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搬移术后外固定器针孔护理的新方法探讨论文_陈腊梅,靖波,刘玉杰,张洪霞,刘迎春

骨搬移术后外固定器针孔护理的新方法探讨论文_陈腊梅,靖波,刘玉杰,张洪霞,刘迎春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 要】目的:研究骨搬移术后外固定器针孔护理的新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30例患者行骨搬移术,采用外固定器针孔护理。分析护理的效果。研究指标包括:骨折、软组织缺损、双下肢长度相同、感染、并发症、疼痛、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结果:护理前后骨折、软组织缺损、感染相比,研究后的状态均优于研究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并发症、疼痛消失,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患肢恢复良好,且可以自由活动。研究中有1例虽治愈,双下肢长短却相差3cm。

【关键词】骨搬移;外固定器;针孔护理

前言:骨搬移是将患者正常部位的骨截断,之后按照每天 1 mm的延长速度搬移患者的活性骨块,以此治疗患者的恢复缺血组织以及骨缺损的血供。患者在进行骨搬移手术之后,需要对其针孔处实施繁琐且细致的无菌护理,以此避免患者出现针孔感染以及骨髓炎的发生。临床资料显示,对实施骨搬移术的患者,在术后行外固定器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骨搬移术的成功概率。我院对实施骨搬移术治疗的患者从心理辅导、外固定器护理、固定和清洁护理、针孔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等方面展开综合护理,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全是男性,年龄29~55岁,全部为择期手术,手术时间1~1.5h,出血量50~100ml。左侧20例,右侧10例;年龄25~55岁,平均(36±7)岁;胫骨中远端粉碎骨折20例,股骨头无菌坏死4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例,骨缺损、骨折骨不连2例。X光片、CT片等检查均可见骨折愈合不良,出现骨髓炎特征;皮肤缺损,窦道形成,反复流脓。

1.2方法

骨搬移手术:术前先消毒包扎封闭感染窗口,并消毒患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评估在肢体一侧或两侧截骨,根据肢体长度及周径,将已消毒的Ilizarow支架配件组装完毕后套入小腿,克氏针每环2针呈60°交叉固定,避开血管、神经走行区域;与骨缺损处近或远端6~7cm处内侧做2cm皮肤切口,切至骨膜处、用宽5cm骨刀或线锯截断骨皮质,避开小腿后侧血管、神经,然后牵张固定。外固定器针孔护理方法:①搬移。术后2周之后,停用抗生素。护士每天调整外固定器螺丝,速度为每天1mm。当患者感到疼痛加大,可将前进的距离退回(3~5)cm,缓冲一两天,而后将旋钮恢复原位之后再继续。②针孔。观察外固定器衔接紧密与否,观察钢针旋紧与否。要保持钢针旋紧的状态,针孔周围用碘伏清洁,保持干净,否则易发生针孔周围炎。针孔周围炎,轻度为红痛及渗液,活动时加剧;重度为皮肤糜烂,肉芽增生甚至发热。若发现针孔周围软组织液化的黄色分泌物,则暴露针孔,使得针孔引流通畅及周围皮肤清洁。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结果采用卡方(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结果

护理前后骨折、软组织缺损、感染相比,研究后的状态均优于研究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肢恢复良好,且可以自由活动。研究中有1例虽治愈,双下肢长短却相差3cm。护理前后相比,患者的并发症、疼痛消失,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100%。

讨论

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发生骨折的概率非常大,在患者的新鲜骨折时期,其能够较好的治愈,但是,当患者存在骨缺损、骨髓炎、骨不连等情况时,则会加大临床治疗的难度,增加手术治疗的次数,这无疑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治疗的费用。在临床上,仅依靠现有的外固定技术、内固定技术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然而,骨搬移术与现有的外固定技术、内固定技术相比,其具有的优势主要包括: (1)骨搬移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2)在处理创面时,使用骨搬移术操作方便简单,能够减少临床工作的负荷量,保证较高的治疗质量。(3)采取骨搬移术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功能和外形,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在术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实施外固定器针孔护理,能够对治疗起到显著的辅助作用。患者骨外固定术后,较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针孔感染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针对在我院实施骨搬移术治疗的患者,采取综合的护理方法,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 0. 05) 。

针孔感染是骨外固定的并发症之一,从文献中难以确定针孔感染的百分率,有报道称轻度感染的可能性为9.4%,重度为4%。以往的护理方法是每日以碘伏棉球擦拭消毒每个针孔及其所贯穿的钢针和周围皮肤,再抽取0.75%酒精冲洗每个针孔,最后用无菌纱布包扎,这种方法给出院在家自我护理的患者带来不便。我们的新方法主要是保持针孔周围清洁、暴露针孔。使用该方法不发生感染的原理是:每天以1mm速度搬移骨块,这种慢性牵拉刺激可使人体组织的再生、修复功能达到一种旺盛状态,最重要的是毛细血管网络的首先建立、丰富的血液循环促使局部代谢顺畅,为加速切口愈合、控制感染奠定了基础;同时,针孔暴露、引流通畅和周围皮肤干燥、清洁,也使致病微生物失去了繁殖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杨.骨搬移.延长手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伴骨缺损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 21) : 146 - 147.

[2]李玉莲.总结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护理经验[J]. 中国伤残医学,2014,8( 8) : 218 - 218.

[3]徐保秀.探讨外固定支架骨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或骨肿瘤术后骨缺损患者的护理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2,64( 12) : 207.

论文作者:陈腊梅,靖波,刘玉杰,张洪霞,刘迎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  ;  ;  ;  ;  ;  ;  ;  

骨搬移术后外固定器针孔护理的新方法探讨论文_陈腊梅,靖波,刘玉杰,张洪霞,刘迎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