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的特征论文

新时期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的特征论文

新时期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的特征

王昌锋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 要: 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贵州城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新时期的特征是快速发展的追赶型特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特征、山地城镇化特征。

关键词: 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特征

1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城镇化发展历程

1.1 城镇化的恢复性发展阶段(1979-1984 年)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国家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从而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其首要“举措”就是在全国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也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生产潜能、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非农产业也以此为基础才有了发展的机会和条件,这样直接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例如,从1979 年到1984 年,贵州省的乡镇企业数从24129 个增加到了203830个;乡镇企业从业人数也相应地从276379 人增加到了754368 人。城市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并驾齐驱”,在这样的“双轮”甚至是“多轮”驱动下,农村城镇化的步伐也明显加快,城镇化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此背景下,贵州省城镇人口就从1979 年的378.1 万人快速增加到了1984 年的560.9 万人,净增加182.8 万人、增长48.3%;城镇化率也相应从13.8%上升到了19.1%,提高了5.3 个百分点,基本快赶上1958 年“大跃进”时的20.1%的水平。这段时期贵州的城镇化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了恢复性发展阶段即恢复到先前的较高水平时期状态。

1.2 城镇化发展徘徊阶段(1985-1991 年)

1984 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从农村走向城市的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其中一项重要的政策就是鼓励发展小城市以及农村集镇,以此来吸纳从农业释放出来的农村劳动力;与之不同的是,政府在大城市则采取了严格限制农村人口流入的政策,其目的是为了规避人口过多地流入大城市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这样一来的结果,就是包括贵州省在内的全国各地的小城镇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城镇化程度也相对维持在一个一定水平,不过也很难出现如原先那种跃迁式的发展。1985 年贵州省的建制镇有390 个,到1991 年时增加到了496 个,6 年间增加106 个,增长幅度可谓之大;不过,其城镇人口只相应地从571.3 万人增加到了644.98 万人,城镇化率从1985 年的19.2%到1991 年的19.5%仅仅提高了0.3 个百分点,这个时期的贵州省的城镇化发展几乎是在徘徊阶段。

1.3 城镇化的平稳发展阶段(1992-2009 年)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标志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原先一些阻碍农村人口流入大中城市务工经商的限制性政策也逐渐取消和放松,亦即为城镇化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条件,从而也使得我国城镇化进程得到了加速度推进,当然贵州省的城镇化发展也享受到了这种改革带来的“红利”。例如,贵州省的建制镇数量1991 年时还只有496 个,而到1992 年时激增到了653 个,即一年内净增157 个;且自1992 年以来贵州省城镇化率基本每年还在以大小不等的速度提升,特别是进入“十一五”时期后,这种提升的速度明显加快,这一时期贵州省城镇化率从1992 年的19.8%到2009 年增长到29.9%,平均每年增长0.59 个百分点,属于平稳发展阶段。

1.4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2010-2017 年)

2010 年以后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发展工作,并在2010 年专门召开全省城镇化发展大会,并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的文件,指出城镇化进程直接决定着全省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直接决定着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直接决定着全省各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是重大战略问题,在未来一段时期应立足山区省情,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相协调、城镇化速度和质量相统一、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着力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抓好城镇建设规划、强化产业支撑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此后贵州省城镇化发展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全省城镇化率从2010 年的33.8%到2017 年增长到46.0%,平均每年增长1.74%,远高于历史上任何阶段,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① 对于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等等效脆性材料,适用于最大主应力破环准则,若最大主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认为混凝土发生开裂破坏。

2 新时期贵州城镇化发展的特征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四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一个山区内陆省份,贵州省的城镇化发展与全国的差距是从差距不断扩大到后近十年来贵州逐步加快发展,缩小与全国差距并不断追赶全国水平的过程。1978年时贵州城镇化率为12.1%,全国为17.9%,相差5.8%,到1990 年时贵州省城镇化率为19.1%,全国为26.4%,两者差距扩大到7.3 个百分点,到2000 年时贵州省城镇化率为23.9%,全国为36.2%两者差距扩大到12.3%,到2010 年时贵州省城镇化率为33.8%,全国为50.0%,两者相差16.2%,但进入2010 年后两者差中不断逐步缩小,到2014 年贵州省城镇化率为40.0%,全国为54.8%,两者差距缩小到14.8%,到2017 年贵州省城镇化率为46.0%,而全国为58.5%,两者差距又缩小到12.5%,贵州城镇化发展呈现追赶型特征。

3.2 患者版目标管理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知识及行为的影响 有效的二级预防行为管理,将有助于减少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二级预防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考虑可能由于患者版目标管理手册让患者参与了目标及相关措施的制订,并结合自身具体现状对最终进行阶段性规划,使当前目标及措施符合患者,提高患者健康意识,促使患者建立健康行为,进而提高患者二级预防行为及知识水平。

2.1 快速发展的追赶型特征

2010 年贵州省召开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后,尤其是2012 年中共中央十八大召开后,贵州城镇化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内贵州城镇化发展具有快速发展的追赶型特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特征,山地城镇化发展特征。

2.2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特征

贵州新时期的城镇化发展必然是落实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就是针对传统城镇化发展弊端,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发展道路。首先是要转变城镇定发展路径,摒弃“摊大饼”式的外延扩展方式,转为以提升城镇功能产业升级的内涵式发展方式,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将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即农民的市民化置于核心地位,贵州省2015 年出台了一系列户籍和社会保障政策,其内容包括实施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做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工作,保障城乡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引导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促进人的城镇化。

4.防治方法。主要是针对发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水中气体过饱和,一是不施用未发酵的有机肥,防止有机肥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甲烷等气体;二是注意浮游植物的繁殖速度,控制水体透明度在35cm以上,防止因强烈的光合作用,使水体中氧过饱和;三是注意进水水源,不用含有气泡的水。如果进水含气泡,一定要经过充分曝气处理。

2.3 山地城镇化发展特征

贵州是个的典型的山区省份,没有平原支撑,境内山脉众多,山高谷深,同时岩溶地貌发育明显,生态十分脆弱,生态修复任务重。这种山地比重很高和生态脆弱的特征注定了贵州省城镇化发展必须走符合自己特色的山地城镇化之路,其主要内容为:①集中做大“一核多组团”的中心城市。构建以综合性的城区为核、若干功能城镇(园区)为节点的“一核多组团式”中心城市。培育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加大中心城市集约紧凑程度,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同时大城市不能像平原地区那样大片的发展,要选择组团式的,点状式的布局发展,通过现代交通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组成现代化大都市。②重视小城镇、县城的发展,均衡布局重点镇和一般镇。以县城和重点镇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空间载体,结合地方能源矿产开发与加工、生物资源及农副产品加工贸易、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利用等资源主导型产业的发展布局,以小城镇为主体形态,推进山地城镇化进程。科研项目:贵州省社会科学院2019 创新工程项目“新型城镇化与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 F29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344(2019)19-0279-02

收稿日期: 2019-4-22

作者简介: 王昌锋(1966-),男,贵州惠水人,副研究员,本科,毕业于西南农大农经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城镇化与农村发展、区域发展战略。

标签:;  ;  ;  ;  

新时期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的特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