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灵活多用途的氮气装置

开发灵活多用途的氮气装置

一、灵活多用氮装置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田伟业[1](2021)在《复合式切根松土机的研制与性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草地资源十分丰富,但近年来草地退化趋势明显,因此恢复和改良退化草地刻不容缓。羊草草原是北方草地的典型代表,在诸多针对退化羊草草地的改良措施中,机械化改良退化羊草草地具有见效快、污染小、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平衡的优点。其中深松与切根可以显着促进羊草草地的自我繁殖与更新,达到恢复草地的目的。同时我国天然草地由于土壤紧实度较高,地势复杂等特点,对改良机具作业性能要求高,通过对比国内外草地机械化改良技术可以发现,国外机具的适用性不足,且针对天然草地改良机具较少。我国草地改良机具起步较晚,规格偏向于中小型,很大一部分机械只能实现单一作业工序,当前缺少高效低损的羊草草地改良机械装备。因此研制切根松土机对于改良退化羊草草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复合式切根松土工艺和单垄复合式羊草切根机的研究基础上,研制了多垄复合式切根机,该机采用复合式犁刀组对退化羊草草地进行切根松土,工作时,复合式犁刀中的前犁刀先行切割土壤,开出细沟,并切断羊草草原土壤表层的粗壮羊草根系,随后,后犁刀入土,破坏土壤深层的细小羊草根系。多组犁刀交错排布,扩大了工作范围,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安全装置提高切根松土作业的效率,降低了犁刀受损的可能性,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文中详细介绍了多垄样机机架、犁刀的缓冲结构、复合式切根松土犁刀组、多垄样机的犁刀组匹配等设计过程,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复合式切根松土机的三维模型,运用有限元模块对机架、前犁刀、后犁刀进行有限元分析,探究应力应变状况,验证设计要求,加工制造样机,为相关机具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胡曦[2](2020)在《基于二次开发技术程控仪器通用自动检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基于单一检定任务开发的自动检定系统嵌入了检定流程,当检定需求更改或者检定需求不同时系统需要进行二次修改甚至重新开发,可见这类系统的通用性差、检定架构固定不灵活。因此,构建一个可以根据不同检定需求实现个性化检定任务,通用性好、灵活性强的检定系统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在认真梳理国内外ATS研究现状以及其组成结构的基础上,学习借鉴面向信号仪器通用测试系统中的二次开发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可根据检定需求个性配置的通用仪器检定设计方案。该方案将仪器检定中各种常见的检定信息类型包装为不同结构体,按XML的规则保存为不同的资源文件,按照检定需求选择合适的结构体进行组合,组合信息以及实际数据共同形成新的结构体并按照XML规则保存为检定任务文件,然后检定任务文件解析模块将根据结构体中组合信息跳转执行相应的执行函数,函数中调用组合信息指向的资源文件与任务结构体中实际参数进行组合,执行相应的指令,完成仪器检定任务。文章旨在开发实现检定任务可配置的通用检定系统,在研究通用检定系统组成结构的基础上,搭建步骤资源封装模块以及基于前者的检定任务配置模块,配合检定任务解析模块完成不同检定任务。系统使用层次化结构设计,针对不同类型检定任务信息,定义不同步骤资源的结构体组成,包含资源名称、资源说明、资源本体、资源类型、参数类型、参数范围等内容,形成了共享步骤资源池。设计并实现步骤资源的选择及参数配置模块以实现检定任务的自由配置,搭建对应的解析模块根据检定任务步骤类型编写了不同的功能执行函数,完成步骤功能。同时在系统应用管理上实现资源文件管理、步骤资源管理、步骤资源扩充、检定结果显示等功能。最后,编写系统测试配置文件,验证仪器检定执行子系统解析流程的通用性和可行性。试验测试分析表明,检定系统设计合理、解析正确,相关功能正常,系统运行稳定,能按要求解决检定任务。表明设计的通用自动检定平台具有良好的可行性、灵活性以及较强的实用性、通用性和可拓展性。

霍鑫铠[3](2020)在《高中化学课堂“过度教学”现象的调查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教学为例》文中指出过度教学是导致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过度教学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阻碍,探寻过度教学现象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关于“过度教学”的国内外文献分析,对过度教学的内涵及表征进行了归纳整理,制定了课堂观察量表,包括课堂导入、教学目标、教学呈示、师生互动、教学评价五个课堂观察维度。并用该量表对30节课化学课堂进行观察,教学内容选择元素化合物,课型选择常态课,对课堂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导入时,存在着导入时间过长,导入内容过多,导入内容与教学重点无关等课堂导入过度教学现象。(2)高中化学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着超过新课程标准要求,追求高考考试大纲的过高制定目标的过度教学现象。(3)高中化学教学呈示时,存在着课堂实验全都以录像视频呈现,过度使用多媒体,不书写板书,讲课方式传统单一,教学节奏把握过快,教学的内容添加过多等过度教学现象。(4)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存在着判断性问题出现次数过多,教师无效的提问次数过多。教师采用齐答的提问方式过多,个别问题设计过难,学生启而难发等过度教学现象。(5)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时,存在着过度缺少以评价思维过程为教学评价重点的教师评价。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1)课堂导入简明扼要,激发兴趣的同时引入教学重点。(2)认真研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全面了解学情制定出处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3)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要进入课堂,认真书写板书,讲课方式灵活多样,依据教材制定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节奏。(4)减少无关教学内容的提问和低效的判断性提问,增加随机点名提问的提问方式。(5)注重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及时弄清楚自己思考错误的根源。

刘伟岩[4](2020)在《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研究 ——基于创新体系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2008年经济危机后,为摆脱经济下行的轨道,美国、日本、德国先后提出了“重振制造业”(2009年)、日本版“第四次工业革命”(2010年)、“工业4.0”(2012年)等战略计划,而我国也于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这些战略规划的陆续出台拉开了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Io T)、人工智能(AI)等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帷幕。而作为第二经济大国,我国应如何借助于这一难得机遇来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则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回顾日本走过的“路”可知,其也曾作为“第二经济大国”面临过相似的难题,且从中日经济发展历程比较和所面临的“三期叠加”状态来看,我国现阶段也更为接近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而日本却在当时的情况下借助于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成功地推动了国内产业的改造升级。基于此,本文以日本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阶段锁定在其取得成功的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进而研究其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以期为我国接下来要走的“路”提供极具价值的指引和借鉴。在对熊彼特创新理论以及新熊彼特学派提出的技术经济范式理论、产业技术范式理论、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和部门创新体系理论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本文借助于此从创新体系的视角构建了“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即:从整体产业体系来看,其属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过程,该过程是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实现的,且两者间的匹配性决定着产业升级的绩效;而深入到具体产业来看,其又是通过催生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来实现的,对于此分析的最佳维度则是能够体现“产业间差异性”的部门创新体系,同样地,两者间的匹配性也决定着各产业升级的成效。回顾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历程可知,其呈现出三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的“重化型”化,70~80年代的“轻薄短小”化,以及90年代后的“信息”化。其中,“轻薄短小”化阶段是日本发展最为成功的时期,也是本文的研究范畴所在。分析其发生的背景可知:虽然效仿欧美国家构建的重化型产业结构支撑了日本经济“独秀一枝”的高速发展,但在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后,这一产业结构所固有的局限性和问题日渐凸显,倒逼着日本垄断资本进行产业调整;而与此同时,世界性科技革命的爆发恰为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是这种机遇对于后进国来说在一定意义上又是“机会均等”的,该国能否抓住的关键在于其国内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而日本战后近20年的高速增长恰为其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且“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发展战略又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其积累了殷实的技术基础。在这一背景下,借助于上文所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后文从创新体系的视角解释了战后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是如何推动日本产业升级以及日本为何更为成功的。就整体产业体系而言,科技革命的发生必然会引致技术经济范式转换进而推动产业升级,且这一过程是在由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创新主体联盟等构建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实现的。战后科技革命的发源地仍是美国,日本的参与借助的是范式转换过程中创造的“第二个机会窗口”,换言之,日本的成功得益于对源于美国的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研究,其技术经济范式呈现出“应用开发型”特点。而分析日本各创新主体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创新行为可以发现,无论是政府传递最新科技情报并辅助企业引进技术、适时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制定激励企业研发的经济政策和专利保护制度、采取措施加速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改革教育体制并强化人才引进制度等支持创新的行为,还是企业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遵循“现场优先主义”原则、实施“商品研制、推销一贯制”、将资金集中投向开发研究和创新链的中下游环节以及培训在职人员等创新行为,或是大学和科研机构针对产业技术进行研究、重视通识教育和“强固山脚”教育以及培养理工科高科技人才等行为,亦或是“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型的创新主体联盟联合攻关尖端技术、建立能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联合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等行为都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微电子技术发展潜力的。而这种“追赶型”国家创新体系与“应用开发型”技术经济范式间的相匹配正是日本能够更为成功地借力于战后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根因所在。进一步地从具体产业来看,科技革命引致的技术经济范式转换表现为新兴技术转化为新兴产业技术范式和改造传统产业技术范式的过程,这也是科技革命“双重性质”的体现。而对这一层面的分析则要用到能够体现“产业间差异性”的部门创新体系。在选取半导体产业和计算机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以及选取工业机器产业(以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为主)和汽车产业作为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机械产业的典型后,本文的研究发现:由于这些产业在技术体制、所处的产业链位置、所在的技术生命周期阶段等方面的不同,其产业技术范式是相异的,而日本之所以能够在这些产业上均实现自主创新并取得巨大成功就在于日本各创新主体针对不同的产业技术范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分别形成了与之相匹配的部门创新体系。而进一步比较各部门创新体系可知,日本政府和企业等创新主体针对“催新”和“改旧”分别形成了一套惯行的做法,但在这两类产业升级间又存在显着的差异,即:日本政府在“催新”中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均表现出了贯穿始终的强干预性,尤其是在计算机产业上;而在“改旧”中则干预相对较少,主要是引导已具备集成创新能力的“逐利性”企业去发挥主体作用。作为一种“制度建设”,创新体系具有“临界性”特点且其优劣的评析标准是其与技术经济范式的匹配性。日本能够成功地借力于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推动国内产业升级的经验就在于其不仅构建了与当时技术经济范式相匹配的国家创新体系,而且注重创新体系的层级性和差异性建设,加速推进了新兴产业技术范式的形成,并推动了新旧产业的协调发展。但是,这种致力于“应用开发”的“追赶型”创新体系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基础研究能力不足,不利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产生,以及政府主导的大型研发项目模式存在定向失误的弊端等,这也是日本创新和成功不可持续以致于在20世纪90年代后重新与美国拉开差距的原因所在。现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在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追赶先进国家的“机会窗口”的同时,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追跑”“齐跑”“领跑”并行发展的机遇,并为传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会。由于相较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因此,必须构建极其重视基础研究且具有灵活性的国家创新生态体系,重视部门创新体系的“产业间差异性”,形成与新兴产业技术范式相匹配的部门创新体系,以及建设能够促进传统产业技术范式演化升级的部门创新体系等。

李俊峰[5](2021)在《便携式火工装置测试仪研制》文中指出电火工品以电能为初始激发能量引发火工品内部药剂燃烧或爆炸,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通用弹药及民爆器材中。导弹类飞行器使用的火工品主要为电火工品,通常在其不加电的情况下定期测量火工品的电阻值,以此判断火工品是否完好。火工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对飞行器正常工作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火工品测试是飞行器自检和例行试验中的一项重要环节。电火工品对测试电流十分敏感,一旦测试电流超过安全阈值,不仅会导致火工品自身损坏,还极易引起设备和人员安全隐患。目前,国内飞行器的测试和维修保障单位主要使用高精度、安全可靠的数字仪表进行火工品测试,但测试过程自动化程度和测试效率较低。飞行器研制单位则主要使用虚拟仪器技术和标准模块化产品进行火工品测试,但测试设备机动能力较弱。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研制一种专用火工品测试仪器,在保证测试安全性和电阻测量精度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采用便携式的结构设计和虚拟仪器技术,具备基于网络通讯的可配置自动测试功能、自动校准功能以及远程控制功能,满足多个型号飞行器火工品的测试需求。首先,对多型号飞行器火工品的实际测试需求进行分析,开展电阻测量原理和方法的研究,提出便携式火工装置测试仪(以下简称“测试仪”)的总体设计方案。其次,在硬件设计方面,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将测试仪硬件分为主控制功能模块和通道切换功能模块两个部分,依次介绍功能模块包含的控制电路、电阻测量电路、供电电路、通讯电路以及通道切换电路。重点对电阻测量的安全性和测量精度进行分析和设计。再次,在软件设计方面,分别开展主控器程序软件设计和上位机软件设计。详细介绍了实时网络通讯的设计方法和上位机软件功能,并重点讨论了提高电阻测量精度的校准方法和校准流程。最后,介绍测试仪硬件调试方法,对测试仪的基本功能逐一进行测试和检验,并对电阻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通过与三个型号被测对象的联合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测试仪稳定可靠,满足各项技术指标要求,能够完成全部测试任务。

陈雅贤[6](2020)在《《现代军用直升机》翻译项目实习报告》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3月—10月,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现代军用直升机》翻译项目实习,对《现代军用直升机》一书进行翻译与审校。根据任务分配,笔者负责本书五小节(共计1,0973字)的翻译和三分之一内容(共计6,9939字)的审校工作。笔者以参与该翻译项目的实习为基础,选择翻译项目过程中的审校环节为研究对象,对整个审校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在报告中,笔者尝试将审校该德语军事类文本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合翻译的两个阶段——理解与表达——将本次审校过程中发现的错误细化为语言层面的词语、句子和篇章三类。首先,面对德语原文文本出现的专业术语较多的问题,笔者需要查阅大量中文相关资料,寻找业内认可和遵循的译法。同时,因为军事类文本中涉及到大量军事装备的构造和操作方法等,长难句出现频率很高。为了译文的准确和通顺,笔者在审校长难句时分步骤进行,首先对照原文,判断译文是否出现漏译和错译,再对分句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按照中文语言表达规范和习惯调整译文语句结构。此外,笔者在审校时尽可能使译文与原文信息达到对等,在译文的语言风格等方面也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笔者希望通过此实习报告总结自己在审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这些困难的经验和方法,为该领域资料的翻译审校提供有启发的现实案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军事类文本翻译审校工作。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蔺国朕[8](2020)在《用于某类产品生产线的柔性检测系统研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柔性制造技术在生产线上的广泛应用,生产线上的检测系统也应具备柔性要求。当前生产线检测设备为专用检测设备,生产任务改变时只能继续堆叠或重新开发,这就导致生产线检测系统体积臃肿,灵活性较差,柔性测试技术理念的提出为生产线柔性测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用于某类产品生产线的柔性检测系统研制具有极大的工程应用价值。本课题研制了一套用于生产线的柔性检测系统,采用网络化检测设备和分布式系统软件相结合的方式搭建了具有适用性,灵活性,扩展性的柔性检测系统。根据对检测系统需求分析,提出了系统设计总体方案,确定由网络化组成的检测设备配合H-JTP软件平台的系统组成方式,设计了系统软件的架构和在各个测试节点内软件的组成。完成了检测设备的设计,包括一体化结构的键盘显示器,电源分配板,嵌入式计算机,集成仪器资源模块,资源分配板。设计了具有仪器资源集成度高,测试量程宽的集成仪器资源模块,采用DSP+FPGA组合使用的架构。通过DSP处理对功能单元的控制和与嵌入式计算机的信息交互,通过FPGA处理功能电路的具体时序逻辑控制,并留有扩展功能接口,减小了设备体积,提高了设备的扩展能力;设计了直插式资源分配板代替了接口配线,降低了设备内部的复杂度,便于部分资源扩展;设计了采用220V交流供电的电源分配板,提高了设备的适用性;选择高性能嵌入式计算机为使设备实现智能化控制。开发了基于H-JTP平台软件的柔性检测系统软件,设计了软件架构,设计用于模块组件之间传输消息的对象模型,开发集成仪器资源模块组件。最后利用控制台组件,数据源组件等已有的平台软件,构建了系统软件方案。对集成仪器资源模块部分功能单元进行了验证,结果符合功能指标要求。利用虚拟设备搭建了柔性检测系统。验证了搭建的检测系统方案,运行系统结果表明,系统设计正确,可满足生产线对柔性检测系统的需求。

裴宝地,顾洪利,曹彬[9](2020)在《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综合流程快速回撤系统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工作面液压支架综合流程快速回撤系统工艺进行研究,采取差异互补式全掩护支护撤架、掩护支架自牵引联动装置、滑移运输多用轨道运输支架、自动找正装车平台爬架、液控调整装置调整支架等方法,实现了牵移、调正、装车流程式、连续化作业,提升了工作速度,缩短了撤除时间,为安全生产接续提供保障。

李国征[10](2020)在《多功能公路养护车设计及坑槽修补模块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多功能公路养护车是一种能实现多种养护功能,一机多用的公路养护动力平台。公路通车里程的大量增加必然会带来大规模的养护工作量,养护工作的增加必然要求养护装备的大量增长。论文顺应国家形势需求,依托新乡市科技重大项目的支持,研发一种多功能公路养护车。旨在提高养护车辆的使用率,减轻养护单位购置设备的资金压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公路养护需求。根据我国当前公路养护实际状况,首先从模块化设计的概念入手,提出了多功能公路养护车总体设计的思路。然后通过实际路况调研,分析了整车技术方案、模块功能与参数,确认了总体设计方案,包括该车总体结构组成,关键技术参数。论文对车辆的关键部件进行了选型,对车辆轴荷进行了校核计算,重点设计了快换作业平台。液压系统是多功能公路养护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业模块的动力由该系统提供。论文研究确定了该车液压系统的功率,液压泵排量与转速,以及液压油箱容积等参数,通过前、中、后部的液压接口,可以很方便地为不同的作业设备提供动力。同时进行了多功能公路养护车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以及调试。对关键作业模块——坑槽修补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确定了该模块的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以及适应多种路用材料的合理仓容、拌合器转速和生产能力等参数,设计了单轴拌合装置,对坑槽修补模块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多功能能公路养护车达到了设计目标,各性能指标均能满足使用要求。

二、灵活多用氮装置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灵活多用氮装置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复合式切根松土机的研制与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基础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复合式切根松土机的设计
    2.1 羊草草地机械化改良技术工艺
    2.2 复合式切根松土机的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2.3 关键部件设计
        2.3.1 机架的设计
        2.3.2 犁刀组的设计
        2.3.3 前犁刀的设计
        2.3.4 后犁刀的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复合式切根松土机关键部件模拟分析
    3.1 对机架进行模拟分析
        3.1.1 模拟前处理
        3.1.2 模拟结果
    3.2 对前犁刀进行模拟受力分析
        3.2.1 模拟前处理
        3.2.2 模拟结果
    3.3 对后犁刀进行模拟受力分析
        3.3.1 模拟前处理
        3.3.2 模拟结果
        3.3.3 单元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复合式切根松土机的试制
    4.1 主要加工工艺
        4.1.1 机架的加工
        4.1.2 犁刀的加工
    4.2 整机的装配
    4.3 整机喷漆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基于二次开发技术程控仪器通用自动检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仪器自动检定研究
    §2.1 仪器自动检定概述
    §2.2 几种常见自动检定技术
        §2.2.1 测试总线技术
        §2.2.2 多线程技术
        §2.2.3 虚拟仪器技术
        §2.2.4 二次开发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仪器通用自动检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3.1 仪器通用自动检定系统设计思路
    §3.2 仪器通用自动检定系统组成
    §3.3 仪器通用自动检定系统设计分析
        §3.3.1 校准检定开发子系统设计分析
        §3.3.2 校准检定执行子系统设计分析
        §3.3.3 数据管理子系统设计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仪器通用自动检定系统的详细设计
    §4.1 底层配置文件设计
    §4.2 仪器自动检定开发子系统详细设计
        §4.2.1 仪器检定开发子系统界面设计
        §4.2.2 步骤资源开发
        §4.2.3 仪器指令开发
        §4.2.4 规则开发
        §4.2.5 检定任务开发
    §4.3 仪器自动检定执行子系统详细设计
        §4.3.1 仪器检定执行子系统界面设计
        §4.3.2 仪器控制配置
        §4.3.3 步骤解析执行
        §4.3.4 检定结果处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仪器检定开发模块测试
        §5.1.1 仪器驱动文件开发测试
        §5.1.2 规则文件开发测试
        §5.1.3 检定项目开发测试
    §5.2 步骤解析模块测试
    §5.3 检定系统验证
        §5.3.1 验证方案
        §5.3.2 验证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高中化学课堂“过度教学”现象的调查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过度教学是导致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1.2 过度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阻碍
    1.3 探寻过度教学现状的重要意义
2 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意义
3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最近发展区理论
    3.2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
4 “过度教学”的研究现状
    4.1 国外“过度教学”研究现状
    4.2 国内“过度教学”研究现状
5 核心概念界定
    5.1 有效教学
    5.2 过度教学
6 研究思路和方法
    6.1 研究思路
    6.2 研究方法
7 课堂观察的案例与分析
    7.1 “过度教学”现象研究对象选取说明
    7.2 课堂观察量表的研制
    7.3 提高量表使用效度的要点
    7.4 课堂观察结果统计与分析
    7.5 课堂教学的过度教学案例分析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课堂过度教学的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研究 ——基于创新体系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答辩决议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一般分析
    2.1 科技革命的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2.1.1 科技革命的概念
        2.1.2 战后科技革命研究范围的界定
    2.2 科技革命推动下产业升级的内涵及研究范围界定
        2.2.1 科技革命推动下产业升级的内涵
        2.2.2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研究范围界定
    2.3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
        2.3.1 熊彼特创新理论
        2.3.2 技术经济范式理论
        2.3.3 产业技术范式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基于创新体系视角的分析框架
    3.1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机理
        3.1.1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经济本质:技术经济范式转换
        3.1.2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传导机制:“催新”与“改旧”
    3.2 创新体系相关理论
        3.2.1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3.2.2 部门创新体系理论
    3.3 以创新体系为切入点的分析视角
        3.3.1 国家创新体系与技术经济范式匹配性分析视角
        3.3.2 部门创新体系与产业技术范式匹配性分析视角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历程与背景
    4.1 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历程
        4.1.1 战前科技革命成果推动下日本产业的“重化型”化(20世纪50-60年代)
        4.1.2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下日本产业的“轻薄短小”化(20世纪70-80年代)
        4.1.3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下日本产业的“信息”化(20世纪90年代后)
    4.2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背景
        4.2.1 重化型产业结构的局限性日渐凸显
        4.2.2 世界性科技革命的爆发为日本提供了机遇
        4.2.3 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奠定了经济基础
        4.2.4 日本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奠定了技术基础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分析
    5.1 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载体:日本国家创新体系
    5.2 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中政府支持创新的行为
        5.2.1 传递最新科技情报并辅助企业引进技术
        5.2.2 适时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发展方向
        5.2.3 制定激励企业研发的经济政策和专利保护制度
        5.2.4 采取措施加速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5.2.5 改革教育体制并强化人才引进制度
    5.3 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中企业的创新行为
        5.3.1 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5.3.2 遵循技术创新的“现场优先主义”原则
        5.3.3 实行考虑市场因素的“商品研制、推销一贯制”
        5.3.4 将资金集中投向开发研究和创新链的中下游环节
        5.3.5 重视对在职人员的科技教育和技术培训
    5.4 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中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行为
        5.4.1 从事与产业技术密切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5.4.2 重视通识教育和“强固山脚”教育
        5.4.3 培养了大量的理工类高科技人才
    5.5 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中的创新主体联盟
        5.5.1 产学官联合攻关尖端技术
        5.5.2 建立能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
        5.5.3 联合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
    5.6 日本国家创新体系与技术经济范式的匹配性评析
        5.6.1 日本国家创新体系与微电子技术经济范式相匹配
        5.6.2 “追赶型”国家创新体系与“应用开发型”技术经济范式相匹配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战后科技革命催生日本主要新兴产业:基于部门创新体系的分析
    6.1 新兴产业技术范式的形成与日本部门创新体系
    6.2 微电子技术催生下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6.2.1 微电子技术产业化中政府支持创新的行为
        6.2.2 微电子技术产业化中企业的创新行为
        6.2.3 微电子技术产业化中科研机构的创新行为
        6.2.4 微电子技术产业化中的创新主体联盟
        6.2.5 微电子技术产业化中的需求因素
    6.3 计算机技术催生下日本计算机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6.3.1 计算机技术产业化中政府支持创新的行为
        6.3.2 计算机技术产业化中企业的创新行为
        6.3.3 计算机技术产业化中的创新主体联盟
        6.3.4 计算机技术产业化中的需求因素
    6.4 日本部门创新体系与新兴产业技术范式形成的匹配性评析
        6.4.1 部门创新体系与半导体产业技术范式形成相匹配
        6.4.2 部门创新体系与计算机产业技术范式形成相匹配
        6.4.3 部门创新体系与新兴产业技术范式形成相匹配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战后科技革命改造日本主要传统产业:基于部门创新体系的分析
    7.1 科技革命改造传统产业的本质:传统产业技术范式变革
    7.2 微电子技术改造下日本工业机器自动化的发展
        7.2.1 工业机器自动化中政府支持创新的行为
        7.2.2 工业机器自动化中企业的创新行为
        7.2.3 工业机器自动化中的创新主体联盟
        7.2.4 工业机器自动化中的需求因素
    7.3 微电子技术改造下日本汽车电子化的发展
        7.3.1 汽车电子化中政府支持创新的行为
        7.3.2 汽车电子化中企业的创新行为
        7.3.3 汽车电子化中的创新主体联盟
        7.3.4 汽车电子化中的需求因素
    7.4 日本部门创新体系与传统产业技术范式变革的匹配性评析
        7.4.1 部门创新体系与工业机器产业技术范式变革相匹配
        7.4.2 部门创新体系与汽车产业技术范式变革相匹配
        7.4.3 部门创新体系与传统产业技术范式变革相匹配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创新体系视角下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经验与教训
    8.1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经验
        8.1.1 构建了与微电子技术经济范式相匹配的国家创新体系
        8.1.2 重视创新体系的层级性和差异性建设
        8.1.3 加速推进新兴产业技术范式的形成
        8.1.4 借力科技革命的“双重性质”推动新旧产业协调发展
    8.2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教训
        8.2.1 创新体系的基础研究能力不足
        8.2.2 创新体系不利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产生
        8.2.3 政府主导下的大型研发项目模式存在定向失误的弊端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创新体系视角下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对我国的启示
    9.1 新一轮科技革命给我国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
        9.1.1 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机会窗口”
        9.1.2 为我国新兴产业“追跑”“齐跑”与“领跑”的并行发展提供机遇
        9.1.3 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机会
    9.2 构建与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相匹配的创新体系
        9.2.1 构建国家创新生态体系
        9.2.2 重视部门创新体系的“产业间差异性”
        9.2.3 形成与新兴产业技术范式相匹配的部门创新体系
        9.2.4 建设能够促进传统产业技术范式演化升级的部门创新体系
    9.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便携式火工装置测试仪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火工品测试技术发展现状
        1.2.2 国内火工品测试技术发展现状
        1.2.3 电阻测量仪器发展现状
        1.2.4 自动测试技术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2章 便携式火工装置测试仪总体方案设计
    2.1 火工品测试过程
    2.2 测试仪需求分析
        2.2.1 硬件设计需求
        2.2.2 软件设计需求
        2.2.3 结构设计需求
        2.2.4 需求分析
    2.3 测试仪总体方案设计
    2.4 硬件方案设计
        2.4.1 主控器选型方案
        2.4.2 电阻测量功能方案设计
        2.4.3 测量选择功能方案设计
    2.5 软件方案设计
        2.5.1 主控器程序软件设计
        2.5.2 上位机软件设计
    2.6 结构方案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便携式火工装置测试仪硬件详细设计
    3.1 主控制功能模块硬件设计
        3.1.1 控制电路设计
        3.1.2 电阻测量电路设计
        3.1.3 供电设计
        3.1.4 通讯电路设计
    3.2 通道切换功能模块硬件设计
        3.2.1 继电器电路设计
        3.2.2 通道切换功能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便携式火工装置测试仪软件设计
    4.1 主控器程序软件设计
        4.1.1 网络通讯功能实现
        4.1.2 流程设计
    4.2 上位机软件设计
        4.2.1 软件总体设计
        4.2.2 自动测试功能设计
        4.2.3 在线配置功能设计
        4.2.4 自动校准功能设计
        4.2.5 数据回放功能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便携式火工装置测试仪系统调试与验证
    5.1 测试仪硬件调试
        5.1.1 恒流源与恒压源电路测试
        5.1.2 网络通讯功能测试验证
        5.1.3 电阻测量功能测试验证
        5.1.4 误差分析
    5.2 软硬件联合测试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便携式火工装置测试仪实物图
致谢
个人简历

(6)《现代军用直升机》翻译项目实习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翻译项目介绍
    第一节 任务详情
        一、原文内容
        二、原文文本特点
    第二节 目标受众
    第三节 委托方要求
第二章 翻译审校前期准备
    第一节 统筹审校任务
    第二节 确立审校目标与准则,明确审校质量标准
    第三节 剖析原译文,监控与评估译文质量
    第四节 选择审校理论、资源和技术支持
    第五节 制定审校计划
第三章 翻译审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词语
        一、专业术语
        二、专有名词
        三、近义词
    第二节 句子
        一、长难句
        二、插入语
    第三节 篇章
        一、前后一致性
        二、语言风格
第四章 翻译审校实习总结
    第一节 已解决的问题及总结
    第二节 未解决的问题及反思
    第三节 对未来翻译及审校工作的启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一 Moderne Milit?rhubschrauber审校原文
附录二 《现代军用直升机》审校前后译文
附录三 Moderne Milit?rhubschrauber翻译原文
附录四 《现代军用直升机》翻译译文
附录五 (部分)专有名词列表
致谢

(8)用于某类产品生产线的柔性检测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及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结构
第2章 柔性检测系统总体方案
    2.1 系统需求分析
        2.1.1 测试场景分析
        2.1.2 接口及资源分析
        2.1.3 系统软件需求分析
    2.2 系统总体设计
        2.2.1 设备硬件组成设计
        2.2.2 系统软件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柔性检测设备硬件设计
    3.1 设备结构设计
    3.2 电源分配板设计
    3.3 资源分配板设计
    3.4 嵌入式计算机选择
    3.5 集成仪器资源模块设计
        3.5.1 功能电路设计
        3.5.2 DSP程序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组成
    4.2 集成仪器资源组件设计
        4.2.1 对象模型设计
        4.2.2 需求分析
        4.2.3 静态结构设计
        4.2.4 动态结构设计
    4.3 系统软件方案构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单元及系统测试
    5.1 测试方法
    5.2 单元测试
        5.2.1 单元测试环境搭建
        5.2.2 触点通断测试
        5.2.3 开关量测试
        5.2.4 CANFD通讯测试
        5.2.5 串口通讯测试
        5.2.6 1553B通讯测试
    5.3 系统验证
        5.3.1 系统搭建
        5.3.2 方案验证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综合流程快速回撤系统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快速回撤系统工艺工作流程
    1.1 差异互补式全掩护支护
    1.2 掩护支架自牵引联动装置
    1.3 滑移运输多用轨道
        1.3.1 工艺流程
        1.3.2 发明效果
    1.4 自动找正装车平台
        1.4.1 工艺流程
        1.4.2 发明效果
    1.5 液控拔销装置
2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 综合评价

(10)多功能公路养护车设计及坑槽修补模块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多功能公路养护车发展现状
        1.2.2 国内多功能公路养护车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多功能公路养护车总体设计
    2.1 设计原则与要求
    2.2 总体方案设计
        2.2.1 基本工作原理
        2.2.2 总体设计内容与结构组成
        2.2.3 关键技术和主要参数
    2.3 整车设计计算
        2.3.1 车辆底盘的选型计算
        2.3.2 轴载质量计算
        2.3.3 质心位置计算
        2.3.4 车辆行驶稳定性计算
        2.3.5 随车吊的选型计算
        2.3.6 操作稳定性分析
    2.4 关键结构设计
        2.4.1 快换作业平台的设计
        2.4.2 前悬挂的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功能公路养护车动力系统设计
    3.1 整车动力系统的基本要求
    3.2 功能模块的动力需求与计算
        3.2.1 除雪模块的液压设计与选型
        3.2.2 撒盐模块的液压设计与选型
        3.2.3 打桩模块的液压设计与选型
        3.2.4 坑槽修补模块的液压设计与选型
        3.2.5 清扫模块的液压设计与选型
        3.2.6 护栏清洗模块的液压设计与选型
    3.3 整车动力系统设计
    3.4 液压泵的计算与选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功能公路养护车控制系统设计
    4.1 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4.1.1 主车控制系统
        4.1.2 主车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3 主车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4.1.4 主要功能模块控制系统
    4.2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4.3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3.1 软件控制流程图
        4.3.2 触摸屏程序设计
    4.4 控制系统功能实现调试与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功能公路养护车模块设计与实验研究
    5.1 坑槽修补模块的结构设计
        5.1.1 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
        5.1.2 技术要求与主要参数
        5.1.3 设计和计算
    5.2 单轴拌合器的材料拌合实验
    5.3 压缩空气输送液体实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灵活多用氮装置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复合式切根松土机的研制与性能分析[D]. 田伟业.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2]基于二次开发技术程控仪器通用自动检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胡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0(02)
  • [3]高中化学课堂“过度教学”现象的调查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教学为例[D]. 霍鑫铠.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5)
  • [4]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研究 ——基于创新体系的视角[D]. 刘伟岩. 吉林大学, 2020(03)
  • [5]便携式火工装置测试仪研制[D]. 李俊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6]《现代军用直升机》翻译项目实习报告[D]. 陈雅贤. 青岛大学, 2020(02)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用于某类产品生产线的柔性检测系统研制[D]. 蔺国朕.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9]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综合流程快速回撤系统工艺研究[J]. 裴宝地,顾洪利,曹彬. 价值工程, 2020(13)
  • [10]多功能公路养护车设计及坑槽修补模块实验研究[D]. 李国征. 长安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开发灵活多用途的氮气装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