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论文_柏艳双

柏艳双

(宁安市人民医院外三科 黑龙江 宁安 157400)

【摘要】目的:观察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胸液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全胸腔镜下手术疗效明显由于开胸手术。结论: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有效,可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全胸腔镜;开胸手术;先天性心脏病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150-02

先天性心脏病是心血管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随着心脏诊断方法及外科手术治疗技术的进展,先天性心脏病能获得明确的诊断和手术矫正治疗,预后较前有明显的改观[1]。传统心脏外科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易出现感染以及诸多并发症,手术安全性较低,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也迅速发展,以其安全性、优越性得到了医护人员的肯定。为了进一步研究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特选取了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2例,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手术治疗方法下的临床效果,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21例,年龄5~36岁,平均年龄在(13.4±5.7)岁,体重16~72Kg,平均体重(34.2±4.5)Kg;对照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6~37岁,平均年龄为(14.3±6.4)岁,体重15~70Kg,平均体重(33.9±5.7)Kg。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等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常规全麻操作,正中切口劈开胸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停跳心脏后进行心内操作。

观察组患者进行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均在全麻、中低温周围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于右侧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分别于右胸骨旁第4肋间、右腋中线第3肋间、右腋中线第7肋间各做长1~2cm小切口,体外循环开始后,手术中切开心脏,矫正心脏畸形,手术结束的时候,于入胸腔镜切口置胸腔闭式引流管[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胸液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病患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选择 (x-±s)代表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研究中显示,两组患者手术后,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胸液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如下所示,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所示。

表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

3.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或发育障碍所造成的心血管畸形,在我国先天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约为7~10‰,每年就有几十万出生婴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3]。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手术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先天性心脏病通过科学诊断和正确的手术方法可以完全治愈,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治愈后与常人无异,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统心脏手术主要通过正中开胸,建立体外循环系统来进行手术,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大,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且术后伤口易感染,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因此,减少损伤,提升手术治疗是所有外科医生的努力方向。近年来,微创手术技术不断发展,胸腔镜下的心脏手术也逐步增多,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疼痛较轻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重视,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在本次对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胸液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对比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结果表明采取全胸前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患者伤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较短。

综上所述,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有效,可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跃军,邓海清,吴根社等.全胸腔镜房间隔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学习曲线[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2,28(4):209-211.

[2]张晓慎,郭惠明,刘蓄等.完全胸腔镜下与胸骨切口直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比较[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4,30(3):152-155.

[3]李东韬,俞世强,徐学增等.房间隔缺损全胸腔镜下修补和常规修补手术对比观察[J].心脏杂志,2007,19(2): 215-217.

论文作者:柏艳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  ;  ;  ;  ;  ;  ;  ;  

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论文_柏艳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