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部分常住老年人积极老化现状及影响因素论文

上海市部分常住老年人积极老化现状及影响因素

曹文婷1曾长娟2

(1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上海 201318;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摘 要〕 目的 探讨上海市部分老年人积极老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积极老化测评问卷、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量表对215名上海市常住老人的老化现状、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老人积极老化水平处于中等水平(77.60±11.59)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2.45±11.23)分,低于常模。积极应对均分为(1.73±0.35)分,消极应对均分为(1.80±0.57)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家庭氛围满意度、健康状况、文化程度、消极应对是积极老化的影响因素,可以解释积极老化全部变异58.75%。结论 积极老化的实现有待于从引导积极参与、改善家庭氛围、提高医疗服务等方面逐步推进。

〔关键词〕 积极老化;社会支持;应对方式

积极老化是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关注老年人积极的心理品质,鼓励老年人有意识地面对自己老化事实,转变观念,引导老人能够健康、积极主动地适应生活,建立一种充满生机的老年生活〔1,2〕。本研究旨在了解上海部分常住老年人积极老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易非把头埋在枕头上,想了半分钟,说:“那个小房,可以给他们的……我也没做书房,反正看书写稿也是在飘窗上将就……”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方便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某几个社区的老年人,纳入标准:年龄>65周岁;在上海连续居住时间>6个月;生活基本自理。排除标准:严重躯体疾病、晚期癌症或精神疾患者。调研人员经统一培训,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由社区居委会统一组织社区老年人参加问卷调查,填写困难的老人由调研人员一一询问,帮助填写,问卷当场回收,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15份。

1 .2 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婚姻状况、子女个数、医疗保险、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满意度、宗教信仰、个性性格、生活习惯等,共计12个条目。②积极老龄化测评问卷〔3〕包含四个维度:身体活力、生活满意、家庭支持、积极参与,共计21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明显不符合、有些不符合、介于中间、有些符合、明显符合依次计分为1、2、3、4、5分,得分越高表明积极老龄化水平越高。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总体内部Cronbach α系数为0.894,分半信度为0.790,且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数符合模型拟合条件,结构效度良好。③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Cronbach α系数为0.89,共计10个条目,包含3个维度:客观支持(3条目)、主观支持(4条目)和对社会支持利用度(3条目)。量表第1、2、3、4、8、9、10条目为单选题,按选项分别计1、2、3、4分。条目5为分别从夫妻(恋人)、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其他成员获得家庭支持,每项从无到全力支持分别计1~4分。第6、7条如回答“无任何来源”则计0分,回答“下列来源”者,有几个来源就计几分条目计分为0~4分,分数越高代表社会支持度越高〔4〕。④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采用自评式,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从“不采取”到“经常采取”,分别计0~3分。量表共计20个条目,2个维度,1~12条目是积极应对,13~20为消极应对。量表的内部Cronbach α系数为0.90。

1 .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 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阎永兴等[29]在分析促销预期、感知价值和品牌忠诚度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时发现,促销预期对感知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智慧城市建设中公众预期主要体现在可靠性预期与满足需要性预期两个方面,市民感知价值越高,越能满足市民的需求,从而提高公众预期。因此,提出以下理论假设:

2 结 果

2 .4 上海市部分常住老年人积极老化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氛围满意度、健康状况、社交活动频率老人的积极老化测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见表3。

相关研究小组认为应对不仅仅是消除或减弱应激源,不仅是健康或适应性的应对,它是人们在面对应激源下的任何预防、消除或减弱应激源的努力,这种努力包括健康的、不健康的,有意识的及无意识的,人们寻求一种以最小的痛苦方式来承受应激源给予的影响〔8〕。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应对方式的选择是与其人格特质及个体差异与应急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老人在面对逐渐老化过程,自我激发形成自身的应对方式,这种应对方式可以简单的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消极应对方式中“接受现实”、“忘记烦恼”、“自我安慰”这些虽然归为“消极应对”,但是却能帮助老人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具有抗打击作用。心理学者认为无论积极应对还是消极应对都是有价值的,都是老人面对老化过程心理、身体的一种应激反应。在老化过程中,我们应当考虑如何帮助老人理解老化过程,排遣不良情绪、提升老人的社会技能。

2 .7 上海市部分常住老人积极老化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积极老化的总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和相关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及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共计10个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其中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家庭氛围满意度、健康状况、文化程度、消极应对是积极老化的影响因素,可以解释积极老化全部变异的58.75%,对回归模型统计学检检验,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 =12.14,P <0.01)。见表4。

2 .1 上海市部分常住老年人积极老化测评得分 在积极老化问卷中,积极老化总分为(77.60±11.59)分,其中各维度均分由高到低排序为:生活满意维度(3.85±0.48)分、身体活力维度(3.78±0.62)分、积极参与维度(3.58±0.75)分、家庭支持维度(3.34±0.83)分。

表1 上海市部分常住老年人社会支持 各维度得分情况

表2 老人样本群的应对方式与常模比较

表3 上海市部分老人积极老化影响因素的 单因素分析

2 .5 社会支持与积极老化的相关分析 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积极老化的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 =0.575、0.620、0.545、0.600,P 均<0.05)。

在积极老化过程中,老人的身体活力、积极心理状态、家庭支持及社会活动的参与度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积极老化的过程〔5〕。本调查显示老人积极老化测评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老人对生活的满意度得分最高,其次是身体的活力和积极参与维度,而家庭支持得分最低。文献显示有着良好家庭支持的老人,在积极老化过程中能更好地完成自身的老化过程,有助于减少老人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促进疾病的康复,在老人面对疾病折磨、孤单寂寞时家庭支持能给予良好的情感寄托,可以使老人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6〕。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家庭结构改变,出现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他们缺乏家庭关爱,影响老人积极心理建设,导致老人积极老化水平较低。社会支持是指通过社会互动关系所能获得的支持和帮助,能够缓解精神紧张、减轻心理应激,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7〕。面对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我们应当在家庭支持不足的情况下,积极思考如何提供社会支持,帮助老人积极面对老化过程。

2 .3 上海市部分常住老年人应对方式与常模比较 消极应对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积极应对得分低于常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对于高频隔离DC/DC变换器,在对低压侧输出的直流电压与其参考值进行对比时,可以通过对PI调节器的有效调节得出最佳的DC/DC变换器的高低压侧调制波移相角。首先,确定调制系数与交流电压的频率变化状况,然后将抵押侧进行派克反变换,之后再进行克拉克反变换,最终得出高压侧H桥的桥臂调制波U a、U b以及低压侧的H桥的桥臂调制波U′a、U′b,其中,2 个 U a、U b桥臂与 U′a、U′b桥臂之间的相角达到120°,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柔性直流潮流控制器能够在电力供应中发挥出最大价值,详细示意图如图3所示。

从理性的视角分析,日本之所以脱亚入欧,就在于最终选择了欧洲的进步主义历史观,坚持以“西洋文明为标准”,并将其视为“世界通论”。[8]P9实际上,进步主义为世界构建了一个崭新的“时空结构”,而且该时空并非抽象的,而是通过强大的理性分析来加固、维持、创新和持续的。从科学的视角分析,可以用一个典型的知识案例予以说明。西方经济学通过科学主义学术范式,构建起一个与西方“现代文明”紧密关联、彼此匹配的学科体系,这是从科学的视角证明人类进步观念的确立。西方文明发展演进逻辑本身是一个有机体系,它依赖于资本主义的强大物质力量,同时又继承了其传统的“神学成分”和“优秀传统”,从而使人越来越从属于物质。

表4 上海市部分常住老人积极老化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2 .6 应对方式与积极老化的相关性分析 将积极应对与积极老化呈显著正相关(r =0.58,P <0.01),消极应对与积极老化呈负相关(r =-0.53,P <0.01)。

2 .2 上海市部分常住老年人社会支持测评得分 社会支持总分低于常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健康人群得分为(34.56±3.73)分,P >0.05〕。见表1。

文献显示积极老化与应激源刺激、成熟防御机制、烟酒控制、身体运动、受教育程度、社会阶层、社会保障、家庭满意度等因素相关〔9〕。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氛围越好,社会支持利用越高、老人的积极老化水平越高;老人的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状况越好,其积极老化水平越高。消极应对方式越多,其积极老化水平越低。其中家庭氛围是影响老人积极老化最重要的因素,可能与中国较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相关,大部分的老人仍旧偏向于居家养老,年迈的老人十分渴望获得子女的关注和孝顺,这种需求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照顾,甚至成为老人晚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心理需求。老年夫妇关系是否融洽,子女是否孝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人的积极老化水平。李成福等〔10〕研究显示有配偶比单身老人寿命要长,失去伴侣的生活事件对老人的打击十分剧烈。

CNN的输出Y(标签值)为下一时间片内多节点间组成区域内各节点间连接状态的组合,每种组合对应唯一一个状态编号,如式(3)所示.

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与积极老化也存在较为显著的影响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能自控,更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减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研究显示受教育程度低的老人在嗜酒、抽烟的概率上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的2倍,体重超标的概率更是高达3倍以上〔5〕

社会支持利用是指个人是否愿意接受来自他人客观或主观方面的支持,也是积极老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部分老人由于伴随生理功能退化,如视力、听力下降,行动不便或抑郁、焦虑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知度较低,对社会支持资源的利用度不够。

提升积极老化水平建议:①鼓励老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增强自身价值感。积极老龄化认为老人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资源,创造环境使老人健康、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尽可能发挥最大效益,包括虚弱、残疾和需要照料的老人,提高他们适应生活的能力和生活质量。Shenfil〔11〕通过对9个国家老年人的研究提出老年社区的建立有助于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我国老人社区总体参与率较低,参与的形式不够丰富、程度不深,缺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责任感,应当鼓励老人根据自身的优势和潜力,组建自己的兴趣团体、互助组织,帮助构建老人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平台。如文献报道由社区老人建立参与式互助小组,组成“高血压慢友小组”;也可以根据兴趣组成健身小组,如“太极拳小组”、“禅悦瑜伽班”等〔12〕。老人可以通过从事一些活动代替其退休后缺失的社会角色,发挥余热,增强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心理健康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②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加大亲子、家庭支持 Carstensen〔13〕提出的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更加注重人际交往的情感功能,倾向于保持和增进与他认为十分重要的人的交往。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个人的社会网络是由家人到亲戚朋友由内向外伸展的,关系也是由亲而疏,因而老人的主要情感支持来源于家庭。成年子女对老人的支持行为和孝顺期待对老人积极老化的预测作用显著,对老人的积极心理具有很大影响。但是由于中国家庭小型化及空巢家庭的出现,子女陪伴老人越来越少,导致老人在家庭中家长角色扮演缺失,与子女的互动沟通越来越少,不利于老人晚年的心理健康。中国自古讲究一个“孝”字,现代社会的发展不能摒弃优良传统,年老的父母非常渴望儿女孝顺,并且这种渴望是否满足成为老人晚年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需求,因此加大亲子支持、家庭支持对促进积极老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孝”为荣,积极践行。③关注老人身体健康,构建社区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养老与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拓展的社区医疗服务内容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2018年起上海逐步实行《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年满60周岁的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可申请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评估等级为二至六级的失能老人,由定点护理服务机构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并按规定结算护理费用〔14〕。这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提供相应的生活及医疗护理服务,政府予以相应的经济补贴,老人只需承担很少一部分经济负担,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家人照顾老人的成本,不用反复往返医院。

4 参考文献

1 付雪连,苏银利.积极老化理论及实践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7;32(21):14-7.

2 刘曦.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积极老龄化〔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198.

3 胡敏,苗元江.老年人积极老化测评问卷编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6(1):101-3.

4 刘继文,李富业,连玉龙.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1):1-3.

5 苗元江,胡敏,高红英.积极老化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915-8.

6 胡敏.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测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7 冀云,李进伟.中国老年人社会支持与老化态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7):852-8.

8 叶一舵,申艳娥.应对及应对方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2;25(6):755-6.

9 刘雪萍.成功老化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34(2):249-56

10 李成福,王海涛,王勇,等.婚姻对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影响的多状态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8;61(6):40-6.

11 Shenfil S.Pathways to positive aging:a program to build an aging-friendly community〔J〕.J Am Soc Aging,2009;(33):82-4.

12 官珉月.积极老化视域下社区文化养老方式探究-以武汉市中华路街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5;22(2):57-60,67.

13 Carstensen LL.Motivation for social contact across the life span:a theoty of socio emotional selectivity. In: Jacobs JE,ed. Nebraska symposium on the motivation〔M〕.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93:209-54.

14 沪府发〔2017〕97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修订后的《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的通知〔Z〕.2018-01-18.

〔中图分类号〕 C9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2019)10-2538-04;

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9.10.074

基金项目: 2017年上海健康医学院种子基金立项项目(HMSF-17-11-006)

通信作者: 曾长娟(1987-),女,硕士,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专科护理研究。

第一作者: 曹文婷(1987-),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健康照护研究。

〔2018-11-15修回〕

(编辑 杜娟)

标签:;  ;  ;  ;  ;  

上海市部分常住老年人积极老化现状及影响因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