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雨节水灌溉工程是干旱山区促水抗旱的有效途径

集雨节水灌溉工程是干旱山区促水抗旱的有效途径

一、集雨节水灌溉工程是干旱山区兴水治旱的有效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秦岭[1](2013)在《在水一方——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一次宿命的行走我穿行在荒山枯岭之中,却恰似一叶小舟,独行水上。水在哪里?抬望眼,到处都是旱地。安全的行走,却在考察中国农村饮水的安全与不安全。水,生命之源,它是在呼唤我吗?我宁可相信,给我安排这样一次行走的,是水,更是命运。二者必然是兼而有之的。水既然能成为生命之源,必然与命运有关。我的行走,由北国到江南,由内地到边陲,因水而来,为水而去。中国农民与安全的饮用水之间,撼动我的,是缺一口水而遭遇的死亡、流血以及满脸泥石流一样的眼泪;是得到一口水

余婷[2](2011)在《广西干旱区类型划分及农村治旱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由于水资源匮乏导致的干旱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气象灾害,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包括农业在内等多行业的波动。广西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湿润,雨量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mm-2000mm之间。辖区内河流众多,河系发达,水库密布。但因为本区降水分布不均,河川径流具有地带性和周期性,因而导致的干旱,使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受灾,严重的还导致江河断流、水资源短缺,城市供电、供水及内河旅游受影响、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并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恶化。2009年入秋到2010年春,广西遭遇史上罕见的秋冬春季节连旱,是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灾害,影响范围广泛,区域几乎覆盖全区各地。遭遇此严重旱灾,暴露出广西“农村治旱工程”建设中的不少问题。为了有效治理干旱,必须从多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本文依据广西气候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水资源承载能力等,探讨了广西干旱灾害出现的一些特点及原因,并依据广西各区域的区间差异性和区内一致性,划分出不同的农业干旱区。在此基础上,分析广西农村治旱工程建设的现状及治旱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针对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不同的治旱节水发展模式,并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西治旱减灾的对策措施,为构建广西有效的治旱减灾综合管理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崔彩[3](2007)在《半干旱坡面集雨补灌对玉米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设置在光热资源充足,土壤瘠薄的半干旱西部地区,采用集雨补灌技术,研究了玉米生育期间体内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光合特征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变化特点,以此为主线分析了它们的变化与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出苗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玉米单株干物质量逐渐递增,并在完熟期达到了其一生的高峰,对所测数据通过Logistic方程运算,二者之间存在着极显着的相关,表现为各处理一生均以“S”型曲线变化,覆膜坐水和拔节期适量充分补水是半干旱地区玉米一生生长良好的关键。2、玉米一生中体内干物质分配的中心不同。覆膜坐水配合补灌措施可以使玉米生长中心适时转移,而对照及覆膜不坐水处理因生长中心转移推迟,到完熟期仍有大部分干物质滞留在营养器官中不能运往穗部,从而对产量的提高造成了严重的危胁。3、所有处理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抛物线型,但光合速率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不同生育时期玉米光合速率的变化呈单峰曲线,所测的三个时期中,以抽雄期最高。4、蒸腾速率日变化与光合速率相似,也呈抛物线型,不同的是覆膜坐水配合补灌的,在13:00左右达到高峰,与光合速率变化同步,而覆膜不坐水的则在9:30左右即达到峰值之后下降。不同处理相比,覆膜不坐水处理低于其它处理。5、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的变化直接影响光合速率的高低,气孔因素仍然是强光下玉米叶片光合速率进步提高的限制因子。6、苗期水分胁迫导致叶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增加, SOD、POD活性降低,可以提高玉米生育中后期的抗旱能力。7、覆膜坐水处理生长前期叶面积增长较快,覆膜坐水配合拔节期补灌能维持叶片的良好生长;对照株高趋于稳定的时间要晚于覆膜不坐水的、覆膜坐水的以及其它补灌的各处理;玉米植株的茎粗各处理之间前期变化趋势与株高基本一致,但茎粗变化在生育后期有减小趋势。8、不覆膜不坐水(CK)处理较其它处理晚出苗7d,覆膜不灌水的比对照提早5d成熟,覆膜坐水种的比对照提早7d成熟,覆膜补灌的比对照提早10-12d。补灌水的千粒重较对照上升,穗粒数增加,穗行数、行粒数叶都增加,穗长较长,穗较粗,秃顶长减少。9、覆膜坐水和拔节期补灌225m3/hm2处理产量和补灌效率最高,说明拔节期适量充分补灌与半干旱地区玉米产量直接相关。

魏文密,徐洁,刘建平,李万斌,刘学军,杨凌波,何治富[4](2006)在《宁夏彭阳县集雨节灌工程建设成效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宁夏彭阳县大力开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与示范,采取示范引导、稳步推广,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群众积极参与,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强培训,强化管理、合理配套、注重实效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集雨节灌技术的推广利用出现了方兴未艾的局面,对同类地区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

徐洁,魏文密,李万斌,党进奎,刘学军,刘建平,徐彩铃[5](2005)在《彭阳县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宁夏彭阳县大力开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与示范,采取示范引导、稳步推广,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群众积极参与,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强培训,强化管理、合理配套、注重实效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集雨节灌技术的推广利用出现了方兴未艾的局面,对同类地区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徐洁,程世清,何宪平,刘建平,韩亚男,刘学军[6](2005)在《彭阳县集雨补灌节水农业技术模式》文中指出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雨水资源利用的特点,研究和筛选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旱地农业配套栽培技术,形成集雨节灌工程技术应用模式、旱地农业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提出适合彭阳县乃至宁南山区集雨补灌的高效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并在彭阳县王洼镇集雨利用技术集成示范区进行示范。

王新安[7](2004)在《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干旱缺水是个世界性问题,水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危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在我国北方旱区表现的尤为突出。山西是我国旱地农业的主要实施区域之一,旱地面积站全省耕地的70%以上,旱农地区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3,是全国较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对此依托现代科技进步,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有限水分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则成为山西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本研究以小麦、玉米、棉花为参试作物,将地膜覆盖与节水技术有机结合,以山西旱区气候、土壤、水资源、现有节水技术为材料开展研究工作,结合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在分析改进的基础上,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最后对山西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研究结果表明: 1.旱地面积大、水资源缺乏是山西省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结果认为,山西旱地农业必须走传统蓄水农业与现代节水技术相结合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旱地产量低而不稳、效益低的实际问题。 2.小麦、棉花、玉米作为山西旱区的主要作物,采用节水技术可明显提高产量。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一次不同补偿供水量产量大幅度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水分补偿供水效应明显;地膜玉米不同生育时期,不同集雨贮水有限补充灌溉具有明显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果;旱地棉花采用稀穴密株局部穴精灌种植技术,可与田间集雨设施配套,充分利用田间径流,不仅能提高雨水利用率,而且能有效增加产量。 3.山西省60年的降水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6-9月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这种气候条件在田间坡地易产生径流,适宜于发展集雨农业。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旱地水源的主要途径。 上述研究结果,对知道山西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推广价值,对于条件类似的其它地区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樊银顺[8](2003)在《吕梁地区发展旱井集雨微灌技术的可行性研究及对策》文中指出近几年来,连续少雨,使部分群众和干部对实施旱井集雨微灌工程信心不足,发展不快。本文从旱井集雨微灌的发展及作用,吕梁地区实施旱井集雨微灌的可行性,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对策,进行了研究以提高认识,促进旱井集雨微灌工程的健康发展。

李志俭[9](2003)在《兴水治旱治穷致富——甘肃省水利厅厅长盛维德访谈录》文中认为<相关背景>》》甘肃省中东部黄土高原沟壑区及南部山区,年降水量在300-550毫米,干旱缺水涉及10个地(州、市)的65个县(市、区),人口1800万,土地面积14.51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5000万亩,均占全省的75%左右。该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十分匮乏,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790立方米。》》目前,甘肃已累计建成各种蓄水窖253万眼,稳定解决252万人的饮水困难,并发展集雨节灌农业457万亩,这项工程正在为甘肃省中东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第47届联合国大会193号决议,确定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根据该决议精神,1996年由相关国际组织、水问题专家、学者组成的“世界水理事会”成立,并决定在“世界水日”前后每隔3年举行一次大型国际会议,以推动全球对水问题的关注和促进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与行动,这就是世界水论坛。第一届水论坛会议于1997年3月22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来自63个国家的500名代表与会,会议提出了制定“世界水蓝图”的设想;第二届水论坛会议于2000年在荷兰海牙举行,来自156个国家的5700名代表、114个国家的部长出席了会议,“世界水蓝图”在这次会议上问世。第三届世界水论坛于2003年3月16-23日在日本召开,来自165个国家的120多位部长、1万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旨在敦促各国政府?

原建华[10](2003)在《推广集雨灌溉技术 促进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推广雨水集蓄利用灌溉技术,规模化发展集雨节水灌溉工程,是解决干旱地区缺水问题、改善丘陵山区农业基础设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对山西省祁县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水土资源、降雨、集流条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推广、发展集雨灌溉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了集雨灌溉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发展前景,提出了推广和发展集雨灌溉的建议和措施。

二、集雨节水灌溉工程是干旱山区兴水治旱的有效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集雨节水灌溉工程是干旱山区兴水治旱的有效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2)广西干旱区类型划分及农村治旱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农业区划及干旱分区研究
        1.3.2 抗旱减灾对策研究
        1.3.3 启示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技术路线
第3章 广西干旱区类型划分
    3.1 广西气候概况
        3.1.1 气候温暖,热量丰富
        3.1.2 降水丰沛,干湿分明
        3.1.3 灾害频繁,旱灾突出
    3.2 广西干旱成因分析
        3.2.1 广西干旱成因综合分析
        3.2.2 广西2009-2010 年大旱情况和主因分析
    3.3 广西干旱区划分方法
        3.3.1 已有划分方法介绍与方法选取
        3.3.2 划分的指标
    3.4 广西干旱区类型划分
        3.4.1 低丘陵平原干旱区
        3.4.2 丘陵山地旱农区
        3.4.3 大石山旱农区
第4章 广西农村治旱存在的问题
    4.1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凸现工程性缺水严重
        4.1.1 水资源利用率低,控制性工程少,骨干水源工程缺乏
        4.1.2 大量中小型水库普遍年久失修,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4.1.3 已有水利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
        4.1.4 基层管理难,管护资金缺乏
    4.2 治旱资金紧缺,投资分散
        4.2.1 相关各部门各行其是
        4.2.2 社会救灾资金安排不及时,物资储备少
        4.2.3 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压力大
    4.3 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落后,治旱能力不强
        4.3.1 水源工程形式单一
        4.3.2 水利化程度低
        4.3.3 农民节水意识差,积极性不高
        4.3.4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不大,治旱意识不足
    4.4 生态环境退化,水源涵养功能减弱
    4.5 特定自然条件约束,局限了传统的水资源利用模式
    4.6 其它问题
        4.6.1 水文水情等资料不足,应急治旱矛盾显现
        4.6.2 预报预测能力亟待提高,责任落实和管理调度有待科学化
第5章 广西农村治旱减灾措施和对策
    5.1 不同类型干旱区农业节水发展模式选取
        5.1.1 低丘陵平原干旱区农业节水发展模式
        5.1.2 丘陵山地旱农区农业节水发展模式
        5.1.3 大石山旱农区农业节水发展模式
    5.2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5.2.1 对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予以倾斜
        5.2.2 加大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力度
        5.2.3 完善水利配套设施建设
        5.2.4 保障贫困地区水利资金投入
        5.2.5 稳定水利基层队伍
        5.2.6 统筹新农村建设和水利项目建设
    5.3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5.3.1 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
        5.3.2 完善新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5.3.3 加大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的推广力度
    5.4 重视生态公益林保护
    5.5 建立干旱综合应对系统
        5.5.1 干旱综合应对思路转变
        5.5.2 干旱综合应对系统
    5.6 探索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5.6.1 广西岩溶地下河概况
        5.6.2 广西岩溶地下河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5.6.3 建议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
    6.1 研究结论
    6.2 后续研究
        6.2.1 研究方式需完善
        6.2.2 研究深度需加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半干旱坡面集雨补灌对玉米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干旱农业研究进展
    1.2 国内外雨水利用研究现状
    1.3 有限灌溉与作物生长关系的研究
    1.4 有限灌溉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1.5 有限灌溉条件下作物的生理生化响应方式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地基本情况
        2.2.1 地理位置
        2.2.2 土壤
        2.2.3 气候
        2.2.4 水资源
        2.2.5 植被
        2.2.6 农牧业生产现状
        2.2.7 示范区社会经济状况
        2.2.8 准格尔旗社会经济
        2.2.9 2006 年气象条件
    2.3 田间试验与设计
    2.4 取样方法
    2.5 测定方法
        2.5.1 植株生育期生长性状的测定
        2.5.2 MDA 含量的测定
        2.5.3 SOD 活性的测定
        2.5.4 POD 活性的测定
        2.5.5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2.5.6 根系活力的测定
        2.5.7 光合作用的测定
        2.5.8 作物生长期土壤水分变化的测定
        2.5.8.1 试验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
        2.5.8.2 播种时的土壤含水量
    2.6 水分胁迫与作物生长表达的技术指标
        2.6.1 表达方式
        2.6.1.1 气候学划分标准(中国)
        2.6.1.2 水分亏缺表达式
        2.6.2 “水—土—植—气”最佳协调模型
    2.7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玉米干物质循环的影响
        3.1.1 不同处理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3.1.1.1 不同处理对玉米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1.1.2 不同处理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的 LOGISTIC方程
        3.1.1.3 不同处理对玉米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影响
        3.1.2 不同处理对玉米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3.1.3 不同处理对玉米各个时期根冠比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
        3.2.1 不同处理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
        3.2.1.1 拔节期不同处理对玉米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3.2.1.2 不同处理对玉米各个时期光合速率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玉米蒸腾速率的影响
        3.2.2.1 拔节期不同处理对玉米蒸腾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3.2.2.2 不同处理对玉米各个时期蒸腾速率的影响
        3.2.3 不同处理对玉米气孔导度的影响
        3.2.3.1 拔节期不同处理对玉米气孔导度日变化的影响
        3.2.3.2 不同处理对玉米各个时期气孔导度的影响
        3.2.4 不同处理对玉米细胞间隙 C02浓度(CI)的影响
        3.2.4.1 拔节期不同处理对玉米细胞间隙 CO_2浓度(CI)日变化的影响
         3.2.4.2 不同处理对玉米各个时期细胞间隙 CO_2浓度 (Ci)的影响
        3.2.5 不同处理对玉米气孔限制值(LS)的影响
        3.2.5.1 拔节期不同处理对玉米气孔限制值(LS)日变化的影响
        3.2.5.2 不同处理对玉米各个时期 LS(气孔限制值)的影响
        3.2.6 不同处理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2.6.1 拔节期不同处理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的影响
        3.2.6.2 不同处理对玉米各个时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3 半干旱地区集雨补灌对玉米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3.3.1 不同处理对玉米 MDA 含量的影响
        3.3.2 不同处理对玉米 SOD 活性的影响
        3.3.3 不同处理对玉米 POD 活性的影响
        3.3.4 不同处理对玉米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3.5 不同处理对根系活力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生育期性状的差异
        3.4.1 不同处理对玉米生育进程的影响
        3.4.2 不同处理叶面积指数变化的特点
        3.4.3 不同处理株高变化的特点
        3.4.4 不同处理茎粗的变化的特点
    3.5 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5.1 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5.2 不同处理玉米增产集雨补灌效果
    3.6 不同处理集雨补灌的可行性及经济效益分析
        3.6.1 大田作物集雨补灌定额的限制性分析
        3.6.2 小定额灌水的有效性分析
        3.6.3 集雨补灌优化灌溉制度初步分析
        3.6.4 集雨补灌工程效益分析
        3.6.4.1 经济效益
        3.6.4.2 生态效益
        3.6.4.3 社会效益
4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 者 简 介

(4)宁夏彭阳县集雨节灌工程建设成效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集雨节灌发展现状
2 主要措施
    2.1 示范引导、稳步推广
    2.2 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群众积极参与
    2.3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强培训
    2.4 强化管理、合理配套、注重实效
3 存在的问题
4 集雨节灌发展规划
5 几点建议和注意的问题
    5.1 要遵循自然规律, 统一规划, 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5.2 必须采取“连动”措施, 重点突破, 滚动发展。
    5.3 在发展中必须坚持“四个结合”。
    5.4 必须从实际出发, 循序渐进, 真抓实干, 讲求实效。

(6)彭阳县集雨补灌节水农业技术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雨水高效利用配套技术的筛选研究和集成
    (1) 抗旱作物品种的筛选。
    (2) 耕作技术。
    (3) 覆膜技术。
    (4) 化学抗旱技术。
    (5) 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6) 作物节水栽培规程制定。
2 集雨补灌节水技术模式
    2.1 庭院经济集雨利用模式
    2.2 坡面集雨与林草建设利用模式
    2.3 道路路面集雨利用模式
    2.4 小流域集雨调配利用模式
    2.5 旱作农田土壤水库扩蓄增容、高效集蓄利用模式
3 集雨补灌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4 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
    (2) 社会效益。
    (3) 生态效益。

(7)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水资源现状
    1.2 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
    1.3 旱地农业技术发展现状
    1.4 以色列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及我国与国外节水技术的差距
    1.5 山西旱地农业研究和发展
    1.6 建国后山西省旱作农业典型经验介绍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山西旱地农业面临问题与增产增收对策
    3.2 山西旱区坡面径流集蓄与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3.3 山西旱地节水农业技术发展与推广的深层问题探讨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集雨节水灌溉工程是干旱山区兴水治旱的有效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在水一方——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J]. 秦岭. 中国作家, 2013(06)
  • [2]广西干旱区类型划分及农村治旱对策研究[D]. 余婷. 广西师范学院, 2011(10)
  • [3]半干旱坡面集雨补灌对玉米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D]. 崔彩.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03)
  • [4]宁夏彭阳县集雨节灌工程建设成效与对策[J]. 魏文密,徐洁,刘建平,李万斌,刘学军,杨凌波,何治富.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02)
  • [5]彭阳县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徐洁,魏文密,李万斌,党进奎,刘学军,刘建平,徐彩铃.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S2)
  • [6]彭阳县集雨补灌节水农业技术模式[J]. 徐洁,程世清,何宪平,刘建平,韩亚男,刘学军. 节水灌溉, 2005(06)
  • [7]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究[D]. 王新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3)
  • [8]吕梁地区发展旱井集雨微灌技术的可行性研究及对策[J]. 樊银顺. 山西水利科技, 2003(03)
  • [9]兴水治旱治穷致富——甘肃省水利厅厅长盛维德访谈录[J]. 李志俭. 发展, 2003(05)
  • [10]推广集雨灌溉技术 促进干旱地区农业发展[J]. 原建华.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04)

标签:;  ;  ;  ;  ;  

集雨节水灌溉工程是干旱山区促水抗旱的有效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