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非糖尿病人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的研究

男性非糖尿病人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的研究

毛拥军, 张荃方, 陈祥鸿, 沃金善[1]2002年在《男性非糖尿病人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及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评价男性非糖尿病人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及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10 0例男性非糖尿病、健康查体者动脉血压、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叁酯、总胆固醇、尿酸、钠、肌酐及尿钠、尿肌酐、2 4h尿白蛋白含量 ;测定服 75g糖后 60min、12 0min的血糖及胰岛素 ;计算体重指数、内生肌酐清除率、尿钠排泄分数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统计学分析其各相关关系。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组高血压的患病率、血甘油叁酯、总胆固醇、尿酸 ,空腹及服糖后 60min、12 0min胰岛素水平 ,内生肌酐清除率高于阴性组 (P <0 0 1) ;阳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尿钠排泄分数低于阴性组 (P <0 0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内生肌酐清除率、舒张压、尿酸及服糖后 60min胰岛素密切正相关。结论 :男性非糖尿病人微量白蛋白尿与胰岛素抵抗及高血压病存在密切正相关关系。

毛拥军[2]2001年在《男性非糖尿病人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通过观察男性非糖尿病人微量白蛋白尿与动脉血压与血浆甘油叁酯、总胆固醇、尿酸、胰岛素、糖耐量、胰岛素敏感指数、肾小球滤过率及尿钠排泄分数的关系,评价男性非糖尿病人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及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门诊查体经75克糖耐量实验及尿常规检测确定非糖尿病、无肾脏病、尿常规检测尿蛋白阴性的男性70例为观察对象,平均年龄46.32±4.66岁,常规予受试者测定身高、体重;安静5分钟后测量坐位右上肢肱动脉血压二次,取低值;其后抽取左上肢肘静脉血检查空腹血浆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叁酯、总胆固醇、尿酸、钠及肌酐,同时留取尿标本测定尿钠、尿肌酐;予受试者服75克葡萄糖粉,分别抽取静脉血4毫升测定服糖后60分钟、服糖后120分钟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并于糖耐量实验结束后开始留取24小时尿量,次日计尿液总量并测定尿白蛋白含量。据公式计算体重指数(BMI)、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尿钠排泄分数(FENa)。全部数据按尿白蛋白排泄量分组,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30mg者为尿白蛋白阴性组,在30mg~300mg之间者为尿白蛋白阳性组。统计学处理分析其各相关关系。结果 阳性组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1);阳性组<WP=4>甘油叁酯、总胆固醇、尿酸及空腹及服糖后60分钟、120分钟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阳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低于阴性组,阳性组内生肌酐清除率高于阴性组,尿钠排泄分数低于阴性组。在去除高血压的因素后,阳性组的总胆固醇、尿酸、空腹及服糖后60分钟及120分钟胰岛素水平高于阴性组,阳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低于阴性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内生肌酐清除率、舒张压、尿酸及服糖后60分钟胰岛素密切相关。结论 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组的男性非糖尿病人存在高血压、高甘油叁酯、胆固醇、尿酸、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降低,并伴有肾小球滤过率的增高和尿钠排泄的减少。提示男性非糖尿病人微量白蛋白尿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病在肾脏方面的表现。

姜淼[3]2006年在《黄连人参对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基于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临床实践经验,将《内经》“壮火食气”病机理论应用于2型糖尿病IR治疗实践和实验研究,提出治疗2型糖尿病IR存在火热伤正病机,可采用“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应用泻火补气治法进行治疗。选用临床有效的黄连人参药对作为治疗药物,观察其对2型糖尿病IR和继发的β细胞功能损害的影响。探讨2型糖尿病“壮火食气”病机和泻火解毒与补气扶正治法的治疗作用,为建立中医药治疗的新理论提供基础。1文献研究:全面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2型糖尿病I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γ研究、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对目前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于2型糖尿病IR的发病机理、治疗用药、研究方法;对于PPARγ的近期研究成果;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方法等概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综述,掌握了相关项目科研前沿动态。2理论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取IR作为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切入点,综述了目前清热泻火补气扶正治法在2型糖尿病IR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并对2型糖尿病IR发生发展的中医病机进行了阐述,在以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IR及其相关病证“壮火食气”的病机假说和泻火解毒祛邪与补气扶正相结合的治法,对于阐发2型糖尿病IR的中医病因病机,寻找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丰富了2型糖尿病IR的中医病机学及治法学内容。3实验研究研究目的:观察黄连人参对药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以长期高糖高脂饮食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复制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大鼠动物模型,应用黄连人参对药对其进行干预,以吡格列酮作为阳性对照药,观察药物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大鼠糖代谢、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胰腺病理形态学、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和PPARγ基因表达等的影响。研究结果:①模型评价:成功复制了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大鼠模型,该实验模型动物表现为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FFA和高水平TNF-α,其胰岛素作用指数(IAI)明显低于正常动物,不仅表现IR,且有部分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符合2型糖尿病IR临床特点。药物治疗后,其检测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用以评价药物疗效结果可信。可操作性强,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经济成本适宜,为研究2型糖尿病及IR的理想载体。②基础药效研究:在成功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观察黄连人参对药对于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大鼠糖、脂代谢以及胰腺病理形态学、主要肝功能指标改变的影响。糖代谢指标血清生化检测结果表明,黄连人参对药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动物空腹血糖水平,

苏菲[4]2012年在《高血压、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动脉硬化评价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包括文献综述及临床研究两部分。一、文献综述论述了高血压、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动脉硬化的关系及中医认识。高血压病是导致动脉硬化,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糖尿病、糖耐量减低也同样可以导致动脉硬化,两者产生的动脉硬化即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此外,因高血压与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在发病机制上相互影响,故两者同时存在时,血压血糖的波动使动脉硬化更加明显、并发症更严重。早期检测出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动脉硬化,对于早期干预和预防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采用无创性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通过AASI可以反映动脉硬化程度;并根据AASI水平尽早地筛查高血压患者的血糖情况,防止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产生,对于糖尿病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早期干预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则可防止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从中医角度分析动脉硬化的病因病机、高血压的病因病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病因病机及相互影响形成的变证、坏证。综述部分归纳总结了动脉硬化的发病机制及与高血压、糖代谢异常的关系,靶器官损害,早期预防以及中医病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等方面的因素二、临床调查目的:通过临床调查病例,分析高血压、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动脉硬化评价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方法:测定36例高血压患者、3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及30例对照组的年龄、心率、24h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抽取空腹血糖或OGTT实验及中医分型等数据,用Excel软件及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DM/IGT组的AASI差异性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ASI在心血管疾病与卒中疾病上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杓型血压比较非杓型血压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ASI与年龄、血压、血糖、TC、24h平均SBP、日间平均血压均呈正相关(P<0.05),与24h平均DBP呈负相关(P<0.05);60岁以上高龄者AASI与年轻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AASI在2级、3级血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AASI在血糖正常组和IGT组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组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④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依次是瘀血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将各型与对照组AASI相比,瘀血型较其他四种证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减低患者动脉硬化程度严重于高血压患者及对照组;②作为判断动脉硬化的测量指标,AASI能很好的预测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特别与心血管和卒中并发症的关系密切;③高血压病患者AASI水平与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关系密切,具有一定预测性;④AASI与高血压患者的年龄、血压、血糖、TC、24h平均SBP、日间平均血压均呈正相关,与24h平均DBP负相关,与血压昼夜变化关系密切;⑤AASI在中医辨证分型上与血瘀型关系最密切。

黄晶晶[5]2016年在《天津市市区高血压前期人群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的定量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天津市市区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各种危险因素与2年进展为高血压的关系并进行定量评价,以危险分数将各危险因素的作用大小进行排序,得出天津市市区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影响2年进展为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建立定量评估高血压发病风险的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采用自然抽样法调查天津市内六区的40-70岁1059例非高血压(SBP﹤140mm Hg且DBP﹤90mm Hg)常住居民,所有受检者填写调查表并给出书面知情同意书,调查表中的问卷内容:(1)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职业、婚姻状况、家庭共同居住人数等。(2)生活方式和习惯:饮食情况、睡眠情况、是否吸烟、是否饮酒、体育锻炼情况。(3)精神、心理状况:性格、情绪、近年来是否有较大的精神创伤、是否很长时间处于精神压抑的状况等。(4)家族史:有无高血压家族史。(5)体格检查:测量内容包括血压数值的测量,其余为身高、体重及腰臀围。(6)生化检测:检测血脂、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酸(Serum uric acid,UA)、电解质。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serum glucose,FPG)并进行简化的口服75g无水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测定。化验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将调查人群中高血压前期患者622例(58.7%)(SBP120~139mm Hg和或DBP80~89mm Hg)作为研究队列,其中男性208例,女性414例。将随访2年发展至高血压者作为病例组,未发展至高血压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种危险因素不同暴露水平的高血压发病率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多因素基于拟然比的逐步向前Logistic回归及危险分数计算公式,得出不同暴露水平的危险因素对应的危险分数,按分数高低进行排序,得出天津市市区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影响2年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计算高血压前期人群的个体综合危险分数,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与评价综合危险分数对高血压发病风险模型的判断效果。结果:本地区高血压前期人群2年进展为高血压的比例为34.2%,其中男性37.6%,女性32.6%。男性高血压前期人群,影响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家族史、高盐饮食、过量饮酒、A型性格、精神压抑、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或大于7小时、家庭共同居住人数≤2人、LDL-C升高、微量白蛋白尿及糖尿病,危险性较高的前5位是微量白蛋白尿、高盐膳食、精神压抑、睡眠时间<5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2 mmol/L,危险分数分别为26.228、25.094、20.201、16.845、16.447。女性高血压前期人群,高血压发病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家族史、高盐饮食、吸烟、过量饮酒、A型性格、精神压抑、LDL-C升高、高尿酸血症及糖尿病,危险性较高的前5位是吸烟、精神压抑、过量饮酒、高盐膳食、高尿酸血症,危险分数分别为10.929、4.142、3.697、3.420、3.293。高血压发病风险模型中,男性高血压前期人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95%CI为(0.868,0.953),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8,0.759);女性高血压前期人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95%CI为(0.786,0.881),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37,0.832)。结论:1、随访2年,天津市市区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的比例为34.2%,男性为37.6%,女性为32.6%。2、男性高血压前期人群,定量评价高血压发病主要危险因素危险性较高的前5位是微量白蛋白尿、高盐饮食、精神压抑、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LDLC>4.12mmol/L。3、对于女性高血压前期人群,定量评价高血压发病主要危险因素危险性较高的前5位是吸烟、精神压抑、过量饮酒、高盐饮食、高尿酸血症。4、基于定量危险分数转化法建立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模型,可以利用个体的综合危险分数预测高血压发病风险。

李莉[6]2008年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的关系及危险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T2DM合并CHD)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的关系,及其与血糖、血压、血脂、血纤维蛋白原、微量白蛋白尿(MAU)、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吸烟及遗传因素等指标的相关性,探讨T2DM合并CHD中医证型与血脂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通过对其中医证型与血脂的关系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为中医药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内科符合2型糖尿病(T2DM)、T2DM合并CHD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共320例,其中T2DM合并CHD患者159例,单纯T2DM患者161例,分为单纯T2DM组和T2DM合并CHD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T2DM合并CHD组159例患者根据病机特点分为气阴两虚型、痰浊闭阻型、瘀血阻滞型、心肾阳虚型,比较四证型的血脂情况。所研究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吸烟、肥胖、糖尿病病程、血脂异常、高纤维蛋白原血症、MAU等。入选病例均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TC、TG、HDL-C、LDL-C、ApoA。ApoB)、纤维蛋白原(Fib)、MAU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均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结果①159例T2DM合并CHD患者,气阴两虚型44例(占27.7%),痰浊闭阻型58例(占36.5%),瘀血阻滞型29例(占18.2%),心肾阳虚型28例(占17.6%),痰浊闭阻型所占比例最高。②T2DM合并CHD各证型血清TG水平相比较,痰浊内阻型>瘀血阻滞型>气阴两虚型>心肾阳虚型。痰浊内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TG与其它叁证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血清TC水平相比较,痰浊闭阻型较高,瘀血阻滞型次之,但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闭阻型ApoB水平与气阴两虚型梧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HDL-C、LDL-C、ApoA无明显差异,P>0.05。③与单纯DM组相比较,T2DM合并CHD组年龄、病程、BMI、HbAlC、2hPBG、高血压(%)、TG、LDL-C、ApoA、FIB、MAU均显着高于后者,HDL-C显着低于后者,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高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DM家族史、HbAlC、TG、MAU是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痰浊内阻型及瘀血阻滞型T2DM合并CHD患者血脂水平较高,痰浊、瘀血证——血脂——T2DM合并CHD叁者有密切关系。高龄、糖尿病病程、肥胖、DM阳性家族史、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高纤维蛋白原血症、MAU等均是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张禄艳[7]2011年在《早发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早发2型糖尿病(early-onse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异常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从而使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更早更好的控制危险因素,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924例。以诊断年龄≤40岁和>40岁为界限,分为早发组(329例)和晚发组(595例)。根据ACR(男性:ACR≥17mg/g为异常,女性:ACR≥25mg/g为异常),将早发组分为早发ACR异常(172例)和早发ACR正常(157例)两个亚组,将晚发组分为晚发ACR异常(284例)和晚发ACR正常(304例)两个亚组。记录一般生活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不同组间临床资料,分析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ACR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早发2型糖尿病组ACR异常的发生率高于晚发2型糖尿病组(52.3%vs47.7%);诊断年龄≤35岁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ACR异常的发生率最高61.2%;男性发病率高。2、早发2型糖尿病ACR异常组与晚发2型糖尿病ACR异常组相比,早发ACR异常组糖尿病平均病程明显短于晚发ACR异常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叁酯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均高于晚发ACR异常组;餐后2小时胰岛素、餐后2小时C肽、Homa-β水平低于晚发ACR异常组(P<0.05)。3、早发2型糖尿病ACR异常组与早发2型糖尿病ACR正常组相比,早发ACR异常组BMI、腰围、臀围、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叁酯、载脂蛋白b、血尿酸、血肌酐、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均高于早发ACR正常组(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甘油叁酯、BMI、血尿酸是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ACR异常的发生率高,早发ACR异常患者糖尿病平均病程短,诊断年龄≤35岁患者ACR异常的发生率最高,男性发病率高。2、HbA1c、TG、BMI、SUA是早发2型糖尿病ACR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可能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周红利[8]2009年在《CRP、UAER和血脂的联合检测在T2DM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脂在2型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9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甘油叁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水平,比较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2DM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RP、TC、TG、HDL-C、LDL-C均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各亚组CRP、TC、TG、L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与病程、UAER、Cr、LDL-C、TG呈显着正相关,(r=0.874, 0.94, 0.935, 0.74, 0.8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与HDL-C呈显着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73 ,P<0.05)。随着UAER的升高,TG和LDL-C逐渐升高,且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833,0.622,P<0.05)。结论: CRP的浓度与T2DM及其肾损害的程度存在一致性。高血脂可引起T2DM并促进其肾病的发生和发展,T2DM则加重血脂紊乱,形成恶性循环。UAER是T2DM早期肾损害的灵敏指标。叁者的联合检测对T2DM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任昶[9]2006年在《化瘀降浊合剂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共分为二个部分:代谢综合征文献综述及化瘀降浊合剂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文献综述部分:中医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分别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治法、中药复方治疗、单味中药及有效成份治疗、针灸治疗六个方面对代谢综合征进行论述,比较系统的回顾了近十几年来中医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情况,详细的评述了中医各家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观点及治疗进展,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现代医学对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从历史沿革、定义、诊断标准、流行病学、病因学及发病机制、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关系和治疗方法等多方面来评述发展及存在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临床研究部分:以随机对照的临床实验方法,对59例患者分别采用化瘀降浊合剂与二甲双胍对照观察。结果表明,具有化痰活血作用的化瘀降浊合剂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体重指数、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降低甘油叁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C反应蛋白、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尤其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甘油叁脂、降低C反应蛋白方面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对照组。说明化瘀降浊合剂可能是通过减轻体重、降低血糖、调整血脂、降低C反应蛋白、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环节防治代谢综合征。

孟晓红[10]2007年在《葛根芩连汤与其有效部位群对实验性代谢综合征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比较葛根芩连汤有效部位群与其原方对实验性代谢综合征作用的差异,旨在探讨传统方剂与现代方剂作用谱的不同,以期为在传统方剂中寻找适合现代疾病谱的新药提供实验依据和研究思路,从而为经方的二次开发提出一种新模式。方法:采用10%果糖水喂饲建立大鼠代谢综合征模型。根据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建立模型及药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药理学、生化学、组织学、分子病理学等方法和手段检测代谢综合征大鼠胰岛素敏感性、血糖、腹部脂肪、血脂等,进行药物作用评价,并进行葛根芩连汤与其有效部位群对MS各组分作用谱及作用强度的比较。检测MS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皮质醇、C-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瘦素及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等,分析药物作用部位及作用机理;并探讨葛根芩连汤与其有效部位群对实验性代谢综合征作用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10%果糖水喂饲6周,模型组大鼠体重显着增加;血糖、甘油叁脂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符合MS诊断指征。葛根芩连汤有效部位群高、中、低剂量组显着提高模型组大鼠葡萄糖输注率,降低血糖、皮质醇及瘦素水平,降低腹腔内脂肪重量与体重比值;葛根芩连汤有效部位群中、低剂量组显着降低甘油叁酯、FFA及血清胰岛素、TNF-α、C-P、ACTH水平,降低腹腔内脂肪重量,升高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阳性目标平均灰度;中、高剂量组降低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剂量组显着提高大鼠葡萄糖耐量;中剂量组显着降低体重,改善肝脂肪变性;高剂量组显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葛根芩连汤组显着提高模型大鼠葡萄糖输注率,降低空腹血糖、血清FFA、皮质醇浓度,降低腹腔内脂肪重量与体重比值。结论:10%果糖水喂饲6周可成功建立MS大鼠模型。葛根芩连汤有效部位群能提高MS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代谢紊乱,降低血糖,减轻腹部肥胖,有效控制MS主要组分。其作用与其能够增加胰岛素受体密度、改善瘦素抵抗、降低体内抗胰岛素激素水平,改善胰岛素受体前及受体缺陷有关。葛根芩连汤通过提高模型大鼠葡萄糖输注率,降低空腹血糖、血清FFA、皮质醇浓度,降低腹部脂肪重量与体重比值,对MS部分组分也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但作用机理与葛根芩连汤有效部位群不同。葛根芩连汤与其有效部位群对实验性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有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因二者制备工艺不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使各有效成分的配比关系发生变化所致。

参考文献:

[1]. 男性非糖尿病人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及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J]. 毛拥军, 张荃方, 陈祥鸿, 沃金善. 实用医学杂志. 2002

[2]. 男性非糖尿病人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的研究[D]. 毛拥军. 青岛大学. 2001

[3]. 黄连人参对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D]. 姜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4]. 高血压、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动脉硬化评价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D]. 苏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5]. 天津市市区高血压前期人群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的定量评价[D]. 黄晶晶. 天津医科大学. 2016

[6].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的关系及危险因素研究[D]. 李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7]. 早发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张禄艳. 大连医科大学. 2011

[8]. CRP、UAER和血脂的联合检测在T2DM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D]. 周红利. 吉林大学. 2009

[9]. 化瘀降浊合剂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任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10]. 葛根芩连汤与其有效部位群对实验性代谢综合征的比较研究[D]. 孟晓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男性非糖尿病人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