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例早期出血热患者的血尿常规检测结果分析论文_张金铎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桥镇中心卫生院 内蒙古赤峰 024418)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出血热患者的血尿常规检测方法与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早期出血热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观察组,然后再选取同一时期50例治疗感冒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血尿常规检测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蛋白质、膜状物以及红细胞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WBC、NEU、PLT以及LYM差异较大。结论:血尿常规检测在早期出血热检查中的效果显著,并且能够将WBC、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以及蛋白质阳性率作为该疾病的主要诊断标准。

【关键词】早期出血热;血尿常规;检测方法;结果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0-0059-02

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为黑线姬鼠,当人吸入了被这种鼠类污染过的尘埃气溶胶颗粒、吃了被出血热病毒输鼠污染了的食物或者被这种类型的鼠类咬伤之后,均会出现该种疾病。本研究主要探讨早期出血热患者的血尿常规检测方法与结果,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了一些体会,现将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84例早期出血热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归为观察组,其中男44例,女40例,平均年龄为(35.5±2.5)岁,平均发病时间为(2.7±1.5)天,所有患者均经确诊住院患者;选取同一时期50例治疗感冒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35.6±2.6)岁,平均发病时间为(2.6±1.6)天。对两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可以将其用作对比(P>0.05)。

1.2 方法

对患者尿常规检验样本采用常规方式进行采集,对患者尿液中的结晶、管型、红细胞以及真菌采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进行检验。除了采用该检查方法进行检验之外,还要联合采用尿干化学分析仪来检验患者尿液中葡萄糖、蛋白质、潜血以及包细胞等项目。检验人员在对其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要严格根据相关程序进行。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观察与对照两组病患者尿常规与血常规检验项目的结果进行记录,并且比较分析两组检测结果。

1.4 统计方法

研究中所用软件版本为SPSS 19.9,对涉及的计量数据进行统计时,选(x-±s)代表,对涉及的计数数据进行统计时,选百分比代表。客观对照分析两组入选对象临床数据,如果其对照结果有差距,表明(P<0.05)。

2.结果

2.1 两组尿常规检验结果分析

通过对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之后发现,观察组蛋白质、膜状物以及红细胞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临床上,出血热是一种因为出血热病毒所引发的自然免疫源性疾病,病死率高、病情危重、流行广、起病急等均属于该疾病的主要特点[1]。通常情况下,出血热的潜伏期为两到三周,并且早期会出现流鼻涕、咳嗽、腰痛、头痛以及发热等症状,这与感冒具有高度相似性,因此临床上很容易将其误诊为感冒[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WBC、NEU、PLT以及LYM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较大(P<0.05)。通常情况下,早期出血热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较小,相对于正常范围要低,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水平也处于较低的状态。但是感冒患者的WBC与PLT均会变大,如果患者为细菌性感冒,则中性粒细胞水平会升高,如果患者为病毒性感冒,则中性粒细胞水平会下降,这些变化均可以作为出血热的重要诊断根据。因此,临床上对与感冒相似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要对其血小板水平、WBC以及中性粒细胞水平等进行观察,以此来对疾病类型进行判断。其次,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蛋白质、膜状物以及红细胞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可以将蛋白质阳性率作为出血热的一个重要诊断标准。

综上所述,临床上可以将WBC、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以及蛋白质阳性率作为早期出血热的主要诊断标准。

【参考文献】

[1]李文华,罗金凤,刘增香等.血常规和尿常规在早期诊断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的应用有效性评价[J].医药前沿,2015,19(18):204-205.

[2]叶晓燕,汪芳.严重急性出血热肾病综合征患者尿常规及血清尿素氮肌酐检测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8(10):1366-1366,1367.

论文作者:张金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  ;  ;  ;  ;  ;  ;  ;  

84例早期出血热患者的血尿常规检测结果分析论文_张金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