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众传媒主体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_大众传媒论文

提高大众传媒主体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_大众传媒论文

提高大众传媒主体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体论文,大众传媒论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众传媒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总体上发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和作用。然而,也有部分大众传媒产生了某些消极影响,这是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因此,正视存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概而言之,当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的大众传媒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主要表现为:以“洋”为荣、以“俗”为雅(视粗俗为美、为大众化)、以“色”为美、以“陈腐”为新奇、以“暴力”为强悍、以“假”为真,等等,对这些现象我们应如何看待呢?

从社会环境和传播主体看,造成大众传媒负面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因素:

其一,市场经济对文化的渗透导致某些文化产品生产者价值观扭曲,将追求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视作唯一目的。例如,有的人认为,既然经济建设是中心,精神生产就应围绕、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一些文化垃圾虽然有碍精神文明建设,但它们的刺激性、吸引力对招商引资、繁荣经济有作用,因而社会值得为此付出一定代价;有的人则认为社会需求是市场经济的出发点,一些文化垃圾是经济发展中适应社会需求而出现的自然现象,有需求必然要有供给,所以文化垃圾难以清除;还有的人认为,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产品生产受商品价值规律的支配,文化产品亦不能避免。因此,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文化产品的完全商品化是必由之路,如此等等。这些观点尽管形态各异,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只讲经济利益而无视社会整体效益,其消极后果不言自明。以那些极其庸俗甚至下流、荒诞的题材为主题的作品,满足、迎合了社会上一些人贪婪、放纵及其他最低级的本能,并因此导致创作、出版、印制上的浅尝辄止、粗制滥造,从而带来了文化垃圾的泛滥。更有甚者,一些胸无点墨甚至大字不识之辈,眼见这类文化垃圾有利可图,便置道德、法律于不顾,或借梯上楼当“文明刀剪手”,制作“文化拼盘”;或盗版制作淫秽光盘,编写淫秽书刊……这类糟粕通过数以万计的报刊杂志、地方电台、电视等传媒,影响着人们的欣赏趣味;反过来,一些人被强化了的消极、颓废、庸俗的欣赏趣味,又刺激其生产者们泡制、生产出更多的文化垃圾。这样,文化垃圾生产与消费的恶性循环,便通过大众传媒严重危害着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

其二,不分良莠,将西方文化观视作文化繁荣的济世良策。改革开放带来了文化的繁荣,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对我们过去的文化发展历程进行反思。但有些文化产品生产者受西方资产阶级文化观影响,以“文化反思”为名,打着“价值中立”的旗号,一方面极力“反传统”、“反主流”,另一方面则引进、贩卖西方文化垃圾;一些生产者以艺术要写“真”、写“实”为由,让色情充斥笔端,跃然纸上。这些内容庸俗、格调低下的文化产品通过一些大众传媒迅速辐射,形成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负面冲击。

大众传媒主体的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否健康发展,因此,提高大众传媒主体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由此着眼,笔者认为应从下列几方面提高其素质:

一、政治素质要求:树立正确的传播观

大众传媒传播的各种信息,无非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方面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些信息(尤其是文化信息)在向人们灌输知识的同时,还倡导着社会的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舆论,并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举止,乃至于人格形成。大众传媒的这种功能表明,传播主体有无正确的传播观,直接决定着大众传媒的导向并由此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影响。树立正确的传播观,要求传播主体把握好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正确处理大众传媒在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方面的关系。

弘扬主旋律,即反映所处时代、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体现这一主流的时代精神。提倡多样化,即在反映时代主流和时代精神时,力争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做到百花齐放。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是坚持大众传媒的党性与人民性、政治与文化统一的具体体现,是坚持文化产品的正确方向与文艺创作的广阔道路统一的具体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大众传媒发挥其多样性功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是,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对大众传媒的作用又表明,大众传媒只有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统一,才能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两者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于:一方面,多样化必须以主旋律为核心,要表现主旋律,这是由我国大众传媒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因此,大众传媒在通过传播丰富多采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信息来满足群众的娱乐、消闲等精神需求时,还必须强调理想、倡导正义,关注社会政治、意识形态。这就是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指出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现实生活里一些大众传媒出现的不良倾向,更加证明在文化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的大潮中,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一方面要划清“多样化”与“多元化”的界限,明确提倡多样化并不等于消解、淡化、回避甚至抛弃弘扬主旋律,更不等于放纵、鼓励那些内容陈腐庸俗、格调低下的文化垃圾通过大众传媒传播到整个社会。在这个问题上,必须防止以“多样化”、“群众需要”、“民众呼声”为借口,把大众传媒降格为纯商业化的信息传播手段。另一方面,弘扬主旋律又必须以多样化为基础,通过多样化表现主旋律,这是由我国大众传媒的人民性决定的。因此,大众传媒所反映和体现的时代精神必须以能够真实反映民众创造社会主义新生活的丰富内容和各具特色的业绩、智慧、经验,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体现他们的意志、愿望,满足他们的需求为基础。正是社会生活的多姿多采、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要求大众传媒以多样化的题材、内容、形式、风格来体现时代精神。为此,要划清“主旋律”与“划一论”的界限,明确弘扬主旋律并不等于忽视、反对甚至取代多样化,把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和大众传媒功能限定在某一特定的范围、层次、领域。在这个问题上,必须防止以“主旋律”为幌子,用新的“假大空”、“高大全”来扼杀百花齐放,变娱乐、趣味、消遣为呆板、生硬的政治说教,使大众传媒重新沦为纯政治宣传的附属品。

二、道德素质要求: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大众传媒的传播主体,是社会的精神产品生产者,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活动对国家、民族乃至社会进步、世道人心等等整体利益负有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通过传播健康、积极、文明的文化信息去塑造理想人格、净化人们心灵,应是传播主体的天职,为此,需要传播主体自觉进入“社会良知”的角色,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要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播主体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为此,应把握好以下几点:1、增强道德责任感, 正确处理传播事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果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大众传媒传播或输送的文化产品,无疑具有商品属性。但这只是文化产品的表层属性。文化产品还内含着深层属性,即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境界。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大众传媒传播主体应该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增强道德责任感,在选择、传播信息时,必须同时考虑和关注其社会效果、社会作用,把传播活动的经济效益视为扩大其社会影响的重要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2、提高道德自律性,摆正生存需要与追求崇高理想的位置。传播主体为了“生存需要”,他们有权获取合法的利益。但传播主体作为社会精神产品生产者,应有较高的人生境界。为此,传播主体必须提高道德自律性,从现实思考未来,从眼前虑及长远,从个人关注社会,不断提升自己的需求层次和精神境界,使自己的传播活动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力。

三、文化素质要求:成为传播美的使者

种种不良的传播信息之所以能够在一些大众传媒中滋生蔓延,与某些传播主体审美格调低下、艺术素质不高有直接的联系。因此要提高传播主体的审美素质,并处理好这些关系:1、 正确处理现实的立足点与着眼点的关系。传播信息源于现实,传播主体只有立足于现实才能反映现实。然而这种反映不应是亦步亦趋地片面追随现实。因为现实生活总是美丑并存的。由于美的事物对人们心理感受的愉悦、灵魂的净化、情操的陶冶、精神的振奋有着独特的作用,因而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应当具有美学的价值,传播主体亦负有传播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使命。在选择传播信息时,要具有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操,立足现实但不拘泥现实,将着眼点置于弘扬、宣传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即使对丑恶事物,也应通过对其揭露和鞭挞,注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礼赞,从而激发人们憎丑爱美的情感,促使他们为消灭丑恶而斗争,而不是相反。2、提高文化品位,变俗为雅。大众传媒传播的文化信息,多数因其通俗化、大众化特征而具有较强的抚慰和寓教于乐的功能。但是,这类文化信息的内涵较浅,本质上是缺乏严格意义的美学价值的商业文化。因此,传播主体在传播这类文化信息时,应当以高雅、严肃文化提供的价值、意义、伦理、信念、理想为其精神依托,并将这种精神内涵注入其中,使这类文化信息真正成为能使人们的感官与心灵合为一体的精神食粮。

标签:;  ;  ;  

提高大众传媒主体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_大众传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