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道路桥梁的施工本身就是一件耗资巨大、质量要求高、技术要求高并且工程量多的民生工程。对于路桥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段,必须分析路桥段路基路面沉降的原因,通过分析找出施工技术难点,并制定适宜的施工方案,确保路桥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质量。下面笔者就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路桥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一、路桥段路基路面沉降的原因
1.设计缺乏合理性
这里指的设计不合理性主要集中在桥头引道沉降段部分。在较为常见的桥头引道路基相关工程中,一般的处理方式是使用粗粒料进行填筑、应用钢筋混凝土过渡板进行弥补等方式。使用这些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降低路桥之间的刚度变化、沉降差异等,以达到提升相关段内路基整体的实际强度,最终确保路面的平整性达到要求,极大程度避免桥头出现跳车的现象。
2.压实度不够
根据相关施工标准,在进行路桥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桥梁和通道等都要求展开台背填土处治。由于台背填土压实度可能会受到一些工程管理方面的干扰,例如施工原材料、顺序等,这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普遍存在的台背填土压实度与相关设计要求不相符的情况,是导致路桥沉降段内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沉降面的另外一个因素为路基路面长期处在超荷载环境中,加上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会最终形成土基塑性变形的现象,导致路桥之间产生差异性沉降现象,进而影响路面的整体平整度。
3.地基处治不达标
在针对路桥出现桥头跳车问题进行因素分析和调查的时候可知,在软基路段内,一般出现桥头跳车的主要因素为地基沉降。而地基出现沉降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于施工阶段设计图纸的时候,工作人员所布置的地质钻孔数量较少,且钻探的深度也与标准要求不符,进而导致软土地基没有被及时发现,或不能准确勘探出软基存在的具体范围及深度等,最终致使处理桥头路堤软土地基的时候,未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从而造成损失。另外,在应用软基处理技术过程中,如果其与选择使用的计算参数和软基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也会导致软基处治的相关设计难以满足施工实际要求,也可能会导致桥头软土路基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问题。加上长期的雨水侵蚀,可能会导致路堤填土慢慢流失,强度下降。长此以往,最终出现不同程度沉降。
二、路桥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难点
一般情况下,对于路桥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流程主要包括基地处理、基坑回填、过渡段与路基路面同时摊铺、碾压或者夯实、检验夯实是否合格、然后进行填筑至基层底面顶面、填筑基层表面、最终过渡段施工结束,因此施工技术的重难点主要表现在这些施工环节中。
1.搭板设置
1.1搭板设置的方法
一是在搭板长度范围内,根据车辆重量的作用力强弱,逐渐增大路面的厚度来提高 地基的承压力,但这种方法的施工难度系数比较大;二是面层顶层与搭板相互平行,这 种方法可以解决方法一中的不足之处,还可以解决刚柔过渡的问题。三是预留反向坡度;桥台与搭板衔接处的标高设置相同,搭板和路面的衔接处大于标高设计,这样就会形成 一个反向坡度,反向坡度的大小根据预计的沉降差进行设置。
1.2搭板和桥台衔接的施工
一是锚栓,为了防止搭板出现滑动,一般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搭板和台背之间设置水平拉杆和锚栓。二是支座,搭板的近台端的下层一般情况下会铺油毡垫层,厚度2厘米左右即可,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板式橡胶支座。三是倒角,为了避免搭板松动 产生旋转破坏周围的结构,通常情况下会在牛腿上缘与近台端上缘的位置设置倒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四是填缝,搭板和桥台的衔接处会有缝隙,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缝隙进行填充,防止污水 等杂物的渗透破坏使用强度,填充物可以采用沥青、玻璃纤维类物质等。
2.设置搭板
如果是不设置搭板的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台后填筑做出缜密的分析和研究,需要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才可以施工。与此同时各个施工环节对填料和压实度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必要时还需要采用一些施工技巧和应对措施,例如添筑聚乙烯块、铺土工格网等材料。
3.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是确保道路使用质量的基础,良好的地基是提高路桥沉降段地面使用寿命的保障,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分析,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对于桥背地 基土质较软情况,通常会引起车辆桥头跳车的现象,随时存在安全隐患。为了避免这种 情况的发生,施工人员通常采取采取换填、粉喷桩、超载预压、排水固结、深层搅拌、高压喷射注浆、振动碎石桩等方法来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路面的沉降差。
4.后台填筑
路桥后台填筑的是一项难度系数比较大、复杂程度比较高的施工环节,相关工作人 员需要有着比较高的技术技能、丰富的工作经验、较高的综合素质等。台背填筑材料一般选用摩擦性好、轻质高强,性能稳定,易压实,排水性好的填料,比如砂砾土、碎石土、矿渣等。在台背回填碾压过程中,由于该施工区域位于桥台和路 基之间,为使桥台不受压路机挤压震动影响,为了克服桥台与台背之间的死角,在靠近桥台处压实机械应选用小型压实机械,且应严格控制压实厚度与次数,并对每层压实质量进行检测,合格之后方可进行下一层施工。桥台地基要设置在填土的上方,为了提高地基的压实度,可以采用分层夯实填筑法 处理地基,这种施工技术可以巩固台后和台下的使用强度,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比较简单 地基处理措施,例如路堤顶面倾斜松土法,这种施工技术比较简单、节省人力物力,但它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墙背压力增大、台土容易滑动、填土量增加等,不易采用。此外还要注意桥台基地应心力和偏心率,一定确保其达到使用的相关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使用质量会采用基地加栓的施工技术,同时为了使栓更加牢固可以采用斜桩进行加固。打栓施工时,等土层沉陷稳定时再把桩身完全浸没在填土中,这样可以避免填土塌陷。
5.路基维护
通常来说,混凝土预制墙体护坡和石砌坛工防护技术路基维护最为常用两种施工技 术,但它施工成本投入比较高、使用的稳定性较差,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和研 究发现槽型护坡是比较好的路基维护施工技术。此外施工人员还要注意设置排水渠道,防止水流不通导致道路积水、渗透,最终破坏地基结构、增大地基沉降的概率。
6.路桥过渡段结构的设计
一是控制过渡段的变形,通常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严格监测过渡段的地基施 工质量,另一方面要在路桥的边界处形成一个连续的斜坡。二是要设置合理的过渡段,从地基到路面过渡的施工过程中,其使用的材料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使用强度,因此施工 过程中必须重视地基过渡段的重要性。三是要设置符合使用要求的过渡段地基结构,一般情况下沉降差小于5厘米。四是选择合适的路基结构形式,使用合理的施工材料,例如:铺土工格栅在桥台台背路堤、设置合理的搭板长度和强度。
结束语
总之,道路桥梁的建设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关系到民生建设的主要部分。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各个环节的施工技术,对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从而优化道路的整体使用效果,推动路桥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超伟,陈阳,杨富民,牛刚伟.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关于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8(11):232-233.
[2]高兵兵.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关于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J].山东工业技术,2018(11):97.
[3]付宇飞.道路桥梁工程中关于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3):278.
论文作者:李景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路基论文; 地基论文; 桥台论文; 路面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桥头论文; 压实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