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网二级分纤组网模型及应用研究论文_王建刚

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 河南 郑州 450052

摘要:随着宽带业务的急速发展,用户光缆网作为面向用户“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信息传送载体。本文对光缆网二级分纤组网模型及应用研究,对通信运营商的光缆网基础资源规划建设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二级分纤;光缆网;组网模型

用户光缆网建设应根据城市发展、用户密度、业务分布等因素开展,应具备前瞻性。但目前国内各地市电信运营商进入市场时间、建设流程和管理水平都不同,造成用户光缆网建设随意性大、针对性小。

一、光纤驻地网描述

光纤驻地网是根据业务发展及用户接入需求而建设的介于光纤基础网与末端用户之间的光缆层,是光缆交接箱(一级分纤点)在光缆交接区内由点向面的延伸。它由末端接入光缆、光缆分纤箱和用户侧光缆组成。结合光缆交接箱的功能应用,光纤驻地网兼具物理收敛末端客户接入光缆和收敛光分路器的作用。光纤驻地网与光纤基础网的划分界面在一级分纤点。光缆交接箱兼具一级分纤点功能。对光缆交接区较大而用户分散以及商务楼宇、住宅小区等用户集中切业务量大的场景可设置光缆分纤箱,光缆分纤箱为二级分纤点。

二、光纤驻地网建设总体原则

1.优先选择原则。接入层光路优先由末端接入光缆通过光缆交接箱主干光缆接入传输网。随着运营商全业务的开展,光纤驻地网可接入语音、数据、视频、专线专网、因特网接入等各类业务的用户光缆。

2.用户就近接入光缆交接箱原则。为了进一步实现光缆交接箱向用户端“最后100米”的延伸,可以以小区为单位,在某些建筑物的合适位置预先设置光缆分纤箱(二级分纤点),以满足业务快速接入的需求。

3.交接次数限制原则。用户端按其所属光缆交接区的范围,通过末端接入光缆就近接入光缆交接箱,中间还可经过光缆分纤箱、光缆配线架等跳接。为了保证系统可靠性,便于管理维护,光缆交接次数不应超过2次。

4.调纤原则。所有接入光纤驻地网的业务,从用户端至终端的全程调纤应由资源管理部门统一调度。

5.共享光纤使用原则。光缆交接箱之间的共享光纤作为SDH/PTN(同步数字体系/分组传送网)接入环使用,也可作为就近两用户间业务需求使用,避免了2个以上的光链路有相同的物理路由段。

二、二级分纤组网模型与应用

1..二级分纤的必要性。(1)提高管道利用率。光交箱(一级分纤点)容量一般为576芯,考虑末端接入光缆芯数为12芯/24芯/48芯,可接入6~24条;光交箱出土管为4孔,其中1孔用于主干接入光缆,3孔用于末端接入光缆,可以接入9~12条;光交箱所在道路管道一般为2~4孔,考虑目前40%管孔利用率,可再敷设末端接入光缆5~10条。综上所述,道路管道为目前光交网应用的主要瓶颈,大量末端接入光缆直接敷设至光交箱,将导致管道拥塞。通过二级分纤点收敛末端接入光缆,可以将引入光交箱的光缆控制在10条以内,提高光交箱附近的管道利用率。(2)提升光交箱配线侧利用率。采用一级分纤模式的接入方式,即接入点直接敷设光缆至光交箱,接入光缆多为24芯,其有效芯数平均为4芯,实际纤芯利用率仅为15%左右;每个光交箱的上联可用纤芯为96芯(主干纤+联纤),与配线侧288芯的配比为1∶3,即理想情况下,配线侧纤芯利用率可以达到33%。通过二级分纤点收敛用户侧有效纤芯,可以提升配线侧纤芯利用率。

(3)进一步加快全业务响应速度。按照目前光交箱的覆盖半径,全业务直接接入光交箱(一级分纤点)的距离一般在300~500 m。理想情况下,光缆施工周期为1~2天,但如发生道路管道拥塞,则需要扩容管道或绕路,大大延误业务响应。在全业务密集区域预设二级分纤点,可以将末端接入距离缩短至50~200 m,显著加快业务响应速度。

2.二级分纤点的设置场景与模型。(1)设置场景。现网基站、室内覆盖、小区覆盖等机房,光缆进出方便、人员进出方便、机房稳定的,可作为二级分纤点。

在商务楼宇或居民小区内设置室内/室外光交箱,在满足安全可靠、光缆和人员进出方便的前提下,可选择楼宇/小区的弱电间、地下室、门房间、绿化带或者外墙挂壁等多种场景。在人井内、外墙或杆路上设置驻地网光缆保护盒,末端接入光缆通过保护盒并缆接入光交箱,以节省管孔资源、加快响应速度,但无法收敛有效纤芯。(2)设置模型。将单个光交箱的覆盖范围进行合理划分,设置二级分纤点的收敛区域,根据道路、街道、河流等实际地理情况,将光缆交接区划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4个象限。将区域内的业务需求进行细分,提升二级分纤点的设置准确性,合理分配光交箱资源。根据每个象限内的建筑物属性来判定该象限内的业务需求,分为中心商务区、商住混合区、住宅区、其他等4类分区。①中心商务区:区域内全部为商务、商业类楼宇,且楼宇数量为4栋及4栋以上,设置2个二级分纤点,每个覆盖2栋及2栋以上楼宇,设置在楼宇群的中心位置。②商住混合区:主要为商务、商业类楼宇,数量少于4栋,周边存在少量住宅小区的区域,设置1个二级分纤点,设置在楼宇群的中心位置。③住宅区:主要为居民住宅小区,同时含有一定量的商业配套的区域,设置1个二级分纤点,设置在小区门口、沿街商铺的外墙上。④其他区域:建筑物及业务点稀少的区域,如绿地、公园、工厂等,不设置二级分纤点。

3.二级分纤点的组网和应用。(1)组网模型。二级分纤点以星形结构为主、环形结构为辅进行组网。在物理上通过最短路由连接至对应区域的光交箱(一级分纤点),覆盖重要区域或楼宇的二级分纤点,可建设一条保护路由至附近其他光交箱。网络结构图如图1所示。

(2)配置模型。①光缆芯数的选择:二级分纤点上联至光交箱(一级分纤点)的光缆以24芯为主,业务密集区域也可以采用48芯,二级分纤点下联的末端接入光缆可采用6芯(专线)、24芯光缆(基站)、12芯、24芯或皮线光缆(宽带类)。上联光缆与末端光缆的纤芯配比应为1∶2(可满足50%的有效纤芯比例)。②分纤设备的选择:机房内采用576芯ODF或48芯ODB。室内/室外光交箱作为二级分纤点时,可视安装场景,采用落地式或挂壁式光交箱,容量原则上以96芯和144芯为主。③驻地网保护盒方式:保护盒接入光交箱至少为24芯光缆,分叉的末端光缆以6芯为主。保护盒内光纤接续采取全进全出,连至光交箱的光缆全部成端。保护盒规格应为2进6出或2进12出,熔接盘应为48芯或96芯。(3)应用模型。站点在接入二级分纤点时,需根据业务类型、业务等级决定是否需要成环保护。对于无成环需求业务,如低等级集客专线、楼宇宽带、小区宽带、WLAN等,直接通过最短路由接入对应区域的光交箱(一级分纤点)或二级分纤点。对于需成环保护业务,如高等级集客专线、基站(宏基站、室内覆盖、小区覆盖)等,在通过最短路由接入对应区域的光交箱(一级分纤点)或二级分纤点的基础上,还需接入同一个光交箱环下的另一个光交箱(一级分纤点)或二级分纤点,实现物理双路由保护。如二级分纤点已设置保护路由,站点距离此二级分纤点在100 m以内的,可以直接单路由接入。

随着全业务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客户响应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运营商越来越重视管道、光交箱、光缆等基础资源的投入。中国移动自2011年起,以部分大中型城市为起点,开始大力推进以一级分纤点为基础的光交网建设,目前已取得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黄涛.共建共享型光缆分纤箱结构设计[J].科技视界,2017(4).

[2]杨敏.光缆交接箱在光网络中的应用[J].电信快报,2017(5):28-31.

[3]李丽.移动光纤驻地网建设思路探讨[J].电信快报,2017(4):15-18.

论文作者:王建刚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  ;  ;  ;  ;  ;  ;  ;  

光缆网二级分纤组网模型及应用研究论文_王建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