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准市场化原则的地铁企业盈利模式研究论文_于洋

基于准市场化原则的地铁企业盈利模式研究论文_于洋

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基于地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通过研究地铁的行业属性和经济特点,根据交易费用和外部性理论等经济学理论。基于准市场化原则的地铁企业盈利模式,并以深圳地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政府配置适当资源和政策的支持下进行企业化运作,是构建地铁企业盈利模式的“准市场化”原则。本文介绍了盈利模式设计的原则,分析了地铁企业盈利模式的内容。

关键词:地铁;准市场化;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是企业收入大于支出前提下的收支来源和收支方式。设计企业盈利模式,要以系统性、效益性、相关性和动态性为原则,认真分析企业的收支来源和收支方式。地铁企业具有准公共品与正外部性、重资产型与低收益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等三个方面的行业属性,决定了其盈利模式的设计要重点考虑如何返还正外部性、如何平衡成本收益以及如何挖掘范围经济。返还正外部性,通过政府配置一定的资源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来实现;平衡成本收益,通过创新固定资产折旧和融资利息的会计政策来实现;挖掘范围经济,重点是考虑不同业务板块以及同一业务板块不同子业务之间的协同作用。

一、盈利模式设计的原则

企业盈利模式的设计是在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本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等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秉赋进行的。企业盈利模式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盈利模式是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之一,设计企业盈利模式,需要纳入企业商业模式范围内系统考虑,统一协调盈利模式各要素与商业模式大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得整个体系趋于完整和平衡;同时,收支来源和收支方式各自从某一侧面反映企业的盈利模式,要进行统筹考虑。

2、效益性原则:逐利是企业的本能,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动力。企业的任何投入都必须以获得一定的回报为原则。而盈利模式是企业追求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工具。因此,在设计盈利模式时,要综合考虑不同收支来源与收支方式及其组合的适用性,力求企业收入在弥补资源耗费后的结余最大化,以实现更大的价值增值。

3、动态性原则:企业是不断发展前进的,盈利模式的设计不仅要服务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还要服务于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在设计企业盈利模式时,要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内外部变化或影响预留一定的空间。这样,当经济环境或其他影响企业盈利模式的因素发生改变或预见到其可能发生改变时,企业可以在现有盈利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快速有效地调整,从而帮助企业主动灵活地适应市场变化。

二、地铁企业盈利模式的内容

通过对其与共生体系统中利益主体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挖掘出地铁企业可通过盈利模式设计变现的资源能力,从而概括得出地铁企业盈利模式的内容。

地铁企业除本身的主营业务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政府赋予的土地开发权以及地铁运营产生的丰富的客流资源,进行业务拓展或挖掘新的商业业态,可将地铁企业盈利模式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地铁+地产”、“会员+基金”方面。

1、地铁+地产。“地铁+地产”是地铁企业盈利模式的重要内容。地铁部分,从建设运营视角可以分为规划与设计、融资与财务、线路建设、线路运营以及附属资源经营五大业务板块;各业务板块环环相扣,一个业务板块的优化会促进另一业务板块的成本节约或收入增加。

规划与设计:是地铁企业盈利模式构建的起点。规划设计的优化,除了能从源头上节约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外,还可以增加后期客流量,并产出优质的附属资源和商业物业。

融资与财务:为地铁建设运营提供资金保障。地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地铁项目背后的政府信用资源,研究选择合适的融资品种组合,降低融资成本。地铁项目投资额巨大,优化融资方案带来的成本节约数额是非常可观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线路建设:是对规划设计方案的落地实施。地铁企业作为建设业主,不仅要完善成本管理体系,控制建设工程成本,还要加强质量管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创建地铁优质工程,以节约建设成本和降低后期维修维护成本。

线路运营:是地铁企业的核心业务。运营业务不仅要通过培育客流增加客运收入,还要注重控制和节约运营成本。

附属资源:是地铁投资建设的衍生产出。附属资源经营的边际成本收益率极高,一方面要通过现有附属资源的经营和新型附属资源的开发增加经营收入,另一方面要控制和节约经营成本。地产部分,主要是通过对地铁上盖或地下空间、地铁沿线土地的开发(统称地铁物业开发),实现地铁项目正外部性的返还。

2、会员+基金。客流是地铁企业的关键资源。相关调查显示,地铁乘客人群具有年龄较轻、学历较高和收入稳定的特点,不仅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是整个社会的消费主力军。如果能从金融角度对其需求进行分析和利用,将会发现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会员+基金”模式就是该思想的一种具体实践方式。“会员+基金”模式的核心在于以“地铁储值卡”为载体,首先将持卡人发展为会员,同时借鉴“余额宝”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强化储值卡的投资理财功能,并通过支付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投资回报,但同时赋予活期支用功能,鼓励会员增加储值卡的资金沉淀;然后将储值卡会员的沉淀资金投入地铁企业设立的地铁产业投资基金,用于地铁建设、物业开发以及购买或持有优质地铁商业物业等。这样,地铁企业获得成本较低的资本金,通过投资优质项目,实现资金回笼和增值,而地铁会员则获得稳定且较高的收益。这无疑是双赢的。当“会员+基金”模式进入成熟阶段后,会员范围可拓展至商铺业主、沿线居民等地铁利益惠及方,从而使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并进一步开发地铁电子商务等金融服务,形成地铁会员、产业投资基金、地铁建设和物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地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地铁企业实施盈利模式

由于地铁项目的准公益性,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其直接经济效益,如何尽可能多地将其正外部性内部化,则成为构建地铁企业盈利模式的关键所在。基于前述相关分析,返还沿线土地的增值效益则成为构建地铁企业盈利模式的根本途径。返还沿线土地增值效益的实现方式是:通过政府适当的政策安排,赋予地铁企业沿线土地开发权,由地铁企业对沿线土地进行市场化开发。由地铁企业对沿线土地进行准市场化运作需具备以下条件:

1、土地国有。只有土地归国家所有,返还地铁沿线土地的增值效益才具有可行性。我国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地铁企业获取土地使用权,可采取捆绑招标或土地作价出资的方式。

2、高地价高房价。只有高地价高房价,返还的地铁沿线土地增值效益的数额才足够支撑地铁建设运营的巨额投资。目前,并不是所有已经修建地铁的城市都具备该条件。地铁企业如何选择和配置适量的土地资源,需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3、当地市场经济相对发达,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对较高。只有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对较高,居民才有条件承接高地价高房价。目前,我国一、二线城市比较具备以沿线土地开发作为构建盈利模式的重要支撑的条件。

采用由一般到特殊的思路,对设计和构建基于准市场化原则的地铁企业盈利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随着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准市场化”原则的地铁企业盈利模式的推广使用,为地铁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春天必将到来。

参考文献

[1]郝成,李静.约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对比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4):15-20.

[2]马德隆.我国地铁轨道交通投融资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综合运输,2014(9):12-15.

[3]王在虎.关于地铁轨道交通中BT模式的投资控制分析[J].工程经济,2013(5):31-36.

论文作者:于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8

标签:;  ;  ;  ;  ;  ;  ;  ;  

基于准市场化原则的地铁企业盈利模式研究论文_于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