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笑声”_孔乙己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笑声”_孔乙己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课本论文,中学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说是一种综合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中学语文课本编选了不少古今中外的优秀小说,这些小说在选材布局、写景状物、运用语言等诸多方法,都颇具特色。在教小说单元中,教师的任务主要引导学生概括人物形象,而概括人物形象最重要的是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突出它的典型意义,因为人物的鲜明个性能深刻地表现出一定阶段、阶层或集团的精神面貌和社会本质。它们往往有意通过各种各样的细节描写,从细微的变化中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从“笑”这一角度来说说它是如何展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的。

笑是人的情感的表达方式,是人类最复杂的一种表情。它的种类繁多,我们可以从笑声中看到其丰富的内涵,表现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格。

一、把“笑”放在人物对话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曹雪芹的《红楼梦》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在这部不朽的巨著中,作家以他宏富的学识、丰富的生活,对万千知识,均可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可谓炉火纯青。单说一个“笑”字,在他的笔下也是波澜迭起,回味无穷。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作家怎样围绕“笑”,以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复杂性格的呢?

文中叙写金陵太守贾雨村和小门子主奴狼狈为奸,徇情乱判的罪行,妙的是通篇既没有渲染阴森恐怖的场面,也没有出现“残忍”、“凶恨”之类的贬词,而是通过两人一连串的“笑”来刻划各自的性格,展现判案的过程。

贾雨村不明白门子何故在公堂上使眼色阻止他发签捉拿凶犯,退堂后将门子带入密室。门子上前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门子这一笑是巴结老爷,阿谀奉迎的媚“笑”。表现了门子善于恭维巴结,力图上攀的性格。这时贾雨村记不起来,门子笑道:“老爷不记得当年葫芦庙的事么?”——这是门子提醒贾雨村回忆昔日贫贱之事,又不明白道破,免使老爷难堪。门子这种闪烁狡鲒的“笑”,正活现了门子的心机。贾雨村由“惊”到“笑”,情感变化是如此迅速,势利成性的贾雨村本来不会将门子放在眼里,只因事出蹊跷,要探听底细,所以才惺惺作态,装出虚情假意的“笑”。门子不敢坐,雨村笑道:“你也算贫贱之交了,此系私室,但坐不妨。”为了前程,也不管什么等级森严,尊长卑下了。从这一“笑”中,看出了贾雨村随机应变,老练圆滑的性格。后来门子拿出护官符,说明凶犯就是薛家公子,贾雨村听后,便笑问门子道:“这样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你大约也深知这凶犯躲的方向了?”雨村一听涉及“四大家族”,早存庇护之意,只是碍于官声,不便明说,才笑嘻嘻的故作反问,引门子说出那些徇情枉法的话,以便自己顺势收场。这是他找到保官的“诀窍”、升官的阶梯而发出的庆幸三笑。此“笑”不仅有庆幸的一面,还有狡诈的一面,表现了贾雨村藏而不露、阴险狡诈的性格特点。门子笑道:“不但这凶犯躲的方向,并这拐卖的人我也知道。”门子在老爷的一再的下问,禁不住得意忘形地“笑”了,笑出门子的一副奴才相。接着,门子献鬼计出谋,贾雨村虽心里明已认可,但还要装模作样来番假正经,笑道:“不妥,不妥……”毫无疑问,这是伪善狡诈的“笑”,满腹得计的笑。从此“笑”中,我们又一次看出了贾雨村老谋深算,口是心非,老奸巨滑的多种性格特征。

在这两人的“笑问”,“笑道”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桩官官相护、鱼肉百姓的罪行,尽管曹雪芹没有直说这是“狞笑”、“假笑”、“阴笑”、“奸笑”、“媚笑”等等之类字眼,但这两个笑面虎的阴险毒辣的卑劣行径和尔虞我诈的丑恶嘴脸,人物的神态、心理和性格,都在作者笔下一连串的“笑”中表现出来。

二、把“笑”的描写放在情感的冲突中,从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的情感是复杂的,因为他具有社会性,它不仅与复杂的观念相联系,而且本身具有复杂的结构。人的性格的外在表现方式往往和背后的内在情感内容相联系,这种相联系的表现形态有时也是不一样的,有时人物的笑并不能说明他的内心的情感就是欢乐、喜悦。初中课文《果树园》中李子俊女人是刻画的最为饱满、最为成功的人物。

“李子俊女人在饭后走来了,她的头挽得光光的,穿一件干净布衫,满脸堆上笑,怯生生地,向什么人都陪着小心。”

她瑟瑟缩缩地走到任天华面前,笑着道:“如今咱们园子不大了,才十一亩半啦。宝堂叔比咱还清楚啦,他哪年不多卖几亩地?”

李子俊女人是被打倒的地主阶级的典型人物。文中对她的“笑”及态度的描写,我们决不能以为这就是她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这“笑”是堆上去的,显得多么勉强。解放了,环境变了,为了生存以至反攻倒算,她也变了,表面上她“千依百顺”,骨子里却充满了“憎恨”,表面上她是“怯生生”的,实际上是一个阴狠毒辣的人。因为她“不相信世界将会永远这样下去”,她只“施展出一种女性的千依百顺来博得他们的疏忽和宽大”,这是被打倒的地主的假笑,是笑里藏刀。

三、把“笑”放在人物的语言行动中表现其思想性格,描摹勾

勒,呼之欲出。

高中语文课文《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中,作者用六笑作为一根红线贯穿于群英会上,刻画周瑜足智多谋的英雄本色。群英会是赤壁之战的前哨战。在这场战斗中,既没有刀光剑影的生死搏斗,也没有硝烟弥天的战斗场面,却用笑语声来展现他们的英雄形象。一笑:“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周瑜原先只是决心除掉蔡张二人,具体办法未定,一听说蒋干来访,便机敏地定下反间计,利用这个说客去实施。这个笑是为蒋干送上门来助施反间计而高兴。这沉重稳健的一笑,初步展现了周瑜料事如神、洞察一切的大将风度。二笑:“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这个“笑”是讥笑蒋干来意被识破还欲盖弥彰,这一淡然的笑,逼得蒋干节节败退,一筹莫展,只待声称:“便请告退。”三笑:“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只为曹氏作说客耳,既无此心,何速去也’?”这个“笑”即是对蒋干表示亲切,稳住他,以便他上钩,也是对蒋干戏弄的笑。笑蒋干已堕入圈套,成囊中之物,此时,周瑜攻守兼备,足智多谋的情态已跃然纸上。四笑:“(瑜)说罢,大笑畅饮。”这个大“笑”是为了用毫不在乎的假相骗过蒋干让他感到周瑜对他毫无戒心,打消了他的疑虑,同时为下文的“佯醉”,蒋干的盗书设下了伏笔,而人物性格也得以深化。五笑:“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时,不曾望有今日。”这个大笑是周瑜为自己今日的成就、地位而自豪得意,踌躇满志的笑。从这似醉实醒的笑声,把一个自命不凡、实则糊涂的蒋干玩弄于手掌之中。从而表现了周瑜的醉翁之意,得意之情。最后,周瑜在畅叙“大丈夫处世……后”瑜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这个“大笑”进一步显示周瑜在东吴的显赫地位,周瑜那雄姿英发,踌躇满志,慷慨豪爽等等神情溢出纸外。这一连串的“笑”与“大笑”充分反映了周瑜巧施反间计胸有成竹,步步为营,使蒋干不知不觉中上当受骗。由此,周瑜的足智多谋、豪放自信的性格便已跃然纸上,英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从描写他人的笑声中展现人物多方面的性格特征。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就是一部充满“笑声”的悲剧。孔乙己是被人们嘲笑的对象。人们笑他的外貌,笑他的好吃懒做,笑他偷书留下的伤疤,笑他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笑他被打折了腿……孔乙己的悲剧命运与悲剧性格,是在别人的笑声中展开并结束的。

小伙计因为“才可以笑几声”而记住孔乙己,只要孔乙己在场,所有喝酒的人都会“笑”。而且是“哄笑”。孔乙己的可笑之处主要在于他自命清高,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他时刻不忘在人们面前显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孔乙己受孔孟之道的毒害深至骨髓,被科举制度摧残的不会营生,这是形成孔乙己性格的两个重要方面。他迂腐、假斯文、至死不悟,这种被扭曲了的性格是可笑的,鲁迅先生用这种“笑”揭露了孔孟之道和科举制度的罪恶。从人们的笑声中我们可以看到孔乙己死要面子、自视清高、迂腐顽固、自欺欺人、麻木不仁等多方面性格特征。

从他人的笑声中,我们可以看到被笑者的性格特征。反过来说,我们也可以看出“笑人者”本身的性格特征。

在酒店中取笑孔乙己的人,大多数是劳苦大众,他们和孔乙己同处于社会的底层,但是,他们对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和内心的痛苦,冷漠无情,甚至有意去揭他的短处,从别人的痛苦中取乐,以使别人难堪为得意,这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病态心理,他们的冷酷无情、麻木不仁的性格特征。鲁迅先生这样写,所嘲笑的是麻醉人们的封建文化和封建意识,是那种吃人的并使人毫不觉悟的封建制度。

“笑”的描写这种艺术手段可以多角度,多侧面的表现人物性格。除以上四例外,课文中还有把“笑”的描写放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把“笑”的描写放在情节的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把“笑”放在人物出场的描写中,展现人物性格复杂性等等。文学作品把人物特有的表达方式“笑”的描写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作为艺术手段,它塑造的人物形象会更加光彩夺目。在中学阶段,从某个角度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小说课便上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可谓“乐此不疲”。

标签:;  ;  ;  ;  ;  ;  ;  

浅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笑声”_孔乙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