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对我国未来交通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氢能对我国未来交通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一、氢能对我国未来交通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周宏春,李长征,周春[1](2022)在《我国能源领域科学低碳转型研究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我国能源领域低碳转型的紧迫性和国外能源转型方式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应从自身条件出发选择能源转型方向,而不是"整齐划一"地发展可再生能源。对2021年碳中和、碳达峰"一波三曲"的特征进行了简要回顾,认为能耗"双控"考核要强调科学性,不能因为能耗控制限制我国的发展;并且认为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先立后破"具体化,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退出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能耗"双控"考核给出了严格的科学界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2021年"拉闸限电"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应对"双碳"挑战是持久战,要以人民为中心,以保障能源安全为首要任务;煤矿退出的确定要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提出,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须将可负担作为政府调控能源的政策导向;要优化能源结构,争取减污降碳的协同效益,科学推进能源领域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同时指出,颠覆性技术是未来能源的最大变数;我国推动低碳转型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

丁爽,姜玲玲,林翎,杨波,郑刚阳[2](2022)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国际国内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重要标准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不全面不完善、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标准亟待制定修订、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实施效果欠佳、碳达峰碳中和国际标准参与度和话语权有待提升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发展对策建议,以期为标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刘恋,齐晓曼[3](2021)在《国际能源署2050年净零排放全球路线图对我国电力行业净零发展的启示》文中指出为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能源署(IEA)于2021年年中发布重磅报告——《2050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行业路线图》,提出了全球能源行业实现净零排放的总体路线图、各行业路线图、关键里程碑以及所需的优先行动。对IEA报告进行了解读,分析了IEA净零报告的主要观点及其净零排放路线图对我国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启示。

曹军文,张文强,李一枫,赵晨欢,郑云,于波[4](2021)在《中国制氢技术的发展现状》文中研究表明氢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二次能源,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起重要作用。随着制氢规模不断扩大、制氢成本不断降低,氢能将有望与电能共同成为二次能源主体,通过氢电互补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降低碳排放、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氢国,主要有三类工业制氢路线:化石燃料重整制氢、工业副产氢和清洁能源电解水制氢。依托清洁能源发展起来的其他制氢新技术,如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核能制氢等也受到广泛研究和关注。此外,制氢系统组成复杂,建模和优化难度高,人工智能在制氢系统的预测、评估和优化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受到国际学者的关注。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上述制氢路线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并通过技术成熟度、经济性和环保性比较,结合国情对我国未来氢气供应结构做出展望。同时,本文综述了人工智能在制氢系统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以期为我国制氢工艺发展提供新思路。

李浩东[5](2021)在《日本“氢能社会”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文中提出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日益紧迫,主要大国相继宣布实现碳中和的具体时间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氢能作为清洁、高效、应用场景多元的二次能源,对推动能源转型、实现零碳社会能够起到突出作用。日本从2014年第四次能源基本计划开始,将氢能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提出用举国之力建设世界领先"氢能社会"的口号,并制定"三步走"具体路线图,致力于在制氢与碳捕捉、利用和存储技术结合基础上,实现在2040年建成"零碳社会"的目标。日本氢能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启示有三点:一是按照燃油消耗标准采用阶梯税制;二是重视氢能发展与碳捕捉技术相融合;三是重视氢能产业发展整体规划,重视氢能技术和基础设施在全社会的应用推广,并不过分偏重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王娜,王欣辉,张恒[6](2021)在《碳达峰、碳中和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及国内企业发展的对策》文中认为为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系统,在《巴黎协定》的号召下,全球各国积极采取减排措施。我国也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我国工业发展做出了明确指示。本文分析概括了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国内外相关政策与法规,分析我国企业能源转型道路,总结国内外企业的应对策略,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方案。

姜克隽[7](2022)在《实现多种目标下的能源和经济转型路径》文中指出能源转型常规目标是保障能源安全供应,提供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能源活动与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等多领域的目标相关联,如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大气污染治理等。能源行业是用水量相当大的部门,能源作为原料和很多石化产品相关,能源开采是我国最大的采矿产业,所以,能源转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未来的能源转型研究,需要在多种目标的情况下进行分析。IPAC模型组采用多目标分析体系,研究我国长期能源转型路径,确定影响能源转型的主要因素,分析相关目标对能源转型的约束和能源转型对这些目标的影响。我国的能源转型路径可以协调一致地促进多种目标的实现,同时需要技术的创新发展。能源转型路径研究可以为实现多种目标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支持。

白旻,张旻昱,王晓超[8](2021)在《碳中和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与趋势》文中认为围绕全球能源低碳化转型和碳中和目标,分析美国、欧盟、日本在电动汽车发展、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降碳以及氢燃料汽车发展三大领域相关政策法规,研判以上三大领域的发展趋势。

马双忱,杨鹏威,王放放,樊帅军,赵光金,李琦,袁文玺,卢锐,邱明杰[9](2021)在《“双碳”目标下传统火电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文中提出"双碳"目标下,电力行业的低碳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通过梳理国外碳中和目标及采取的路径和措施,结合我国"双碳"目标及预期路径,分析了传统火电企业面临的可再生能源消纳、传统火电退役困难等问题。传统火电结合储能技术可提升灵活性,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传统火电可融合化工产业及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等构建火电新型产业链。传统火电转型发展关乎国家能源安全与民生保障,在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过程中应克服新能源消纳和储能障碍,同时,火电的兜底作用和基荷作用不可忽视。

董晓宇[10](2021)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探索我国未来产业及工业园区低碳发展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我国正式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实施更为严格的减排政策,这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及我国的产业竞争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从能源视角看,发展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的未来产业将不能再依赖于传统产业发展走过的老路,必须要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二、氢能对我国未来交通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氢能对我国未来交通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能源领域科学低碳转型研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能源领域低碳转型的紧迫性以及国外能源转型方式的借鉴
    1.1 我国能源领域低碳转型的紧迫性
    1.2 国外能源转型特点
2 “先立后破”应成为碳中和、碳减排行动的基调
    2.1 应对“双碳”挑战是持久战
    2.2 对“拉闸限电”相关问题的思考
3 科学推进能源领域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3.1 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
    3.2 须将可负担作为政府调控能源的政策导向
    3.3 优化能源结构,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
    3.4 颠覆性技术为能源低碳转型拓展足够空间
    3.5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4 结语

(2)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际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进展情况
2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发展现状
3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所面临的问题
    3.1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不全面不完善
    3.2 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标准亟待制定修订
    3.3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实施效果欠佳
    3.4 在碳达峰碳中和国际标准及机构中影响力有待提升
4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发展对策建议
    4.1 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
    4.2 抓紧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标准
    4.3 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实施体系
    4.4 加强碳达峰碳中和国际标准合作与交流
5 结语

(3)国际能源署2050年净零排放全球路线图对我国电力行业净零发展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碳中和、净零排放和气候中性概念区分
    1.1 各表述的定义
    1.2 我国采用的目标表述
2 IEA报告的主要观点解读
    2.1 IEA全球净零排放路线
    2.2 IEA电力行业发展路线
3 IEA报告对电力行业净零发展的启示

(4)中国制氢技术的发展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Contents
1 引言
2 传统化石燃料重整制氢
    2.1 煤制氢
        2.1.1 煤气化制氢
        2.1.2 煤超临界水气化制氢
    2.2 天然气制氢
        2.2.1 SMR的基本原理
        2.2.2 SMR的催化剂
3 工业副产氢
    3.1 变压吸附法
    3.2 低温分离法
    3.3 膜分离法
    3.4 金属氢化物分离法
4 清洁能源电解水制氢
    4.1 碱性电解池
        4.1.1 关键电极材料
        4.1.2 电解池结构设计
        4.1.3 AEC堆的发展现状
    4.2 质子交换膜电解池
        4.2.1 关键电极材料
        4.2.2 电解池关键结构
        4.2.3 PEMEC堆的发展现状
    4.3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4.3.1 关键材料
        4.3.2 电解池结构优化设计
        4.3.3 SOEC堆发展现状
5 其他制氢新技术
    5.1 太阳能光解制氢
    5.2 生物质发酵制氢
    5.3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氢
    5.4 热化学循环制氢
6 不同制氢方式比较
7 人工智能在制氢系统中的应用
8 结论及展望

(5)日本“氢能社会”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氢能在日本新能源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
    (一)日本的新能源发展战略
    (二)日本发展氢能的重要意义
    (三)日本政府将发展氢能作为国家战略
二、日本氢能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
    (一)氢能战略整体布局
    (二)氢能战略布局具体目标
三、日本氢能产业发展重点任务
    (一)确保氢源供给
    (二)加快CCUS/CCS技术发展
    (三)在消费端大力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普及推广
    (四)积极支持加氢站等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四、日本氢能产业政策的特点
    (一)提出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二)市场化趋向激发消费积极性
    (三)出台阶梯型税收措施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
五、氢能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氢能产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二)日本氢能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1. 补贴为主的刺激政策能否持续存疑
        2. 缺乏氢源限制日本氢能产业发展
        3. 技术研发方面丰田一家独力难支
    (三)中国氢能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1. 保证绿色氢源供给仍然存在困难
        2. 我国在氢能产业多个环节仍然缺少核心技术
        3. 氢气安全性问题给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四)日本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1. 按照节能标准采用阶梯型购置税制度
        2. 重视氢能发展与碳捕捉技术相结合
        3. 建立全产业链氢能发展规划

(6)碳达峰、碳中和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及国内企业发展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概念与计算
2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内外相关政策与法规
3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绿色能源转型
4 国内外产业应对双碳的措施与方法
    4.1 国外产业的应对措施与方法
    4.2 国内产业的应对措施与方法
5 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5.1 企业精准定位,制定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低碳战略
    5.2 发展绿色能源,调整产业能源结构
    5.3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发展低碳技术
    5.4 碳达峰、碳中和要和自然碳汇相结合
6 结论

(7)实现多种目标下的能源和经济转型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多重目标
    (一)气候目标
    (二)大气质量目标
    (三)控制和减少水的消费
    (四)低毒性的化工产品生产
    (五)明显减少矿物开采,减少对自然的伤害
    (六)农业的变革
三、能源和经济转型
    (一)能源系统转型
    (二)终端用能部门的电力化转型
    (三)经济转型
    (四)能源转型和多重目标的实现
    (五)绿氢的未来发展
四、结 语

(8)碳中和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与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球碳中和趋势及汽车行业的零碳发展
    1.1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与各国的碳中和承诺
    1.2 全球能源低碳化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1.3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能源消费端低碳化的重要内容
2 国外主要国家和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
    2.1 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
        2.1.1 美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
        2.1.2 美国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降碳政策
        2.1.3 美国氢燃料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2.2 欧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
        2.2.1 欧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
        2.2.2 欧盟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降碳政策
        2.2.3 欧盟氢燃料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2.3 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
        2.3.1 日本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
        2.3.2 日本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降碳政策
        2.3.3 日本氢燃料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3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3.1 电动汽车产业整体发展趋势
    3.2 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降碳发展
    3.3 氢燃料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9)“双碳”目标下传统火电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双碳”目标及预期路径
    1.1 国外的碳中和目标
    1.2 国外碳中和的主要路径
    1.3 我国“双碳”目标及预期路径
        1.3.1 我国“双碳”目标的路径
        1.3.2“双碳”目标下电力行业的发展路径
2“双碳”目标下火电企业面临的挑战
    2.1 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瓶颈
        2.1.1 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资源禀赋问题
        2.1.2 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障碍
        2.1.3 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问题
    2.2 传统火电机组的转型障碍
        2.2.1 传统火电机组的运行压力持续
        2.2.2 传统火电机组使用年限较低
        2.2.3 发电企业的环保问题
        2.2.4 网侧的安全稳定运行问题
3 传统火电的技术发展对策
    3.1 传统火电耦合储能技术
        3.1.1 物理储能技术
        3.1.2 储热技术
        3.1.3 电池储能技术
        3.1.4 化学燃料储能技术
    3.2 传统火电机组耦合CCUS技术
    3.3 传统火电耦合多种技术
        3.3.1 火电-光伏-储能联动发展
        3.3.2 耦合城市生物质进行发电
        3.3.3 传统火电多产业转型升级
4 结束语

(10)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探索我国未来产业及工业园区低碳发展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未来产业低碳发展的关键
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是工业园区低碳转型的根本
    科学制定有效实施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规划
    加快推动园区建立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加强绿色技术的合作开发与应用
    构建工业园区绿色基础设施共享体系
    建立工业园区独立的能源消费统计体系
推进工业园区能源结构转型的政策建议
    以碳达峰行动方案统领园区绿色转型的政策协同
    完善园区绿色转型的政策支持体系和激励制度
    加强绿色技术深度应用和健全标准体系
    协同推进工业园区与城市能源绿色转型

四、氢能对我国未来交通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能源领域科学低碳转型研究与思考[J]. 周宏春,李长征,周春. 中国煤炭, 2022(01)
  • [2]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丁爽,姜玲玲,林翎,杨波,郑刚阳. 中国标准化, 2022(01)
  • [3]国际能源署2050年净零排放全球路线图对我国电力行业净零发展的启示[J]. 刘恋,齐晓曼. 电力与能源, 2021(06)
  • [4]中国制氢技术的发展现状[J]. 曹军文,张文强,李一枫,赵晨欢,郑云,于波. 化学进展, 2021
  • [5]日本“氢能社会”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李浩东. 日本研究, 2021(04)
  • [6]碳达峰、碳中和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及国内企业发展的对策[J]. 王娜,王欣辉,张恒. 黑龙江造纸, 2021(04)
  • [7]实现多种目标下的能源和经济转型路径[J]. 姜克隽. 阅江学刊, 2022(01)
  • [8]碳中和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与趋势[J]. 白旻,张旻昱,王晓超.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21(12)
  • [9]“双碳”目标下传统火电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马双忱,杨鹏威,王放放,樊帅军,赵光金,李琦,袁文玺,卢锐,邱明杰. 华电技术, 2021(12)
  • [10]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探索我国未来产业及工业园区低碳发展路径[J]. 董晓宇. 中国电业, 2021(12)

标签:;  ;  ;  ;  ;  

氢能对我国未来交通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