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的版本认识探析论文_马小燕

人教版高中语文的版本认识探析论文_马小燕

甘肃省临夏州康乐中学 731500

高中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起到的是蓝本的作用,用它去设计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性,构建语文素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依据作用。语文教材除了教材本身的知识以外,它的教育能力、传授方法、价值观训练都有一定的替换性。对于语文教材适当的取舍、调节,教师可以根据地域的差异和文学性能力的差异,采用增、移、换、删教材课文的方法,更好地实现传授语文文学性的目的。语文教材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在不能改变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的局限时,必须学会对教材的创新运用,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和培养文学性的能力,实现以教材为蓝本,增添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学性目的。“教而无文,行必不远”,这句话表达了语文教材的局限。语文作为一个个性的摇篮、创新的基地,应当体现创新教育的优势,加强对教材的开拓,保证语文教材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对于增添和开拓语文教材知识层面,必须结合当前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学性缺失和需要,强调对审美的探究,注重文学的象征意义和文学典型文化,使学生在教材作品鉴赏过程中,能够品味到文章语言的美,感受作品的象征意义和典型形象的魅力意蕴,领略语文文学性的内涵。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先秦文学到当代文学,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中国文化记录了我们国家的历史进程,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文化瑰宝。尤其是中国的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孝等品德,是封建社会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参考指标,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智慧,因此儒家经典也被誉为国学。四书五经更是历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科目,并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人才。但是目前对传统文学的学习,学生只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而缺乏对它更深层次的了解。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增加了传统文学的比重,但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比较混乱。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学生可以自己设置一个学习课程表,以时间为轴,将课文从春秋到战国、先秦文学,再到唐宋诗词、元曲,按照时间表格,将课文梳理一遍,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文中的意思。同时也能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文字表现形式和含义的变化,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古代文学,提高学习传统文学的兴趣。

知识体系薄弱。大部分高中生由于自小就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接受的知识大多都是本土的文学内容。在高中阶段,大部分地区都不需要学生过多地掌握外国文学的发展历史,不过假如可以形成一个对外国文学基本的认知,对于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是非常有益的。目前大部分教材当中涉及的外国文学作品都不能系统地按照外国文学实际发展的历程来进行编选,导致学生们很难形成比较清楚的文学知识理论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部分高中生对于外国的文学作品所拥有的阅读量都相对比较低,甚至大部分学生都还仅仅停留在《格林童话》、《安徒生故事》等比较低龄化的读物上,阅读量比较多的学生可能会涉及《老人与海》等名著,但是单单依靠这些作品是不能形成阅读量的累积的。没有足够的阅读量,自然无法充分地理解文学作品当中包含的深刻内涵,从自身角度出发的解读自然也不存在,即便学生能够存在一定的兴趣,也不能让他们更深层次地感受外国的文学作品当中包含的深刻内涵。阅读兴趣低下。自从升上高中之后,大部分学生的学业都开始变得紧张,学业的负担也在逐渐加重,高中三年都要为高考服务,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自然成了奢求,即使有学生能够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也单纯限制于能够提升考试写作的内容。因此,就算一些学生对于外国的文学作品存在阅读的兴趣,也没有机会来实现。阅读的机会非常有限,导致作品在学生们的认知当中比较难形成印象,大多都是非常浅显的认知,甚至是一点都不了解。

高中语文课标指出,高中生应该“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而初中语文课标指明,初中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即可。对比初中和高中语文课标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够借助外界力量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就可以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是高中生却需要形成能够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并且要对文言文中的词、句的用法和意义掌握于心,同时还要形成迁移能力。可见这两个阶段的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标准有较大的跨越性,所以我们在文言文选文和教学时,要注意其中的差别。但是从目前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现状来看,并没有把两个阶段的文言文学习衔接好。初中不要求学生对实词和虚词有所掌握,了解即可,但是到了高中阶段,语文文言文教学却特别强调实词、虚词和句式的学习和掌握。因此,在处理高中文言文的衔接问题时,首先要安排故事性和趣味性较强的文章,且篇幅要适中,不能过长,否则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文言文的学习在高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模块,以兴趣开启高中生的文言文学习才能够激发他们长久学习的动力,促进良性循环的生成。文言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进行接受学习,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文言文选文时要考虑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关注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结还能够有效降低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以对旧有知识的学习带动新知识的吸收,这既是一个复习巩固的过程,又是一个发展渐进的过程。其次,在必修1语文教材中,不宜安排知识点过多的文章。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的教材在进行文言文选文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具体学情,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我们所选的文言文不可高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更不能低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我们建议选取那些略高于学生目前水平,在经过教师指导后学生能顺利理解的文言文。

论文作者:马小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总第3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8

标签:;  ;  ;  ;  ;  ;  ;  ;  

人教版高中语文的版本认识探析论文_马小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