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以《生长素的发现》一课为例论文_郑芝花

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以《生长素的发现》一课为例论文_郑芝花

(泰顺县城关中学,浙江 325500)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体,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载体主要是学科教学内容。本文结合《生长素的发现》案例的详细论述,就如何培养高中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帮助高中生建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世界观,尝试阐述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生物学科素养的理解

核心素养是指在相关学段和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生命科学的核心素养,提炼出生物学科中关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研究以及社会责任。

二、以课堂实例进行论述

指向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指向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内容的核心在于生物学科的资源利用、学生自主预习以及课堂学习过程。对于生物课堂活动来说,常见的形式有:结合视频、图片、数据进行问题讨论;根据现象自主探究;教师演示等。重点在于,高中生物学习课堂需要有一定的目标和指向性,因此无论教师选择何种教学形式都应该注重目的性教学,将核心内容贯彻到教学过程中。下面以《生长素的发现》为教学内容所进行的课堂互动环节,并且对教学重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也对核心素养指向点进行分析和展示。

(一)课前准备:学生兴趣小组实验

师:组织学生,利用玉米幼苗在实验室进行各种对比实验,对实验结果拍照,上课时提供给全班同学学习讨论。

生:提前十天将玉米粒播下,萌发后将玉米粒随机的分成如下五组:第一组:完整幼苗在均匀光和单侧光下比较;第二组:完整幼苗和去除尖端幼苗比较;第三组:用锡箔罩子将幼苗尖端罩住和用锡箔将幼苗基部包住比较;第四组:用一片明胶和云母分别插在幼苗尖端和其下部之间比较;第五组:将幼苗尖端切下,放在琼脂块上,再将此琼脂块和未作以上处理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去顶的幼苗一侧比较。

(二)实验导课,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展示兴趣小组实验过程:

师:提出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

1.两个盒子中各自放入一盆生长中的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后各自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2.又是哪种环境因素刺激了植物的生长方向的改变?3.在自然环境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现象?4.植物的向光性对植物的有什么影响?5.植物为什么会有向光性呢?

(三)经典实验学习,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实验(一):达尔文实验——体验实验设计

师:组织引导:

1.发现问题:植物为什么会向光生长?

2.提出假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得出达尔文父子提出的假设是向光性的产生和幼苗尖端有关

3.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后,教师展示达尔文父子实验设计并且语言强调:

①取若干的幼苗随机的分成两组。②甲组尖端完整,乙组切除尖端。③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并都给以单侧光照射。④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结果。

4.实验结果: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是什么呢?

实验(二):达尔文实验----尝试实验设计

师:1.提出问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尖端还是尖端下部呢?2.指导学生提出假设。

学生可能提出的假设:

①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以下部分。③尖端和尖端以下部分共同感受光刺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实验设计:

设计前温馨提示:实验材料锡箔的特点和实验规范的实验语言。

根据实验假设,分成四人小组讨论得出实验设计并表达小组讨论结果

学生完成设计后教师归纳总结。

4.实验结果: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3种结果:

①甲组幼苗直立生长;乙组幼苗向光弯曲生长。

①甲组幼苗向光弯曲生长;乙组幼苗直立生长。

①甲组幼苗直立生长;乙组幼苗也直立生长。

在学生回答了3种可能的基础上,展示课前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实验(三):波森和詹森实验---强化实验设计

1.发现问题:某种物质由尖端传递到了尖端以下部分,并发挥了作用。

2.提出假设:幼苗的尖端可能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苗尖传递到了下面。

3.实验设计:设计前提供温馨提示:实验材料明胶和云母的特点;设计后教师归纳总结。

根据实验假设和温馨提示,分成四人小组讨论得出实验设计。

表达小组讨论结果(结果以图文结合方式展现,

4.实验结果及结论:针对以上实验设计的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是什么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如果结果是甲组幼苗向光弯曲生长;乙组幼苗不生长也不弯曲。由此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幼苗的尖端确实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苗尖传递到下面。

实验(四):温特实验----分析、评价实验设计

1.发现问题:某种物质由尖端传递到了尖端以下部分,并发挥了作用。

2.提出假设:幼苗的尖端可能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苗尖传递到了下面。

3.实验设计:多媒体分步展示并作必要讲解。

4.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以上实验设计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幼苗尖端确实存在一种能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

6.总结向光性的机理:尖端以下部分背光面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所以背光面的生长速度要快与向光面的生长速度,导致植物出现向光性生长现象。

(四)课堂小结

①实验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科学探究的模式: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结果结论

②生长素知识点小结:给学生一定时间,由学生自己构建概念图。

三、总结

本文主要就《生长素的发现》一课为例来对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具体的内容包括生物教材、学习情况以及课堂标准等,并且将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标准作为基准,将该体系内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作为教学的核心部分,时刻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更进一步。高中生物核心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教师应加强对核心素养的学习与研究,树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注重学科逻辑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进一步加强探究式教学,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景,对核心素养进行外显化评价,更好地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论文作者:郑芝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以《生长素的发现》一课为例论文_郑芝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