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儿童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论文_魏晓峰

魏晓峰

(大庆市红岗区人民医院儿科 黑龙江 大庆 163511)

【摘要】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儿童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口腔溃疡患儿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3例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1%碘甘油涂剂治疗。结果:观察组饮食改善时间(t=6.3265,P<0.01)、疼痛消失时间(t=5.7798,P<0.01)及溃疡愈合时间(t=5.0054,P<0.01)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15,P=0.026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促进创面愈合,提高儿童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口腔溃疡;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儿童

【中图分类号】R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080-02

儿童口腔溃疡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多因患儿免疫力低下、微量元素缺乏等导致口腔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加之口腔微生态环境失调,致病原趁机入侵,导致局部皮肤损伤。口腔溃疡虽有自限性,自行好转,但病情发作时,患儿口腔黏膜及喉头水肿、疼痛,导致患儿进食困难,焦躁不安。且口腔溃疡多为反复发病,对患儿成长、学习造成影响。我院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儿童口腔溃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口腔溃疡患儿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3例,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3.2±1.2)岁,病程2~12d,平均(4.7±2.3)d,皮损部位:舌背8例,舌腹缘7例,唇黏膜7 例,黏膜5例,口底4例,牙龈 2 例。溃疡数目(2.3±1.2)个。对照组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3.5±1.6)岁,病程2~10d,平均(4.4±2.0)d,皮损部位:舌背9例,舌腹缘8例,唇黏膜5例,黏膜4例,口底3例,牙龈3例。溃疡数目(2.2±1.5)个。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1%碘甘油涂剂(北京海德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 11021298)治疗:患儿先采用淡盐水漱口,于溃疡处涂抹,涂抹完后30min内禁食水,可尽量延长时间,最好于饭后或睡觉前涂抹,3次/d。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5g,含50μg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桂林华诺威基因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220113)治疗,操作及用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饮食改善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溃疡愈合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效果分为痊愈、有效及无效,于治疗第5d进行评价。痊愈为口腔溃疡全部消失,患儿精神较好,饮食良好;有效为单个溃疡面积超减少过50%,或溃疡数目减少超过50%,溃疡处有可耐受的轻微疼痛,患儿精神尚可、无烦躁,饮食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或恢复正常。无效为单个溃疡面积减少低于50%,或溃疡数目较少低于50%,患儿仍有哭闹、烦躁等情绪,饮食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所涉及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改善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溃疡愈合时间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观察组饮食改善时间(t=6.3265,P<0.01)、疼痛消失时间(t=5.7798,P<0.01)及溃疡愈合时间(t=5.0054,P<0.01)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儿饮食改善、疼痛消失及溃疡愈合时间比较

 *

治疗5d后,观察组33例患儿痊愈75.76%(25/33),有效18.18%(6/33),无效6.06%(2/33);对照组32例患儿痊愈43.75%(14/32)例,有效37.50%(12/32),无效18.75%(6/3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15,P=0.0265)。

3.讨论

临床上治疗儿童口腔溃疡方法包括抗菌消炎类、皮质激素类或者止痛类药物[1],但上述治疗不良反应多,副作用大,临床效果欠佳。表皮生长因子是自成年小鼠体内提取出的有5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单链多肽。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是将表皮生长因子的基因片段移植入大肠埃希氏菌中[2],通过该基因片段在菌体中转录表达而获取的。在皮肤和黏膜创面修复过程中,该生长因子可于受体结合,通过酪氨酸磷酸化激活细胞通路,可促进DNA、RNA及羟脯氨酸的合成,促进上皮细胞和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化[3]。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还可激活干细胞,促进表皮多层细胞的增殖[4]。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具有趋向作用,促进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向创面迁移,调节胶原蛋白的降解和更新[5],促进创面的良性愈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为胶体状态[6],其可在创面可形成一层薄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的致病原进一步附着破坏,为溃疡处愈合提供一个良好环境。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饮食改善时间(t=6.3265,P<0.01)、疼痛消失时间(t=5.7798,P<0.01)及溃疡愈合时间(t=5.0054,P<0.01)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15,P=0.0265)。提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促进创面愈合,提高儿童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魏秀玲.中西医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研究现状[J].中国优生优育,2014,20(2):110-111.

[2]杨伯明.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4):99-100.

[3]耿康,郭力.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2,24(12):2247-2249,2252.

[4]李晓燕,马国安,丁红炜.蓝科肤宁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20(1):57-59.

[5]方万芬,李会林.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4,12(8):25-26.

[6]蒋美平,方伟红,谢淑萍.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复方维生素B12溶液治疗肛周放射性皮炎49例[J].中国药业,2013,22(11):112-113.

论文作者:魏晓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儿童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论文_魏晓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