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部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构想_轻工业论文

内蒙古中部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构想_轻工业论文

内蒙古中部经济区工业结构调整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蒙古论文,经济区论文,结构调整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内蒙古中部经济区工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重工业为主,但轻重工业关联度低,工业结构单一,产品后续加工部门缺损,没有形成实力雄厚、竞争能力强的主导工业部门。为此,在对该区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时,应转变开发战略,促使工业部门多元化,优化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构建多元主导型工业结构。

关键词 区域产业结构 主导工业选择 多元主导型工业结构

以呼市、包头、东胜为中心的内蒙古中部经济区(简称“蒙中”)是我国少有的能源原材料富集区之一,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特殊的战略地位。

目前,蒙中产业结构尚不合理,特别是工业结构问题尤为突出,它是造成本区域经济效益低下、发展缓慢的主要内因。同时,也是制约自然资源转换、加剧生态环境恶化、阻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调整优化蒙中工业结构便成为区域开发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蒙中工业结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本区工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1.资源概况及开发前景

蒙中已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达1770亿吨,占自治区探明储量的3/4,为全国探明储量的1/5。其中伊盟东胜煤田和准格尔煤田,已探明储量986亿吨,是目前国内探明的最大煤田,其预测储量超过5000亿吨,为世界特大煤田。煤质属特优动力煤,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5500~7000大卡/公斤)。东胜煤田南部的乌兰煤,被称为“精煤”,洗后即供出口,还可作为气化煤、水煤浆的优质原料(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锡盟胜利煤田和白彦华煤田,褐煤保有储量300亿吨,宜于作为发电和动力燃料。上述特大型煤田,煤层厚,埋藏浅,均适于采用新技术、新装备进行大规模露天开采。本区属内蒙古优质蓄水带,又有黄河流经并接近负荷中心(距北京仅500~600公里)是我国建设大型坑口电站群的理想基地之一。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前景良好。二连盆地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是我国大陆东部仅存的一个面积最大、远景较好的后备基地,仅阿尔善地区已探明石油储量就达上亿吨。河套盆地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石油总资源预计为5~10亿吨。鄂尔多斯盆地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天然气初步探明储量1000亿立方米以上。白云鄂博铁矿工业储量8.5亿吨;稀土储量达亿吨以上,占全国总储量的97.4%,超过国外稀土探明的总储量,为世界储量的80%,得天独厚的稀土资源为稀土工业的发展、建立具有国际意义的大型稀土基地提供了物质基础。巴盟狼山、白乃庙地区分布有铜、铅、锌、金等有色及贵金属矿产,其中狼山地区有色金属总储量达1300万吨,为有色冶金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盐碱硝化工矿产储量可观,巴盟狼山一带仅东升庙、炭窟口硫铁矿,探明储量即达3.1亿吨,为全国三大硫铁矿之一。锡盟、伊盟天然碱资源丰富,查干诺尔碱矿是国内最大的天然碱矿。此外,建材、非金属矿产亦极为丰富。已探明可供工业利用的高品位矿种有石灰岩、大理岩、石膏、石墨、耐火粘土、陶瓷粘土、玻璃用砂、铸型砂、高岭土等多种,分布集中,易于开采,为发展水泥、陶瓷、玻璃及新型建材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的能、矿资源,良好的地域组合,为本区域大规模发展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石油和化学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蒙中土地辽阔,现有耕地面积238.46万公顷,约占全区耕地面积的46%。气候较温和,大部分地区无霜期在120~140天;灌溉条件良好,黄河横贯其腹部820公里,年平均水量315亿立方米。河套平原、土默特平原为重要的商品农副产品基地,宣于发展糖食、油料、甜菜和蔬菜、瓜果生产。锡林郭勒等草原为世界著名的天然草原,草场总面积达4.5亿亩,有条件扩大优质牛、羊等饲养,增加毛、绒、皮、肉、乳等畜产品产量,为发展以农畜产品为原料的轻纺工业奠定了较雄厚的基础。此外,沿黄河两岸还有大量的平坦荒地,可作为今后城镇建设及工业发展的用地。

2.工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

内蒙古中部经济区是目前内蒙古的工业核心区,1993年其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建立起煤炭、电力、冶金、机械、石油、化工、建材、轻纺等工业部门。从总体上看,蒙中工业结构带有明显的资源开发型特点,符合区域的比较优势,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阻碍着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以重工业为主,但轻重工业关联度低

1993年内蒙古中部区轻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5.04%和64.96%,其中呼包伊地区重工业比重为67.17%,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993年全国重工业产值比重为65.5%),包头更是“超重型”的畸形结构,1993年其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83.65%,而轻工业的比重仅为16.3%。从霍夫曼系数来看(霍夫曼系数=轻工业产值/重工业产值),蒙中为0.5394,其中呼包伊为0.4888,包头为0.1949。

这种结构性缺陷,主要不在于与重工业相比,轻工业产值比重偏低,而主要在于产业间的关联度低,发展不协调。长期以来,尽管重工业一直占绝对优势地位,但是重工业对轻工业的渗透能力却很弱,超前发展的重工业并没有给本区轻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及设备。目前,在轻工业产值中以农牧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仍占到80%以上。轻工业过分依赖于农业,因而缺乏稳定发展的基础;同时因轻工业落后,使区域所需许多日用轻工业品不得不靠大量输入来解决。轻重工业发展不协调,给本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投入多、效益差、资金积累慢、就业容量小、调整难度大等一系列的问题。

2.2 工业结构单一,产品后续加工部门缺损

从总体上看,本区域以生产原材料及初级产品的部门为主,高附加价值的后续加工工业发展严重不足。包头是全区最大的重工业中心,1991年重工业产值中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的比重为3.83%和61.2%,而加工制造业所占比重只有34.19%,但加工制造业中又以初级产品加工部门为主。从部门内部来看,无论是原材料工业,还是加工制造业都存在着产品链短的问题。冶金、稀土、机械等主要部门均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如1993年包钢生产原钢308万吨、生铁291万吨、铁矿石761万吨,钢材仅为199万吨(约占原钢总产量的65%),其中重轨、工字钢等低附加值产品约占一半以上。生产铝锭7.2万吨,但铝材仅为0.3万吨。稀土工业则以生产稀土精矿和稀土化合物等初级产品为主,单一稀土产品所占比例很小,深加工产品更少。加工制造业生产的产品以零部件产品为主。包头是全区最大的机械制造工业中心,1989年机械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中,65.5%的产品为零部件,附机产品占22.5%,主机只占6.9%,而且主要是军工产品。这种状况至今仍未改变。

这种以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的结构是一种低层次、低效益的结构类型。因产业链短,加工转换能力不足,使本区蒙受了“双重价值”的流失。加之目前我国价格的严重扭曲,就更加强化了产业结构的低效益。据统计,内蒙古由于低价调出能源、原材料产品每年约有20多亿元利润流向区外。

此外,这种结构性的矛盾引起的低效益还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收入和国民经济的积累水平,并进一步影响地方经济实力和投资规模,而投资规模的大小又决定着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强弱。

2.3 没有形成实力雄厚、竞争能力强的主导工业部门

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虽然在本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部门因内部结构不合理,初级产品多,拳头产品少,能源原材料消费高,市场竞争能力弱等原因,致使两大部门经济效益低下,对本区经济辐射力及带动作用很小,目前尚不具备主导产业的功能和性质。如自治区规模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包头钢铁稀土公司,1993年其固定资产(原价合计541573万元)、工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三项指标均居全区第1位,但是其经济效益却落居后位,人均利税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在全区大中型企业中居第16位和35位。在全国十几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系统中,包钢的钢铁综合生产能力、产品种类规格及经济效益均处于落后地位。如,它的建设规模是鞍钢的1/2,但年利润却仅为鞍钢的1/9;职工人数与首钢接近,而年利润只是首钢的1/5(1989年资料)。全国闻名、装备一流的内蒙古一机厂、二机厂,1993年工业产值分别为102073万元和61008万元,居全区第3位和第8位。但是两个厂的效益都很低,其年利税总额分别为834万元和1079万元,在全区大中型企业的排序分别为64位和53位;人均利税322元和462元,排序为198位和206位。由此可见,因效益低下,钢铁、机械工业均不能发挥应有的强大综合波及效益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因而不具备主导产业的功能。

毛纺、糖等轻纺工业效益较好,但在本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不高,而且这类产业连锁效应较小,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驱动作用不大,因而也不具备主导产业作用。

稀土、煤炭、电力等部门目前正处于资源开发的初级阶段,在区域工业体系中比重较低(1993年煤炭工业产值仅7.9亿元),尚未形成强大的产业优势。化工和建材规模更小,也不具备优势。

3.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内蒙古中部区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应当是双重利益目标的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追求最佳经济效益,以利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又要配合国民经济全局的平衡和结构调整,尽量适应全国对本区域能源、原材料的需求,使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处于最有效的状态。从总体上看,这两个目标是统一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又有一定矛盾。主要表现在:从全国整体利益出发,按照国民经济宏观布局的要求和本地区的资源优势,蒙中应当加快能源、原材料工业发展的步伐,并将它们作为主导产业和战略产业加以扶植;但是,如果按照目前区域工业结构中所存在的缺陷以及价格体系和利益分配格局,则应发展价高利大的加工工业,并提高投资省、见效快、收益好的轻纺工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既要改变轻工业过于薄弱的局面,同时又要保持本区超前实现重工业化这一优势。所以,在调整蒙中产业结构时,应摒弃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而代之以亦此亦彼的协调选择,寻求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区间,把握适宜的倾斜度,既充分考虑到全国总体战略的布局,又照顾到地方利益。即服务全国与兴区富民两者不可偏废。为此,在进行蒙中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时,应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3.1 转变开发战略。尽管蒙中要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满足全国日益增长的需求,但同时还应当布局或加强一些一般性加工工业和新兴工业部门。要由过去对自然资源的单纯开发、生产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转向资源开发与适度加工增殖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战略,变单一的原材料、初级产品输出为原料、制成品混合输出。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资源的加工转换要适度,不能超越经济发展阶段,并要防止出现产业结构趋同,降低资源的宏观配置效益。

3.2 促使工业部门多元化。今后,应当在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中选择那些能承担区域专业化分工任务,又能以其强大的经济规模和连锁效应来驱动蒙中经济发展的部门为主导工业部门;并相应发展为主导工业部门直接或间接服务的协作配套部门,使它们与主导工业部门在建设时序上相衔接,在增长速度和发展规模上相协调。此外,还应发展满足主导工业部门和协作配套部门建设需要的基础工业部门。由这些工业部门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有序、高效、协调的工业生产系统。

3.3 优化产品结构。从发展优势产品入手,通过产品链的正向带动和逆向促进,实现工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落实到产品结构。以深加工、高质量、多品种为目标的产品结构调整是全面提高蒙中区域结构性效益的有效途径。为此,要抓好以名优产品和具有潜在优势产品为中心的经济联合,发展优势产业集团,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扩大市场覆盖面,形成强有力的拳头产品。

3.4 优化地区结构。根据蒙中区域开发现状,今后其工业布局的进一步展开应采取点轴模式。因为点轴开发是一种地带开发,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要大于单纯的点状开发。点轴开发在空间结构上是点与线的结合,基本上呈现出一种立体结构和网络态势。它一方面可以转换本区域城乡二元结构,另一方面,可促使整个区域向经济网络系统发展。因此,点轴开发是本区域最有效的空间组织形式。

实施点轴开发的基本思路是:以交通便利、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的沿黄河地带为主轴,其中以呼、包二市为一级开发据点,以达拉特旗和托县为二级开发据点;通过强化一级据点,发展建设二级据点,来增强沿黄开发轴的实力,扩大轴线的辐射范围,从而带动南北区域开发。同时要加快二级轴线的建设,在建设大准、神朔线和改造包神、集通线的同时,要尽早建设呼准线,以此促进东胜、准格尔煤炭基地的建设及区域资源的开发。

地域分工的格局大体为:呼和浩特市在工业发展上,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其轻型结构的特点与优势,以食品、纺织、服装、皮革毛制品、电子等部门为主,适当发展石油加工、化学、轻型机械等部门。包头工业发展应继续保持和发挥其重型结构的特色与优势,要以钢铁、稀土有色冶金和机械工业为重点,配套发展电力、化工、建材及轻纺工业部门。东胜、准格尔要加快优质动力用煤的开采和出口。达拉特旗应以电力工业为主,今后还可发展铁合金等高耗能工业,并利用煤渣发展建材工业。

4.主导工业的选择

4.1 蒙中主导工业选择的基准和原则

蒙中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应该是正确选择主导工业,并以此为主体建立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主导产业选择标准是日本经济学家莜原三代平提出的“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基准”和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提出的“产业关联基准”。这三条基准在确定一个国家的主导产业的实践中曾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区域毕竟不同于国家,不宜简单套用这些基准来选择主导产业,而应对这些基准进行修正和细化。蒙中主导工业选择还应从区情出发,可以考虑采用以下原则:

(1)区域分工原则。本区域的主导工业发展的方向应符合国家分工战略的安排和需求。

(2)资源优势原则。选择主导工业时应从充分发挥地区优势资源出发,选择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地区资源,最易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产业作为主导部门。

(3)市场潜力原则。主导产业发展规模主要取决于外部市场容量,其产品不仅在当前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而且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需求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4)产业关联原则。它要求主导产业有较大的波及效应,通过前向、后向和旁侧连锁效应,形成优势产业群体,并带动基础设施及其它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活动的高涨。

(5)产业优势原则。主导产业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应当有较大的产业优势。这包括:较大的规模,较高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的技术进步速度和较高的经济效益等。

此外,经济增长是主导产业部门依次更替的结果,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要求有不同的主导产业。因此,主导产业的选择不仅要立足于当前的比较优势,而且还应着眼于未来,考虑到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扶持、培育将来具有优势的产业—潜导产业。除了要有动态的观点外,主导产业的选择还应考虑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现实矛盾——资金不足、运输紧张、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的制约。

4.2 蒙中主导工业选择的总体构想

根据前述原则和基准,蒙中的工业结构应为多元主导型。也就是说蒙中的主导工业群应包括三大类:一是满足国民经济需要,支持全国产业结构协调化,并为区域自身发展积累后劲的能、矿工业。二是有相当基础,通过结构调整和内涵式发展而得到加强的重型加工制造业。三是建立在对区内农牧业优势资源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基础上的轻工业。可选择以下部门作为蒙中主导产业群系列:

(1)煤炭电力主导产业群:包括煤炭采选→炼焦,煤气及煤制成品→电力蒸汽热水供应业。

(2)冶金工业主导产业群:包括黑色金属、稀土矿采选→冶炼→压延→制品业。

(3)以农牧业为基础的轻纺工业群:包括毛纺工业、食品、饮料、烟草制造业。

(4)机械工业主导产业群:包括通用机械、重型运输机械、矿山机械、电力机械和农用机械制造业。

上述四大主导产业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并且是彼此不可代替的。其中的煤炭电力、冶金工业是能源、原材料的提供者,将是支持自身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协调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全国具有相对优势的支柱部门;机械加工将是使区域产业结构向高层次转换的主导力量。目前虽不具有优势,但有前途,是今后需要扶持发展的潜导部门;轻纺加工是支持内蒙古脱贫富民、使地区收入增长的主导力量。这些彼此不可代替的作用,决定了本地区今后应将这四大产业群共同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但是在时序安排上应该是:近期将煤炭电力、黑色冶金、轻纺作为重点,同时扶持机械加工和稀土工业;远期,可转向以电力、稀土有色冶金、机械加工为主,当然食品、纺织仍占相当比重。

收稿日期:1996.8.16

标签:;  ;  ;  ;  ;  ;  ;  ;  ;  

内蒙古中部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构想_轻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