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语文教育中的“拍头”研究&以“语素意识教学帮助儿童学习阅读:民族阅读群体的元分析证据”为例_教育研究论文

如何摆脱语文教育中的“拍头”研究&以“语素意识教学帮助儿童学习阅读:民族阅读群体的元分析证据”为例_教育研究论文

如何摆脱“拍脑袋”式的语文教育研究——以《语素意识教学有助于孩子学习阅读:来自国家阅读小组元分析的证据》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素论文,为例论文,证据论文,语文教育论文,脑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素意识教学有助于孩子学习阅读:来自国家阅读小组元分析的证据》是全球权威阅读研究刊物《阅读研究季刊》(《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2001年第3期中的一篇论文,在2015年被列为《阅读研究季刊》创刊50周年来引用频次最高的论文。尽管该论文的研究内容并不适合直接挪用到汉语阅读教学中,但该研究论文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优质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品质,值得学习借鉴。本文尝试以该文为例,探索对摆脱“拍脑袋”式语文教育研究的有益启示,供同行商榷。

      一、研究话题的选择:社会责任的担当

      《语素意识教学有助于孩子学习阅读:来自国家阅读小组元分析的证据》一文的研究背景比较耐人寻味:它不是基于研究者个人的研究兴趣或研究特长,而是本着为社会负责、正确引领教学实践、澄清事实真相的态度开展的。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阅读教学中流行“语素意识”(phonemic awareness)的教学法(下文简称PA教学法),很多学校都把孩子的语素意识作为预测孩子能否很好学习阅读的依据,大量相关的实验研究都纷纷出台自己的研究结果,教师、校长、出版商,甚至立法者都开始对PA教学法产生兴趣。商业炒作和学界跟风夹杂在一起,使PA教学法风靡一时,备受追捧。而事实上这一教学法也隐隐暴露出某些问题。据此究竟该如何引领中小学阅读教学实践,并正确对待该教学法?基于这种情况,“国家阅读小组”围绕该话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发表此文以正视听,给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一个客观公正的交代。

      该文富于社会责任担当的研究态度,体现了优秀语文教育研究的价值追求:以满足实践需求为己任,用高品质的理论研究引领实践理性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严谨规范

      《语素意识教学有助于孩子学习阅读:来自国家阅读小组元分析的证据》旨在澄清PA教学法的客观效果。面对PA既有的大量研究成果,“国家阅读小组”如何评价这些成果,从而给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这无疑对研究方法提出了较高的挑战。该文的主要努力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确立明晰的研究方法,构建丰富的数据库

      为了保证评估PA教学法证据的充分性和说服力,该研究选择了“元研究”的研究方法,建立了丰富的数据库。首先,按照一定的标准(直接对准学生进行PA教学的实验研究,而且包含对照组)搜集了关于PA教学法的所有实验研究,筛选出52个符合标准的、公开出版的实验研究。尽可能全面展示既有研究的真实情形:这些研究中参与实验的学生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都有,还包括各种存在阅读障碍学生和阅读缺陷的学生;有的是一线教师实施的教学实验,有的是研究者实施的,有的是电脑实施的;有的采用单独教学、有的是小组学习、有的是大班学习;有的是采用标准化试题进行的结果测试,有的是运用实验者自己设计的试题进行结果测试。其次,为了研究PA教学法与其他阅读教学法教学效果的横向比较,还特意采集了38项其他阅读教学法的相关研究,得到共66个控制小组的比较研究数据。

      (二)借助大量的统计数据,确保结论“持之有据”

      为了确保所得结论“持之有据”,该研究采用了大量的量化统计,重点采用效应量和方差贡献率来统计数据。量化PA教学法在各种不同教学情境下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实际效应值,并量化了PA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具体差异数值。

      这样一来,该研究中每一个结论都能够用确凿的数据来证实。比如该论文所得结论之一为:“语素意识教学有助于学生的阅读和拼写,总体作用是中等的,对阅读的促进作用是d=0.53,对拼写的作用是d=0.59。”这一结论,不仅肯定了PA教学法对学生阅读和拼写有促进作用,而且还准确明示其作用是“中等”的,其“中等”的具体程度分别为“0.53和0.59”。

      同时,基于数据,本文大量的结论都有一个比较严谨的推理过程作为支撑,呈现出理性的光芒,与“拍脑袋”“我认为”式样的研究结论形成鲜明的对比。比如:“本研究也评价了阅读理解中‘问题提问教学法’的作用,其在标准化考试中的作用指数为d=0.36(13项研究),在实验者设计的测试中的作用指数是d=0.87(16项研究)。而PA教学对阅读理解的作用,在标准化测试中的作用指数是d=0.34(20项研究)。从这些发现中我们可以推论出PA教学对阅读的效果与其他阅读方法产生的效果相当。因此,我们可以推论:运用PA教学法的预期收获跟其他的阅读教学方法具有同样的价值。”再如,“我们的研究也表明PA教学对阅读和拼写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孩子需要更多的教学才能变成成熟的阅读者和写作者。从效应量的结果可以看出,单独使用PA教学的方差贡献率为6.5%,当PA教学和字母教学结合起来时,PA的方差贡献率就为10%;对学前孩子进行PA教学,PA的方差贡献率为28%;对高风险(at-risk)学生的长期阅读保险的方差贡献率提高到31%。因此,即使在最好的教学环境下,还有很大的阅读贡献率是被其他类型的教学所提供,比如印刷意识、字母命名和写作、解码、认读单词学习、拼写、词汇、通过听读理解文本等。”

      正是因为该文有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作为支撑,其研究结论才成为广大研究者赖以信任、乐意引用的权威论断。

      (三)采用全面立体的发散思维,深度开掘数据背后的规律性认识

      面对数据库纵横交织的实验数据和统计结果,该文的研究者能透过这些琐碎的数据,采用全面立体的发散思维,围绕研究话题,进行纵横比较,挖掘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洞察相应的教育规律,推演出多元的研究结论,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大量的规律性认识。

      比如借助相关的数据,研究者围绕“PA技能有助于孩子的阅读”得出下列相关的结论:

      “接受一个或两个PA技能进行教学的孩子,与接受三个或更多PA技能的孩子相比,能表现出更强的语素意识和更强的阅读迁移能力。”

      “不同的PA技能难易程度不同,按照从易到难的排列依次如下(此处略)。”

      “教学前儿童的PA技能难度要大于教高年级儿童。”

      “接受传统读写教育的儿童,也能接受一定程度的语素意识,并非必须通过PA教学才能获得语素意识。”

      “针对学前儿童PA教学时间在5~18小时之间的效果最好,过长或过短效果都不好。”

      “针对学前儿童PA教学,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效果最好。”

      这种高度发散而立体的理性思维驾驭能力,使本文研究结论丰富饱满,充分考虑到教学实践的各种细节问题,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建议。

      三、研究结论的呈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本研究不仅有着严肃的责任担当和规范的研究方法,结论的呈现也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其结论呈现具体体现为以下特点:

      (一)具体详实,不做口号式结论

      该论文基于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恰切的统计方法和缜密的逻辑推理,所得结论都具体详实,而非空洞的口号和抽象的理念。能直接明了、细致入微地列出PA教学法自身的优缺点、实施条件、教师必备的教学条件、与其他教学法的比较、与其他教学法的融合等规律性认识。为PA的教学提供了务实真切的实践指导,备受教学实践者和研究者的欢迎。

      如,论文对PA教学法与“Reading Recovery教学法”的融合效果进行分析,其结论表述为:“如果把PA教学添加到Reading Recovery教学法中,结果显示:二者相结合后的教学效果,与单独进行Reading Recovery教学效果相似;但是融合了PA教学后,学生达标所需时间短,效率高。”在这一结论中,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二者融合的具体效果:教学效果并未有差异,而教学效率上有差异。这与“某某教学法对某某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之类的研究结论相比,高下自然分明。

      (二)客观公允,不无限拔高

      纵览该文的行文用语,能清晰感知研究者的“小心谨慎”和“全面关照”。以尽可能保证研究结论的客观公允,不过分拔高研究结论。

      比如,本研究在对PA教学持肯定态度的同时,也充分兼顾了其他阅读教学方法的价值和地位。指明“尽管阅读初始阶段的各种阅读教学方法,没有进行系统和充分的语素意识教学,无法最大限度发挥其对阅读和写作的贡献,但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语素意识的教学。”“随着越来越多的教育者了解PA教学对孩子阅读的促进作用,有一种危险,即将语素意识视为灵丹妙药,盲目地、机械地、独立地进行教学,不跟任何其他的阅读教学和活动相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时间用于语素意识教学是有益的,而不是大量的时间。”“PA教学的效应量数值在学前水平表现尤其突出,这说明PA教学在学前课程中是获益最大的。但是结果并不意味着这个年龄段仅仅只应该教PA,其他的读写素养教学也很重要。”“PA阅读教学不是阅读成功的唯一关键,也不是一个完整的开始阅读计划,许多其他能力必须同时教给学生。PA不是一个独立教给学生的技能,必须与其他的读写知识一起教给孩子。”

      这些结论所折射的客观公允态度,对我们理性对待新观点、新理念很有启示意义。

      (三)正视局限,不武断定论

      尽管本研究采用了比较严谨的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但是研究者还是很严肃地指明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并多处明示所得结论“是暂时的,不是定论”,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继续研究的空间和话题。

      比如,文章指出“尽管本元分析检测了几个变量的作用,但是被忽略的变量之一是方言。因为没有一个研究注意了这个变量。……另外一个涉及学生语言系统的但是又容易被忽略的变量是英语是学生的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有些发音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是不同的。……这些都值得继续研究。……因此,研究结果是暂时的和建议性的,不是结论。”

      正是有了这种一丝不苟、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才能确保对某一话题的研究获得“接力赛”式的累积性提高,并最终达到高水平研究。

      综上所述,《语素意识教学有助于孩子学习阅读:来自国家阅读小组元分析的证据》在选题、研究方法和结论呈现等方面,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教育研究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对摆脱“拍脑袋”式的语文教育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例。也许受限于我国语文教育研究传统,我们暂时无法全盘照搬,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其研究过程,但加强研究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却是目前语文教育研究亟待面对的问题。明代王阳明讥笑古代士大夫只会内省参禅,不会借助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面对竹子只有拍着脑袋想,结果“格”了三天三夜也“格”不出个道理来。时至现代科学高速发展的今日,希望我们的语文教育研究,能够早日摆脱“对着竹子拍脑袋”的研究模式,而多一点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原标题:如何摆脱“拍脑袋”式的语文教育研究——以《语素意识教学有助于孩子学习阅读:来自国家阅读小组的元分析》为例

标签:;  

如何摆脱语文教育中的“拍头”研究&以“语素意识教学帮助儿童学习阅读:民族阅读群体的元分析证据”为例_教育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