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B锅炉掺烧国内烟煤NOx控制综合措施及应用论文_冼友文

(广东粤电云河发电有限公司 广东云浮 527328)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淘汰落后产能、超低排放要求、电量竞价上网等政策的推出和落实,使发电企业面临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为此,探索挖掘机组潜能、如何降低能耗,成为企业突围的唯一出路。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脱硝优化配风掺烧炉渣

引言广东某300MW循环流化床机组,配置独立的湿法脱硫装置,并于2014年7月进行脱硝改造,烟气脱硝装置采用以循环流化床为还原剂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自投运以来,相同负荷下,#5、6炉床温长期比设计值(850~900℃)高50℃以上,当掺烧国内烟煤时,床温更高,过高的床温也导致了一次风机出力增大、厂用电率升高,炉内氮氧化物生成增多、尿素消耗量增加等,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对此,进行锅炉燃烧优化调整试验,从降低锅炉运行床温,控制炉内氮氧化物的生成,降低尿素物料消耗量成为必要的课题。

1、确定技术方案:

脱硝物料消耗量指每生产一度电所需要消耗的尿素量。近年来因环保指标的日趋严格, NOX排放控制的压力也日趋紧迫。该厂2017年度脱硝物料消耗0.791034022(g/kWh),脱硝物料消耗高于标杆值0.66,。经仔细研究、大胆尝试,从配风比例、床温控制、二次风压、锅炉氧量、控制管理方法等多方面进行验证实践,积极推进节能减排、降耗提效的时效工作。

降低锅炉运行床温是控制NOx生成的关键,其中床压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监视的重要参数,是床层流化质量,料层厚度的重要指标。该炉长期烧印尼煤,由于灰份低,且床层颗粒度偏大,需要在入炉煤中掺入老厂炉渣,并调整配煤方式,掺烧高灰分烟煤;同时,进行降床压、降一次风量的运行试验,调整一、二次风配风比例。主要技术方案如下:

1.1加强入炉煤粒径管理:

通过不断摸索调整优化,在入炉煤粒径控制上有了较大改善。本锅炉设计要求入炉煤粒度参数:粒度范围0~8mm,50%切割粒径d50=1.5mm,但在综合评估输煤设备运行稳定性及能耗情况下,对入炉煤粒径进行了新的要求与规定,在保证3mm以下粒径煤粒在60%以上的基础上,严控8mm以上粒径煤粒不超过10%。

1.2优化配风,调整运行床压:

进行燃烧配风优化,在保证炉内流化良好的前提下,降低一次风量,严格控制一次风量不超过总风量的60%,适当增加二次风量,以便增强携带炉内循环物料灰量,达到提高密相区差压的作用,从而降低床温,控制NOx生成。通过对比相同负荷下,一次风量比原少30-110kNm3/h,床压也低了0.5kPa。通过配风优化,对应负荷床温得到相应的下降;一、二次风机电流降低,氧量根据各负荷段有所变化,厂用电率下降,有效的促进了NOx生成的下降。

优化燃烧调整的座签表如下:

座签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燃烧改善:

a、改善一、二次风配风比例提升分级燃烧比例

分级燃烧依据了控制氮氧化物生成的机理。以二次风送入点为界限,使上部形成富氧区,下部形成富燃料区(贫氧区),这样在还原性气氛中可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测试结果表明:当过量空气系数一定时,二次风率增大,一次风率相应减小NOx生成量也随之下降。根据我厂设备及燃煤的特性,充分考虑燃烧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尝试对不同负荷段下的一次风量、二次风量、二次风压、床温控制进行摸索式探索,从NOx的生成源头进行第一步控制。

b、降低二次风量提升二次风压

在煤燃烧过程中釆用低过量空气系数,可以限制反应区内的氧量浓度,因而对“热力型”和“燃料型”NOx的产生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一般采用低过量空气系数燃烧,可降低NOx排放15%-20%。不过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很低的过量空气系数下运行时,一氧化碳和烟尘排放浓度都有可能增加,燃烧效率会降低。在综合考虑之下,我们采取了降低二次风量提升二次风压的控制措施,提升二次风的混入程度与二次燃烧时间,一方面较好的解决了降低过量空气系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很好的解决了燃烧时间不足而造成的化学及飞灰损失。锅炉运行二次风压由原来运行控制5.0KPa,提升至6.0KPa。

2、实施考核管理方法

2.1严格执行国家排放标准,严控排放超200 mg/Nm3情况出现,并加大排放超200 mg/Nm3的考核力度。

2.2严密监视排放数据中的小时平均值、月度均值,因特殊原因本月排放标准不能达到减半环保税征收标准时,及时修改排放要求,即时提高本月的排放标准要求,以减少月度尿素的使用量,实行动态控制。

3、方案实施前后效果对比:

措施实行后,2018年前11个月发电量24.38亿,脱硝物料消耗量1590.86吨,脱硝物料消耗素成本消耗0.652g/kWh。由以上数据得出,措施执行后本年度脱硝物料消耗量已超出标杆值。

对比2017、2018年C厂脱硝物料消耗量变化如下:脱硝物料消耗量由2017年的0.791下降至2018年的0.664,下降幅度16.1%,效果显著。

4、关键技术及主要创造点:

4.1通过掺烧炉渣,置换床料,并进行动态控制,防止床层颗粒度偏大,保证床层料颗粒度均匀,促使床温降低,减少炉内氮氧化物的生成。

4.2通过降低床压,合理控制一、二次风配比,降低一次风量,严格控制一次风量不超过总风量的60%,适当增加二次风量,使炉内循环物料灰量达到良性循环。

4.3优化床压,比原床压降低了0.5kPa,调整空预出口二次风压,降低负荷段的氧量。

4.4采取了降低二次风量提升二次风压的控制措施,提升二次风的混入程度与二次燃烧时间,一方面较好的解决了降低过量空气系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很好的解决了燃烧时间不足而造成的化学及飞灰损失。锅炉运行二次风压由原来运行控制5.0KPa,提升至6.0KPa。

4.5研读排放标准及排污费征收优惠政策,结合现行的控制排放标准及控制考核管理方法,形成了新的考核管理方法《关于修改C厂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标准的建议》。

结语:

综合评述及对比情况,优化前尿素成本消耗0.791g/kWh,优化后尿素成本消耗0.652g/kWh,节约0.139 g/kWh。至2018年11月份止,该厂发电量为24.38亿千瓦时,节约尿素300余吨,每吨按3000元计,节约90万元。

参考文献:

[1]彭好义,低氧燃烧及其实现途径分析,冶金能源21卷2期200213.

[2]徐立东,低氧燃烧降低NOx排放技术分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02期.

[3]李洪宇低氧燃烧与富氧燃烧的性能比较分析,工业加热2003年第05期.

论文作者:冼友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  ;  ;  ;  ;  ;  ;  ;  

CFB锅炉掺烧国内烟煤NOx控制综合措施及应用论文_冼友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