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电脑公司电子商务模式与物流配送

戴尔电脑公司电子商务模式与物流配送

糜祖慧[1]2000年在《戴尔电脑公司电子商务模式与物流配送》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全球领先的计算机系统直线订购厂商戴尔公司的电子商务模式——直销模式,即直接按最终消费者的需求,个性化地配置电脑系列产品,并通过第三方物流直接送货上门的营销模式。分别从新产品的推出和日常的直销两个角度对戴尔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了戴尔公司是如何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将客户的需求、戴尔的产品生产和供应商的原材料供应集成在一条优化的供应链上,从而提高了自己产品的竞争力的。本文剖析了这种模式的优势和成功的原因。 同时,还分析了电子商务相对传统商务的优势以及电子商务对传统物流的影响和变革。具体从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三个方面分析了戴尔公司的直销模式是如何实现其物流配送的。 笔者认为,电子商务的意义主要在于能使供应链进一步优化,进一步提高企业以至整个社会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戴尔公司的成功正在于此,它是典型的“鼠标+水泥”式的电子商务。所以,接下来,这篇论文探讨了制造型企业的电子商务化问题,分析了制造型企业传统营销模式的特点和弊端;制造型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的障碍;戴尔模式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戴尔公司在中国是如何解决外部环境与其直销模式不适应的问题的;戴尔模式适合那些行业,以及中国制造型企业如何借鉴戴尔模式发展电子商务,如何解决发展电子商务面临的物流配送瓶颈等问题。 本文大体分三个部分,它们是:一.戴尔电脑公司的电子商务模式。二.戴尔电脑公司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模式。三.戴尔模式给中国制造型企业带来的启示。

林瑞松[2]2002年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现代物流的解决方案》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加速,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因此,对物流的研究,尤其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的系统研究对发展我国现代物流,降低商品的流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社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为研究手段,在界定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基础上,针对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就如何选择我国的物流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从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发展、概念、功能、分类构成、特点等入手概述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第二章:从信息技术对资源管理的作用角度分别论述了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模式及二者区别,通过对戴尔电脑在厦门的成功运作的案例分析着重阐述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管理的两种主要模式--ERP和SCM。第三章:论述我国电子商务及物流业的发展历程,分析我国电子商务和物流之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整合我国物流的基本原则和我国现代物流的解决方案--建立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于一体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利用电子商务整合我国物流业。第四章:通过对两个典型成功企业的案例分析,即中远集团和海尔集团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解决方案,进一步论述我国物流的发展方向,为我国专业物流企业和物流供应链的核心(制造业)将来选择物流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许辉强[3]2004年在《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物流研究》文中指出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物流的作业过程与传统商务下一样,仍然提供采购、进货、理货、库存管理及货物配送等服务。本文主要研究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物流的规模效益问题。在传统商务下,由于供应链内的各个企业物流管理的不统一与物流组织分散,使得管理混乱、物流渠道众多、渠道关系复杂,导致配送效率低下。由于企业物流资源配置不合理,使得其信息处理能力低、物流能力差,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这种物流现状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便捷性。因此,为了即时处理网络商店经营者的服务需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电子商务后端实体配送的相关服务,研究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物流管理及其规模效益问题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应用了比较分析和实例分析的方法,在分析了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传统商务下物流影响的基础上总结了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物流应具备的特点。通过分析供应链与物流的关系、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论证了采用集成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必然性和适应性,从而为解决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物流管理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在分析了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中心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总结出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中心应具备的条件,据此分析第三方物流拥有的优势,并论证了采用第三方物流为作为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物流配送中心代理商的可行性和适应性。从而为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物流的规模效益问题提供了初步的解决方案。本文界定了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中心应具备的条件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应具备的条件,并为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信息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物流系统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及有效的解决方案。

郑先锋[4]2005年在《跨国经营中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文中认为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活动中最突出的趋势。而经济全球化的首要特征是生产全球化。跨国公司为了通过国际性运营得到最大收益并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通过战略调整,提高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尤其是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实施有效的跨国供应链管理对于赢得这场全球化竞争至关重要。本文探讨的是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化经营格局下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以及如何采用新的管理模式来实现跨国经营的资源整合。相对国内供应链而言,跨国供应链有较大的距离和时间差; 由于涉及跨国市场而需要跨国运营场; 因为供需条件各式各样而产生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一个高效的国际供应链需要建立全球的售后服务体系; 建立跨国供应链需求信息网络; 建立全球化合作关系网,提高物流效率。无论是基于发展供应商关系链的价值协同网络,还是剥离企业非核心业务的外包策略,或是充分利用第三方资源进行渠道的整合,最终这些跨国公司想要达到的目标是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强化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综合优势。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对惠普、戴尔和IBM 等跨国制造巨头各具特色的供应链管理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归纳出跨国经营中供应链管理所需要发展的能力和方向。本文还对ERP 系统和制造本土化作了相应阐述。在全球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今天,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国内企业在应对跨国公司全球性扩张引发的竞争的同时,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为以后的跨国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万悦[5]2002年在《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物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物流的作业过程与传统商务下一样,仍然提供采购、进货、理货、库存管理及货物配送等服务。但在我国实施的电子商务中却普遍存在着一个以往研究和探讨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这就是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物流的规模效益问题。 在传统商务下,由于供应链内的各个企业物流管理的不统一与物流组织分散,使得管理混乱、物流渠道众多、渠道关系复杂,导致配送效率低下。由于企业物流资源配置不合理,使得其信息处理能力低、物流能力差,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这种物流现状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便捷性。因此,为了即时处理网络商店经营者的服务需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电子商务后端实体配送的相关服务,研究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物流管理及其规模效益问题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应用了比较分析和实例分析的方法,在分析了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传统商务下物流影响的基础上总结了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物流应具备的特点。通过分析供应链与物流的关系、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论证了采用集成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必然性和适应性,从而解决了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物流管理问题。在分析了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中心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总结出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中心应具备的条件,据此分析第三方物流拥有的优势,并论证了采用第三方物流为作为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物流配送中心代理商的可行性和适应性。从而解决了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物流的规模效益问题。 本文界定了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中心应具备的条件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应具备的条件,并为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信息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物流系统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及有效的解决方案。

赖国伟[6]2004年在《基于模块化的商务模式创新——以PC产业为例》文中提出“商务模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风险投资业界非常流行的一个术语,风险投资商用这个词来概括初创企业如何获利的逻辑。然而,考察“商务模式”在学术文献上出现的时机和被使用的目的,商务模式显然不仅仅是风险投资和初创企业的专用名词。任何一个组织(如企业、非盈利组织等)都有自己的商务模式,企业的商务模式是为了盈利,但不能仅仅以简单的一句话来表述。国内外将“商务模式”作为专门研究对象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屈指可数,商务模式理论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前提假设、理论体系和内容、研究分析方法、与现行企业管理理论的联系和区别等课题仍然有待于建树;商务模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商务模式的好坏、商务模式与产业、技术的关系等实证问题有待于研究。因此,本文从国内外关于“商务模式”的研究现状出发,进一步研究商务模式理论的一些内容,构建企业商务模式的创建路径和工具,并对PC企业商务模式创新演化路径进行案例研究,以此证明商务模式创新的存在和普适性。 本文在翁君奕(2003)提出的商务模式理论框架和价值分析体系的基础上,以复杂系统的模块化分析方法,以商务模式核心界面价值分析、商务模式创新的设计和演化为主要内容。全文分为六章: 导言 回顾了国内外商务模式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界定了商务模式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了作为企业整体活动解决方案的商务模式定义。此外,导言还对本文的研究对象、方法、结构和创新作了简要介绍。 第一章 对商务模式核心界面进行了价值分析,利用以客户为中心和以企业为中心的价值分析方法,构建了商务模式价值分析矩阵。企业可以采用该矩阵分析工具来对自身和其它企业的商务模式状态进行分析评价。本章为第二章构建商务模式设计矩阵和模块化奠定企业活动分析基础。 第二章 首先阐述了商务模式是一个复杂系统,可以采用模块化方法分解;其次,本章介绍了模块化方法的起源、概念和在管理领域的研究情况;再次,本章分析了商务模式核心界面内部以及相互之间的复杂联系,并将这些联系参H基于模块化的商务模式创新:以PC产业为例数化,构建了商务模式设计参数矩阵,确定了商务模式的设计规则;最后,本章以模块化的六种操作来说明商务模式创新和演化路径。 第三、四和五章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PC产业中的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和戴尔公司三家主导企业的商务模式模块化创新和演化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正是它们独特的商务模式创造了竞争对手难于模仿的竞争优势。 第六章对全文的研究结论、不足和研究展望进行了简要的叙述,是本文的结语。

张定春[7]2009年在《戴尔电脑营销渠道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销渠道策略是每一个企业营销面临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企业所选择的营销渠道将直接影响其所有营销活动。“产品是立命之本,渠道是立身之本。”由于产品、价格和促销趋于同质化,其营销效果日益减弱,分销渠道正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PC(个人电脑)厂商为了能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需要结合外部环境与自身条件,不断调整企业的营销渠道,改进营销渠道的管理,以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当前PC行业营销渠道的发展及戴尔电脑公司具体的营销渠道,发现其营销渠道中的问题,提出改良措施。通过对本文的研究,本人对戴尔电脑公司的营销渠道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对戴尔电脑公司产品营销渠道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这对戴尔电脑的渠道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是通过对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渠道的理论分析,结合戴尔电脑公司营销渠道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一般解决方案。主要研究方法为:1、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了大量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并结合了戴尔电脑的实际营销渠道问题。2、收集、学习戴尔及其他PC生产商的营销渠道资料,了解最新研究动态,积极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3、实证性的提出解决渠道问题的方案。本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如下:第一章主要说明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意义等。第二章介绍了PC市场与戴尔渠道发展概况,详细介绍了当前国内外PC行业及其营销渠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对戴尔电脑的渠道发展模式作出分析。第三章介绍了戴尔在中国的渠道策略,说明了戴尔电脑公司及其主要竞争对手营销渠道的现状,指出戴尔电脑公司目前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对戴尔电脑营销渠道发展进行了探讨,对戴尔电脑公司营销渠道的提升、戴尔电脑公司渠道管理提出了改进设想。本论文以戴尔电脑在中国的营销渠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市场营销学中的营销渠道理论与分析方法,分析了戴尔电脑营销渠道的种种形式,并对戴尔电脑公司营销渠道的改进提出了具体实施措施与管理办法。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保障其渠道的稳定性,提高渠道的核心竞争力,对戴尔电脑公司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时,通过本文对戴尔分销渠道的深入研究,,为PC行业或其他相关行业分销渠道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颜安[8]2009年在《虚拟整合:理论维度与整合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直以来,“垂直整合”都是现代企业理论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20世纪末,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垂直整合的诸多弊端不断显现出来,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市场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大幅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主要资源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Outsourcing)给其它企业完成,通过企业间的协同与合作来整合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正如迈克尔·哈默(2001)所言,“事实上,现在垂直整合正被与其性质相反的对应物所替代,我将其称为‘虚拟整合(Virtual Integration)”。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也提出,“互联网促使传统市场整合的模式发生根本改变,以信息资产为核心的虚拟整合(Virtual Integration)正在逐步取代实体资产的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显然,今天的企业运作已进入“虚拟整合”的时代。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及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等虽然最早提出了“虚拟整合”的概念,但他们并没有给出虚拟整合的较完整的定义,学者们针对“虚拟整合”的后续研究也很少,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关“虚拟整合”的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同时,目前在组织理论、战略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有许多热点的概念与理论,如供应链、价值链、虚拟供应链、虚拟价值链、价值网、供应链联盟以及虚拟企业,等等,这些概念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同时与“虚拟整合”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厘清这些概念、理论与虚拟整合之间的关系,也是笔者很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基于上述思考,笔者将论文的主题聚焦在组织间虚拟整合的相关理论、实现技术以及虚拟整合绩效的研究上。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的研究视角主要是针对供应链协作环境下的“虚拟整合”的研究。从内容上看,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就论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方法及路径等进行了阐述;第二章是文献回顾,笔者分别就虚拟整合的“相关基础理论”和“相关基本概念”进行了文献回顾和综述。特别是对与虚拟整合关系密切的许多相关概念(如、供应链、价值链、虚拟供应链、虚拟价值链、价值网、供应链联盟、以及虚拟企业等)及其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与分析,为论文的研究打下了基础。第三章:“虚拟整合的概念模型”是论文的重点之一。在这一章中,给出了一个“虚拟整合”较完整和准确的定义,并对“虚拟整合”的主要特征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供应链、价值链、虚拟供应链、虚拟价值链、价值网、供应链联盟以及虚拟企业等诸多概念与“虚拟整合”之间的关系,并将其纳入到同一个框架下进行分析,得出了虚拟整合的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虚拟整合”的价值创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第四章:“虚拟整合的理论维度”是论文的又一重点。在这一章中笔者就虚拟整合的形式、虚拟整合的内容以及虚拟整合的实现技术等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第五章(虚拟整合的绩效模型)与第六章(虚拟整合绩效的实证分析)是对虚拟整合绩效的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笔者首先阐述了对虚拟整合绩效的认识,提出了虚拟整合绩效的衡量体系;对可能影响虚拟整合绩效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假设。接着,用验证性的实证分析方法,对所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实证分析,主要针对国内各行业的100多家制造类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针对调查所收集的数据,利用SPSS 15统计软件包以及AMOS 7.0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探索虚拟整合绩效的达成机制及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验证各因素对“虚拟整合绩效”的影响,找出实现虚拟整合绩效的主要成功因素,并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解释和讨论。本论文的主要创新及贡献是:1、目前在组织理论、战略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有许多热点的概念与理论,如供应链、价值链、虚拟供应链、虚拟价值链、价值网、供应链联盟以及虚拟企业,等等。一直以来,这些概念都基本上在各自的理论领域内进行研究,却没有一根主线将它们连接起来。本文厘清了这些概念、理论与“虚拟整合”之间的关系,并将这些概念与理论纳入到同一个框架下来分析,并构建了虚拟整合的概念模型;2、“虚拟整合”的概念虽提出了一段时间,然而理论界对其的后续研究却很少。本文初步构建了一个“虚拟整合”的理论框架,包括虚拟整合的概念、虚拟整合的特征、虚拟整合的价值创造、虚拟整合的维度以及虚拟整合的绩效等,并对相关内容做了较全面的分析和阐述,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研究的空白;3、在Jeffrey F. Rayport和John J.Sviokla(1995)提出的“虚拟价值链”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价值网”的概念,并提出在传统的基于实体空间(市场场所,Market place)的价值创造的基础上,“虚拟整合”能够在虚拟的信息空间(称之为市场空间,Market space)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4、提出了虚拟整合宽度与虚拟整合深度的概念,并提出影响虚拟整合宽度与方向选择的主要因素是“环境不确定性”及“产品的复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虚拟整合方向四分图”,以对不同的环境与产品特征背景下企业虚拟整合的需求及整合行为进行分析;5、跨组织信息系统是虚拟整合的重要技术基础。本文对目前技术条件下支持跨组织信息系统构建与企业间虚拟整合的主要实现技术进行了归纳与对比分析。6、提出了“虚拟整合绩效”的概念,并对影响虚拟整合绩效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构建了“虚拟整合绩效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虚拟整合的关键成功因素,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如何成功实施虚拟整合提出了对策与建议。由于本人综合研究实力以及所掌握的信息资料的限制,论文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例如,论文在第四章中所提出的影响企业虚拟整合方向选择的“虚拟整合方向四分图”,仅考虑了“环境不确定性”和“产品的复杂性”的影响,没有将组织间的权力与依赖等更多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使研究成果有一定的片面性;同时,虚拟整合的绩效的影响因素众多,关系错综复杂,本文仅考察了一些主要的因素,还有不少因素未能考虑在内,值得下一步继续深入研究。此外,本文在第五章中提出了一个企业虚拟整合绩效的衡量体系,并整理了相关的量表,但由于篇幅限制,未就具体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这也是笔者下一步打算深入研究的内容之一。

向前[9]2008年在《中国环境下PC企业在线销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国外企业普遍采用了网络在线销售。PC行业中的戴尔公司就凭借在线销售电子商务方式在北美市场取得过辉煌的市场地位。随着中国的电子商务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中国PC企业也越来越多的采用在线销售。但是在中国市场环境下,PC企业采用这种新颖的电子商务手段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戴尔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十年时间,我们将戴尔中国公司在线销售PC的过程划分成如下四个主要阶段:适应期、发展期、调整期、完善期。通过这四个阶段里典型事件的描述和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戴尔公司在线销售在中国市场环境下的演绎及发展过程。本文通过对戴尔中国公司在线销售的个案研究,以及对戴尔公司在中国市场环境下出现的水土不服现象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总结了中国环境下企业在线销售PC的一般规律,得出了如下五条PC企业在线销售的结论:(1)供应链系统的“虚拟化”管理;(2)打造客户综合服务和支持平台;(3)线下渠道配合在线销售;(4)建立高效能的电子商务平台;(5)充分利用网络在线营销工具。本篇论文通过思辩的方式,对戴尔公司在中国市场环境下实践在线销售的成功与失败案例进行探讨。总结了中国环境下PC企业运用在线销售的一般规律,构建了中国环境下PC企业实现在线销售的模式。

王威[10]2014年在《基于F2C的物流配送网络成本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网络零售市场发展迅速,但是配送成本过高和配送服务差等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F2C顺应网络零售市场的发展趋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构建基于F2C的物流配送网络能有效解决配送成本高昂和配送服务差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论文在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基于F2C的物流配送网络,计算和优化基于F2C的物流配送网络的成本。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F2C电子商务平台和F2C电子商务下的各参与方,阐述F2C电子商务下的购物流程,构建基于F2C的物流配送网络,分析物流配送网络的物流节点和物流线路,阐述配送中心的功能。(2)总结物流配送网络的运输路线,分析物流配送网络的成本构成,提出各种成本的核算方法,建立物流配送网络的成本模型。(3)构建调度方便性和服务可靠性两个评价标准,分析自营车辆、包租车辆、挂靠车辆、临时租车的调度方便性和服务可靠性的影响因素,阐述这四种车辆的成本构成和计算方法,设计物流配送网络的成本优化模型,论述成本优化模型的求解方法,举例证明物流配送网络成本优化模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戴尔电脑公司电子商务模式与物流配送[D]. 糜祖慧. 电子科技大学. 2000

[2]. 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现代物流的解决方案[D]. 林瑞松. 厦门大学. 2002

[3].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物流研究[D]. 许辉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4

[4]. 跨国经营中供应链管理的研究[D]. 郑先锋. 华中科技大学. 2005

[5]. 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物流研究[D]. 万悦. 沈阳工业大学. 2002

[6]. 基于模块化的商务模式创新——以PC产业为例[D]. 赖国伟. 厦门大学. 2004

[7]. 戴尔电脑营销渠道研究[D]. 张定春.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8]. 虚拟整合:理论维度与整合绩效研究[D]. 颜安.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9]. 中国环境下PC企业在线销售研究[D]. 向前.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10]. 基于F2C的物流配送网络成本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 王威. 中南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戴尔电脑公司电子商务模式与物流配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