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的临床分析论文_谢梅芬,张映平,刘,伟,刘,妍

改良的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的临床分析论文_谢梅芬,张映平,刘,伟,刘,妍

湘潭市中心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目的:探讨改良的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1年3月到2015年3月间,在我院选择40例(40只患眼)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采取常规固定性内下斜视手术治疗,设为常规组,20例患者采取改良的Yokoyama术治疗,设为改良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改良组患者术后1d眼位均处于正位,患者眼球上转、外转等均过中线,内斜视及垂直斜视角度均恢复正常。常规组患者术后1d 17例患者眼位均处于正位,患者眼球上转、外转等均过中线,3例患者手术效果不明显,患者内斜视及垂直斜视角度有所改善。术后1年改良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改良Yokoyama术效果显著,可在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患者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改良Yokoyama术;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效果

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是临床较为少见的一种,患者随病情进展将出现下斜视、内斜视及眼球上转运动障碍等诸多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正常视物[1]。以往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常采取退缩术治疗,但效果不佳,术后复发状况较多。Yokoyama术是一种新型手术方法,此次研究中探讨改良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的效果,以期改善患者预后。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1年3月到2015年3月间,在我院选择40例(40只患眼)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的相关诊断标准:存在轴性高度近视,眼轴长度>26mm;均为后天获得性斜视;均存在明显的上转运动受限、眼球外转等相关症状;进行影像学检测患者眼外肌存在移位状况;排除其他眼眶疾病;排除其他眼科疾病;均排除严重内科疾病;所有患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均自愿配合研究。根据患者手术方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20例,常规组患者患眼20只,男性9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19-53岁,平均年龄(32.7±7.4)岁;屈光度为-18.00--24.00 DS,平均屈光度为(-20.00±0.50)DS。改良组患者患眼20只,男性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32.9±7.3)岁;屈光度为-18.00--25.00 DS,平均屈光度为(-20.00±0.75)DS。与常规组对比,改良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在研究中进行比对分析。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手术前均进行常规眼科检查,采取A超检测患者眼轴长度,使用三棱镜和Krimsky检测患者斜视角度;对患者进行眼球运动检查,了解患者实际眼球运动状况;对患者进行CT、MRI检测,并了解患者视力、屈光度等。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固定性内下斜视手术治疗,给予患者传统退缩术治疗,给予改良组患者改良Yokoyama术治疗,给予患者常规局麻,术中对患者进行被动牵拉试验,了解患者实际上转受限、眼球外转状况。给予患者角膜缘行常规切口,将内直肌松解,将相关缝线预置,将上直肌与外直肌节制韧带充分分离,保证pulley带充分分离;将上直肌及外直肌肌腹从正中进行纵向分离达肌止点后12mm处,取患者上直肌颞侧1/2及外直肌上部1/2,在患者肌止点后12mm处进行缝合联结,使用6-0不可吸收线进行缝合,术中肌肉联结处不固定于巩膜上。根据患者实际眼位状况及内直肌张力状况,行内直肌减弱手术量,约为5-7mm,术中调整。术后结束后关闭患者结膜切口[2]。术后给予患者相关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眼位状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内斜视角度状况、垂直斜视、眼球转动状况等,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了解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常规组和改良组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

改良组患者术后1d眼位均处于正位,患者眼球上转、外转等均过中线,内斜视及垂直斜视角度均恢复正常。

常规组患者术后1d 17例患者眼位均处于正位,患者眼球上转、外转等均过中线,3例患者手术效果不明显,患者内斜视及垂直斜视角度有所改善。

2.2 两组患者随访状况

常规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5例患者出现复发状况,改良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复发状况,改良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X2=5.714,P<0.05。

3 讨论

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属于获得性斜视,临床也称为重眼综合征,患者常出现一定的眼球转动障碍,且常出现斜视状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视物及眼部美观,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

手术治疗是当前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的常用方法,此次研究中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退缩术治疗,但采取退缩术治疗时,患者术后易出现回退状况,导致患者复发,且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严重时甚至会加重斜视状况。当前研究结果显示,眼轴增长上直肌、外直肌移位及颞上方puuly结构破坏引起的脱位状况是导致患者疾病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3]。因此此次研究中根据患者实际发病原因对患者进行手术。改变患者眼球肌肉作用力及方向,恢复患者眼位状况是手术治疗的目的[4]。2001年,在欧洲斜视会议中,一些人员提出将Yokoyama术,将上直肌与外直肌进行联结,以将增长眼球推回肌锥[5]。当前研究中,一些人员将外直肌和上直肌不进行分离,部分研究中对联结处进行巩膜固定,手术效果治疗效果仍不佳[6-7]。此次研究中采取改良Yokoyama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达到良好效果,进行外直肌和上直肌分离后再联结有效减少了患者肌肉断裂,促进眼位恢复正常,不进行巩膜固定有效减少了患者肌肉机械性限制,减少患者穿孔风险,治疗安全性更高[8]。

综上所述,改良Yokoyama术效果显著,在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推广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亢晓丽,韦严,赵堪兴,等.改良的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J].中华眼科杂志,2011,47(11):972-977.

[2]马鸿娟,张芳霞,马润清,等.改良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7):608-610.

[3]张建民,张馨心,范雷波等.被动牵拉试验在Yokoyama术中的应用[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4,22(1):40-42.

[4]邱晓荣,施立新.改良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固定性内下斜视[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5,17(4):209-212.

[5]韦严,亢晓丽.Yokoyama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下斜视的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14,50(7):547-549.

[6]华宁,张季瑾,钱学翰,等.改良的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眼合并固定性内下斜视一例[J].中华眼科杂志,2011,47(11):1025-1028.

[7]李珣旖,王云鹏,陈梅珠,等.高度近视眼固定性内斜视一例[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3,21(3):插页5-插页6.

[8]金小琴,彭毅,王智琦,等.高度近视合并双眼限制性内下斜再次手术一例[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12):1514.

论文作者:谢梅芬,张映平,刘,伟,刘,妍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5

标签:;  ;  ;  ;  ;  ;  ;  ;  

改良的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的临床分析论文_谢梅芬,张映平,刘,伟,刘,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