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等规模温室走专业化生产之路--四种温室实践的新突破_农业论文

发展中等规模温室走专业化生产之路--四种温室实践的新突破_农业论文

发展适度规模温室走专业化生产之路——四种温室大棚实践获得新突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温室论文,之路论文,新突破论文,四种论文,大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专家简介

温祥珍 博士,山西省原平市人。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连续三届山西晋中市政协委员,山西农大设施农业工程研究所所长,“三农”服务办公室副主任,农科110首批专家,12316咨询专家。曾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学习一年,先后赴荷兰等17个国家和地区考察。在科研方面主持省级重大研究项目7项,参与10项。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提出发展适度规模温室的理念设计出的“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于2002年获得国家专利。

李亚灵 山西省灵石县人,1983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蔬菜专业,1986年获得该校硕士学位1997年至200旧年曾作为农大首位留学博士到荷兰学习,获荷兰瓦赫宁恩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聘为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亚灵教授是国际园艺学会会员,兼任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会理事,中园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分会理事,山西省园艺学会理事,兼任《温室园艺》编委,任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主任。主要从事于温室园艺,温室结构模型和温室作物生长模型的研究。

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

该温室由温祥珍教授设计,为连拱形节能温室,创新性地采用中外温室的结构优势,形成了独特的温室结构、规模和技术体系,适合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国力及生产力水平、自然资源利用状况。

连拱形非对称性屋面受光角度好,可以保证在主要生产季节(日长10小时以上)理论进光率达95%以上,而且直接受光面积大,占到透明物面的7/8左右,能得到更多的太阳能,室温高,利于光合作用,作物产量高、品质优;同时在次要生产季节(12月~1月的冬季)理论进光率达75±3%。温室结构为组装式,安装便利,美观结实,抗性强;优良的内保温系统,大幅度减少了散热面积加热容积,节能效果达65%~70%,每公顷年节煤700~900吨;适宜的作物生长环境,充足的生长空间,利于长季节生产,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适度规模适用于个体、集体、企业经营。

坡地连跨式温室

坡地连跨式温室(现代化梯田温室)是专为偏远山区、贫困地区设计的现代化温室,能利用坡地(坡度在25度以下)和梯田的自然优势,建设大型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该温室、大棚南北向东西延长,总跨度和长度及柱高根据地形设计。钢架结构,抗风雪灾害,由于利用了现成的坡度或堤堰,建设成本低,保温蓄热效果好。根据吃水困难,打井不易,配备有集雨设施、滴灌系统、内保温系统等。

阴阳型日光温室

南北向东西延长,组装式钢管结构,阴面温室跨度在6~8米之间,阳面温室跨度在13~16米之间,总跨度在20~24米之间,温室长度在80~180米之间,总面积在2000~4500平方米之间。配备外保温系统、内保温系统、吸贮热系统、喷雾降温系统、滴灌系统、固膜系统、防护系统、通风系统、补光系统、控制系统、集雨系统等。其特点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抗自然灾害能力强;光能利用率高,主要生产季节可达95%;完善的保温系统是其他任何类型温室难以企及的,节能、环保、低碳;生长空间大,环境稳定有利于单产水平的提高;土地利用率高达92%以上;建设费用低廉、运行费用极低,用于甜瓜、丝瓜、苦瓜生产,能够实现规模化、效率化、专业化生产。

生态节能温室

由温祥珍教授设计的高新农业生产系统,它集农产品加工、养殖业、种植业、食用菌生产、沼气、农家乐于一体,是循环农业生产体系温室大棚链条上的一部分。以潞城的已经建成的一个生态温室为例,该温室650平方米,包括:食用菌生产中心150平方米,芽菜生产中心50平方米(温室内),豆制品加工中心120平方米,农产品加工中心240平方米,养猪场100平方米,养羊场30平方米(简易设施),沼气池30~50立方。

食用菌生产中心由菌种制备和温室生产共同构成。年产食用菌10万斤,消化当地秸秆15万斤,菌糠作为沼气原料、温室肥料使用。芽菜生产中心建在大型温室北侧墙体上和日光温室墙体上,进行立体栽培,生产香椿芽、豌豆芽等。豆制品加工中心以当地大豆为原料,建成日产豆制品200公斤的农家作坊式企业。豆浆、豆渣与菌糠配合作为良好的猪饲料,为发展生猪产业提供了便利,猪粪和植物枝叶作为沼气原料再次被利用,成为清洁能源,用于温室加温补光,沼渣、沼液用于温室大棚蔬菜生产,生产出无公害蔬菜。

配套技术

温室内保温系统的研究项目介绍

由温祥珍教授主持的“温室内保温系统的研究(2030053)”是我省资助回国留学人员研究项目,于2001年立项,2004年通过省级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该研究针对目前大型温室保温性能差、冬季加温耗能多、夏季降温费用大、运行成本大的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确立了内保温的概念,建立了内保温体系,研制出齿链式垂幕系统,并在内保温材料方面大胆革新,采用化纤织品为主体,使之在保温、降温、调湿效果及造价等综合方面均比目前通用的铝箔好,冬季可提温3℃~5℃,夏季降温幅度达8℃~10℃。

植物工厂化生产技术

由温祥珍教授设计出的符合国情、国力及气候特点的植物工厂化生产技术:沙培植物工厂、煤矸石、炉渣基质高架床无土栽培、芽菜生产工厂、苗木生产工厂、菌菜芽菜叶菜果菜四为一体立体无土栽培模式等。其结构、规模、栽培技术体系,适合于农业联合体、农民、企业等的投资经营,是农业走向工业化,实现数量化管理的最适选择,是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农业走向企业化经营的新途径。

利用模拟模型进行温室的设计与建造

——适度规模的节能温室

由李亚灵教授主持的“利用模拟模型进行温室的设计与建造(98065)”是我省资助回国留学人员研究项目,于1999年立项,2004年通过省级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本研究建立了温室光环境模拟模型和温室结构参数设计系统,提出了“以作物生产为核心,提高效率为根本”的温室设计理念,借助模拟模型设计出的“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较日光温室单栋规模扩大6~10倍,使土地生产效率提高3~5倍,劳动生产效率提高20~30倍,达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要求。2002年获得国家专利。

温室高效生产模式研究

由温祥珍教授主持的省科技厅攻关项目“温室高效生产模式研究(001013)”,目前已经完成。该研究设计出了高架栽培床,形成了叶菜、果菜、菌菜和芽菜的“四位一体”温室利用模式,可形成数百种组合供生产者选择;设计完成了高架床无土栽培、条带式无土栽培、沟渠式无土栽培技术体系,开发出煤矸石、炉灰渣、菌糠等为基础的无土栽培基质,实现了无土栽培的简易化过程和低成本发展过程;完成了香椿芽菜工厂化生产技术和叶菜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制定了果菜类长季节生产的技术规程;开展了大蒜的囤集栽培、大葱囤集栽培等技术研究工作。

无土栽培技术研究

该项目是温祥珍教授自选项目。设计完成了高架床无土栽培、条带式无土栽培、沟渠式无土栽培技术体系,开发出煤矸石、炉灰渣、菌糠等为基础的无土栽培基质,实现了无土栽培的简易化过程和低成本发展过程,对日趋严重的连作化问题解决具有前瞻性。

工厂化育苗设备的设计与开发

该项目是省科技攻关项目,由温祥珍教授主持。项目以现代化育苗技术为方向,实施经济可行的方案,设计出聚苯烯板育苗盘,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播种器。育苗量大,播种精度高,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小。为家庭、小型农场实现规范化快速育苗提供了条件。

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该项目是温祥珍教授自选项目。研制出触摸屏操作界面的智能控制系统。

成为现代化温室的好帮手。控制能力强,成本低廉,自2001年开发以来在各地应用多套。

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技术

该研究针对华北地区日光温室夏季高温干旱,番茄易落花落果,冬季低温高湿,番茄亦落花落果,同时病害严重等造成番茄产量低的主要原因,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实现年生长季节10个月,株高7米,单株开花27穗,采收19穗的成果。

联系电话:0351-4159087

标签:;  ;  ;  ;  ;  ;  ;  

发展中等规模温室走专业化生产之路--四种温室实践的新突破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