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驾驶员的职业素质水平与保障行车安全探讨论文_杨正杰

提升驾驶员的职业素质水平与保障行车安全探讨论文_杨正杰

贵州省烟草公司黔东南州公司

摘要:职业道德素质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中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驾驶员职业道德是从事驾驶工作必须具备的道德观念和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般道德原则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安全第一,防止事故,是驾驶员职业道德范畴的重要构成部分,这既是驾驶员自身的愿望,也是社会公众对驾驶职业的要求。作为一名驾驶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实现安全行车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驾驶员、职业素质、安全行车

一、引言

安全行车。预防事故,建设文明交通是每个驾驶员、每个交通参与者的愿望,是驾驶员家人和亲友的期盼,更是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发生道路事故后车毁人亡、鲜活的生命的瞬间逝去,给企业、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给个人、家庭心灵造成难以忘怀巨大创伤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平安是福,安全是第一要求、是驾驶员的第一责任。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安全,企业发展、队伍和谐、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就没有保证。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如何做到安全文明行车,预防各类道路交通事故,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企业驾驶员应有的职业责任。笔者在工作的实践中深切的体会到,各类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的原因尽管各不相同,但深入分析发生事故的深层次原因与发生事故的诱因,都与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行驶中的疲劳驾驶、抢超强会、酒后驾车、超速行驶等等。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驾驶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娴熟的职业技能、自觉遵守职业纪律、认真履行职业责任,才能实现安全行车的目标。

二、交通事故与驾驶员职业素质的关系

交通事故是在特定的交通环境影响下,由于人、车、路、环境诸多要素配合失调引起的,其中人是主要因素。对车祸的分析表明,90%以上的事故责任在于驾驶人员的主观因素,而因汽车和路的客观因素等诱发的事故不足10%。因此只有从驾驶员自身做起,提高行驶中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驾驶技能,增强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驾驶员如果缺乏职业道德素养,交通事故的发生就会从偶然走向必然。驾驶员应当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并做好以下几条具体规范:(1)遵章守纪,安全行车。(2)文明驾驶,礼貌待人。(3)尊客爱货,优质服务。(4)热爱本职,钻研技术。

三、提升驾驶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措施

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关键要靠自己自觉去培养和养成。驾驶员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以和诣促发展”的重要思想。众所周知,法以规为本,德以人为本。十六大之后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实际上也说明了,以德治国,以德治天下,天下才能长治久安这样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用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行为来指导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驾驶员的工作是一种人命攸关的职业,因此,讲究道德教育和道德培养显得更加迫切、更加重要。驾驶员要把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与“和诣促发展”的重要思想联系起来。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提倡和诣建设,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就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安全行车、预防事故代表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以和诣促发展”的重要思想,把培养好自身的职业道德,提高到“以和诣促发展”的重要高度,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二)要树立三个意识,即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守法意识。一是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是头等大事,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也关系到他人和自己家庭的幸福,要做到行车安全就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二是服务意识。要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从某种角度讲,驾驶员的工作就是服务性工作,需要讲究服务意识,做到尊老爱幼,礼貌待人,宽以待人。三是守法意识。遵章守纪,安全行车。遵纪守法是每一个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品质,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衡量一个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尺度,就在于看其对纪律和法律的态度如何,遵守的程度如何。就是要学法、懂法、守法、用道路交通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道理交通管理法规,自觉接受交通管理部门的依法管理,这是驾驶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安全行车的重要保证。

四、驾驶员职业道德对安全行车的重要性认识

作为一名驾驶员,尤其是企业车辆驾驶员,更要深刻理解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与保障安全行车的关系,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是保障安全行车的基本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驾驶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仅代表驾驶员自己,更代表着一个单位的形象。在影响车辆安全行驶的“三要素”中,即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车辆的不安全状态、道路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人是“三要素”中的主体。如果说每台车是一个交通安全的风险控制点,那么每个驾驶员就应该是所驾驶车辆的安全责任人。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将驾驶员从以前的岗位操作者向岗位责任者转变,使每一位驾驶员都自觉承担起安全责任人的职业责任。所以加强对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驾驶员履行岗位职责的责任意识对保证安全行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保障安全行车是驾驶员职业道德水准的具体体现。

五、以法律法规为纲,让道德教育的效果在措施中落实见效

进行驾驶员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在推进驾驶员自觉遵守职业纪律上花气力。第一,要突出重点抓好驾驶员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增强时刻严守道路交通法规的意识。第二,要联系实际进行企业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第三,要有针对性抓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案例的学习。事故案例的学习要注意广泛性,只要是对保障安全行车,对驾驶员能起到警示教育的都可以学习借鉴,以提高驾驶员驾驶车辆的警觉性。第四,要重视路检路查,对于路检路查中查出的违章行为、道路交管部门查处的交通违法行为。要按照制度规定公正、公开进行处罚,体现制度的严肃性、公正性。

六、以车为根,确保车辆安全技术性能良好

驾驶员要做到安全行车,就要时刻关注两“况”,即车况和路况。路况不可控,但车况是个可控因素,以车为根,就是要求驾驶员认真履行日常车辆维护保养的责任,以车辆安全技术性能的可靠保证行车安全。车辆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的到位,不开带“病”车辆上路,是保障安全行车的可靠基础。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求驾驶员要按照车辆“三检制”的要求,坚持每天在出车前、行驶中、收车后对车辆进行检查,我们给每一位驾驶员配发了。三检制”记录本,确定了每项具体的检查内容,管理人员定期对驾驶员执行“三检制”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注意把日常车辆维修与“三检制”执行情况结合起来。每周一次的车况检查中,注重对车辆关键部位如转向系、制动系、传动系、照明、油电路、油箱支架等的检查。查出问题及时整改,对老化、损坏部件及时进行维修。同时,制定标准,对延审延报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每季进行评估、每年对运行车辆进行强制的二级维护保养,在实施过程中驾驶员要全程参与,与维修人员密切配合,了解维护保养的具体项目的进展情况、发现车辆维护保养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

论文作者:杨正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1

标签:;  ;  ;  ;  ;  ;  ;  ;  

提升驾驶员的职业素质水平与保障行车安全探讨论文_杨正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