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预防和鉴别乳腺癌妇科恶性肿瘤论文_丁晓梅

论如何预防和鉴别乳腺癌妇科恶性肿瘤论文_丁晓梅

江苏盐城东方妇产医院 224000

摘要: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6年数据,乳腺癌居全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相关专家表示,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增速高于欧美,这与现有的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有关;本文主要提倡加强乳腺癌科普、筛查,并提出如何鉴别和正确诊治乳腺癌妇科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科普 筛查 预防 乳腺癌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邵志敏介绍,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病的乳腺癌患者多数是45至55岁的女性。专家表示,在临床上,初次就诊时即出现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患者,往往是乡镇和农村的老年女性。据调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女性对乳腺癌疾病的预防意识很淡泊,甚至不知道乳腺癌,根本没有意识到乳腺癌妇科恶性肿瘤对身体产生的严重危害性。虽然我国对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投入正逐步加大,科普教育提高了相当比例妇女的防癌意识,但有些正确的诊治信息仍需要不断明确和提升。

一、何为乳腺癌

乳腺癌是乳房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作用下,发生了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增生失控。由于癌细胞的生物行为发生了改变,呈现出无序、无限制的恶性增生。它的组织学表现形式是大量的幼稚化的癌细胞无限增殖和无序状地拥挤成团,挤压并侵蚀破坏周围的正常组织,破坏乳房的正常组织结构。

乳腺细胞发生突变后便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组织结构紊乱,细胞连接松散,癌细胞很容易脱落游离,随血液或淋巴液等播散全身,形成早期的远端转移,给乳腺癌的临床治愈增加了很大困难。全身重要脏器的转移如肺转移、脑转移、骨转移等都将直接威胁人的生命,因此乳腺癌是严重危及人体生命的恶性肿瘤。

二、乳腺癌发病的原因

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乳腺癌的发生除去出生地的因素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的长期刺激:雌激素的活性对乳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月经过早来潮(小于12岁)或绝经晚(迟于55岁),未生育,晚育(第一胎在35岁以后)或生育后不哺乳,乳癌的发生率较高。

2. 病毒:致癌性RNA病毒可能与乳腺癌相关。

3. 乳腺非典型增生:有乳腺导管和小叶非典型增生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注意:这里说的是非典型增生,不是通常口语中的乳腺增生)

4. 遗传和家族史:乳癌在家族中的多发性也在统计中获得证实。具有乳腺癌家族史(一级直系亲属患乳腺癌)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2-3倍。

5. 营养因素:高脂物质摄入过多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6. 放射线:接受高水平电离辐射,尤其是因其他疾病使胸部接受过多放射线照射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三、预防治疗

1、对于非高危人群,一般推荐B超、钼靶和临床体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筛查;筛查年龄建议从40岁开始,每2年一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是保持健康体重。脂肪堆积过多,雌激素生成增加,不断刺激乳腺,久而久之,易引起乳腺癌。

3、是少吃油炸、膨化、冰激凌等高油、高脂食品,不要随意服用含雌激素的药品和保健品,多食蔬菜、水果、鲜鱼。

4、是学会疏解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5、保持一定的运动量。 癌变是极少数的,定期普查可提高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

四、乳腺癌临床表现

1. 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表现。

2. 乳头改变:乳头溢液多为良性改变,但对50岁以上,有单侧乳头溢液者应警惕发生乳癌的可能性;乳头凹陷;乳头瘙痒、脱屑、糜烂、溃疡、结痂等湿疹样改变常为乳腺佩吉特病的临床表现。

3. 乳房皮肤及轮廓改变:肿瘤侵犯皮肤的韧带,可形成“酒窝征”;肿瘤细胞堵塞皮下毛细淋巴管,造成皮肤水肿,而毛囊处凹陷形成“橘皮征”;当皮肤广泛受侵时,可在表皮形成多数坚硬小结节或小条索,甚至融合成片,如病变延伸至背部和对侧胸壁可限制呼吸,形成铠甲状癌;炎性乳腺癌会出现乳房明显增大,皮肤充血红肿、局部皮温增高;另外,晚期乳腺癌会出现皮肤破溃形成癌性溃疡。

4. 淋巴结肿大:同侧腋窝淋巴结可肿大,晚期乳腺癌可向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引起肿大;另外有些情况下还可触到同侧和或对侧锁骨上肿大淋巴结。

四、乳腺癌诊断鉴别

1、辅助检查

1)乳腺钼靶:是一种经典的检查手段,是通过专门的钼靶X线机摄片进行实现的。乳腺癌在X线片中病灶表现形式常见有较规则或类圆形肿块、不规则或模糊肿块、毛刺肿块、透亮环肿块四类。另外乳腺钼靶对于细小的钙化敏感度较高,能够早期发现一些特征性钙化(如簇状沙粒样钙化等)。

2)乳腺B超:B超扫描能够鉴别乳腺的囊性与实性病变。乳腺癌B超扫描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的低回声肿块,彩色超声可显示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信号。目前,国际公认乳腺钼靶X线摄像是最有效的乳腺普查手段。但是钼靶X线摄像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性会受乳腺致密程度影响。年轻女性因为腺体致密、纤维组织丰富,常表现为整个乳房呈致密性阴影,缺乏层次对比。因此3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可将乳房B超当成首选的普查方法。另外,B超扫描对观察腋窝淋巴结方面具有优势。

2、鉴别诊断

1)乳腺纤维腺瘤:常见于青年妇女,肿瘤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发展缓慢。对于40岁以上的女性不要轻易诊断为纤维腺瘤,必须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

2)乳腺囊性增生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特点是乳房胀痛、肿块可呈周期性,与月经周期有关。

3)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临床上60%以上呈急性炎症表现,肿块大时皮肤可呈橘皮样改变。40%的病人开始即为慢性炎症,表现为乳晕旁肿块,边界不清,可有皮肤粘连和乳头凹陷。

4)乳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所致乳腺组织的慢性炎症。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病程较长,发展缓慢。局部表现为乳房内肿块,肿块质硬偏韧,部分区域可有囊性感。肿块边界有时不清楚,活动度可受限,可有疼痛,但无周期性。

五、总结

通过以上所述,如何预防和治疗乳腺癌妇科恶性肿瘤,可以通过乳腺钼靶,乳腺B超和动态增强核磁共振等辅助检查,然后在进行鉴别诊断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性增生病,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结核等与乳腺癌肿瘤相似的妇科疾病,采用正确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综合诊疗规范化治疗手段来及时准确对乳腺癌妇科恶性肿瘤进行预防和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206.

[2] 李炳琪,唐兴华.米索前列醇控制产后出血临床观察.中国乡村医药,2007,14(3):24.

论文作者:丁晓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5

标签:;  ;  ;  ;  ;  ;  ;  ;  

论如何预防和鉴别乳腺癌妇科恶性肿瘤论文_丁晓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