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诊治措施论文_刘颖

浅析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诊治措施论文_刘颖

黑河市爱辉区张地营子乡卫生院 164354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2月入住我科接受治疗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2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综合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6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流行性出血热表现复杂、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尽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Methods: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in June 2013 to December 2015 occupancy in our department received the treatment of 23 cases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patients,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ake a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to the clinical data. Results:in 23 cases, 16 cases were cured, 6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1 cases were effective, and no death case. Conclusion:it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with complicated manifestations, severe disease, high mortality,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Key words]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diagnosis;treatment;

流行性出血热(EHF)又被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它是由汉坦病毒引发的一种流行性疾病[1]。EHF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损伤,加之本病毒的多嗜性[2],可导致全身多脏器损害,主要临床表现有出血、发热、休克和肾功能损害等,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常有并发症及不典型病例出现。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6~65岁,平均45.5岁;病情:轻症11例、中症10例、重症2例、危重症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流行性出血热传染病诊断标准。

1.2 临床诊断 ⑴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通常会表现出发热、畏寒症状,在发病1~2d体温就可能达到39~40℃;⑵表现出腰痛、严重头痛、眼眶痛或腹痛的症状,体温下降后此类症状不会因此而减轻,甚至加重,与其他热性病不同。面部、颈部、上胸部充血潮红,咽部、软腭、双腋下出现细小出血点和(或)球结膜水肿、充血;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嗜睡、谵语等症状;⑷实验室相关检查:血常规血小板数低于正常值,白细胞数升高。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阳性或(和)血尿症状。肝肾功能检查显示可伴异常。行血清样本检查流行性出血热抗体,可见血清抗体滴度升高。B超和胸片检查部分患者显示出现肾脏水肿、脾肿大、肝肿大、腹腔积水和肺部水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治疗方法 早期抗病毒、控制感染、常规支持、对症治疗外,采用胸腺素皮下注射提高肌体免疫力,肝脏损害行保肝治疗,针对腹水应用口服或静脉给利尿剂促排尿,20%甘露醇静脉注射脱水,导泻及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低钠低蛋白血症适当补充平衡盐液、人血白蛋白、血浆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轻血浆外渗。对于休克期患者进行纠酸、扩容抗休克治疗,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对血较低者积极应用白蛋白减轻渗出维持血压。对高血容量综合征患者采用血透,多尿期患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减少输液量,使多尿期缩短,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

1.4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温、尿量、各项检测指标等均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消失,体温、尿量、各项检测指标等有显著改善。有效:临床症状渐渐消失,体温、尿量、各项检测指标等有所改善,但仍然严重。无效:临床症状、体温、尿量等无变化或加重[3]。

2结果

本组23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6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0例、无死亡病例,总有效率为95.7%。

3 讨论

EHF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大陆地区呈现出为多发的趋势。EHF的传染源主要是鼠类,以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病毒侵入人体后,约经2周潜伏期。当这种病毒侵入人体后在内脏器官内存活,进行大量繁殖,使内脏器官受损,同时还会破坏毛细血管,促使凝血系统释放大量的炎性趋化因子[4],造成血压下降、休克、无尿等症状,对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特别是肝脏、肾脏等器官损失最严重。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5期经过。发病原理与病毒直接作用和机体免疫反应参与程度相关[5],其机理为:病毒在人体脏器的血管内皮细胞内繁殖,引起细胞肿胀、变性及坏死,并可使感染后的内皮细胞回缩,细胞间隙形成和通透性增加;破坏毛细血管,激活内(外)源性的凝血系统,引起炎性趋化因子的大量释放,且病毒本身作为启动因子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故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不仅对肾脏,且对脑及神经系统、肝脏及消化系统等均有明显损伤。而且对任何一种血管丰富的脏器均可有明显损伤,成为“多嗜性”病毒的一个特征。

EHF是一种以肾损害为主伴有多脏器损害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肾缺血学说与免疫损伤机制,但在临床实践中约1/3患者并不出现低血容量或休克,而直接从发热期进入少尿期发生肾功能衰竭,表明免疫致病因素对肾脏损伤在本病肾衰早期发病中的重要性。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弥散作用清除溶质,通过超滤作用排除水分,在急性肾衰合并高血容量导致心衰时,透过超滤快速除去体内水分,效果比内科药物利水,扩血管治疗显著。快速纠正钾、钠等离子紊乱,透析液为碳酸氢盐进入体内改善酸中毒症状,与药物纠正电解质失衡比较,血液透析方法方便有效,透析治疗虽非流行性出血热的特效治疗措施,但能迅速解除肺、脑水肿,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防治高血钾,减少因血中过多游离肝素、类肝素物质和尿毒症所引起的出血症状,从而降低病死率、缩短恢复期。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考虑接受血透治疗:①少尿或无尿≥2d;②血肌酐≥500μmol/L或1d内上升≥100μmol/L;③血钾≥6.0mmol/L;④高血容量综合征。但在临床具体应用中可不必拘泥于这些生化指标,而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血透治疗。EHF发病多在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及流行季节,或病前2个月内有疫区旅居史,或有与鼠类或其排泄物/分泌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史。大多发生在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患者多因不能及时诊断而延误治疗。

综上所述,流行性出血热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及就近在有条件的医院治疗是治疗该病的重要原则,并能决定预后。早期确诊患者并给予合理的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和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毛茂松.50例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3,12(3):81-82.

[2]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8-92.

[3]董九炎.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0,18(3):123-124.

[4]顾立志.流行性出血热70例临床特点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3):328-329.

[5]Zhang YZ,Zou Y,Fu ZF,et al.Hantavirus infections in humans and animals,China[J].Emerg Infect Dis,2010,16(8):1195-1203.

论文作者:刘颖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6

标签:;  ;  ;  ;  ;  ;  ;  ;  

浅析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诊治措施论文_刘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