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计量中线损降耗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苏韡旭

电气计量中线损降耗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苏韡旭

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2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着电气计量中线损降耗技术展开分析,探讨了如何在电气计量的过程中,进一步的降低线损,也是为了能够让今后的技术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提高技术的应用水平,技术应用变得更加富有质量。

关键词:电气,计量,线损,降耗

前言

在当前电气计量的过程中,线损降耗技术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那么如何将这种技术应用在我们电气计量的工作中,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所以说分析它的措施,明确它的应用的法则,是一个重点工作。

1、技术线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自动化技术是电力体系的安全控制最关键的保证,电力体系的调度自动化能呈现对总体电力体系有效的监控以及收集实时讯息,以便于为整体电力体系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保障,并科学合理的保障电力体系的安全性。电力体系的调度自动化系统若不能呈现监控以及实时讯息的收集,这样相关的调度人员对电网的运作状况就不能正确的认识与掌握,会导致电力体系安全运行失去强有力的支撑,亦会诱发整体电力体系停电或是崩溃等故障,给国家与人民群众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电力体系调度自动化技术使用和进步对电力体系的安全运作有着关键性的意义与作用。

1.1配网结构和输配电设备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用电需求也在上升,用电的负荷在持续增加,现今的0.4kV线路已显得过长、其负荷也显得过重,满足不了居民的用电负荷的增长需要。以安全规程为依据,尝试将10kV的电源引入负荷中心,当负荷相对较小时适当将10kV配变分布点的分散范围进行扩大,当负荷出现过重时,可适当收缩分布点的分布范围。将0.4kV的供电半径尽可能进行缩小,尽力避免出现迂回供电的现象和减少长距离低压供电现象,压配电网也应减小其供电半径。我国正在抓紧研发高温超导体的研究与开发,高温超导体制成的输电线(高温超导输电线)传输电能为传统铜质线材传输电量的3至5倍。另外一个造成技术线损的原因是配电变压器在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若不能对配电台区进行必要的常态化负荷测量,就不能正确掌握各台区的负荷程度,以及下面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显然不利于对负荷进行合理分配。将台区的负荷率控制在75%的标准线上进行上下调整,这样,配电变压器的供电负荷将达到合理状态。

1.2计量设备影响

降低线损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对计量装置进行合理配置,尽可能将计量装置的位置安装于供电与用电方的产权分界之地。应在居民的生活区内推广寿命长和精度高的电能表,在对电流互感器进行配置时要参考用户的用电负荷程度,依照负荷的电流来选择适当的变比,并考虑到计量的要求和负荷额定电压。保持一次电流在额定电流的20%至120%范围以内工作,针对老用户可依实际负荷状况,配置变比合适的互感器,以使其实际负荷同互感器的承受能力保持在同一水平。在计量用二次回路上可采用适当办法减少PT二次压降。可采取专用二次回路的应用。亦可在合适的时机采用专用的计量PT,还可考虑减少二次线长度,加大二次线的截面等办法。

2、管理线损影响因素和对策

2.1抄、核、收的质量产生的影响

我国的农网改造和“一户一表”在近期进展加快,日趋完善的用电管理体制为用电营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服务向精细化方面发展的同时,像抄表收费等业务量也在迅速增加。在这种形势下,对抄核收等工作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并对其采取更有效的管理模式。首先是从事抄核收的业务人员,特别是抄表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与较高的职业道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是对抄核收人员的考核措施要细化,坚决杜绝电量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

2.2电能计量产生的影响

要使电能计量装置充分发挥作用,一是要进行正确配置,二是要进行严格管理,以确保计量设备能够稳定运行和准确运行。对电能表轮换和校验工作应加以重视,各类计划要保证执行到位,电表轮换与进行现场校验要提高效率,保证电能表的运行周期保持在规定范围内,确保电能计量不出现失误;安装计量装置过程中,要严格要求施工质量,避免出现错误接线等情况。计量装置出现故障应及时处理,要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和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防止计量表计及CT被烧毁、或出现表计卡盘及PT断相等故障。

2.3反窃电产生的影响

伴随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用电量在逐渐上升,在利益的驱动之下,窃电行为有增无减,窃电的手段也相具有技术性和隐蔽性的特点,部分线路和配电台区因此线损率已成其最大难题。对反窃电开展工作要注重整体性,注重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全面推进反窃电工作顺利进行。如对用户的计量柜应严格进行控制,可进行加锁加封以实施严密监护;对用电设备采用负荷管理系统及GPRS自动抄表技术,以适时进行监测,对用户出现的电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追踪。

3、发展前景

电力体系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设计最关键的内容就是模块化和分布式,它的构成技术实行基础很标准,体系结构是分布式的,可以很好的解决数据交换存在的异构问题。面向对象技术可以精确的得到电力体系运作状态时的实时讯息是电力体系调度自动化的最好结果。该技术十分先进并能遵循CIM技术,能解决这个问题固然很好,不过它的实现难度也是很大。电力体系调度综合自动化,构建相关的调度数据库体系,以便于提升电力体系调度自动化综合管理能力,促使总体电力体系的运作状态可达到最好的状态,以保障电力体系安全可靠的运行,以避免电力体系出现崩溃或是大面积的停电,降低故障停电时间。无人值守管理模式,构建无人值班的综合性监控体系,对电力体系的运作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各个自动化操控,存在事故时则会自动警报,这样相应的调度人员就可以即刻的处理问题,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智能化与可视化,智能技术可以有效的获取电力体系运作的实时讯息,并对整个电力体系正常运行进行实时监控与优化以及报警与预防、智能化判断等;可视化技术能把传统的数字与文字或是表格等方式所体现的离线信息,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对电力体系运行状态的检测有很大的意义与作用,还可以及时的判断各类电网事故并实行相应的有利策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飞速进展与电力体系控制技术的持续创新,电力体系的调度自动化技术会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配电网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很大的作用与意义,相关的线损管理工作非常复杂,并且造成线损的因素有很多,要仔细的分析其形成因子,并找到处理的方式与策略。电量计量可以说是线损管理最重要的部分,计量自动化体系能对个相关计量点运作状态进行有效的收集,并自动的进行分析管理,降低工作的时间,提升工作的效率,相应的管理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并开拓了新的服务,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对电力体系的稳定运作有着极大的作用。总而言之,利用实践证明计量自动化体系计算线损是十分便捷的,能够节约众多的资源,并产生良好的社会与经济价值。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电气计量中的线损降耗技术,一定要更加清晰,要更加明确,如何进一步应用它的技术,如何提高它的应用的水平,这是今后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本文总结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可供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侯治国.论居民用电节能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7.89

[2]翟方杰.常见配电线路损耗及应对措施[J].科技信息,2017.25

[3]陈玉坤.电力节能降耗采取的技术措施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6

论文作者:苏韡旭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  ;  ;  ;  ;  ;  ;  ;  

电气计量中线损降耗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苏韡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