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房屋建筑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考查应从深基坑支护施工环节入手,该阶段的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工程后续发展进度与质量。然而,目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仍存在部分亟需改善的要点,其漏洞的存在不利于房屋建筑工程的高质、高效发展。本文针对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现状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一些技术改进要点,以期为房屋建筑工程的稳固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前言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施工环节主要承担着地下室建设任务,在完善房屋建筑工程根基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房屋建筑的使用效益[1-2]。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要点在于支护施工的技术水平,科学、适当的支护策略能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基础。笔者通过查阅资料、结合自身经验,发现现阶段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仍存在较多问题,要真正实现房屋建筑工程的现实效益,必须致力于解决该环节的施工漏洞。
1.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基本概述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是随着深基坑工程建设施工的逐渐增多和发展而逐渐得到重视、使用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主要是将土建和结构工程相互结合,是一项施工工序比较复杂的施工技术。对于一些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状况较为复杂的情况,适用支护施工技术进行地基施工是重要的前提准备条件,能够为保证深基坑施工工程的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对于房屋建筑施工工程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当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地基深度超过5m,通常会将这样的施工工程称为深基坑工程,同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随着地基施工工程的深度不断增加,难度系数和危险系数也会逐渐增加,想要在施工过程中保障地基工程的安全性,防止塌方事件的发生,需要做好一定的技术保障工作。深基坑的支护施工技术恰好能够对于深基坑的施工建设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能够有效解决深基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尽可能地减少地基深基坑施工周围水层出现渗透现象,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保证施工工程能够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2.深基坑支护施工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必要性分析
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来源于城市化进程中空间利用效率的相关理论。为了提高城市房屋建筑的实用性,也为了进一步优化城市格局规划,房屋建筑工程被要求在适当基础上提高其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使空间利用最大化[3-4]。对此,增加城市房屋建筑低下开发建设的技术理论,成为深基坑支护施工问题的源头。一般来说,深基坑的深度、宽度以及结构等内容以房屋建筑工程的层数、结构以及地势环境等为依据;其开挖深度至少5m,且须经历地质勘探、土方开挖、基坑建设等施工阶段,工程较为复杂。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主要为房屋建筑工程的空间利用提效提供安全保障,就其类型而言,钢板桩支护是目前相对先进、经济、实用的深基坑支护工程技术。深基坑支护施工之所以在城市房屋建筑工程中占据关键的基础地位,首先在于深基坑对于房屋建筑主体的重要性;深基坑建设是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若其未得到规范、合理、稳固的施工技术支持,基坑边缘易松散、不牢固,极易引发房屋建筑施工坍塌的事故;其次,深基坑的支护工程是房屋建筑施工地域的自然地质条件需求,不同地区的地质情况不一致,只有灵活的、稳固的基坑支护才能为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安全性奠定基础;另外,深基坑的建设同样具有其后期的实用性,其质量水平与使用效果息息相关,而深基坑支护技术致力于为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只有充分提高支护技术水平,才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后期投入使用过程中出现包括渗水、裂缝、坍塌等在内的安全问题。总而言之,要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性水平,必须首先完善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
3.现阶段房屋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从上文讨论中我们知道,深基坑支护技术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性具有关键的基础作用。然而,从现阶段的房屋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实际上看,仍然存在许多不利于保质、提效的技术漏洞,笔者在资料查阅以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过程中将其现存的常见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房屋建筑工程的深基坑边缘边坡修理水平不足。一般来说,为了促进深基坑建设的有序发展,应首先对深基坑进行边坡修理,为支护工程奠定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方、施工人员等存在盲目赶施工进度的现象,忽视了对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全方面管理工作,使得某些缺乏自觉性的施工人员对工作产生懈怠,在边坡修理环节频繁出错,例如边坡开挖过多、过少,边坡修理未达标准等,不利于施工质量的提升。(2)部分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计划与实施存在差距。通常情况下,深基坑支护工作的开展首先应以地势条件以及房屋建筑工程要求为依据,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保证支护施工的有效性。然而,在相对完善的施工计划基础上,仍然存在深基坑支护施工漏洞,其主要在于施工人员未能真正通过专业技艺保证施工计划的实施,在具体的环节中常常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使得安全隐患频发;其次,安全隐患的出现还在于材料采购、使用以及施工过程的技术性不足,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质量得不到保障。(3)土方开挖时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但部分房屋建筑施工单位没有给予土方开挖环节以足够的重视度,使得工程质量问题频发。在现实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工作中各部分人员间的配合水平不高,常常发生各种矛盾导致工期拖延的后果;而有时各施工组间又出现一味抢施工进度的现象,因此造成土方开挖工程并没有按照合理的顺序,埋设了众多隐患,严重影响房屋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的顺利进行。可见,在实际的房屋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仍需不断总结、改进、创新,只有尽可能完善的深基坑支护设施建设,才能实现房屋建筑工程的保质目标。
4.房屋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技术要点分析
要解决现阶段房屋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的矛盾,应以其现实为依据,做出针对性的改进计划并严格实施,对此,笔者认为可将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技术要点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科学、适当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从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发展现状来看,其主要可包括重力式挡土墙支护结构、悬臂式支护结构、混合式支护结构。通常在深基坑开挖要求水平较低且地势处于良好状态的房屋建筑基坑工程中采用悬臂式支护结构的施工工艺;在此基础上,采取重力式挡土墙支护工艺有助于平衡整个深基坑的受力情况;而混合式支护结构的采用可充分稳固深基坑支护构架。不同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其技术要求不同、经济花费不同,施工方应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具体实际条件下灵活选择适合的工艺技术,以充分保障基坑工程建设的安全性、质量以及效益。
(2)提高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开挖技术水平。在开挖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应首先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区域进行调查与勘探,明确开挖量以及开挖方式。一般来说,分段开挖能提高开挖过程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土方在施工附近区域的堆积而形成的塌方隐患;而过量的土方堆积将给深基坑支护结构带来不断增加的重力作用,对其支护工程的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在土方开挖过程中,还应对地质的稳固性等属性进行实时监测,并建立起必要的施工围护结构。
(3)提高锚杆支护施工的技术水平。在锚杆钻孔的过程中,应首先对深基坑的墙面以及立壁进行检测,达到钻孔标准时可开展钻孔工作,钻孔遵循“深度-形状”的钻探顺序。其次,锚杆支护的护筒中心与桩中心的误差应控制在5cm以内,且其埋设的深度至少1m;孔底沉渣的厚度应控制在15cm以内;钢筋笼的定位应精准,达到标准要求。另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持其作业的连续性,且导管在混凝土内的插入深度应控制在至少2m。完成混凝土灌注与养护工作以后,应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质量检测。
(4)做好深基坑支护的防水施工工作。在防水建设阶段,应根据地势以及气候特征做好深基坑支护的防水工作,对可能存在的流沙、管涌等事故进行最大程度的控制。在工程方面,相关单位应制定应急措施,保证深基坑在面临突发状况时能达到高效排水、防水的效果。
可见,在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包括前期准备、中期细节要点以及后期的检测维护等环节在内,每个阶段的施工技术科学性、精细度以及严谨度均对施工质量产生各种影响。只有充分把握施工的全方位环节,并且具备明确的施工意识以及技术,才能真正从根本入手、关注细节,提高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总体质量,才能为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安全提供最坚实的基础保障。
5.房屋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新发展趋势
随着深基坑施工深度的增加,目前,在相关领域内众多学者、专家投入到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中,并取得相应的成果,同时也投入使用中。据有关资料显示,以往的成槽机械所用于深度较小的基坑,无法在更深的基坑施工中获得同样的施工质量。而在新的设备支持下,地下连续墙成槽机械弥补了这一缺陷,可满足深基坑的需求。其次,抓斗式成槽机、回转式多钻头成槽机在实际中较为常用,前者在上部安装有控制平衡及垂直度的装置,后者则常用于硬岩层。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使得槽壁更加稳定,为工程顺利完成提供了技术保障。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出现几种新型的支护结构,对未来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具有积极影响,现笔者从优势与适用范围出发对以下三种进行详细阐述,具体见表1。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化建设普及度逐渐提高,在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发展过程中,同样也出现了信息化改革的身影。对于一个实体操作的施工环节,实现信息化价值主要在于检测、指导、查询、共享、进度跟踪等方面。首先,从监测上看,在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过程中建立信息化体系,安全监测必不可少。安全监测即对施工过程中建筑质量安全以及施工人员安全的监测;在在线监测过程中,系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将立即反映给管理人员,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施工对象以及施工者的安全。其次,从指导上看,在深基坑支护施工期间,通过建立信息化系统可实现技术上的实时指导与监督,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该环节的施工过程进行抽检,通过抽检照片、录像以及文字报告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从而解决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疑问,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完成施工风险的前瞻工作。另一方面,指导还体现在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工程师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上,通过信息化体系对相关的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并通过考核对其施工综合水平进行分级,确保施工的根本源头质量。信息化指导的意义在于突破了技术指导的时空性,提高了施工技术培训与检测的效率,也保障了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此外,从查询与共享方面看,信息化体系有助于构建一个施工、设计、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在此平台中,设计单位将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的设计图纸以及相关事项放到平台上,并随时准备回答施工方的问题,并作出指导;管理方实现对二者的协调和监督,以工程的进度为基础实施管理,从而提高施工效率与技术水平。另外,不管是施工技术的创新还是设计技术上的创新,均可及时更新到平台上,为后期的工程建设提供可参考依据。总而言之,未来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推移得到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各环节技术也将取得同步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屋建筑行业呈上升发展趋势,社会以及人们对房屋建筑的数量、质量要求同步提升。在此过程中,必须通过优化建设技术达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而房屋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则为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提供了安全、科学、有效的保障。我们应不断从建设实践中总结经验,改善不足,研发创新,才能真正推动房屋建筑工程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军.房屋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3):223.
[2]张向霞,黄爱军.土层锚杆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研究[J].房屋建筑技术,2015,46(06):546-549.
[3]王长明.浅析房屋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4(24):115-116.
[4]杜辉.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高层房屋建筑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21):71.
论文作者:关康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0
标签:深基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房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