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 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在当前施工建设的环节中混凝土的结构运用非常普遍,大致有如下几个层面的特点:第一,混凝土可以被移动,再加上自身比较明显的特征以及性质,能够进行长距离的运输;第二,耐磨性比较强,在一些比较特殊的环境下会受到其他因素的伤害;第三,将一些钢筋等添加到混凝土结构中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在对于工程建筑施工水平比较高的工程中可以将其运用;第四,用来制作混凝土结构的原材料比较丰富并且开采便捷, 因此混凝土的制作比较简易;第五,由于混凝土在还未凝结的过程中呈现比较可塑性的状态,能够根据不同工程的施工要求制作成不同的形状来满足施工的具体要求。
2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2.1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原材料的组成主要包含有砂、水、水泥、石子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建筑其比例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在对混凝土进行配置时,除了原材料本身质量的影响之外,还存在2个因素会对混凝土配置质量造成影响,分别为砂石骨的用量以及原材料的配比。在诸多影响因素当中,原材料的配合比影响最大。如果实验室配合比与实际施工配合比相差较大,则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当水灰比过大时,混凝土的保水性以及粘聚性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情况较为严重者甚至会使得建筑物表面出现蜂窝现象。如果配置混凝土的含砂率较低,一方面会对混凝土的流动性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到混凝土的保水性和粘聚性,进而导致出现骨料离析的情况。因此,要想保证混凝土质量,就必须对混凝土中原材料的各项配比指标进行有效的检测,将偏差控制在最低。
2.2 运输和搅拌
混凝土运输以及混凝土搅拌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要想确保施工质量,在搅拌之前应认真检验砂石、石灰以及添加剂等材料,确保质量达标,然后严格的按照混凝土结构要求来做好配比工作,然后经过合理的计算与科学的试验后达到科学配比的目的。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当中,要遵循相应的顺序与要求来进行搅拌,确保搅拌温度的合理性,进而更好的保障混凝土质量。与此同时,在混凝土运输的过程当中,要严格控制好运输时间以及转载次数,并通过涂刷防粘液的方式来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储。除此之外,在混凝土入场之后需要做好检验工作,确保质量满足施工标准方可应用于工程建设当中。在这里需要我们指出的是,如果发现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必须要进行二次搅拌方可继续使用。
2.3混凝土浇筑技术
第一,在对混凝土实施浇筑前,要求技术人员联合质检员与施工人员来实施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正确掌握浇筑混凝土的流程、方式、线路、振捣点布设与部分特色位置的浇筑方法,同时明确其相应的质量要求。第二,在每次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都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全方位调试振捣以及地泵等机械设备,避免由于设备故障而使得混凝土质量受到影响。第三,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需要技术人员联合电气、空调、消防、水等有关专业人员共同开展会审工作,并对现场进行查对与验收后经过各专业负责人在混凝土浇筑通知单上签字确认后才能开展浇筑作业。第四,在对竖向构件混凝土,如墙、柱进行浇筑前,需要全面清洁施工缝,对于新旧混凝土接槎处凿成毛面,同时进行砂浆配比,并控制其浇筑厚度在30-50mm范围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五,在对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禁止泵口出料对已经成型的钢筋进行直接冲击。第六,需要安全专门的工作人员在作业现场进行指挥与协调,严格控制各类标号的混凝土,不但要防止高标号混凝土中混入低标号混凝土,而且还要避免由于长时间浇筑高标号混凝土而导致冷缝的问题出现。第七,在浇筑混凝土时,要求试验人员能够不定期、不定量的抽查罐车混凝土,一旦发现问题则需要立即呈报给技术主管,对于与要求不相符的混凝土一律禁止入场。
3.2振捣
混凝土每浇筑一层就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振捣后,方能进行下一层混凝土的浇筑。在混凝土振捣时,需要将振捣棒垂直或倾斜45°于混凝土面层,振捣应以均匀的速度快插慢拔,避免振捣棒与模板或者钢筋发生摩擦碰撞。振捣需要确保振动充分,避免漏振或过振问题发生,振动直至混凝土表面无明显下沉、气泡时为宜。在混凝土初凝前,需要利用平板振动器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振捣,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因泌水蒸发而自缩产生干缩裂缝。
3.3 混凝土施工中的养护技术研究
在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的时候,要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后 12h 之内做好混凝土的养护覆盖工作。第一,在模具拆除后及时向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喷水作业,这种形式的喷水应该保证至少持续 7d 时间。同时对于喷水的频率,要根据混凝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但是底线就是要保持混凝土的表面是湿润的,如果施工时间处于冬季,同时温度基本上处于 5℃以下,这种情形下最有效的养护方式有以下两种:①以蓄热的方式来实施养护工作。②在外层及时添加相应的外加剂来实施养护工作,这样将有效地避免在温度低的情况造成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对于混凝土的材料以及浇筑条件可以通过实验的形式来选定,同时注意外加剂的使用量将对胶结材料有很大的影响。
3.4接缝与切缝施工技术
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其中接缝和切缝施工是混凝土结构施工环节当中的重点,要想保证该施工环节的高质量进行,不但需要工作人员具有扎实的施工技术,同时还需要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因此,相关施工单位需要针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进行有效的培养,在实施接缝和接缝施工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求。首先,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依照现场的具体施工状况选择出对应的工程施工技术,充分保证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符合混凝土结构施工要求。其次,在进行切缝和街坊工作当中需要使用相应的切割装置,将一些不符合施工规定的混凝土进行设计,同时在使用全新的混凝土来进行接缝,通过这种操作方法可以最大限度上保证整个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同时在混凝土的后续加工过程当中,可以实现整个建筑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最后,在运用接缝技术过程当中,必须要有效的控制好地表的温度范围,保证整个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由于地表温度的高低对混凝土接缝的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比较明显,在施工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通过温度测量设备,对施工地表的温度情况进行有效的测定,在保证地面温度符合工程施工标准的前提下,才可以最大限度上保证接缝和切缝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整个施工环节当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每一个细节施工进行质量把控,针对一些不符合规定的混凝土施工材料需要及时进行清理,防止对后续的混凝土施工产生不良的影响。
结语
总而言之,科学合理的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工程建筑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所以相关施工人员需要能够正确掌握混凝土施工技术,并结合实际工程情况来进行有效运用,以不断提高整体工程质量,促使建筑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凤起.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与研究[J].建筑技术,2018,49(1):15-21.
[2] 张弓,刘新建.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J].江西建材,2017(5):83-83.
论文作者:耿春君1, 刘依梅2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混凝土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工作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卷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