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大方元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我国地域广袤,人口众多,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鲜明的地域文化,且有着许多宝贵的建筑设计经验值得继承与发展。如:“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强调在建筑创作过程中要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巧妙的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做到建筑创作的自然化和人文化。再比如,我国传统建筑处处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道德、伦理、文化和历史,讲究培养风水文脉和文化的继承。将这些人性的东西巧妙的融入建筑设计创作中,从而使得建筑处处体现着对人的关怀和尊重。宫殿的庄重威严、传统民居的亲切、园林建筑的恬静,都充分体现了传统建筑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守住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就必须实现现代建筑文化与传统建筑文化、地域文化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地域文化;区域文化特征;建筑设计;设计手法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名片,将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结合能够凸显区域特色,传承地方历史等。建筑设计师要结合工程设计要求及特点,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择取有特色的文化元素和内容加以应用,提高建筑设计整体美感和文化内涵,达到良好的建筑设计效果。文章主要论述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价值及应用原则,并对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加以探讨。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考量地域文化因素,将其融入到工程建设中,既符合时代潮流,又会增强建筑工程的创意性。建筑设计师要改变以往建筑设计思维和方法,立足于区域特色,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将其作为建筑设计创意中的一部分,使建筑工程不落俗套,凸显其独特性,提升建筑工程整体美感。
1地域文化的发展内涵
地域特征是一个区域物质与社会文化的统称,以区域的自然条件为基础,包括地理、地形、水文等因素,结合历史文化资源,在建筑设计中,结合地域文化,有利于创造独具特色的建筑设计方案。近些年来随着“千城一面”的问题的出现,地域文化在最近的建筑设计中越发受到重视,不同地区,有着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通过建筑设计手段,可以展现当地的区域文化特征,充分借鉴当地的社会人文因素,展现区域风貌,塑造极具特色的地区文化特色与文化传统,使得建筑风貌更加多样化。同时,建筑也是区域发展的见证,是地域文化与精神内核的物质承载体,不同地区的民族、生活习惯、社会习俗均存在差异,因此以建筑的形式去展现不同地区不同的区域文化特征,也有利于保护与传承当地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的建筑设计原则
2.1展现地域特征
建筑设计中应将地域文化凸显出来,充分利用设计手段将建筑的外部形体展现地域特征,通过对区域的社会、人文、习俗等方面的社会调研。在建筑中添加当地的人文元素,兼顾地理、民族等考虑。提高设计的文化感。同时应该注意除了在建筑的形式化外。还应增加建筑的文化内涵,充分了解地区发展历史,选取合适历史文化元素,丰富建筑内涵,形成建筑项目独特的设计风格,展现区域独特的地域特征,促进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2和异性原则
不同地区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元素,其建筑形态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中,一方面需要根据地区独特的建筑形态,塑造符合区域形态特征的建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一方面也应结合现代审美,避免对当地文化的亦步亦趋,应有所创新。
2.3真实性原则
在设计中,应充分调查当地历史文化,选择具有历史意义及人文价值的地域文化进行设计,切忌选择虚假文化或伪造地域文化,其建筑形态的地域文化表达中,应符合当地历史文化特征。
3地域文化的建筑设计手法与表达
3.1建筑设计与当地环境的融合
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与当地环境的融合,做到“天人合一”。如内蒙古的标志就是大草原,说起西藏人们就会想起高原,说起杭州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西湖,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环境作为一个地域千百年来的积淀,最能够直接体现一个地域的物质文化。任何地区的建筑设计,要想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想融合,必定先要融入当地的自然环境。例如在内蒙古,由于大多数内蒙古人都过着马背上的生活,就注定他们的建筑物不可能像内地的许多城市一般建起高楼大厦,而蒙古包,则正是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完美融合的例子。又如苏州,其作为中国的水乡,当地的建筑物完美的契合了“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中的意境。苏州境内江河交错,素有水乡泽国之称,人们一提起苏州都会想起那里的园林和水乡。苏州博物馆巧妙的利用水面与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将展馆置于庭园之中,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而其庭院内部更是鸟语花香,竹树葱茏,完美的体现出了苏州的地域文化特色。
3.2优选地域材料
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还体现在地域材料的应用方面,这恰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当前,“低碳环保”“资源循环使用”等理念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应用普遍。倘若以就地取材方式进行建筑设计,不仅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色,还能够节约设计成本。具体而言,充分利用地区已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除此之外,将地域材料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属于天然环保材料,使用之后还能够还原给生态环境,不会影响生态环境物质循环。例如,黄土高原利用土壤良好保湿蓄热效能建造窑洞,而一些热带地区则从当地直接取材,建造竹木房和茅草房,达到良好的通风散热降湿效果,与当地气候环境相适应。优选地域材料进行建筑设计,增强了人们对建筑工程的亲近感,还能够协调地区生态资源,以低廉的造价,发展区域性特色建筑。
3.3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进行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形式上的继承与套用,而是需要建筑设计者很好地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在建筑设计上进行继承与创新。当今中国,西方文化正逐渐取代中国的本土文化成为建筑风格的主流。建筑设计承担着文化和历史传承的重任,虽然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在吸收西方的优秀文化同时,不能忘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设计师要本着弘扬和发展当地文化,合理采用西方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西方文化可以作为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点缀和借鉴,但不能够成为建筑设计的主导。在传统的建筑设计当中,存在大量建筑技艺和设计理念值得人们去传承和发展。我们有必要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持续发展并创新建筑设计技艺与设计理念,特别是要加大现代建筑技艺开发和科研、系统化研究传统建筑的力度,针对现代的建筑设计和传统建筑设计进行创新与有效地结合,从而提高建筑设计的文化内涵与现代设计水平,使我国建筑设计水平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得到完美呈现,同时也给人们设计创造出更具中国特色、更舒适的建筑作品。
4结语
建筑设计必须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物化人们生活的同时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根植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对西方文化的移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地域文化带来了冲击,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发展契机,建筑设计只有根植地域文化并吸收现代设计的先进思想,才能不断的提高设计水平和文化内涵,增强建筑的个性化、民族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李青.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影响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21).
[2]潘胜福.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06).
[3]汤亮.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现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49).
[2]马扎·索南周扎.明轮建筑设计作品的设计概念——人类学和史学视角下的建筑设计[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特辑[C].2015.
论文作者:刘跃万,宋鑫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3
标签:建筑设计论文; 地域论文; 文化论文; 建筑论文; 地区论文; 区域论文; 特征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