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建筑安全事故却频繁发生,不但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与控制,采取措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保证建筑施工安全。基于此,本文简要探讨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控制措施,以供有关建筑施工人士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控制措施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筑施工企业及有关单位在建设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总指导方针,严格落实“责、权、利”相统一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运用科学管理的理论、方法,结合施工生产自身特点和施工经验,通过法规、政策、技术、组织、系统等手段,使人、物、环境构成的施工生产体系达到最有效安全状态,实现施工安全生产目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实施、协调、监督等系列活动的总称。
在工程项目的建筑过程中,加强对于建筑安全工程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水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工程施工效率得到提高。最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工程项目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在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建成的同时,增强施工企业的知名度与企业形象,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影响力,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法律律法规不健全
建国以来,我国就建筑业的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劳动保护等方面所颁布并实施的法律、法规不少,在安全生产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必须承认的是,随着建筑施工生产的发展,已暴露出不少缺陷和问题,如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法律法规还存在重复和交叉等。
2.2建筑企业不重视安全管理
随着建筑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不断的压缩成本,忽略安全管理,对于安全管理不愿意投入或投入极少,总是抱着侥幸心理,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管理者对于安全管理不重视,只重视经济建设,一些中小企业甚至没有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2.3人员专业素质低
建筑行业存在较大的危险性,施工条件也比较复杂艰苦,这也导致专业的建筑安全管理人员相对较少。随着近几年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务工者投入到建筑行业中,这些工作人员本身的技术水平与职业素养就相对较低,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技术违规与操作不良的问题,这样一来,就无法正确掌握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再加上本身的安全意识不高,这在无形中会给建筑安全质量造成威胁,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2.4安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施工单位都没有完善有关安全管理的制度和准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工程建设中,安全管理是一项涉及很多内容的宏观管理活动,包含了工程现场的勘查,工程材料的选择和供应,工程的整体设计和规划及工程的实际建设施工等很多方面。这要求相关单位对这些方面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尤其是建筑工程规模较大时,也意味着存在更高的风险。所以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时,需通过专门的机构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进行统一规范。在实际工程中,很多施工单位都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甚至有些施工单位直接使用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进行管理。
3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控制措施
3.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应持续加强建筑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修订,以适应现阶段建筑行业特点与安全生产实际。政府相关部门要发现自身法律法规存在的漏洞,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不断通过立法的形式促进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使得每个建筑企业都能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规范生产,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3.2提高施工单位的重视程度
要想切实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就需加强施工单位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改变施工单位对安全管理传统的看法,使其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保障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在加强重视的同时,施工单位也要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带来的具体作用及经济效益,在施工单位文化中融入安全管理的思想及安全管理的意识,对施工单位中上至管理者,下至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进行提高。
3.3加强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建筑企业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要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对自己的安全行为责任。首先,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的学习,并严格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场;其次,对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熟悉本岗位的职责,初步具备本岗位所需的业务知识。要适时地安排其参加系统的培训,领取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持证上岗后,还要加强继续教育。最后,施工人员自己也要摆正心态,认识到安全事故的危害性,认真学习风险防范准则,不能盲目大意,在进行施工时,须按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施工。
3.4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建设好相关的制度可有效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还为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因此,我国的施工单位应建设好有关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机制。首先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针对工程的各个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制订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明确规定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此外,还要对参与安全管理的有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可将其与薪资或奖励机制挂钩,最后要明确提出具体的安全管理计划,或相关管理方案制订的要求和规定。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任何工程施工中安全问题都是最需要重视的问题。作为建筑工程最重要的环节,安全管理与控制不仅可以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与控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机制,确保现场施工安全,保障工程质量,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军,陈鸿润.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7):190.
[2]江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3]申英博.基于博弈理论的建筑安全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6.
论文作者:姜春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建筑行业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