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急性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的意义

急性胰腺炎急性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的意义

夏菁[1]2002年在《急性胰腺炎急性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的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急性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发生、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对AP的影响。探讨细胞因子在AP病程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研究对象为2000—2002年确诊为AP的86例住院患者。正常对照组:取30例正常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分别计算SIRS在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中的发生率并相互比较。按病程中是否发生SIRS分为SIRS组与非SIRS组,分别比较SIRS发生、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对AP的影响。应用放免法ELISA法检测AP患者血液中TNF-α、IL-1β、IL-6、IL-8,对SAP患者,每隔1天进行血液中TNF-α、IL-1β、IL-6、IL-8检测,比较AP病程演进中细胞因子的变化。 结果:重症胰腺炎的SIRS发生率高于轻型胰腺炎(P<0.01),且随SIRS程度的加重,AP患者病死率升高(P<0.05)。MAP、SAP患者血液中TNF-α、IL-6、IL-8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P<0.01),并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一致。 结论:AP患者SIRS发生、SIRS持续时间和SIRS严重程度与预后有密切关系;细胞因子参与了AP的病理发展过程,并且是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

阿布力克木·阿布力孜(Ablikim, Abliz)[2]2016年在《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粘膜屏障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保护作用的剂量探讨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最佳的用药剂量并为SAP合并肠道损伤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剂量。方法:50只雄性wista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apocynin低剂量预处理组(APO 25mg/kg), apocynin中剂量预处理组(APO 50mg/kg),apocynin高剂量预处理组(APO 100mg/kg)。将5%牛磺胆酸钠溶液(0.1ml/100g)逆行注射于胆胰管,制备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预处理组大鼠造模前30min通过股静脉穿刺方式,给予不同浓度(25、50、100mg/kg)的apocynin溶液。模型制备后12h剖杀大鼠,分别取腹水、血液及胰头组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IP)、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和腹水量,同时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SAP组血清AMY、LIP、ALT、Cr以及腹水量和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均较假手术(SO)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 25mg/kg组上述指标与SAP组无显着差别(P>0.05)。APO 50mg/kg、APO 100mg/kg两组血清AMY、LIP、腹水量、胰腺病理评分均较SAP组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 100mg/kg组与APO 50mg/kg组比较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APO 50mg/kg组血清ALT、Cr值较APO 100mg/kg组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25mg/kg) apocyni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作用不明显,改善病情效果有限。中、高剂量(50、100mg/kg) apocynin均能降低血清AMY、LIP、腹水量、胰腺病理损伤及病理评分并能有效地减轻胰腺炎严重程度。然而高剂量(100mg/kg) apocynin虽能缓解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降低胰腺病理损伤,但肝肾毒性较大。由此可见,50mg/kg剂量是apocynin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作用的有效安全剂量。第二部分: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O)组(N=10),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30),apocynin预处理(APO)组(N=10)及apocynin药物对照(APO-CON)组(N=10)。其中SAP组又分为3h、6h、12h叁个时间点(N=10)。将5%牛磺胆酸钠溶液(0.1ml/100g)逆行注射于胆胰管,制备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APO组造模前30分钟通过股静脉给予50mg/kg剂量的apocynin溶液。各组大鼠造模后相应的时间点处死后取材,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死亡率、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IP)、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以及血清促炎细胞因子和水平,测定大鼠回肠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胰腺和回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回肠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结果:SAP组大鼠血清AMY、LIP、DAO、D-乳酸、促炎细胞因子(TNF-α、 IL-1β、IL-6)、回肠组织MDA、胰腺及回肠组织病理学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12小时达到高峰并均高于SO组和APO-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组大鼠上述指标与SAP12h组相比明显降低,但仍然高于S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大鼠回肠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破坏明显,apocynin干预后明显得到改善。APO-CON组大上述指标同S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cynin通过降低胰腺及肠道功能学指标,减轻胰腺和肠粘膜的病理学损伤及超微结构改变程度,改善病情及降低大鼠死亡率,对SAP大鼠肠道损伤有明显地保护作用。第叁部分: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粘膜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目的:探讨apocyni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粘膜损伤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胰外脏器损伤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O)组(N=10),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30), apocynin预处理(APO)组(N=10)及apocynin药物对照(APO-CON)组(N=10)。其中SAP组又分为3h、6h、12h叁个时间点(N=10)。将5%牛磺胆酸钠溶液(0.1ml/100g)逆行注射于胆胰管,制备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APO组造模前30分钟通过股静脉给予50mg/kg剂量的apocynin溶液。各组大鼠造模后相应的时间点处死和取材,通过免疫组化法和Westen Blot法检测肠组织NADPH氧化酶2(NOX2)、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 p65、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caspase3及caspase9的表达水平,通过TUNEL法检测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程度。结果:SAP组大鼠肠粘膜组织NOX2、NF-κB、p38MAPK、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以及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率随着时间逐渐增高且均高于SO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与SAP12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CON组大上述指标同S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cynin可以通过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组织NADPH氧化酶,减少NF-κB、p38MAPK蛋白表达,抑制肠粘膜氧化应激反应,下调caspase3及caspase9等凋亡信号通路,阻止NF-κB介导的炎症瀑布效应分子TNF-α、IL-6和IL-1p的释放,从而对胰腺炎肠道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阎紫菲[3]2014年在《青蒿琥酯对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由于急性胰腺炎发病急,病情发展快而复杂,可从最初的胰腺组织的局部病变迅速发展成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at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脓毒症、脓毒症休克乃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治疗非常棘手,虽然临床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满意,总体死亡率仍然高达5%~13.6%,因此研究新的有效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急性胰腺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是由感染因素导致的SIRS,又称SIRS亚型。鉴于SIRS贯穿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过程,早期阶段的SIRS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晚期将出现脓毒症、脓毒症休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将大为增加,病死率也将增加4~5倍。因此,急性胰腺炎的本质是SIRS和脓毒症。青蒿琥酯(artesunate,AS)为有效的抗疟药物。前期我们课题组发现,青蒿琥酯可显着提高脓毒症模型动物的存活率,显着降低模型小鼠体内血清内毒素、血清TNF-α、IL-6等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鉴于急性胰腺炎的本质是SIRS和脓毒症,而青蒿琥酯具有良好的治疗SIRS和脓毒症作用,我们开展了青蒿琥酯治疗AP的研究:在建立雨蛙素联合脂多糖致AP小鼠模型的基础上,进行青蒿琥酯对急性胰腺炎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研究方法:1.青蒿琥酯对急性胰腺炎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⑴急性胰腺炎模型小鼠的制模方法采用雨蛙素联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小鼠急性胰腺炎模型:用剂量为100μg/kg的雨蛙素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连续6次给药,每次需间隔1小时,在最后一次注射雨蛙素后立即腹腔注射剂量为10mg/kg的LPS,完成造模。⑵青蒿琥酯对急性胰腺炎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AS治疗组,每组12只,其中治疗组为3个浓度(AS5.0mg/kg,AS2.5mg/kg,AS1.5mg/kg)的AS组。正常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小鼠在造模后,平行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组在造模完成后0小时和4小时肌肉注射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在造模完成后18小时,所有组别的小鼠采取眼眶取血,脱臼处死小鼠,留取胰腺组织,并进行以下工作:①胰腺和周围组织的大体形态学观察;②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取胰腺头部进行HE染色,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并采用双盲法按Rongione法对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③计算胰腺系数:胰腺系数=胰腺湿重(毫克)/小鼠体重(克);④组织、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用试剂盒测定胰腺组织中胰蛋白酶、脂肪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以及血清淀粉酶(amylase,AMS)活力。采用软件SPSS16.0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2.青蒿琥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SAP)大鼠的治疗作用⑴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采用逆行性胆胰管注射3.5%牛黄胆酸钠方法建立SAP大鼠模型。⑵青蒿琥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SAP模型组,AS治疗组(5.00mg/kg,3.5mg/kg,1.75mg/kg,0.7mg/kg)和乌司他丁(US)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以外,各组采用逆行性胆胰管注射牛黄胆酸钠方法制作SAP大鼠模型后,4个AS组在0小时和4小时给予不同剂量的青蒿琥酯治疗,连续叁天给药,每次间隔24小时。US组造模后平行给予乌司他丁制剂10000U/kg。正常组不给予任何操作,假手术组造模后平行给予生理盐水。第叁天给药结束后,采用腹主动脉取血,同时摘取胰腺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生存曲线及各项生化指标检测,主要包括胰腺系数、组织脂肪酶活力和SOD活力、组织MDA含量,血清AMS活力等。3.青蒿琥酯对急性胰腺炎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⑴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分离和培养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SD大鼠原代胰腺腺泡细胞,将细胞分为正常组、脂多糖组、AS干预脂多糖组、AS组。脂多糖终浓度为1μg/mL,AS干预组先加入终浓度为10μg/mL的AS,2h后加入脂多糖孵育。加入脂多糖6h后进行指标检测.⑵各项指标检测①应用半定量RT-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AS处理对LPS诱导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TNF-α、IL-1β、IL-6mRNA表达及蛋白释放的影响。②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经青蒿琥酯或LPS处理前后,其TLR2、TLR4和p65mRNA表达的变化情况。主要结果:1.青蒿琥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⑴胰腺组织观察:不同剂量AS组小鼠和大鼠胰腺组较模型组血管充血情况减轻、出血点明显减少,颜色接近正常组,胰腺系数较模型组有显着降低。⑵胰腺组织的病理学评分:①AS组的胰腺组织较模型组在坏死、出血和炎性浸润方面较模型组小鼠和大鼠有不同程度的减轻。②Rongione法病理学评分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胰腺损伤的组织病理学评分均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AS组间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趋势,但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⑶组织、血清生化指标检测:①组织脂肪酶、蛋白酶和SOD活力、MDA含量测定: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组织胰脂肪酶、胰蛋白酶活力和MDA含量有显着增加(P<0.01),AS组与模型组比较,其各项指标都有降低(P<0.05),各AS组间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趋势,但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同时与模型组比较,AS组的SOD活力有明显升高。②模型组的AMS活力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而AS各组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2.青蒿琥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治疗作用的机制研究。⑴青蒿琥酯能够抑制由LPS诱导的促炎性因子IL-1β和IL-6的分泌。⑵青蒿琥酯对LPS诱导产生的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细胞的TLR2、TLR4和p65的表达产生抑制作用。结论:1.青蒿琥酯能明显改善急性胰腺炎模型小鼠胰腺组织的病变情况,可显着降低其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活力,增加组织的SOD活力以及降低组织MDA含量。2.青蒿琥酯能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胰腺组织的病变情况,可显着降低其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脂肪酶的活力,增加组织的SOD活力以及降低组织MDA含量。3.青蒿琥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与抑制LPS诱导的TLR2、TLR4和NF-κB表达,从而减少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及IL-6的释放有关。

敖宇[4]2017年在《肿瘤坏死因子-α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评价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与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为构建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预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研究主题制定检索策略,两名检索员独立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SCI、Embase、Cochrane数据库,查找关于血清促炎细胞因子TNF-α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相关的临床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AHRQ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按照PICO原则设计资料提取表格,并提取数据。用Rev Mam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因各个研究血清TNF-α的监测时间不等,为探讨不同监测时间的TNF-α浓度与AP病情的关系,将纳入研究数量≥2的监测时间进行分组并行Meta分析。结果:(1)将AP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型,共纳入110篇文献,AP患者共6388例,将纳入研究数量≥2的监测时间进行分组并行Meta分析(血清TNF-α监测时间包括入院后1、2、3、4、5、7、10、14天,AP按严重程度分为MAP组与SAP组)。各监测时间TNF-α与急性胰腺炎的Meta分析合并值:(1)入院后1天:纳入96个研究,SAP组2168例,MAP组3342例,SAP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MAP组[SMD=2.99,95%CI(2.63,3.36),P<0.00001];(2)入院后2天:纳入18个研究,SAP组412例,MAP组603例,SAP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MAP组[SMD=2.83,95%CI(1.99,3.68),P<0.00001];(3)入院后3天:纳入47个研究,SAP组1036例,MAP组1697例,SAP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MAP组[SMD=3.80,95%CI(3.18,4.42),P<0.00001];(4)入院后4天:纳入18个研究,SAP组321例,MAP组528例,SAP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MAP组[SMD=2.27,95%CI(1.48,3.07),P<0.00001];(5)入院后5天:纳入17个研究,SAP组543例,MAP组553例,SAP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MAP组[SMD=2.16,95%CI(1.60,2.72),P<0.00001];(6)入院后7天:纳入60个研究,SAP组1318例,MAP组2062例,SAP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MAP组[SMD=2.85,95%CI(2.38,3.32),P<0.00001];(7)入院后10天:纳入7个研究,SAP组152例,MAP组244例,SAP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MAP组[SMD=0.50,95%CI(0.30,0.71),P<0.00001];(8)入院后14天:纳入27个研究,SAP组568例,MAP组829例,SAP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MAP组[SMD=1.80,95%CI(1.23,2.37),P<0.00001]。(2)将AP按预后(临床病程、并发症)分型,共纳入文献9篇,AP患者共439例。(1)按临床病程分型,共纳入2个研究,95例AP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的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临床缓解期[SMD=1.63,95%CI(0.38,2.88),P=0.01];(2)按并发症分型,纳入研究数量≥2的检测时间只有入院后第1天,故对各并发症在入院后1天与血清TNF-α进行Meta分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共纳入2个研究,166例AP患者(MODS组31例,非MODS组1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MODS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MODS组[SMD=2.12,95%CI(1.13,3.11),P<0.000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共纳入2个研究,114例AP患者(SIRS组53例,非SIRS组6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SIRS组血清TNF-α水平与非SIRS组无差异[SMD=2.50,95%CI(-0.62,5.62),P=0.12];重症急性胰腺炎伴器官功能障碍(SAP-2):共纳入2个研究,35例SAP患者(SAP-2组18例,SAP-1组1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SAP-2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SAP-1组[SMD=1.83,95%CI(0.56,3.09),P=0.005]。结论:血清TNF-α水平与AP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其水平的高低有助于病情的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李乾[5]2016年在《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中TLR4等相关炎症因子mRNA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检测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对急性胰腺炎病人(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血液中Toll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 TLR4)、膜白介素14(membran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4,mCD14)、白介素1β(inter 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等相应nRNA的影响变化。同时与临床检测指标变化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判断TLR4作为临床检测指标的潜在价值。方法:对2013年至2015年昆明理工大学附属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被诊断为SAP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进行连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并在12小时内抽血,检测TLR4、mCD14、IL-1β、TNF-α、IL-10等相应mRNA的变化。空白对照组仅进行一般治疗,跟研究组一样进行相应检测。同时检测分析临床指标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比如APACHE 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 Ⅱ)、血清淀粉酶(amylase, AMY)、血清脂肪酶(lipase, LIPA)、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min, PCT)、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等。并与TLR4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相关性。结果:(1)连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能明显降低TLR4、mCD14、IL-1β、TNF-α的表达,而却上调了IL-10的表达。(2)TLR4与临床检测指标变化成正相关,且TLR4变化比较于APACHE Ⅱ、PCT、Hs-CRP下降更快。结论:(1)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能降低SAP病人Toll受体4信号通路的活化,减弱TLR4信号通路对促炎因子的调控表达,进而达到抑制SAP恶性发展的作用。(2)TLR4有希望成为临床检测SAP发展情况的潜在指标之一。

张馨木[6]2007年在《重组人Elafin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胰腺炎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titis,AP)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胰腺腺泡的急性损害和胰腺的急性炎症,炎症不仅涉及胰腺局部,而且会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胰腺炎发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早期容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尤其是急性肺损伤(ALI)。急性肺损伤是一种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性损伤,导致肺水肿和肺不张,进一步发展即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LI和ARDS是AP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全身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AP和AP并发ALI发病机制复杂。Elafin称弹性蛋白酶特异性抑制因子,是支气管Clara细胞、II型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等在炎性刺激诱导下表达。Elafin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胰弹性蛋白酶、蛋白酶3等丝氨酸蛋白酶特异性抑制剂。炎性反应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目的是将损伤源破坏、稀释并清除,与此同时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自身损伤。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被认为是炎性反应的主要终效应因子,Elafin是内源性的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具有抗蛋白酶活性、抗炎活性和直接的抗微生物活性等重要作用。本研究首先利用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法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和胰腺炎合并肺损伤模型,之后给与重组人Elafin,通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生化指标检测,观察胰腺组织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考察重组人Elafin对大鼠急性胰腺炎及合并肺损伤的作用,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证实了Elafin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2)证实了Elafin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国内外尚未见Elafin对大鼠急性胰腺炎和胰腺炎合并肺损伤作用的报道。

蒲华云[7]2011年在《大黄、硫酸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大黄、硫酸镁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并将两者做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187例,将这187例患者分为硫酸镁组(常规治疗加硫酸镁,82例)、大黄组(常规治疗加大黄组,105例);比较两组患者腹胀的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血、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白细胞的动态变化,平均住院日,以及治疗前及治疗后3、7天的APACHEⅡ评分和Balthazar CT评分。结果:与硫酸镁治疗组比较,大黄组在腹胀缓解时间(5.9±1.8vs7.8±0.5)、C-反应蛋白下降时间(83.2±76.1vs115.5±84.3)以及总有效率均优于硫酸镁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淀粉酶,白细胞,APACHEⅡ评分和Balthazar CT积分,大黄组在数值上稍优于硫酸镁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大黄和硫酸镁是治疗SAP有效的辅助性药物;2、大黄疗效更优于硫酸镁,值得临床推广。

刘超[8]2017年在《青蒿琥酯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病情较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并可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临床表现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急性胰腺炎依据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临床病理分类把急性胰腺炎分为间质水肿型和坏死型两种。AP每年的发病率为13/10~45/10万[1]。虽经标准规范的诊断和治疗其病死率仍高达20.8%~36%,位居院内死亡原因第五位[2,3]。胆道疾病、酒精、胰管阻塞等均是急性胰腺炎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遗传及药物也可能发挥一定作用。吸烟也可能增加AP的发病风险[4]。此外,2型糖尿病使胰腺炎发病风险升高1.86~2.89倍[5,6]。关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完全清楚。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过程特征为过度的炎症反应。胰蛋白酶的提前激活并引起胰腺组织的自我消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局部或者系统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一直被广泛接受。该疾病的进程可以分为叁个阶段:胰腺局部炎症反应、全身炎症反应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在早期阶段,炎症通常发生在胰腺局部,临床表现为轻度急性胰腺炎。通常发病一周内好转,无其它局部或全身并发症。然而,如果恶化,将会引发广泛炎症反应,该阶段称为炎症反应综合征。最后一个阶段表现为免疫系统的全面下调,从而导致机体对于肠道细菌易位所致感染更加敏感。因此,从理论上说仅仅抑制胰酶的分泌和活性的药物如生长抑素和乌司他丁并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也支持上述结论。在ACG(The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 enterology)和IAP/APA(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ancreatology/American Pancreatic Association)的胰腺炎治疗指南中有相同的治疗推荐,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和胃肠减压、纠正体液失衡和微循环障碍、抑制胰腺分泌及抗胰酶疗法、镇痛、解痉等相应的对症处理[9-12],但并未有特效药物的推荐。因此随着对胰腺炎的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研究新的治疗药物对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琥酯(artesunate,AS)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我课题组长期致力于青蒿琥酯临床新适应症的研究,前期实验表明AS不仅对细菌脓毒症模型动物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对雨蛙素(caerulein,CR)联合脂多糖/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endotoxin,LPS)腹腔注射建立的急性胰腺炎小鼠模型也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13,14]。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是研究该疾病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药物的基础。由胆酸盐所诱发的急性胰腺炎模型是已被广泛认可的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代表性方法[15,16]。大鼠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后,能够即刻观察到围绕在主胰管附近的胰腺组织出现出血性坏死,6~12 h后则出现大量的腹水、胰腺组织出血性坏死等现象,该表现与临床病人的表现非常相似。在此模型上进行胰腺炎治疗药物的评判是胰腺炎治疗药物研究的基础和必需工作。因此,本研究首先采用改良型微量注射泵经胰胆管逆行匀速推注牛磺胆酸钠以复制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青蒿琥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药物的评价,并研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寻找有效治疗胰腺炎的药物并拓宽AS的临床新适应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一、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1.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的建立:采用微量注射泵胰胆管逆行注射不同剂量的牛磺胆酸钠,观察大鼠7天存活情况;根据大鼠生存率,筛选可导致30%~60%以及70%~90%生存率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建立方法。2.模型的评价:在建模完成后不同时相点取材,通过大体观察、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淀粉酶(amylase,AMS)、胰腺组织脂肪酶(lipase,LP)及胰腺组织IL-1β、IL-6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二、青蒿琥酯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的治疗作用1.量效关系(给药剂量)的研究:动物建模完成后,给予不同剂量的AS,每天2次,连续给药3天,观察大鼠7天存活情况。2.时效关系(给药时间窗)的研究:动物建模完成后,在不同时相点给予第1次剂量的AS,每天2次,连续给药3天,观察大鼠7天存活情况。3.给药次数的确定:动物建模完成后,按照每天1、2、3次的给药方法,连续给药3天,观察大鼠7天存活情况。4.青蒿琥酯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的治疗作用:动物建模完成后,分别于相应时相点检测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脂肪酶及胰腺组织IL-1β、IL-6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叁、青蒿琥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1.胰腺腺泡细胞系AR42J细胞1.1.不同浓度AS对AR42J细胞活性的影响:细胞贴壁培养过夜后采用不同浓度AS刺激该细胞24 h,而后加入MTS孵育2~4 h,酶标仪检测其OD值变化,确认AS干预该细胞适宜浓度范围。1.2.雨蛙素联合内毒素刺激大鼠AR42J细胞建立细胞模型:采用淀粉酶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其上清AMS活力变化,确定雨蛙素联合内毒素刺激细胞模型浓度及收样时间。WB法检测细胞总蛋白中炎症信号转导通路TLR4、MyD88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的表达情况,以此确认药物干预方案及标本收取时相点。1.3.青蒿琥酯对雨蛙素联合内毒素刺激AR42J细胞上清AMS活力的影响:采用淀粉酶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其上清AMS活力变化。1.4.青蒿琥酯对AR42J细胞模型炎症及自噬相关关键分子的影响:WB法检测细胞总蛋白中TLR4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分子及自噬相关关键分子的表达情况。2.单核/吞噬细胞系RAW 264.7细胞2.1.胰蛋白酶联合内毒素刺激RAW 264.7细胞模型的建立:细胞贴壁培养过夜后加药刺激4 h,而后收集上清,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TNF-α的释放水平以选择细胞模型建立方法。2.2.青蒿琥酯对RAW 264.7细胞释放TNF-α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TNF-α的释放水平。2.3.青蒿琥酯对RAW 264.7细胞模型炎症及自噬相关关键分子的影响:WB法检测细胞总蛋白中TLR4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分子及自噬相关关键分子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LC3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一、成功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1.采用不同浓度的牛磺胆酸钠(2.0%、3.5%、5.0%、8.0%)成功建立不同生存率的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其7天生存率分别为100%、74.1%、55.6%、22.2%。选择3.5%牛磺胆酸钠、0.2 ml/min胰胆管逆行注射速度的方法建立75%左右生存率的SAP模型,选择5%牛磺胆酸钠、0.2 ml/min胰胆管逆行注射速度的方法建立35%左右生存率的SAP模型。2.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腹腔及胰腺组织发生显着改变建模完成后2 h即出现腹水现象,6 h达到高峰,24 h该现象基本消失;胰腺组织于2 h即开始出现明显水肿现象,24 h开始出现明显坏死及胰腺硬化,并且与肝脏以及其它相邻器官广泛粘连,72 h后胰腺情况逐渐好转,整个过程符合急性胰腺炎病程变化规律。HE染色结果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模型组早期2 h即开始出现胰腺腺体结构紊乱,到12 h时,可见腺小叶之间距离显着增大,结构不齐;24 h后腺泡出现明显水肿及破裂,轮廓不清楚,细胞核固缩严重,同时伴有严重的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周围以及腺体间隙有大量的红细胞渗出,72 h后胰腺逐渐恢复好转,炎症细胞逐渐减少,整个过程呈现出了典型的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变化。3.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体内血清及胰腺组织酶学指标发生显着变化模型组淀粉酶活力在2 h就已开始上升,12 h达到较高水平,24 h后出现下降,直至72 h后降至正常水平范围。模型组脂肪酶从2 h便开始升高,12 h时急剧上升至较高水平,24 h达峰值,72 h后下降至正常水平范围。4.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炎症相关因子发生显着变化模型处理组在初期2 h内IL-6水平已经显着升高,6 h达峰,之后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7天后IL-6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范围;相比而言,IL-1β在2 h开始上升到较高水平,6 h达峰,12 h后已经降至正常水平范围,相比IL-6更早开始下降至正常水平。另外,CRP在建模初期2 h即显着升高达峰值,到4 h水平降低,并在整个病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二、青蒿琥酯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的治疗作用1.量效关系的研究:实验终点时假手术组生存率为100%,模型组为41.7%;青蒿琥酯治疗组分别选择0.083、0.25、0.75、2.25 mg/kg;大鼠经3天给药7天观察发现,除极低剂量组未见改善作用外,其它各AS给药组大鼠状态均优于模型组,且随着AS剂量的增加,其大鼠生存率逐渐提高,状态逐渐好转。实验终点时青蒿琥酯各剂量组由低到高的生存率分别为33.3%、66.7%、83.3%、83.3%。2.时效关系(给药时间窗)的研究:实验终点时假手术组生存率为100%,模型组为52.4%;青蒿琥酯治疗组分别选择0 h、4 h、8 h、12 h进行第一次给药,给药剂量为0.75 mg/kg,首剂加倍;在给药3天后观察发现,各青蒿琥酯给药组大鼠状态均优于模型组,且12 h内随着第1次给药时相点的延长,其大鼠生存率逐渐提升,状态逐渐好转。实验终点时青蒿琥酯各时相点给药组由低到高的生存率分别60.9%、73.9%、78.3%、85.7%。3.有效时间窗内给药方案的优化实验终点时假手术组生存率为100%,模型组为38.5%,青蒿琥酯治疗组分别选择0 h、2 h、12 h、24 h、36 h进行第1次给药,而后每天2次,给药剂量为1.5 mg/kg,首剂不加倍;经3天给药后发现,除36 h给药组未见显着改善作用外,其它各AS给药组大鼠状态均优于模型组。实验终点时青蒿琥酯各时相点给药组的生存率分别为84.6%、85.7%、76.9%、69.2%、42.9%。4.有效给药次数的确定:实验终点时假手术组生存率为100%,模型组为22.5%,青蒿琥酯治疗组选择1.5 mg/kg,每天1次、2次、3次给药,给药3天观察7天。实验终点时各青蒿琥酯给药组的生存率分别为每天1次给药组为35.0%、每天2次给药组为45.0%、每天3次给药组为40.0%。5.青蒿琥酯显着降低了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胰酶及炎症相关因子的上升青蒿琥酯能够显着降低SAP大鼠血清淀粉酶以及胰腺组织脂肪酶活力的上升,且其效果均不亚于阳性药物乌司他丁。青蒿琥酯还能够显着降低大鼠SAP模型胰腺组织CRP、IL-1β以及IL-6水平的上升。叁、青蒿琥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1.青蒿琥酯对胰蛋白酶联合LPS刺激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系AR42J细胞作用及其机制研究(1)细胞的处理:采用0.5 n M的雨蛙素联合0.9μg/ml的LPS刺激AR42J细胞,结果显示,Medium组淀粉酶活力处于较低水平;而单独的雨蛙素0.5 nM组以及单独的LPS 0.9μg/ml组淀粉酶活力水平均较Medium组显着增加;当两者联合刺激时,该细胞淀粉酶活力水平进一步增加,且均显着高于各单独刺激组,两者协同效应非常显着。(2)单独的AS处理组中,随AS浓度增加,其对AR42J细胞分泌的淀粉酶活力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剂量依赖性;青蒿琥酯亦能剂量依赖性降低由雨蛙素联合LPS刺激AR42J细胞所引起的淀粉酶活力的上升。(3)WB结果表明,青蒿琥酯对单独的雨蛙素以及单独的LPS刺激AR42J细胞所引起的TLR4、Beclin-1、MyD88、LC3Ⅱ蛋白表达量的上升均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青蒿琥酯亦能够显着降低由雨蛙素联合LPS刺激AR42J细胞TLR4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分子TLR4、MyD88及自噬相关关键分子Beclin-1、LC3Ⅱ的表达。2.青蒿琥酯对胰蛋白酶联合LPS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作用及其机制研究(1)细胞的处理:采用10μg/ml的胰蛋白酶联合3 ng/ml的LPS刺激RAW 264.7细胞,结果显示,Medium组TNF-α释放水平较低;而单独的胰蛋白酶10μg/ml组以及单独的LPS 3 ng/ml组TNF-α释放水平均较Medium组显着增加;当两者联合刺激时,该细胞分泌TNF-α的水平进一步增加,且均显着高于各单独刺激组,两者协同效应非常显着。(2)单独的青蒿琥酯几乎不会影响正常RAW 264.7细胞分泌TNF-α;青蒿琥酯对单独的胰蛋白酶以及单独的LPS刺激RAW 264.7细胞所引起的TNF-α水平的上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着青蒿琥酯浓度增加而增强;青蒿琥酯亦能剂量依赖性降低由胰蛋白酶联合LPS刺激RAW 264.7细胞所引起的TNF-α水平的上升。(3)WB结果表明,单独的青蒿琥酯能够略微降低正常的RAW 264.7细胞TLR4、MyD88、LC3Ⅱ蛋白的表达,升高Beclin-1蛋白的表达;青蒿琥酯对单独的胰蛋白酶以及单独的LPS刺激RAW 264.7细胞所引起的TLR4、Beclin-1、MyD88、LC3Ⅱ表达量的上升均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青蒿琥酯亦能够显着降低由胰蛋白酶联合LPS刺激RAW 264.7细胞所引起的TLR4、Beclin-1、MyD88、LC3Ⅱ表达量的上升。同样,免疫荧光结果亦显示了相同的趋势。结论:1.成功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该模型建立方法具有稳定性好,可靠、简便、成功率高、病变均一性好、操作迅速的特点,利于大批量进行操作;2.青蒿琥酯可显着增加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7天存活率,显着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胰淀粉酶、胰脂肪酶活力以及炎症相关因子的释放;3.青蒿琥酯可抑制雨蛙素和LPS诱导的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的淀粉酶活力以及胰蛋白酶和LPS诱导的单核/吞噬细胞分泌TNF-α。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信号通路以及自噬有关。

李勇[9]2018年在《右美托咪定对急性胰腺炎小鼠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亚型,由重症急性胰腺炎引发的持续性炎症反应综合症与多器官衰竭和病死率密切相关。随着综合治疗手段的进步,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不断改善,其60天整体病死率仍在6.4%左右。研究表明,合并持续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死率达到25%,远高于合并暂时性炎症反应综合症患者。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通常发生在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早期过度的炎症反应期。第二个阶段,即后期的胰腺感染坏死期。一般认为,早期炎症反应剧烈,常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这个阶段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早期阶段。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和炎症反应密不可分。最近研究表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初始阶段交感神经活动过度和增强的炎症反应与ACS患者的不良结局相关。脓毒症的相关也研究表明,炎症应激反应往往伴随着交感神经高兴奋,持续的交感神经高兴奋可导致多系统器官损害,调节自主神经兴奋度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和器官功能损害。所以降低SAP早期过度的交感神经兴奋和由此引发的炎症反应有利于减轻胰腺损伤和其他器官功能衰竭。右美托咪定作为经典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在临床上常被用来对重症患者行镇静、镇痛等治疗。其交感神经抑制作用可被用来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基础和临床的系列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对感染诱发的炎症反应发挥抑制作用,在模拟休克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中也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目前普遍认为,右美托咪定对全身多个脏器具有器官保护作用。在脓毒症模型大鼠或者绵羊中,使用不同剂量的α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和右美托咪定均可以降低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上述情况在人体研究中也得以证实,使用可乐定可以降低HIV、终末期肺脓毒症和坏死性小肠炎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在脓毒症中,α2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机制是减低了交感神经兴奋性和内源性儿茶酚胺水平,因为过度的炎症反应与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关。此外,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可以减少大手术患者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从而减轻其炎症反应。我们的研究将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评估急性胰腺炎小鼠交感神经活性的变化。第二部分证实右美托咪定减轻胰腺炎小鼠的炎症反应的作用。第叁部分,对右美托咪定减轻急性胰腺炎小鼠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进行相关探讨。第一部分急性胰腺炎小鼠交感神经活性的变化研究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小鼠交感神经活性的变化。研究方法:通过雨蛙素腹腔注射建立轻型急性胰腺炎模型,雨蛙素+LPS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ICR背景雄性小鼠随机分成3组(n=8),对照组,雨蛙素(cae)组,雨蛙素+LPS组,收集血液样本,进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胰腺组织α2受体、NET表达情况。研究结果:两种胰腺炎模型小鼠胰腺组织的NET表达随着时间推移具有逐渐降低。两种模型建立后,小鼠胰腺组织α2受体表达低于于相应对照组。两种模型小鼠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相应模型组。研究结论:轻重两种急性胰腺炎小鼠交感神经活性均增加。第二部分右美托咪定减轻急性胰腺炎小鼠炎症反应的作用研究目的:证实右美托咪定减轻急性胰腺炎模型小鼠的炎症反应的作用。研究方法:通过雨蛙素腹腔注射建立轻型急性胰腺炎模型,雨蛙素+LPS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ICR背景雄性小鼠随机分成7组(n=8),对照组,雨蛙素(cae)组,雨蛙素+右美托咪定10ug/kg处理组,雨蛙素+右美托咪定20ug/kg处理组,雨蛙素+LPS组,雨蛙素+LPS+右美托咪定10ug/kg处理组,雨蛙素+LPS+右美托咪定20ug/kg处理组。收集血液样本,进行淀粉酶、脂肪酶、炎症因子检测。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胰腺组织MPO表达情况。胰腺组织、肺脏组织标本收集后行组织形态学检测。研究结果:轻重两组模型(雨蛙素组、雨蛙素+LPS组)右美托咪定20ug/kg处理后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相应模型组,相应的右美托咪定20ug/kg处理组胰腺、肺脏组织病理评分均低于模型组,胰腺组织MPO表达也低于模型组。研究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急性胰腺炎小鼠炎症反应,对急性胰腺炎小鼠具有器官保护作用。第叁部分右美托咪定减轻急性胰腺炎小鼠炎症反应涉及的机制研究研究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减轻急性胰腺炎小鼠炎症反应所涉及的相应炎症通路及机制研究方法:Western Blot(WB)和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胰腺组织NLRP3、IL-1β表达情况。WB检测胰腺组织NET表达情况。测定各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变化。研究结果:右美托咪定20ug/kg处理后急性胰腺炎小鼠胰腺组织NLRP3、IL-1β表达低于模型组小鼠,胰腺组织NET表达高于模型组小鼠。同时,右美托咪定处理后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小鼠。研究结论:右美托咪定减轻急性胰腺炎小鼠炎症反应可能与抑制NLRP3炎性小体活性,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有关。

杨连营[10]2005年在《TLR4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机制及药物的干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完善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改进传统的逆行胆胰管注射法,使用一次性静脉留置套管针及微量注射泵以恒定的压力和速度经十二指肠向胆胰管内注射牛磺胆酸钠以诱发大鼠SAP形成,术中以可吸收线缝合十二指肠穿刺处针孔,术后给予生理盐水(NS)注射液治疗。通过对动物模型血清淀粉酶、TNF-α、IL-6的水平测定和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来确定SAP的形成。结果:造模后12小时模型组实验动物血清淀粉酶、TNF-α、IL-6水平较假手术组增高,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胰腺组织病理呈现炎性细胞浸润、出血、灶性至片状坏死等SAP的特征性改变。结论:使用一次性静脉套管针插管简化了操作步骤,降低了实验难度;同时应用微量注射泵以恒定压力和速度灌注药物,避免了胰管内压力升高速度不均匀,保证了模型的标准化;术中以可吸收线缝合十二指肠穿刺处针孔,避免了造模后肠液经十二指肠穿刺处针孔漏入腹腔,使得模型大鼠因非急性胰腺炎因素造成的体液丧失减少,增加了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术后给予以NS注射液治疗减少了动物模型的死亡率,成功的建立了大鼠SAP的动物模型,为SAP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 急性胰腺炎急性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的意义[D]. 夏菁. 苏州大学. 2002

[2]. 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粘膜屏障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 阿布力克木·阿布力孜(Ablikim, Abliz). 武汉大学. 2016

[3]. 青蒿琥酯对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 阎紫菲. 第叁军医大学. 2014

[4]. 肿瘤坏死因子-α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Meta分析[D]. 敖宇. 遵义医学院. 2017

[5]. 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中TLR4等相关炎症因子mRNA的影响[D]. 李乾. 昆明理工大学. 2016

[6]. 重组人Elafin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胰腺炎作用的研究[D]. 张馨木. 吉林大学. 2007

[7]. 大黄、硫酸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 蒲华云. 兰州大学. 2011

[8]. 青蒿琥酯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 刘超. 第叁军医大学. 2017

[9]. 右美托咪定对急性胰腺炎小鼠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D]. 李勇. 南京医科大学. 2018

[10]. TLR4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机制及药物的干预作用[D]. 杨连营. 天津医科大学. 2005

标签:;  ;  ;  ;  ;  ;  

急性胰腺炎急性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