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格效应对阅读教学的启示论文

空格效应对阅读教学的启示论文

空格效应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白学军/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阅读句子时的眼动研究

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人们从外界接收的各种信息中大约70%~8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有时眼睛可以传递语言不能传递的信息。眼睛是完整的成像光学系统,同时又是目视光学系统的接收器,可以看成是整个光学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眼睛最外面是角膜,然后通过眼睛的瞳孔来控制光的入射量,再通过晶状体、玻璃体等光的通道,最后到达视网膜。视网膜是一个光电转换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信息被获取,形成视觉。

乌云其木格:这个问题和上面的一个问题有的已经包括在里面了,所以回答的时候重复的部分可以从略。请水利部陈雷同志回答。

我们的眼睛长在大脑前面,可视的范围有限。当我们的眼睛往左移动时,左边的视野范围大,眼睛往右移动时,右边的视野范围大。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我们没有长后眼,也没有长天眼,这就有了观察不到的地方。

心理学家通过考察人的眼球运动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通过分析记录到的眼动数据来探讨眼动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眼动仪的问世为心理学家利用眼动技术探索人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视觉信息加工机制,观察其与心理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有效工具。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睛,可以捕捉很多信息。如果一个人故意把眼睛挡住,那就要提防了。

观察自闭症的孩子和正常的孩子注视画面时,我们可以发现,正常的孩子看人时,注视点在两个眼睛之间的位置;自闭症的孩子看人时,注视点在人的下巴那个位置。就是说自闭症的孩子跟正常的孩子看人时区别非常大。正常的孩子注视人眼睛的次数比较多,自闭症的孩子注视眼睛的次数比较少。现在临床上一个孩子注视人眼次数的多少已成为判断是不是自闭症的一个标准。

中文阅读中词空格效应的研究。 中文没有空格,那么能不能通过空格促进我们的中文阅读呢?我们有汉语字典,也有汉语词典,于是我们做出假设:如果空格能促进汉语阅读,那么空格条件的阅读速度应快于无空格条件;如果汉语阅读的基本单元是字,那么字条件的阅读速度应快于词条件下的阅读速度;如果汉语阅读的基本单元是词,那么词条件的阅读速度应快于字条件下的阅读速度;非词空格将会干扰阅读过程。

空格对阅读的影响

滑塌浊积扇有内扇、中扇和外扇之分,它们在平面和剖面上都是共生的。对亚相进一步划分,对于含油性研究和油气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研究告诉我们,对于已经习惯了阅读的中国人来讲,词空格的效应没有显示出来。这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没有空格的阅读,加入空格之后,对于词切分效果来讲,无空格的词切分效果差一些,词空格的切分效果好一些。于是我们又做了一个实验。如果把熟悉性降低,让它一样变化,这个词切分效果会怎么样呢?我们选择了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做这个实验(因为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有限,很难设计实验材料)。结果发现,加词空格之后,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我们根据学生的语文成绩,分阅读能力较好和较差两个组。结果发现:阅读能力较好跟阅读能力较差的孩子受干扰的程度完全不一样。阅读能力较差的孩子,在非词空格条件下,阅读时间显著增长;词空格条件下,阅读能力较差的孩子明显受益。

我们在其他语言里面发现这样一个情况,把有空格的语言空格删除之后,再加上空格,这句话就特别容易懂,比如:

IfyouhadlivedinChinaforseveralyears,whatwoulditfeelliketomovebacktoyourhomecountry?

我们课题组以大学生为被试做了一个实验,用眼动仪记录他们的阅读过程。实验的材料是在右边设置正常无空格、字空格、词空格、非词空格四种不同的条件。结果发现,正常无空格和词空格阅读所用的时间比较接近,但是字空格和非词空格阅读时所用的时间明显比正常无空格和词空格要多。此研究投给了美国实验心理学杂志,审稿人说有一个变量没有控制住,字空格条件和非词空格条件下阅读时间长。但实验材料中,字空格条件下的句子比无空格条件下的句子长了一倍,那么是否是句子长度导致的无关因素影响了实验结果呢?是否可以在句子等长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呢?

大家体会一下这句话:武汉市长江大桥。汉字不变,第一种断法是:武汉 市长 江大桥。第二种方法是:武汉市 长江 大桥。字没变,意思完全不一样。在古代还流传着这么一个句子: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一种断法是: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一种断法是: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不同的断法,句子的意思完全不同。这就是我们汉语比较有意思的地方。

在原有的大学生服务平台上如Q Q、微信中融入学科特色,搭建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建立集学生管理与创新创业孵化于一体的网络信息平台。在这个创新创业网络服务平台上,包括信息公告栏、项目一览栏、在线学习栏、辅导咨询栏、优秀项目库、学生创意栏、反馈栏等模块。建立监督和考评机制,促进其健康成长。

字词切分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支点

由于同一块肉脯的不同位置存在色泽差异。因此,测色前均将肉脯研磨成粉并混匀,使测量更加准确。每组样品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If you had lived in China for several years,what would it feel like to move back to your home country?

于是我们又做了一个实验,用阴影的方式保证句子等长,其他条件不变。结果与前面的完全相同。就是说,在句子等长的条件下,字空格和非词空格阅读所用的时间显著比正常无空格和词空格的要差,而正常无空格和词空格之间差异不显著。

实验表明,英语文本中删除词空格,影响词汇识别和眼跳计划。泰语文本中插入词空格能促进词汇识别,但不影响眼跳计划。对日语文本来说,平假名文本中插入词空格可以促进词汇识别,但影响眼跳计划;混合文本中插入词空格,词汇识别和眼跳计划均未受到影响。

在我们阅读的语言里,有的语言是有词空格的,如英语。我们用电脑时,电脑上有一个最长的键就是空格键。因为如果输入英语时没有空格,英语单词读起来就非常难。汉语是没有空格的语言。研究发现,有词空格的语言,删除词间空格会干扰阅读,无词空格的语言插入词间空格会促进阅读。这就是空格效应。

词空格对于不同语言环境的学生新词学习的影响。 为了显示效应的稳定性,我们选取了英语、韩语、日语、泰语四种母语的留学生做被试。实验材料不变。四种语言中英语、韩语是有空格的语言,日语和泰语是没有空格的语言。在新词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以英国留学生为被试。实验发现,加了空格之后,他们的学习方式跟我们小学低年级学生学新词的方式一样,词空格对他会起促进作用,并且效益一直能延续到测试阶段。而对我们大学生来讲,学新词时学习阶段的促进作用明显存在,但到了测试阶段这个效应就没有了。

对此,我们提出是不是阅读习惯的问题,比如小学生如果一年级开始学习时,用的就是词空格的形式,此时再进行测试没有词空格的阅读,是不是会影响他的阅读成绩和阅读习惯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找了新疆的维吾尔族学生。维语的阅读是从右向左,我们做实验的时候就把句子从右往左写给维吾尔族的学生。还是无空格、字空格、词空格、非词空格4种条件。一开始发现效果特别差,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发现词空格的效益仍然存在,但字空格效益已不存在。北京语言大学一位教外国留学生学汉语的教授,他给留学生教了二三十年的汉语,他在教学实践中把教材进行改动,不再教字,而是教词,结果留学生反映他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那么新词阅读会不会也有这个作用呢?我们在有空格和无空格的条件下,字位置频率有一致、平衡、不一致三种情况。通过有空格和无空格的阶段学习,然后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词空格在新词学习阶段有促进作用,字位置频率在学习和测试阶段都有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学生”这个词,由“学”和“生”两个字构成,“学”放在词首跟放在词尾,效果不一样,会影响学生学的过程。

词空格对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对于刚学习阅读的学生来说,明确哪些字构成词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越是阅读水平低的学生,越要在教学中注意其词的切分能力的培养。

本研究中的所有手术均由一名高年资医生主刀完成。采用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先取一侧侧卧位,标记出股骨、挛缩带的位置及两个入路的位置(见图1)。

基于上面的研究,我们认为,在中文阅读教学时,对于刚学习阅读的学生来讲,哪些字构成词、哪些词构成句子,这是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讲清楚的。也就是说,一开始应该教词而不是教字。如果这个观念不变,对于学习阅读来讲会起到干扰作用。同时,对于阅读水平较低的孩子来讲,阅读中存在的困难可能有很多,但是一个最基本的困难就是哪些字构成词,这个能力必须教给孩子。也就是说,字词切分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支点。

标签:;  

空格效应对阅读教学的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