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动态能力分析与结构维度评价模型构建-基于公司视角论文

流通动态能力分析与结构维度评价模型构建
——基于公司视角

袁 语1 杜 娟2 副教授 张 源1 博士 (1、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上海 200083 2、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上海 200083)

内容摘要: 对企业动态能力的有效度量是公司管理最为核心的问题。文章基于三维度结构视角下的流通企业动态能力分析,以我国流通业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结构模型的动态能力评价模型,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模型信度与效度。结果显示:流通业企业动态能力主要包含快速反应、资源整合、导向重构三个方面,该结构模型具备较好的效度,这为我国流通业企业构建及强化自身动态能力提供了一定参考。

关键词: 动态能力 流通企业 结构维度 导向重构

引言

自2005年网络市场兴起后,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日益提高,其促进了流通产业的发展,进而对流通产业的运转能力和组织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升级”步入新阶段,外部环境的变化推动了内部组织结构的变革,对此流通企业需要更加快速的反应能力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只有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加大对动态能力的投入与探索,企业才能持续保证自身市场竞争优势,并发展出更优化的盈利结构。由此可见,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的流通产业内企业需要认清自身的动态能力并加以改善,以保障流通产业格局持续向好。

企业动态能力的概念是由Teece等学者提出,他们认为动态能力是公司整合、构建、重新配置内部和外部能力以及面对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经过公司金融研究学界的不断完善,这一理论的结构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现有的研究中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分析可以分为三个主要视角:第一,环境视角。该视角下企业需要通过有效应对环境变化,针对性的根据竞争

或合作等项目进行管理调整;第二,资源视角,该视角下企业要针对已有资源和市场资源不断进行整合、调整及配置,使之达到最佳分配水平;第三,结构视角,该视角下要求企业从自身的战略结构、管理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强调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重构各种结构措施。迄今为止,关于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虽然已有较多成果,但其尚未关注流通产业这一对组织结构要求最高、资源配置能力要求最高、竞争水平最高的行业,分析流通业的商业生态,需要能够有效计算企业流通动态能力的方法。对此,本文从动态能力理论和结构维度模型的角度提出了企业能力评价模型的问题。

水稻秧苗机械化栽插过程中,结合不同秧苗状态,可以将水稻插秧机分为洗苗型、带土型和两用型,按照机械的动力来源不同,可以将水稻插秧机分为人力和机动两种。对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来说,为了切实保证秧苗状态、促进秧苗成活,一般选择两用型人力水稻插秧机。而对于大型农田或规模化种植户,为了节省人力、减少人工成本投入、提高插秧效率,大多选择两用型机动水稻插秧机。

表1 结构维度评价量表

表2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表3 模型拟合度分析

表4 区别效度检验

流通业企业动态能力的结构维度及量表开发

(一)流通业企业动态能力的结构维度

快速反应(Rapid-response,RS),企业战略的环境观源于波特的产业组织框架,该理论认为,企业需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结合不同的环境特点进行组织变革和调整,环境的概念不仅仅是市场环境,还包含类似企业及异质企业的竞争环境。传统研究中,环境动态性通常被视为简单的调节变量,从原子主义视角来看,环境的因素被视为构成企业动态能力的最小单位。但在现有研究中,稳定的商业边界和信息完全的竞争环境被认为是难以估计的,现实市场是一个具备动态性、非线性的市场,企业应对环境的困难成为了动态能力研究中的一个关键点,刘伟(2016)认为,针对环境的快速反应是企业结合环境因素发展自身的必要路径,企业素质的全面提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贾凌轩(2016)认为,在商贸流通行业,企业通过参与并构建商业生态环境的方式达成相互收益,相互促进的成长模式,优质企业通过在企业中的关键位置攫取剩余价值。同时,董姝妍和邱国栋(2017)的研究中也指出,个体企业应对环境的复杂性,只能够通过快速反应、适应并改进的方法进行调整。在上述分析的指引下,本文认为流通业的动态能力的关键要素在于构建适应自身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将“快速反应,RS”设定为本文结构模型中的第一个维度。

所有参与研究的对象均进行CT、MRI以及联合诊断,确诊后1~2周内实施手术治疗,对照分析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

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后,本文采用AMOS17.0软件对相关题项数据进行了Bartleet’s球形检验,卡方值为3192.237(p<0.05)具备显著性,KMO检验值为0.912(p<0.01)具备显著性,说明原始数据达到因子分析要求。通过对构建的21个题项及257份有效问卷的探索因子分析,找出特征根大于1的题项,并采用最大方差法对题项进行了正交旋转,原问卷中RS-3,RS-7,RI-3,CO-2被删除。形成了包含3个结构维度及17个题项的测试量表,如表2所示。

(二)流通业企业动态能力的量表开发

根据上述流通业企业的动态能力的结构维度模型分析,考虑到该模型为一个典型的三维度结构,对测度量表的开发包含以下步骤:第一,采用文本分析法,利用已有文献对流通企业管理及企业动态能力理论进行梳理,对已有外国文献中的量表设计,采用“英-中-英”的无偏翻译框架进行题项整理,归纳出各分维度中结构的概念内涵;第二,借助企业咨询平台对多家流通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发放量表并进行深度访谈,结合访谈结果及量表设计的科学步骤对量表进行修改;第三,对动态能力研究领域的学者和流通业管理人员进行预测试,并收集相关人员对量表的建议,得出完善版本的量表。形成了流通动态能力结构维度评价问卷,总共涉及3个维度,21个题项,具体如表1所示。

数据收集与实证分析过程

(一)数据收集

国际市场:国际氮肥价格下滑,埃及和白罗斯的尿素出口标购均未找到买家,但印度及其周边国家尚存采购需求,其11月份的尿素进口标购将对市场有所提振。国际磷肥价格持稳,因印度和巴基斯坦二铵需求基本饱和,中国价格承压下滑,暂无新单成交。国际钾肥价格高位守稳,整体供给偏紧,巴西、欧洲颗粒钾需求尚可,亚洲地区新货源供给较小,潜在需求逐渐启动。

(二)实证分析

导向重构(Change-oriented,CO),以普拉哈拉德(C.K.Praharad)及哈梅尔(G.Hamel)在资源观的框架内发展的“核心能力理论流派”为代表,该理论认为企业文化、企业地位等无形资源应该被上升到核心能力层面。这一核心能力具备适用性、价值性及难模仿性,是支撑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唯一要素。企业的核心价值能够帮助企业在动态环境中保留基本的差别优势,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价值交换时保有不被外部动力左右的惯性。葛宝山等(2016)的研究中指出,通过创新文化、双元学习等手段,可以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强化企业的动态能力。实质上,构成核心能力的主要方法,来源于企业对自我的不断重新认知、重新定位。吴航(2016)指出,动态能力本身具备不同维度,而对企业战略、文化、定位及价值重新构造的能力,是动态能力中最为关键的核心能力。综合研究中的相关描述,本文认为流通业的动态能力的核心要素在于对组织架构的导向重构,从而将“导向重构,CO”设定为本文结构模型中的第三个维度。

资 源 整 合(Resource-integration,RI)。产业组织理论学派和资源观理论(resource-based view,RBV)所构建的SCP产业结构范式较好的代表了资源环境观下对于流通业企业动态能力的观点,企业对于自身战略目标的设定依赖于自身所能够掌控的资源以及能够获取的资源,产业组织理论对于资源结构的重视也反馈到了企业的实践过程之中。熊胜绪(2016)认为,企业对于各类资源的整合来源于对资源的重置、更新及淘汰等路径,动态能力的资源观的核心论点就是将资本、人力等有形资源,以及环境、文化等无形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赵凤等(2016)的研究也指出,动态能力的调节效果在于有效运用资源,确定最优化的资源架构。考虑企业的动态能力,资源整合水平就是不可忽略的关键一环,在这一认知下,本文认为流通业的动态能力的重点方法在于对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将“资源整合,RI”设定为本文结构模型中的第二个维度。

由表2可见,三个因子的载荷值分别为0.742,0.829和0.872,均大于0.7;Cronbach’α值分别为0.912,0.872和0.904,均大于0.8。从探索性因子角度而言,量表对流通产业动态能力反应信度较高,剔除相应题项后的主结构因子具备较高的模型解释力。进而可以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的效度水平,效度分析同样采用了AMOS17.0软件,结构方程建模过程分别验证了模型拟合度、收敛效度与区别效度。模型拟合度实证情况如表3所示。说明拟合度良好,RMSEA=0.062<0.08说明拟合度良好,GFI、AGFI、NFI、IFI、CFI等拟合度指标值均在0.8以上,且除AGFI以外的检测值均处于0.9~1的高效度区间。总体而言本研究的模型拟合度极高,拟合优度能够用于实践分析。区别效度的实证情况如表4所示。

为了保障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本文通过下述三种方式发送了设计的问卷:一是借助中信咨询公司的流通业调查网站发布问卷,该公司深耕于企业咨询领域,在流通业具备数千家合作伙伴公司,问卷调查在填写后会自动反馈到指定邮箱中;二是借助中国流通产业网数据中心(流通业数据研究企业)与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行业数据观测企业)的咨询机构,分别对两个机构的合作伙伴发放调查问卷;三是借助网络项目“问卷星”对流通产业高级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本次调查总共发放34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5.59%。在有效问卷样本分析中,注册地为长江经济带的企业占比为48%,市值在一亿元以上的公司占比71%,企业年限10年及以上的占比32%。调查对象的资本实力具备较强代表性。

由于表2中各题项的载荷值符合收敛效度0.5以上要求,本文在表4比对了一维模型、二维模型与三维模型的差别,发现三维模型的拟合效果更佳,同时从区别效度来看,本文计算所得的方程萃取值AVE为0.77、0.77和0.78,显著大于题项之间的萃取效度(0.23、0.31、0.27),由此可见本文构建的三维结构模型具备较强的合理性,能够有效说明流通业企业的动态能力特点,利用该模型可以有效的调查公司目前的动态能力水平和结构。

拟合度分析中,

结论与启示

企业动态能力是企业应对复杂环境、发展企业规模、强化企业价值的核心战略要素,也是企业创造竞争潜力的重要源泉。对于面临竞争环境不断加剧的商贸流通业而言,了解企业的动态能力能够促使企业针对需求进行微观层面的“供给侧改革”。随着我国消费升级步入新阶段,企业为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需要看清自身的动态能力,并针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本文的研究,正是针对企业价值实践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从理论角度和实证分析构建了影响企业动态能力的三维度模型。借助这一模型,企业可以从快速反应、资源整合与导向重构三个方向分析内外部环境,并针对拟合度高的题项进行有效改进,从而培育契合企业自身的核心动态能力。

在系统设计时,文中设计了一个复位逻辑电路,并将微控制器的硬件逻辑归位到一个初始状态。除了上电复位,LM3S811还有软件启动的复位、看门狗定时器超时复位、外部复位管脚有效复位、输入电压过低导致的复位和LDO电压过低导致的复位等5个复位源。为了保证复位的可靠性,除了在软件部分启动了看门狗定时器超时复位之外,本设计还使用了外部复位管脚有效复位[4]。

参考文献:

1.刘伟.动态能力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多元化效应研究——基于知识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 2016(5)

2.贾凌轩.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虚拟企业流程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6(1)

3.董姝妍,邱国栋.企业持续创新发展研究,从熊彼特到德鲁克的转变[J].商业经济研究,2017(8)

4.熊胜绪,崔海龙,杜俊义.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理论探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3)

5.葛宝山,谭凌峰,生帆,et al.创新文化、双元学习与动态能力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6,34(4)

6.吴航.动态能力的维度划分及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对Teece经典定义的思考[J].管理评论,2016,28(3)

7.赵凤,王铁男,王宇.开放式创新中的外部技术获取与产品多元化: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研究[J].管理评论,2016,28(6)

基金项目: 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跨文化高管团队的文化智力、学习模式及国际领导潜力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7144001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如何利用跨文化团队中团队断层的潜在优势——动机视角及情绪视角的整合研究”(项目编号:71702105)的阶段性成果;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度校级一般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  ;  ;  ;  ;  ;  

流通动态能力分析与结构维度评价模型构建-基于公司视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