以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选择出3名较为典型的学生(智力型1名、非智力型2名学困生)作为本课题研究实例,在这一调研过程中观察、比较并分析了这叁名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问题和方法,认真探究了有效转变数学学困生的途径和措施。最后总结了高中数困生的转化对策:个别单独帮教转化学困生是最有效的方式,根据学困生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转化对策;在进行转化学困生过程中,要遵循“递进式”帮教原则,不可急于求成;转变对学困生评价的方式;层次化教学。

张丽霞[7]2011年在《高一数学学困生预防与改善的教学研究》文中提出数学在促进个人智力发展和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素养是公民所必备的一种基本素养,而据统计,全国中小学有近30%的数学学困生,它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面对如此严峻的教育形势,本文就笔者近几年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和认识,在心理学和有关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高一数学学困生(以下简称数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分别对高一数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到数困生的学习现状及教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从而得出数困生形成的原因:教师的不合理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分取人,歧视差生)及不恰当的教学方式(初高中教学衔接不当,教学难度偏大,备课不充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智力因素(思维速度慢,理解能力差,计算能力差)和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不浓,归因不到位,意志力不够),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从而导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合理的学习计划等。根据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及改善高一数困生的四大原则:促进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原则、促进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原则、注重挖掘隐性知识的教学原则、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原则。在四大原则基础上,笔者提出预防及改善高一数困生的教育策略:第一,精心组织初高中衔接教学:包括导入新课注重情境、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分层制定学习目标、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第二,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是学会调控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再复习学习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教给学生空降学习法。第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包括注意的策略,记忆的策略,思维的策略,阅读的策略,记笔记的策略,求教和讨论的策略,反思的策略。最后根据上述策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证明:经过上述策略的实施,确实使得数困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最终达到相对而言比较良好的学习效果。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法、文献法、教育实验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李玉苓[8]2011年在《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解决学习困难学生(学困生或差生)问题始终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初中数学学困生作为众多学困生中的一类,他们在学习数学时面临困境,并且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问题难度的不断增加,困难程度越来越大,从而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产生数学学困生的原因很多,其中学习效率低下是造成他们学因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效率,不仅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为高质量地培养人才打下良好基础。本文首先阐明了这一课题的研究意义及方法。其次,对国内外学困生及学习效率等相关研究进行概述,对数学学困生及数学学习效率的内涵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界定了本文主要概念:数学学困生、数学学习效率。明确了研究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的四个主要理论依据有:“掌握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归因理论。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问题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有效的教学对策。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影响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的因素有: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外显因素和认知因素。其中,非智力因素和认知因素在影响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的因素中作用较为突出,从这些因素入手,对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更加地有效。本文结论为:(1)提高学习效率是转变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现状的一个重要渠道,是一条可行之路。(2)针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特点,将他们分为叁类是合适的:①文科类成绩尚可,理科类唯独数学单科成绩较差的学困生。②文科类成绩尚可,理科类成绩差的学困生。③文、理科类成绩都差的学困生。(3)在数学教学中施行文中的教学措施后,可以强化学生的效率意识,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谭珺文[9]2015年在《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学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数学学困生”)一直是基础教育中一个大问题,虽然国内外已有不少教育家和学者一直致力于对数学学困生研究,并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研究资料和有益的启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的改革,数学学困生问题自身也随之产生了很多变化的因素,使这个问题成为一个需要时刻关注的难题。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面临着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科目等方面的变化,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分化日趋严重,数学学困生问题日渐突显,使之成为教育研究中一个棘手的问题。所以探索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是必须和必要的,更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首先,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数学学困生所开展的研究,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明确了研究的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并对数学学困生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其次,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初中数学学困生与学优生在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意志力、情绪、归因存在着显着性差异,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初一年级的数学学困生与初二年级的数学学困生在这七个维度上没有存在显着性差异。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初中数学学优生和学困生在这七个维度中两两之间均成正相关性,其中,除了数学学习动机与归因之间的相关性不够明显外,其它的正相关性都非常显着。第叁,结合课堂观察、访谈分析和个案研究,得到数学学困生学习困难成因由两方面原因引起:(1)内部原因:数学学习兴趣淡薄、学习动机不足、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意志力薄弱、学习方法不当、归因不当、数学基础薄弱,识记能力差;(2)外部原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因素。最后结合文中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个案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学困生提出转化策略。

梁艳[10]2013年在《前置性学习对初中数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全国少工委一项统计表明,我国3亿学生中有5000万学生被教师和家长列为学困生行列,其中数学由于其先天的抽象性特点、我国应试教育的风气还很盛行,加上大班教学的弊端和学生学习方法等内外原因,造成了众多的数学学困生。而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在现代社会和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所以前人在转化数学学困生方面做过很多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的有效成果,但是数学学困生由于人数较多,基础比较差,学习动机低,易受外界干扰等原因,使得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容易反复,收效甚微。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等手段,结合前置性学习对数学学困进行干预研究,期望探索一条使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是以陕西省西安市东元路学校初二的四个班同学为整体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57名数学学困生。在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在任课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了本课题研究。本研究中的前置性学习主要是指:课前教师以作业的形式,将学生在下节课或下阶段教学中将要用到的旧知识、旧概念进行复习补救以及对新课内容的预习和探究的过程,是通过学生个人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学习。研究主要分叁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对象、建立了合作小组,并采用“数学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学生进行了前测。第二阶段第一步:本人与任课教师共同布置前置性学习作业,并协商处理遇到的问题。第二步:任课教师基本已经熟练掌握了布置前置性作业的相关要点后,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完全交由教师处理,两个任课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前置性作业进行交流、补充、协调。第叁阶段第一步:后测,访谈。第二步:数据分析与处理。在研究中,学生以个人自学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前置性学习,教师通过上课提问、抽查作业等形式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前置性学习能够使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有明显的提高,但各部分的提升程度并不相同:“一般数学效能感”和“对未来预测方面”的数学自我效能感提升最快;“行动及活动方面”的自我效能感提升比较稳定:而“学习监控及情感方面”的数学自我效能感提升较慢。前置性的学习能够使数学学困生的数学排名(成绩)得到比较稳定的提升:对57名数学学困生的近一学年的研究中,这些学困生的年级排名提升了将近30名。由于学生的数学成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研究中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升有降、因人而异,若要使绝大多数数学学困生都能得到转化,必须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多样的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分析及矫治对策探索[D]. 刘根祥. 陕西师范大学. 2002

[2]. 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D]. 郑珺. 天津师范大学. 2006

[3]. 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研究[D]. 韩保席. 苏州大学. 2008

[4].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研究[D]. 王慕伦.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5]. 高叁文科数学学困生的特点及转化研究[D]. 唐军. 苏州大学. 2010

[6]. 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实例研究[D]. 崔晋.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7]. 高一数学学困生预防与改善的教学研究[D]. 张丽霞. 河北师范大学. 2011

[8]. 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的实践研究[D]. 李玉苓. 天津师范大学. 2011

[9].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D]. 谭珺文. 广西师范大学. 2015

[10]. 前置性学习对初中数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D]. 梁艳.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分析及矫治对策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