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的世界和环境_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论文

行动的世界和环境_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论文

行动的世界与环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境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际合作 拯救地球

2000年4月9日,第十一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国大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2000 多名代表参加了大会。

会议讨论的问题是广泛的,而针对那些即将灭绝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保护,会前、会后、会外代表们的争论和行动都是激烈的。

4月15日,大会否决了日本和挪威提出的4项提案,反对开放捕鲸禁令。国际社会于1986年开始彻底禁止商业捕鲸。此前,由于一些国家大规模捕杀鲸类,导致99%的蓝鲸和95%的鳁鲸遭捕杀。1997年,日本和挪威曾在上届大会上提出过类似提案,也曾遭到否决。

而与此同时,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驾驶着自己的小船在惊涛骇浪中用手中的照相机和摄像机,有时甚至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以阻止那些在公海上滥捕鲸鱼的日本船只。世界舆论为之震惊,弱小的船只显示的正是人类的生态良知。

这就是20世纪末世界环境运动的一个缩影:许多国家的人们坐在一起,协商解决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环境难题。无数有关环境的协议、协定、公约得以签定,诉说着人类为改善生存环境而做出的种种努力。

人类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像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有毒有害废物转移、生物物种锐减、森林破坏、海洋污染、土地荒漠化等危及全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仅仅依靠单个国家去解决是无能为力的。环境无国界,世界各国需要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但这种各国广泛合作以寻求保护世界环境的纪录在二战以前是微乎其微的,很少的几个国际环境协议也只是双边,或少数几个国家为解决某一特殊问题通过谈判确定的;也曾有过一些组织的合作来保护陆地、水源和野生动物的努力,但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果。

战后,随着人类社会迎来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性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伴随着人类物质财富的巨大增长而日益严重。“世界资源委员会”副主席J·T·马修斯曾指出:“跨国境的环境问题已经打破了国家主权的神圣界线”。

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召开的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人类环境保护行动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次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标志着人类在全球环境污染监测和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世界性行动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尽管解决环境问题的国际外交的最初努力步履维艰,但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步。90年代以后,国际环境合作日趋活跃,世界各国联手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有效遏制了世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以下国际公约、协议、协定的通过和执行,仅仅是人类生态环境保护世界性行动的一个个例证。

臭氧层破坏是人类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自70年代以来就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尤其是1985年科学家发现在南极周围臭氧层明显变薄、即“南极臭氧洞”问题之后,国际上保护臭氧层的呼声更加高涨。

1985年3月,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通过,促进了各国就保护臭氧层进行合作研究和情报交流。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氯氟烃类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控制,在《维也纳公约》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于1987年9月16 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这使得保护臭氧层的问题由国际呼声转变为实质性的国际行动,并成为当今国际上第一个付诸国际共同实施的环境保护问题。

1995年,维也纳第七次缔约国会议提出了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时间表:发达国家应于2010年停止使用和生产甲基溴(必要用途除外),2020年淘汰氟氯烃物质。发展中国家在2010年淘汰哈龙和氟氯化碳类物质,2040年淘汰氟氯烃类物质;2002年甲基溴的生产和使用冻结在1995~1998年水平上。

为了控制对人类健康和世界环境造成巨大危害的有毒有害废物的越境转移,1989年,117 个国家的代表在瑞士巴塞尔制定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要求工业国家禁止将有害废物或其他废物越境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处置。

1992年6月3日~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183个国家和地区派代表团参加了大会,118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会议。会议参加国之多,规格之高,而且专题讨论人类面临的环境和发展问题,这在联合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表明环境问题已日益成为国际性热点问题。

会议期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开放性签字。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这是批准国家最多的国际环境公约之一,在联合国历史上亦是史无前例。

1995年3月,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在德国柏林举行,117个缔约国、53个非缔约国的近3000人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受到与会各国高度重视,其规模之大、出席国家之多,仅次于1992年的里约会议。这表明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紧迫性的高度重视。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通过。议定书对各国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了限制。

截止1996年7月,已有159个国家批准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充分表明国际社会联合起来以应付气候变化的行动决心。

1994年11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第一次会议在巴哈马的拿骚召开,会议确定每年的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如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人类环境领域的中心议题之一,生物多样性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

土地荒漠化问题由来已久。1994年6月, 《防治沙漠化公约》通过,国际社会在防止土地沙漠化方面的国际合作行动自此开始。

除了一系列的公约、协议、协定得以通过实施之外,国际社会还推出一系环境标准,以给企业提供一种更高规范的管理标准,即以预防为主的全过程的自主管理。 这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推出的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其目的就在于防止污染、节约资源、改善环境,使全世界的工业企业不再成为污染之源。

这些公约、协议、协定、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就成了人类20世纪国际环境行动的一个个清晰的烙印而留存于20世纪人类发展史。

从环境启蒙到环境革命

人类早期的家园,美丽、宁静、祥和。环境问题在那个年代还不能被称为“问题”,因为那时世界人口规模太小,生产规模不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还不大,不足以引起社会的重视。

历史的年轮转到1764年,一位名叫瓦特的英国仪器师,在他的实验室里搞出一项名为“蒸汽机”的发明。就是这台蒸汽机,从此拉开了人类一个新文明的帷幕,并使人类迈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翻天覆地的大发展时代。

这个时代就是工业革命时代。它的出现,使得人类以往几万年乃至几十万年的发展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也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环境。

1887年,一位旅行家第一次到达美国芝加哥时,他写下了自己的感受:“这就是芝加哥!喧闹的街道像一个烤肉架,交通也拥挤不堪。马车、卡车、小汽车、行人混杂在一起。市区烟雾弥漫、色调灰暗。整个市区像一块惨白的地毯铺在河边,火车鸣叫着、喷着白汽从湖边穿行。”

1894年,北美最后一头野牛因遭到射杀而绝种。这一强大的种群数量曾达到6000万头,但在人类的力量面前它们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工业革命在200 多年内给人类创造的财富抵得上人类几千年的共同积累,然而人类付出的代价则是被毁坏的环境、被浪费的资源和被灭绝的物种。

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这就是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梦魇。

我们无法从道德上去谴责19世纪的先辈们在环境方面所犯的错误,因为他们当时根本就没有19世纪末期科学家们才开始研究的环保问题的观念,因此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负责。

但是,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随着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水俣病、骨痛病等一系列环境公害事件的不断发生,人们感觉到生活在一个环境严重污染的世界里越来越不安全,越来越危机四伏。人们纷纷从痛苦中觉醒,在经济发达国家中,保护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民间环境组织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于是,人类从环境意识的启蒙走向了第一次环境革命。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作家雷切尔·卡森所著的《寂静的春天》揭露了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引起巨大反响,被认为是本世纪具有真正重要意义的著作。美国的环保主义在这时已经变成了即将爆炸的火药桶,雷切尔·卡森点燃了导火线。

1970年4月22日,2000万美国人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游行、 宣讲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人们高举着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画和图表,高呼口号,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有力推动了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在第一个“地球日”之后的第2年,即1972年6月5日,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世界环境运动的里程碑。

上述60~70年代初是第一次世界环境革命的时代,而从80年代末开始的第二次世界环境革命则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一次革命浪潮,其中演变出并贯彻了可持续发展思想。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贯穿着可持续思想的3个文件(《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森林问题原则声明》)在会上一致通过,两个国际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开放签字,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各国取得了合法性。

21世纪即将来临,回顾从19世纪到20世纪,从环境保护的启蒙到环境革命的风起云涌,其间的艰辛迭宕给人以诸多警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新的千年,我们需要行动,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和其中的每一个生命。

国际环保组织

早期的许多环保组织规模都比较小,而且社会影响力也不大。它们的创始者大都出于一种对自然的天然爱好,或者说崇拜,而成立了环保组织。

比如1936年,美国成立了一个名为“国家野生生物联合会”的环保组织,其核心成员是狩猎者、垂钓爱好者以及业余运动爱好者。

1970年4月22日第一个“地球日”之后, 类似绿色和平组织这样的环境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表现出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极度关注。

1971年,一个重要的国际环境组织——绿色和平组织成立。它成立的主要目的是阻止太平洋地区的核试验。尽管这个组织最初是由加拿大工程师麦克塔格特领导筹建的,但它很快发展到美国和其他国家。

绿色和平组织采用民权运动领导人小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抵抗的策略。

此外,像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等组织,长期以来一直站在保护各大洲的野生生物和生物多样性的最前沿;世界资源委员会、世界观察研究所、全球变化中心、地球瞭望等组织,在政府及国际社会无法顾及的领域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在各环保领域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而绿色和平组织、地球之友等国际环保组织使全球环境问题变得格外引人注目。1985年,法国间谍炸毁了绿色和平组织的“彩虹勇士”号船,摄影师费尔南多·佩雷拉被炸死,该船一直在抗议法国在太平洋上进行核试验。自那以后,绿色和平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支持和迅速的发展。

上述数量众多的国际环保组织在诸多环保领域为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也是世界环境运动的承担主体。

但同时还有另一类为数不多的激进环保组织,他们采取的暴力行动引来诸多非议。

1977年,从绿色和平组织中分离出来的大海牧羊会认为,武力是反对大规模环境破坏行动的合法武器,他们曾经炸毁了许多捕鲸船。

地球第一的成员,常常横卧在急驶的卡车前,拔掉石油勘察工程的测定标桩,将自己拴在要砍伐的百年老树的树枝上,在树中敲入铁钉来阻止工人砍树。该组织主张采用残酷手段来削减世界人口,如听任饥民饿死等。

再比如某些好战的动物权力组织,像动物解放阵线,他们有时采取破坏手段或其他的武力方式来保护动物,不准将动物用于药物实验或仅为其皮毛而致之于死地。

暴力手段自不足取,毕竟,环境保护的内涵之一便包含了和平共处、和谐共存的理念。

除了这些国际民间环保组织之外,于1973年1 月成立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是不能不提及的一个极重要的国际环保组织。它设立了环境规划理事会和环境基金,是联合国常设机构,负责处理联合国环境方面的日常事务,并作为国际环境活动中心,促进和协调联合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工作。

国际环保组织层出不穷,而以生态主义哲学政治理论为基本信念的绿党也作为一支支政治力量在各国政治舞台上跃跃欲试,尽管在传统的政治框架中其职能更像是生态保护团体而不是政治干预力量。

当1983年德国绿党首次在国内大选中突破5 %的限额成为一个议会党的时候,当27个绿党议员带着一个用橡皮做成的巨大地球仪和一块由于污染而死去的黑森林的树枝穿过波恩大街的时候,西方世界的新闻媒体一齐发出惊呼:一个绿色的幽灵在欧洲上空游荡了。其实,这只是绿党第一次为世人瞩目而已。

世界范围内的第一个绿党是1972年成立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洲的联合塔斯马尼亚小组。

欧洲第一个绿党是英国绿党。它于1973年成立,并发表了《为生存而奋斗的行动》的声明。英国绿党在80年代末才迎来了它短暂的辉煌时期。工业发展导致的环境压力的增强、公众生态意识的迅速强化和保守党政府特别是撒切尔夫人立场的变化,为绿党参加1989年的欧洲议会选举造就了浓重的绿色氛围。结果,它创下了欧洲绿党有史以来超级选举中14.5%选票的最好成绩。但进入90年代后,绿党的发展就进入了一个低谷时期。

地球家园卫士

1907年,雷切尔·卡森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她从小对大海怀有无限的爱,后来成为一位海洋生物学家。

1962年,她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出版发行,集中关注一个特定的问题——化学杀虫剂毒害地球的问题。她广泛地调查了人类多么粗心地应用科学和技术毁坏自己和威胁生命,包括人类的生命。

《寂静的春天》以约翰·基茨的《冷酷的美丽妇人》这首诗中的两行作为开头:

湖中的蓑衣草已经枯萎

这儿已没了鸟儿的歌声

卡森接着叙述道,“美国中部的一座小城”周围环绕着富庶的农场、谷地,绿色的山坡长满树和野花,狐狸和鹿在山坡上奔跑,池中鳟鱼成群,以及“无数的鸟儿”。但是随着“一场奇怪的枯萎病蔓延整个地区”,鸟儿的歌声沉寂下来,牲畜大批死亡,鸡蛋无法孵化,成年人和小孩得了无法解释的怪病,有些人不明不白地死去。唯一的线索是一种白粉“像雪一样落到屋顶、草坪、土地和小溪中”。

这个线索就是化学杀虫剂DDT的污染, 环境污染的危害被深刻地揭示出来。书中显示出污染对自然的破坏及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如何困扰人类。

这本著作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环保史上的经典著作。20世纪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环境污染,就是由卡森的这本书首先提出来的。

在世界环境运动的发展历程中,总有一批人为环保摇旗呐喊,成为先行者和启蒙者。比如在纳粹战火中为保存植物和种子不惜冒生命危险的生物学家瓦维洛夫,为保卫巴西亚马逊雨林惨遭暗杀的门德斯,发现臭氧层损耗物质氟利昂的科学家罗兰德,“地球日之父”丹尼斯·海斯等等,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一串串说不完的精彩历程,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家园卫士。

附:铭记这些节日化作自己的行动

世界水日——3月22日

世界气象日——3月23日

世界地球日——4月22日

世界环境日——6月5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

世界人口日——7月11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16日

世界旅游日——9月27日

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2月29日

标签:;  ;  ;  ;  ;  ;  

行动的世界和环境_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