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性肠梗阻的治疗临床观察论文_任晓明

胆石性肠梗阻的治疗临床观察论文_任晓明

任晓明(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中医院普外科 748400)

【摘要】 目的:分析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情况,总结观察经验。 方法:通过医院的系统平台,选择医疗案例进行调查,收集2009年 6 月~2014 年11月我院 10 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记录患者们的病情的特征,并进行研究。 结果:通过治疗后10例患者皆康复出院,其中9例都没有手术并发症问题,余1 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结论:对胆石性肠梗阻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状,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胆石性肠梗阻;治疗;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30-02

胆石性肠梗阻问题在临床病例中偶有出现,属于胆囊结石的并发症之一,65岁以上患者属于多发人群。此病对患者的营养吸收及健康生活产生严重障碍,应该尽早重视。近年来,医疗事业快速发展,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更多医疗单位希望根据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来进行诊断,然后再治疗的,帮助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下面就是通过治疗临床疗效观察,为胆石性肠梗阻治疗找到新的突破点。

一、确定好研究的对象在进行调查研究之前,要收集好各方面的资料,进行最初的数据统计,为后期的分析备好初始材料。这里我们通过医疗单位的管理平台选取近期来医院的患者进行信息收集,对那些已经确诊的病人进行观察,排除掉不符合条件的患者。年龄普遍在63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达到70岁,已经确诊为胆石性肠梗阻患者。共计10位,都是女性患者,中有8位表明曾有胆石症病史,6例临床症状明显,都没有进行过胆道手术治疗。

二、具体的案例研究方法(一)、研究的过程1 统一记录患者病情特征此类疾病的患者容易经常性呕吐,伴随着腹痛、腹胀等情况。通过CT显出病人腹部有胆道积气情况;同时,肠管出现扩张,积气积液。只有一位患者腹部没有看见异位结石影,其他患者都能明显看见异位结石影。而B超检查则看出有8例病者腹部显示出胆囊萎缩,胆囊腔内积气;其余2例显示的不是很清楚。还有1例在半年前就通过B超诊断出患有胆总管中段结石伴胆总管扩张,胆囊多发结石。这次治疗时上个症状已经消失,胆总管未见明显扩张,在立位腹平片都能发现气液平面。

2 保证规范性这项调查是要统一规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各项指标等方法都必须要统一起来,不能依据操作人员自己的理解。进行具体检测时,要及时记录下来,方便和之前数据进行对照,或者记不清楚的,都要排除在考虑的范围之外。在开始之后,还要及时进行监督,补充好统计中出现遗漏的数据,指导他们改正调查中的错误工作。最后,在统一的数据库里面录入信息,让两组人员分别做好记录,进行备份处理,已经录入后自己就不能擅自更改了,如果要改变数据,就要做好相关的备注。同时,对相关进行操作的医师也要严格按照标准来,为了保证实验能够顺利进行下去,还要特别注意病人的健康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研究治疗方法按照ASA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Ⅳ级的有6例,其余4例则为V级。

有9位为胆囊十二指肠瘘形成,8例术中未触及胆囊及胆管内结石[1],根据手术之前的B超和CT检查都没有提示胆道系统残余结石,所以选取单纯肠切开取石术。1例术中触及胆囊内结石,因此进行一期肠切开取石、胆囊切除及瘘口修补术[2]。另外1例患者为胆总管自然排石致不完全性肠梗阻,术前B超提示胆囊结石,术中可触及胆囊萎缩伴腔内结石,但患者ASA评分V级,由此在急诊手术后六周行胆囊切除术。统计结石的直径范围为2.1厘米到4.5厘米之间,一般处在距Treiz韧带150厘米内及距回盲部260厘米以内。

三、结果治疗后10例患者皆康复出院,其中9例都没有手术并发症问题,余1 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期随访中调查10例患者都没有术后胆道感染现象。

四、结果讨论(一)、病因结石性肠梗阻是因为胆囊炎频繁性发作而导致局部粘连、炎症反应,胆囊与消化道形成内漏[3],胆结石通过内瘘口进入消化道,形成阻塞。最具代表性的是胆囊十二指肠瘘,占一半以上,稍少见的是胆囊结肠瘘。调查发现结石直径超过2厘米,在2.5厘米之下时就可能会造成梗阻症状,影响身体健康,这时结石一般停留在末端回肠及回盲瓣处,还有胃部等等。

(二)、治疗1 保守及内镜治疗这一般是在结石直径小于2.5厘米时,患者因身体原因不适合手术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治疗方法,通过药物、内镜等方式促使结石自然排出。这种治疗手段能够减小创伤,有利于恢复,具有最优性,常见的是在内镜下机械性碎石取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等。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相对更能快捷解除梗阻,取出结石,特别是结石直径较大时,单纯依靠前面的手段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还有就是可以更好治疗胆道感染及胆囊消化道瘘。一般方式有单纯肠切开取石术;急诊肠切开取石;一期肠切开取石、胆囊切除及瘘口修补术。可根据ASA评分依据具体选择。

医疗单位常选择单纯肠切开取石术,这种手术方式最为常见,因为其操作简单,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创伤小,帮助患者尽快痊愈。但是他不能处理胆道疾患,容易再发结石性肠梗阻。因此,腹腔镜手术应运而生,十分安全有效。通常ASA评分在三、四、五级的患者还是选择单纯肠切开取石术比较好。

第三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第一种治疗法的弊端,但它要求患者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特别是心肺功能要好,能够忍受长时间的手术,相对死亡率偏高。ASA评分在一、二级的患者可选择进行一期手术。

总体来说,结石性肠梗阻患者普遍年龄较高,会出现各种合并症,特别是围手术期会出现病死或死亡情况,因此,在治疗时一定要根据病者个体情况进行及时诊断治疗。还有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想要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还要不断优化这方面的管理措施,比如:选用帮助病人调节身体,控制好日常饮食中的糖、高脂肪等高含量失误,做好手术护理,减少并发的症状。

五、结束语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在治疗结石性肠梗阻病人的时候,引入手术相关治疗支持,还是有不错的临床效果的。但是,在进行实际诊疗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很多的因素,根据结石大小、评分等级等进行判断,各方面配合起来,切实保护病人的生命安全。回顾这几年的调查报告,证明这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手段,我们应该有效利用起来。

参考文献[1] 何志国.胆石性肠梗阻11例诊治分析[J].中外医疗,2012,81 ( 6) : 85.[2] 吴以洪,吴仕强. 胆石性小肠梗阻诊治体会(附3例报告[) J].吉林医学,2013,34( 4) : 792-793.[3] 李硕贤. 巨大胆石性肠梗阻2 例报告[J].中外医疗,2013,45 ( 14) : 93.

论文作者:任晓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30

标签:;  ;  ;  ;  ;  ;  ;  ;  

胆石性肠梗阻的治疗临床观察论文_任晓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