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结构与语义原子论与语义场理论的整合_原子论论文

概念结构对语义原子论和语义场理论的整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义论文,概念论文,理论论文,结构论文,原子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0)02—0061—06

一、引言

语义原子论与语义场理论均属于客观主义语言哲学中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语义原子论借用物理学中“原子”的概念,将词汇的意义分解为语义元素。语义场理论借用物理学中引力场的概念来表述共同概念域中词汇相互间的语义关系。

二、语义原子论

语义原子论有两个最基本的观点。其一是关于语义特征的形成。原子论认为词汇的意义可用一套具有区别性的二元对立特征集来描述。追求简明性与生成性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本目标。它把无限多样的语义关系简化为有限的二元对立特征,假定这些语义特征为具有普遍性的原初元素,可以用来分析各种不同的语言。语义特征的抽象和归纳方法类似数学中的最大公约数求取法:如:

语义特征:

男人女人小孩人

公马母马马驹马

公牛母牛牛犊牛

公鸡母鸡小鸡鸡

语义特征:雄性 雌性 幼仔 动物

其二是关于语义知识与百科知识的区别。原子论视语言为容器,认为词语本身包含有客观的内容,是由言语社会规约而成的。认知者的语义能力体现在他对客观核心的语义的内化;认知者将言语社会预先包装好的经验从语言容器倾入自己的大脑容器中(Kittay,1992:229-251)。Leech认为,应在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之间划定界线,人类特有的语言学习和使用能力与一般的认知能力不同,不能将二者混淆。若将非语言知识的描写纳入语义学中,语言学家势必陷入没完没了、漫无边际的汪洋大海中,无法抓住词语内在的、本质的、核心的语义特征。每一个词的核心意义由语义特征成分组成,叫做成分定义法,如:

man:+HUMAN+ADULT+MALE

woman: +HUMAN+ADULT-MALE

boy:+HUMAN-ADULT +MAIE

gril:

+HUMAN-ADULT-MALE

三、语义场论

语义场理论可追朔到索绪尔。索绪尔认为“符号是通过符号间相对立的位置关系,而不是通过自身的价值起作用的”。索绪尔的语言价值论视语言为一个符号系统,是一种全局整体论。场论承袭索绪尔的价值论,认为词语的意义不是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而是由该词语与语义场中其它词语的关系决定的。一个词意义的变化会影响整个语义场的价值系统,使其它词语的意义也随之发生变化。场论是一种区域整体论。

索绪尔将对立关系分为组合与选择的关系,即语言的横轴和纵轴。场论也认为对立关系可分为横轴和纵轴的联想关系,如(横向为组合关系,纵向为聚合关系):

Actor Action

Goal Means

fishermancatchfish rod

angler angleshark hook

trapper fly-fish ray

line

etc. besetteleostbait.

etc.etc. etc.

语义对立关系具有心理联想依据。实验证明,叫受试者说出“购物”语义场中的实体时,他会脱口而出:售货员、顾客、商品、现金、信用卡、帐单、商店等。

四、语义原子论与语义场论之局限

原子论注意到了词语内部的语义特征,场论发现了词语间的外部语义联系,但两者均忽视了认知者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方式在连接语言符号和客观世界中的桥梁与中介作用。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者的语义知识不是直接来源于词语内部或外部的语义对比关系,而是来源于认知者与词语指代的客体或事件间相互作用的经验。“人首先通过非语言的思维从众多已知觉的客体和事件中抽象出某些特征。这些特征就是我们所说的语义特征,它们构成了语言的基础。这意味着语义特征及其形成对个体来说是先于语言的发展的。只有当这些特征积累到一定的数量时,才能构成各种组合;而由这些特征组合成概念时就产生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词义。原则上,儿童在语言发展中先具有语义特征的知识,然后再具体地学会了用某些语义特征的组合来构成了一个个的词。 ”(Engelkamp,1983,陈国鹏译,1997:75)Clark(1973)也主张知觉优先的原则,强调儿童的知觉信息在其词汇意义呈现中的作用,认为儿童最先捕捉到的是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知觉特征。Nelson认为,儿童关于词语代表的事物的区别性特征的知识是通过物体的功能和跟物体打交道的行为学到的。由此可见,外物的知觉特征和功能特征在儿童早期语义的习得中起着关键作用,这说明语义的习得跟认知者的经验、知识结构密切相关。

原子论的语义知识与百科知识的界线说难以成立。“纯语言的知识与百科的知识,即与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知识和信仰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廖秋忠,1991:20)词语的意义跟认知者大脑里储存的概念相关。人的概念系统是人关于他自身构造的知识以及他与物质的和文化的环境打交道的产物;事物的特征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是人与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叫做互动特征(Lakoff & Johnson,1980:119)。比如对1999年全国外语专业八级统考英译汉第一段的解读就离不开文化语境知识:

In some societies people want children for what might becalled familial reasons:to extend the family line or thefamily name,to propitiate the ancestors;

to enable theproper functioning of religious rituals involving the family.Such reasons may seem thin in the modern,secularized society…

文中的划线部分,特别是后两个不定式分句,恐怕大部分英美人是很难透彻理解的,而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又熟悉儒家文化的中国人却一目了然:传宗接代,光宗耀祖,延续香火。

心理学实验证明,认知者的语义特征集不是运用最大归纳法析取出来的,而是由同类事物典型范例的特征代表的。例如,受试者在判断某动物X是不是鸟这一命题的正确性时,用一只典型的鸟(如 robin)替换X比用非典型的鸟(如 ostrich)所用的时间少。 受试者根据事物与典型范例的相似性来排列事物在范畴中的隶属度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Hudson,1980:78)。 人们只需很少的范例就能学到建立在典型基础上的概念,也许只需一个范例而不需要任何形式上的定义。古典原子论的“充要条件”假说的语义特征只能在大量范例的基础上区分和归纳出来,这时认知者学习范畴是很困难的,缺乏心理实践依据。再者,范围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核心的典型范例的特征,范畴能因人的目的朝各个方向扩展(Lakoff & Johnson,1980 :123~124)。

场论只讨论语义场中词汇间抽象的语义关系,如相近关系和对立关系,而忽视各词所代表的概念间的具体联系。认知语言学认为,是概念间的具体联系,而不是同义、近义、反义之类的抽象关系使词汇联系在一起,储存在人脑中,构成联想关系。这些关系包括空间关系,如椅子的底座和背靠的关系;时间关系,如进餐馆用餐和付帐单离去的关系;因果关系,如受孕和生子的关系;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如越货和杀人的关系,等等。

五、概念结构论

认知论同样认为,概念具有可分析性,由特征组成;并且,概念随认知者的经历和知识的增多能不断丰富,从而衍生为各种不同的复杂概念,而且还能够与其他概念相联系而构成概念网络。概念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任何原初概念都是下一级新概念的起点,而不是概念解析的终点。一般所谓的原初概念只不过是人们初次接触到的、不太了解的、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概念(Barsalou,1992b:42)。Barsalou认为,概念在人脑中主要是以框架的形式储存的。框架包括一套共现的抽象的属性(attribute)。这些属性包含有表示不同范例的值(value)。“属性-值”和人工智能中的“槽-填充物”(slot-filler)大致相当。 例如汽车的概念包含一组共现的属性:引擎、燃料、传动装置、车轮、司机等;其中燃料的值为汽油和柴油;其他属性也有它们各自的值。由于同类事物属性相同而值不同,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人工智能者很少注意到属性的存在,在表示范畴时选择了“特征表说”。框架理论使范畴的特征按照“属性-值”的级阶组织起来,于是概念的特征就有了级阶秩序, 每一层级的特征既是上一层的值, 又是下一层的属性, 如(Barsalou,1992b:32):

Barsalou反对“特征表说”,证明概念是按“属性-值”的级阶组成。论据之一是Sutherland & Mackkintosh关于动物学习区别性信号的实验结果。如,实验者用颜色和形状给动物以刺激,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信号为蓝色、黄色,形状为园形、椭圆形。蓝色代表鼓励,黄色不代表鼓励,而形状与此无关。学会后便转入第二阶段,信号属性仍为颜色和形状,但颜色值改变成红色、黑色,形状值改变成三角形、正方形。将此实验与改变属性的另一实验相比较,可以发现:“值”都改变而“属性”未变时的学习速度要快些。这说明动物是按“属性-值”的级阶编码程序,而不是按单个相互孤立的特征来储存刺激信号的。其他许多有详细记载的实验,以及用人作受试者的实验也有同样的发现。证据之二是Ross,Perkins & Tenpenny(1990)的联想实验。如,让受试者想象一类人具有买木材、喜欢冰棍的特征会使受试者想起那类人买钉子、喜欢冰激凌的特征,因为受试者将这两类人置于同一范畴中,抽象出“买木工用具和喜欢甜食”的属性。这种抽象能力起着建造属性的功能,能将不同值的人归入共同的属性下。受试者还会将买錾子的人归入上述属性下, 而将买太阳镜的人排除在外。 Thorndyke & Hayes-Roth 也有同样结果的实验报告。证据之三是Wisniewski & Medin (1991)关于判别儿童绘画的实验报告。如,受试者不是根据画的视觉意象(线条,形状等等),而是用较抽象的属性(“详细的”,“不一般的”等)来衡量绘画类别。证据之四是Stcin和Stein & Trabasso 关于人们理解故事的研究。调查显示,受试者将故事的细节归入场景、目的、主人公、障碍、计划、结果等条目下。这些条目构成故事的主干。当故事按照这些主干排列成前后连贯的顺序来叙述时,受试者的理解和回忆就很顺利,否则就困难。

再者,Barsalou(1992b:27—28 )认为特征的集合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范畴的特征不仅是按照“属性-值”的级阶组织起来,而且特征之间具有广泛的联系。这些联系也是人们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很少孤立地观察物体;人脑不仅能识别和抽象出事物的特征,而且具有将感知到的特征联系起来的能力。如,人们以鸟的叫声和小巧的形体来判断是否是鸟;发现体重增加与眼泡凸起、体重下降与眼眶凹陷有共现关系;人们期待在公路上看到汽车,在房间里看到椅子,在厨房中看到面包。人们在一个关系系统中学习联系比在孤立在系统中学习联系的速度快(Billman & Heit,1988)。人们不是将故事的情节分散来记,而按照前因后果的联系将其组成一个整体。如此,属性与值之间,值与值之间,属性与属性之间就构成了具有级阶秩序、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激活或抑制)的概念结构。概念结构代表人们的知识组织方式,代表人们对事物特征系统的认识。任何概念都是有联系地集合在一起,存储于记忆中的。

概念结构在认知心理上高于场论的概念域。概念域中对立的概念就象房间里的几件家具,而概念结构就象因舞会、设宴等不同需要可随时变换格调的摆设法。二者的关系是:概念域给概念结构提供概念实体,概念结构解释概念域潜在的内容。例如,孙膑与田忌赛马,孙膑用最差的马与田忌最好的马比赛,用最好的马与田忌中等的马比赛,用中等的马与田忌最差的马比赛,结果两胜一负。孙膑和田忌的马为概念实体,赛前呈现在孙膑头脑中的潜在组合方式,即概念结构有九种,孙膑选择了最佳的一种。不过,概念结构的组合虽然从理论上讲可能全部计算出来,但并非在物质世界中都可能出现。限制概念结构产生的因素有两个(Barsalou,1992b:64—66)。其一,接触限制。 如果人们未接触过某范例,对随之可能产生的那部分概念结构一般不可能产生。所以概念域中有很多概念结构的空缺。其二,最佳目标的限制。例如,锤子通常由铁榔头和木柄构成,而不是由木榔头和铁柄,或铁榔头和铁柄构成;后两者不好使。因此认知者的头脑中一般无后两种概念结构。

经历过的范例并不是形成新的概念结构的唯一来源。人们可以想象还未遇到过的范例的概念结构。在计划时可以想象还未发生的事件;在决策时可以设想可能的选择方案;在对实际行为的评估时可以考虑实际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通过对事件结构的模拟,人们可以从过去的事件中吸取经验,并预测将来的事情。正是由于人脑具有不同方式组织概念的创新能力,人们才发明了新工具和新程序(Barsalou,1992b:66)。即使人们对某些事件无法及时了解和认识,某些事件是黑匣子,人们也可以为它们建造隐喻性的概念结构,用熟悉的具体事物的概念结构去领会和把握未知抽象事物的概念结构,把概念结构从一个领域嫁接到另一个领域。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时不经历运动,从而获得了旅程的概念结构。于是我们用旅程的概念结构去领悟其他领域的概念结构,把人生、爱情、辩论、 教育、 时间、 事业等等看作是旅程(Lakoff & Johnson,1980;Lakoff & Turner,1989)。 隐喻性的思维方式是人们理解包括语言在内的抽象事物的一种主要方法。

六、原子论与场论在认知论中的结合

视词语为容器的原子论将词语代表的概念间的联系排除在词语表达的概念之外,认为联系是原子外部的事情。例如,老鼠爱偷奶酪吃,猫惯于追捕老鼠,可原子论关于猫的定义却不包含有关老鼠和奶酪的信息,但场论就可包括。

场论也只持一端,只重外部联系,忽视词语代表的概念的内部结构。例如,按场论,“红色”的语义不能在本身找,它的概念是由非红色的其它颜色定义的。但是,即使我们知道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色、紫色、白色,仅凭此不一定就能知道“红色”到底是什么色,我们还需要原子论的波长、强度、亮度等特征对比。原子论不应只停留于语义场中各对立成员内部的语义特征的分解,它同样可适用于各成员具体联系的解析。Lyons和Lehrer将反义关系、同义关系和近义关系视作不可进一步分解的原初概念,而Chaffin和Wierzbicka 则认为这些抽象的语义关系是由更小的、更简单的概念构成的。例如,杯子及其手柄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这种关系还可从功能性、能否拆分性和是否同质性等方面进行原子分析。概念的可分性和物体本身的可分性不是一回事。随着认知者经验的丰富和知识的加深,任何“原初元素”的概念结构都可被分析成更复杂、更丰富的概念结构,并成为进一步繁衍其它概念结构的基础。“原初元素”的概念可以无限往下分,它不是位于概念分析的底线而是位于顶部。

要建立完整的词义理论,必须把原子论和场论结合起来考虑,降低彼此的绝对性,和二为一,形成互补,并且将由此建立的语义相对论纳入认知研究,将词义与人的概念结构接轨。我们认为:词义既是由符号代表的概念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同时又是由各符号代表的概念结构之间的相互具体关系决定的。这样,既吸收了两种理论的合理内核,又克服了它们各自的局限性。如此修正后的语义原子论/场论图示如下:

图中箭头代表语义场中的对立关系,可分解为原子结构;圆圈象征语义场中的成员,每个成员可分解为原子结构,这些成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共同的语义场;“+”代表原子中拥有的语义特征,“-”代表没有的语义特征。如前所述,词语的意义应包括所指代的百科知识,不能将所谓的“概念义”和“联想义”截然分开。词语所关联的认知者的经验、 信仰、 行为规范准则是理解和阐释词义的先决条件(Fillmore & Atkins, 1992 )。 Fillmore 的框架语义学(FrameSemantics)认为,词语或词义间的关系不是直接对应的, 而是通过它们代表的概念结构和概念结构之间的关系实现的;概念结构决定和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具体的语义结构。将语义原子论和语义理论结合起来仅仅是转向描写概念系统结构的第一步。因为人的概念不是松散杂乱地堆积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秩序地排列组合成系统结构。大的系统结构包含着小的系统结构,小的系统结构又包含着更小的系统结构。因此,第二步是将原子/场理论转化为概念结构的理论。根据前述的原子论、场论与概念结构论之间的关系,合二为一后的原子/场理论衍生成为概念结构理论的基础理论。语义场中由有内部结构的原子可组成的概念结构多种多样,随原子结构和具体关系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图示如下:

原子论、场论的融合升华,与概念结构论接轨一体化,具有原两论可能从未有过的语用价值,能指导人们正确推理和行动,解决新问题。如,在你面前的桌上放有一只蜡烛、一些火柴、一盒钉子、一把榔头、一些绳子以及其它东西。你的任务是将蜡烛挂在墙上并使它安全地照明(Barsalou,1992a:362)。这里,蜡烛、火柴、钉子、榔头、绳子等是“挂蜡烛安全照明”语义场中的成员,我们有关于每个成员语义特征的概念结构,如榔头由铁头和木柄构成,有敲击钉子等物品的使用功能。现在的任务是怎样利用我们对这些成员属性的知识来建立一个概念结构,以解决新问题。当然,我们能够在这个语义场中生成许多概念组合,如用钉子把蜡烛钉在墙上,或用绳子挂在墙上,然后用火柴点燃,但这些方案不安全。最佳选择是将钉盒倒空,用榔头和钉子将它固定在墙上,将蜡烛一端凝固在盒子上,然后用火柴点燃。当认知者获得这样的概念结构后,便会将它储存在记忆中,以后遇到相同或类似的语义场时就能启动这一概念结构。

在言语交际中,与词语对应的概念结构只能部分地激活,被激活的部分叫做“激活区”。例如,“Eva ate an apple.”虽然Eva的概念结构中有头发、膝等成员,言语交际者头脑中的激活区一般是涉及手、嘴、牙齿、舌头等部位。同样,apple的激活区也不包括根、核, 甚至可能不包括皮。又如“Open the door.”“Close the window.”“He walked through the door.”“She put her head through the window.”(Taylor,1995:124)前两句中的door和window 激活区域是“门窗的活动扇页”,后两句中的door和window激活的是“门、窗活动扇页打开后的空间”。

七、结语

认知语言学承认语言的社会属性和约定俗成的法则,但它打破客观主义语言哲学,认为语言符号本身就有客观语义的神话。它认为词语意义的解读是认知者心理运算的结果,跟认知者的概念结构密切相关,词语的意义依赖于认知者的概念结构。任何语义结构的分析都必须依靠对概念结构的分析。本文将结构主义的两种词义分析理论从认知角度进行修改、融合,将其合理的部分纳入认知论,并向概念结构的理论发展。

收稿日期:1999—09—04

标签:;  ;  

概念结构与语义原子论与语义场理论的整合_原子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