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坑混凝土支撑加腋节点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孙伟,李勇

中建五局华东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2400

摘要:结合南京研创园二期人才公寓项目基坑施工期间采用的钢筋混凝土支撑梁支护系统,浅谈钢筋混凝土支撑加腋节点施工时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深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加腋节点

一、工程简介

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二期人才公寓项目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研创园华创路与园胜路交叉路口。本项目为2层地下室(主楼为3层地下室),基坑占地面积约2.8万㎡,周长约738m,开挖深度约10.85~13.85m。

本工程基坑四周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支撑体系,并结合水平方向钢筋混凝土梁内支撑,它由冠梁、支撑梁、连系梁、格构柱及立柱桩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基坑支护系统。

本篇主要是针对基坑支护系统中钢筋混凝土支撑加腋节点处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

二、混凝土支撑加腋节点质量控制要点

2.1优化图纸设计

我们在施工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时,经常会遇到设计较为简单的图纸,譬如:1支撑梁或连系梁仅用梁中线表示,图纸表达单一;2各梁交汇处节点施工尺寸不明,各工序施工时难以掌握;3图纸中的节点大样仅起到参考作用,实操意义不大。

为提高施工精确性,保证施工质量,更为后期办理结算提供有效依据,我们对基坑支护系统图纸进行了优化。优化内容如下:

(1)根据各支撑梁、连系梁截面尺寸,用CAD画出各梁的边线;

(2)依据《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11SG814)优化混凝土支撑加腋节点,详细表达出加腋部位与各梁交汇处的尺寸关系。根据图集要求,加腋高度为500mm,优化中发现,连系梁之间角度小于30°时,500mm的加腋高度无法施工。遇此类问题时,如果将加腋高度加大,会造成材料浪费、施工难度增加现象。经研究,在遇连系梁之间角度较小时,可利用CAD中倒角工具进行倒角,步骤如下:

1)在CAD图中将两根或多根连系梁的边线画出;

2)以各连系梁边线为对象,设置倒角距离不小于300mm,即可形成一线段,将这一线段分别向两端延伸至各梁的另一边,产生新的线段,最后,将新的线段分别以两端为基点旋转,旋转角度为45°或与45°成倍数关系的角度。最终形成一个新的加腋节点。如下图:

图一:优化前(原设计图纸) 图二:优化后

图三:优化后三维效果

2.2现场施工

在施工阶段,混凝土支撑加腋节点处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格构柱的埋设;

2垫层浇筑;

3加腋节点处钢筋绑扎;

4加腋节点处模板安装;

5混凝土支撑施工缝的留设。

2.2.1格构柱的埋设

格构柱埋设时,其位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基坑支撑系统的支护效果。在进行格构柱埋设施工时,应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1)加工制作

在进行格构柱加工制作时,应选用与设计图纸相符的材料制作,材质应满足《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中相关要求。制作前应做好相关技术交底,使其成型质量满足图纸设计要求,并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对格构柱的焊缝进行焊缝探伤检测。格构柱焊接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做好复核工作,对格构柱的截面尺寸和长度、缀板尺寸和间距、焊缝宽度和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并做好复核记录。

(2)埋设控制

格构柱在往立柱桩里埋设时,技术人员应做好监测,利用水准仪控制其入桩深度,控制好格构柱顶标高,保证格构柱锚入支撑梁内的尺寸,利用经纬仪控制其垂直度及方正性,发生倾斜时,及时修正。

2.2.2垫层浇筑

因原设计图纸中支撑梁、连系梁的截面、梁顶标高不一,为使施工快速、便捷,经设计认可,将所有支撑梁、连系梁的底标高统一。土方开挖完成,浇筑垫层前,按优化后的支护图纸进行支撑梁、连系梁、加腋节点定位放线,夯实土层。因各梁梁跨较大,均超出4m,在抄测各梁垫层顶标高时,梁中应按梁跨的1/1000~3/1000起拱。

2.2.3加腋节点处钢筋绑扎

图纸优化后,我们发现,各加腋节点尺寸均不一致,这就要求应针对每一节点单独钢筋翻样,做好标记,避免混用。钢筋绑扎时应注意:

1格构柱对钢筋的影响:在放置梁底筋时,有时会遇到格构柱的阻挡,遇到此类情况时,可将梁底筋弯折,绕过格构柱。这要求钢筋翻样人员翻样时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一味的照图纸翻样,会产生返工、废料现象,从而影响施工进度。

2加腋节点处钢筋较多的影响:经常会有“米”字型梁穿过加腋节点,钢筋较多,此处钢筋绑扎时,往往会依照过往经验施工,成型后的加腋节点处钢筋很密集,交错层叠,毫无间隙,在后续浇筑混凝土时,振捣棒都难以插入,无法保证此处混凝土浇筑质量。针对此类影响,可采用BIM、sketchup建模软件,按优化后图纸,精确绘制出各构件,合理调整钢筋排布的空间间距。确定每根钢筋排布避让的方法和弯折角度、尺寸,确定各梁钢筋绑扎先后顺序。

2.2.4加腋节点处模板安装

为提高施工精确性,加腋节点处的模板应在其周围梁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首先,根据优化后的图纸,在垫层上进行定位放线,放出各梁的边线及加腋节点处的边线,然后,依照边线进行合模。

先前已将所有支撑梁、连系梁的底标高统一设置了,因两者的截面高度不一致,所以,两者顶面有一定的高差,也就存在吊模施工。吊模施工常常是我们质量管控过程中的忽视点,现场作业随意性较大,造成了加腋节点成型观感差和浪费混凝土现象,所以,在吊模作业时,应从垫层面吊线施工。

2.2.5混凝土支撑施工缝的留设

因支撑梁为主要受力构件,所以,施工时如需留设施工缝,应将施工缝留置在连系梁上。混凝土施工缝的留设应注意:

1混凝土浇筑时间控制:在混凝土浇筑时,做好供料时间控制,供料应及时,前后混凝土浇筑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2施工缝的拦设:当不得不留设施工缝时,不能因混凝土浇筑到哪就留设在哪。应根据实际浇筑能力及现场实际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提前将施工缝位置确定好。同时,注意施工缝的拦网不能垂直拦设,应与梁底成45°角。在浇筑后续混凝土时,应将施工缝处混凝土面凿毛,清理干净,涂刷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水泥浆,使新旧混凝土结合完好。

三、结束语

本工程通过前期对图纸的优化,使混凝土支撑施工达到了精细化。在材料使用方面:无论主要材料还是周转材料,各损耗均控制在公司指标内。后期结算方面:优化前的图纸无法为结算提供有效、有力的依据,会造成较大工程量偏差,优化后,经业主与设计认可,为后期双方结算节约了大量时间。质量管控方面:优化后的图纸,为现场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提供了有效施工依据,避免了随意性施工,从而提高了基坑支护系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11SG814).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孙伟,李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9

标签:;  ;  ;  ;  ;  ;  ;  ;  

浅谈基坑混凝土支撑加腋节点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孙伟,李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