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会感恩的孩子论文_许媛媛

培养会感恩的孩子论文_许媛媛

——浅谈班主任感恩教育

许媛媛 山东省威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二小学(田村小学) 264209

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适合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予你的一切。

杨澜曾在美国采访了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崔琦谈到自己出生在河南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但是他妈妈颇有远见,咬紧牙关省吃俭用,在崔琦12岁那年,将他送出村读书。这一走,造成了崔琦与父母的永别。后来他到香港美国成了世界名人。谈到这里,杨澜问崔琦:“你12岁那年如果不外出读书,结果会怎样?”看到这里我猜想,崔琦一定会这样回答,我永远成不了名,也许现在还在河南农村种地。可是错了,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人的意料,“如果我不出来,三年困难时期,我的父母就不会死”,崔琦后悔得流下了眼泪。一边是世界名人,一边是情爱;一边是无上的荣誉,一边是母子深情,崔琦选择了后者,这就是龙的传人交给亿万观众的答卷,我的心被震撼。反观当下,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他们对家人给予的爱认为理所当然,但没有机会甚至不会付出自己的爱。下面我就如何培养会感恩的孩子谈几点浅陋的认识。

一、欲感恩,先知恩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草木有情,禽兽知礼,人为万物之灵,更应心存感激……在《中国青年报》的一份报道中写到,某学校国际部招生的中文面试中,一道“请你说出家里六位亲人的生日”,让多数先前应答如流的孩子卡了壳,现场很少有考生能说出父母的生日,更别提隔代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的生日了。怎么会有这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父母是给予他们生命的人,是日夜照顾他们的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然,能都记住父母生日并非是判断学生有无孝心的唯一标准,但是如此高的比例足以折射出我们教育的缺失和错位,折射出我们教育的责任感和感恩意识培养方面的薄弱甚至空缺。因此,让孩子们在知恩的前提下才能感恩,而不是将所有的恩惠当成是理所当然。在班级管理中,要将班队会、微班会等教育时间充分利用,让孩子在生活点滴中记录父母、长辈、家人、以及大自然所给予的一切,在长期的记录中形成过程性资料。

二、用感恩之行感染学生

感恩是教育的常理,又是教育的哲学,感恩不是作业,而是现代人必备的重要素质。面对学生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缺失,社会在痛定思痛的同时,学校纷纷出台组织学生走进福利院,三八节给母亲写一封信,五一劳动节给父母洗一次脚……这些方式曾因赚足了公众的眼球而使各地学校竞相追逐,简单复制,但这些方式毕竟不是“速效感恩丸”。因为感恩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来源于日常的点滴生活,来自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身教是感恩教育的资源,教师以爱为本是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最佳方式,唤醒感恩之心的方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教育。润物细无声,是第一选择。学会感恩,前提在于懂得分享。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现实中体验分享,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感恩在于分享,分享是培养感恩和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引导学生感恩的过程中,学生便会潜移默化地体会到分享的魅力,这种魅力所带来的神奇力量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改变一个社会。

班主任要把感恩言行贯彻到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美好的言行,时刻提醒学生给身边的人送去温暖和美好,并及时肯定他们美的言行。让感恩成为一种时尚,内化成为学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引导学生去感恩父母,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生命之源,更因为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合伙人,引导学生去感恩社会,不仅仅是因为社会是一个人际交往的大集体,更因为社会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源泉。一次小的善行胜过千句万句豪言壮语,如果这些细小的善行能及时地长期地获得肯定,就会唤醒孩子感恩的欲望和行动,长久的坚持和激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改变一个个体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三、升华感恩行动

我曾经组织过班里孩子们观看过《2017年度孝行少年颁奖典礼》。一个个获奖少年的感人事例,让平日活泼好动的孩子专注屏息足足观看了一个多小时。结束后,仍然有孩子控制不住,泪流满面。一个又一个用自己幼小身躯扛起家庭重担的孩子,用他们对家人的感恩之心,对家庭的厚重责任感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城市里生活的学生,大抵不会经历这些孩子面对的艰难与困苦,但作为教育者,与他们去分享这些感动人心的事例,让他们去学习这些孩子的感恩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通过真真切切的事例,才能够让孩子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感恩意识,才能够逐渐激发他们的感恩行动,才能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之余真正把他们培养成为有感恩之心、有社会责任感、并且能够始终怀有大爱之心的祖国栋梁之材。

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那些着眼于小、着眼于细的责任,同时也要培养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兼济天下大志的学生。宋朝苏轼的“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岳飞的精忠报国,都是立志报效祖国真实的写照。运动明星姚明、刘翔都是学生的最爱,他们在国际大赛上的精彩表现也是为国争光的最好典范。作为班主任,我也经常结合班级 “学雷锋活动”、“德育基地活动”、“劳动基地活动”等,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厚情感。

论文作者:许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培养会感恩的孩子论文_许媛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