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古诗教学方法论文_胡雪容

论小学古诗教学方法论文_胡雪容

胡雪容

摘要:古诗言简意骇,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它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学习、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人的修养,丰富人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对语言感知、理解和想象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多年来,笔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致力于探索古诗教学的模式,研究古诗的学法指导。在此,笔者就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古诗教学方法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方法;教师;学生

一、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进行古诗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古诗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古诗词比其他的一些白话文更难于理解,要让学生愿学、想学,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理解古诗的意思,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设置学生日常生活中相近的情境,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如笔者在教学古诗《小儿垂钓》时,就先让有钓过鱼的学生讲讲钓鱼的一些情况,让他们谈谈让鱼上钩的具体做法。在学生畅谈各自做法的基础上,笔者适时地加以肯定,并导入新课,指出:“古诗《小儿垂钓》,诗人只用了28个字,就把小孩子钓鱼的情境描写得非常形象、生动。同学们想知道诗人是怎样写的吗?”这样,学生心理产生共鸣、敬佩之感,自然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重现古诗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笔者在古诗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诗的内容转为生动活泼的画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如笔者在教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时,就展示这样的画面:在伸向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沉甸甸的花朵把枝条都压弯了,蝶舞莺歌,一幅美丽的画面。学生看着鲜活的画面,陶醉在美丽的景色中,产生未入其文,先入其境,入境生情的良好效果,一种爱美、赞美的情感油然而生。这样,也就自然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通过古诗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笔者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常采用通过古诗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如笔者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把握诗的意境,了解该诗的写作体会李白和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笔者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汪伦是唐朝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还是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用这样的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

4.利用绘画,激发学生兴趣

古代诗人,很多同时又是书画家,在他们的诗里,同时又是一幅精美的图画。如王维诗《山居秋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俨然一幅精美的山水画。我在教学古诗时,引导学生把诗人的只字片语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不仅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从体会诗人感情入手,剖析古诗教学难点

能否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是衡量小学生是否真正读懂古诗文的主要标志,也是古诗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有些古诗是作者借景抒情,有些则完全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为了帮助学生剖析古诗,解决疑难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

1.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处境、心情

如笔者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的帝城》时,向学生介绍了该诗的写作背景:李白因永王案被牵入浔阳狱,又长期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此诗作于江行途中。诗中的“轻舟已过万重山”抒发作者欢快轻松的心情。

又如笔者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指出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族霸占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笔者通过教学,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2.抓住诗眼,体会古诗的内涵

古诗中有许多千古绝唱的名句、佳句。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们是古诗词的精华,是诗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笔者在教学《登鹳雀楼》时,帮助学生抓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指出,此句表达诗人无止境探求的愿望,更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又如笔者在教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帮助学生抓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指出此句体现的是朋友间的肝胆相照,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这样,学生也就能更好地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内涵。

3.理解诗句,体会诗的意境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我在教学时启发学生要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诗的精华。

如笔者在讲授《宿建德江》一诗时,该诗抒写了作者的旅途愁怀,构思巧妙。诗句起句“移舟泊烟渚”点题,写小船人停靠在江中的小沙洲边准备住宿。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写出诗人此刻的心情。“愁”字是诗眼,全诗都围绕“愁”字写景抒怀。一个“新”字让人觉得原来诗人就有无尽的旧愁。“愁”虽没有明说,但已融“愁”入景,让人触景生情。一个“新”字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笔者在教学时紧扣“愁”“新”二字,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从朗读诗词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技能训练之一,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线。古诗教学更应遵循这一原则,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喻的意境和韵味,是综合感觉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朗读起来琅琅上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朗读为主,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的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朗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只有在朗读(或吟诵)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所以,笔者认为古诗教学必须重视反复朗读。

1.初步感受诗意的朗读,使学生能意会诗意

古诗的朗读必须注重节奏和音律,要做到抑扬顿挫,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这些在初读古诗时就应让学生有所感受,使学生达到意会的程度。如我在讲授李白的《静夜思》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朗读语速平缓些,语调略微低沉,读出思乡的情感;又如,我在讲授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时,以豪迈的语气去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河山的壮丽,诗人的喜悦之情;笔者在讲授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时,以喜悦的自由的语气指导学生;我在教授陆游的《示儿》时,突出诗人的悲痛心情与悲壮的气概。笔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初读古诗时就使学生的感情有所定向,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

2.加深理解的朗读,使学生能用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初读是感受,那是较为朦胧的理解,第二阶段的朗读笔者主要是设置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一些问题,再与分析相结合,使学生能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巩固,呈螺旋式交替纵深发展。如笔者在讲授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诗中“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然后经过分析得知这样美好的河山已被金所占,再在朗读中使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悲愤之情,体会到对祖国深沉的爱。在这个阶段,笔者通过分析朗读,使学生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对诗歌的理解。

3.深化理解的朗读,达到学以致用

在这一阶段的朗读时,笔者主要引导学生辨味诗的关键词句,理解诗的表现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描绘诗中的具体情景,感受诗歌的艺术力量,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如笔者在讲授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时,笔者在朗读中借助插图和分析,使学生的脑海中再现李白送别孟浩然的场景:在美好的季节,李白在黄鹤楼愉快地送孟浩然到景色迷人的扬州去,当孟浩然的船扬帆远去了,李白还在江边目送风帆直到帆影消失。同时,让学生品味“烟花三月”的宜人景致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真情表达的方式:以浩浩长江水暗指自己起伏的心潮,也就是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与自己的无比向往之情。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获得的一点个人感受,算是抛砖引玉,热切希望能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得以提高,对于怎样教学小学语文中的古诗,笔者还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学习。

(作者单位:福建省诏安县建设中心江亩坑小学 363500)

论文作者:胡雪容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6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5

标签:;  ;  ;  ;  ;  ;  ;  ;  

论小学古诗教学方法论文_胡雪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