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甲亢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_薛科辉

(益阳医专附属医院急诊科 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目的 观察甲亢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配对比较法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入的150例甲亢患者分为接受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的观察组各75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促甲状腺激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甲亢的临床治疗工作中采取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更有助于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施治;西医常规疗法;甲亢;甲状腺激素水平

中图分类号]R582.1

甲亢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疾病,当下我国甲亢患者已经超过了1000万且80%为中青年女性,发病率由10年之前的1%飙升至目前的2%且仍然处于上升态势,已经悄悄的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内分泌科第二大疾病[1]。由于甲亢会对心血管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孕育与生殖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导致后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所以必须予以及时治疗。既往多采取西医治疗,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长期用药势必会给患者机体带来一定损伤,所以革新治疗方案成为当务之急。中医指出甲亢属于“瘿病”范畴,为内伤虚损、外邪侵袭所形成的气、痰、瘀、火共同为患的本虚标实之证[2]。将中医与西医联合应用于治疗工作中无疑能够充分发挥出二者的协同作用,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鉴于此,本次研究内容如下:

1 临床资料

采用配对比较法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入的150例甲亢患者分为接受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的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中男11例、女64例;年龄33岁~57岁,平均年龄(42.33±1.28)岁;病程时间5个月~3.5年,平均病程(1.22±0.10)年;症状表现:畏热出汗28例、心悸47例。观察组中男10例、女65例;年龄35岁~57岁,平均年龄(42.38±1.25)岁;病程时间4个月~3.5年,平均病程(1.20±0.12)年;症状表现:畏热出汗30例、心悸45例。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甲亢者;(2)无中药方剂及西药甲硫咪唑禁忌者。排除标准:(1)正处于妊娠期或者是哺乳期者;(2)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两组甲亢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分组比对。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治疗1年时间,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口服甲硫咪唑(上海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1021243),初始剂量10mg/次、3次/d,病情严重者可增加至20mg/次、3次/d,用药过程中动态监测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据此调整用药剂量,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5mg/次、3次/d。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西医常规疗法同对照组。中医辨证施治内容如下:(1)气郁痰凝。方剂为海藻玉壶汤,组方海藻30g、昆布、贝母、当归各15g、半夏、陈皮、川芎、连翘各10g、甘草、青皮各6g,气滞甚者加乌药10g;咽部梗塞者加苏梗10g;心悸者加珍珠母和代赭石各15g;阴虚内热者加玄参、知母各15g、黄柏10g。(2)肝火亢盛。方剂为龙胆泻肝汤,组方珍珠母45g、丹参20g、玉竹15g、夏枯草、钩藤各12g、龙胆草、丹皮、栀子、黄芩、赤芍各10g,心火旺者加木通6g、黄连5g;食欲亢进者加石膏20g、知母10g;目赤睛突者加青葙子、白芥子各10g;甲状腺肿大者加瓜蒌、莪术各10g。(3)阴虚火旺。方剂为当归六黄汤,组方夏枯草30g、鳖甲、生地、白芍各20g、香附12g、龙胆草10g、黄芩8g、黄连5g。(4)气阴两虚。方剂为生脉散,组方黄芪45g、夏枯草30g、生地、何首乌、牡蛎各20g、白芍15g、香附、白术各12g、党参10g,肝火旺者加龙胆草5g;阴虚风动者加珍珠母30g、龟板15g;甲状腺肿大者加鳖甲20g、贝母12g。上述方剂水煎成剂并取汁5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

3 观察指标

选取甲状腺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其中甲状腺激素包括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利用迈瑞医疗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CL-2000i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热、皮疹、恶心/呕吐。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促甲状腺激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x±s)

5.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甲亢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3%和6.67%,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6 讨论

甲亢属于我国祖传医学的“瘿症”范畴,先天禀赋不足或者是后天肝肾阴虚为其重要致病原因,在初期以标实常见,随着病情的进展以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相互影响为主要表现,并且设计了全身多个脏器,诸如:心、脾、肝、肾等,故此在治疗上既要辨证论治,又要全面考虑[3]。中医治疗甲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在中医复兴的大背景下将中医应用于甲亢的治疗工作中对于克服西药的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中采取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的观察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均低于采取西医常规疗法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促甲状腺激素则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两组分别为9.33%和6.67%,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结果表明,观察组采取的治疗方案取得的疗效更为理想。原因在于中医讲求辨证施治,即:气郁痰凝型为气机郁滞,痰浊壅阻于颈部所致,宜采取理气舒郁、化痰消瘿的治则;肝火亢盛型为肝火亢旺所致,宜采取清肝泄火的治则;阴虚火旺型为阴不制阳,使得虚火炽盛所致,宜采取滋阴降火、消瘿散结的治则;气阴两虚型为痰气郁结,火郁伤阴,心阴亏虚所致,宜采取益气养阴,消瘿散结的治则。根据甲亢患者具体辨证分型并予以对症中药治疗,结合西药可充分发挥出后者短期疗效明显的优势,又可借助于中医整体观念以及辩证思想,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甲亢的临床治疗工作中采取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更有助于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晓晖,黄文锋,温德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10):1191-1192.

[2] 李爱辉.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观察与护理[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6):664-665.

[3] 贺恰仁.探析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6):56-57.

论文作者:薛科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甲亢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_薛科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