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在社区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陈艳芳,罗江洪

陈艳芳 罗江洪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14000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在社区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2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后实施不同管理和预防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高血压护理方案,实验组实施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管理前后患者血压水平的变化,并对比疗效。结果 分级管理干预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干预前下降,但实验组下降更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在社区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其应用明显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分级管理;预防措施;社区高血压;应用效果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是临床上诱发相关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已经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目前高血压也出现年轻化的倾向,这跟长期工作压力、饮食和运动等方面因素相关[1]。社区高血压治疗过程中,护理管理措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在社区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2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为46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0例;学历水平包括大专5例、高中18例、初中15例、小学8例。年龄45岁~75岁,平均年龄(58.63±11.63)岁;体重49kg~80kg,平均体重(60.83±12.92)kg;高血压病程1年~10年,平均病程(5.85±1.24)年。实验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学历水平包括大专5例、高中18例、初中14例、小学9例。年龄43岁~75岁,平均年龄(58.74±11.74)岁;体重49kg~80kg,平均体重(60.63±12.12)kg;高血压病程1年~12年,平均病程(5.74±1.09)年。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体重和平均病程、学历水平等差异不大,可比性高。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高血压护理方案,不区分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情况,实施笼统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膳食指导、运动指导、生活习惯指导、用药指导等措施。

实验组实施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①一级管理。I级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较少,因此每三个月实施一次随访,随访内容主要是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并给予健康教育或非药物护理措施。干预3-6个月后病情无改善患者根据其严重程度实施药物治疗。②二级管理。对于I级高血压患者且伴随相应危险因素1-2个、II级高血压患者且伴随危险因素≤2个的患者每2个月进行一次随访,主要内容是监测病情发展程度,对其实施有目的性的规范治疗指导。③三级管理。对于I级、II级高血压患者且伴随相应危险因素≥3个、III级高血压的患者无论有无危险因素每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加强对其治疗情况的掌握,并对药物不良现象进行观察,评估靶器官损害程度,干预目标为降低血压水平。

1.3评价指标

在实施一年后,对两组的血压水平进行监测,并发放调查问卷给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评分,分数为0-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高。

疗效标准:全年≥9个月血压在140/190毫米汞以内为显效;全年6个月≤x≤9个月血压在140/190毫米汞以内为有效;全年≤6个月血压在140/190毫米汞以内为无效[2]。

1.4数据处理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P值<0.05时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水平的改变分析

护理干预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干预前下降,但实验组下降更显著,经t检验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血压水平的改变分析(`x±s)

2.3干预效果对比

实验组显效37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6.09%,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我国属于高血压大国,高血压发病率极高,其危害不仅局限于血压的升高,且会对脑部、肾脏、心脏等各个脏器产生不可逆损害,因此控制好血压水平十分重要,这就要求高血压患者必须学会对血压的管理和控制,在明确治疗目标后积极控制血压[3]。

在临床上,高血压分级管理实施效果良好,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贯穿,实施分级管理主要是基于对高血压病情进行分级后根据程度不一实施对应的随访管理干预,制定不同的干预目标。一般来说,一级管理对象的收缩压水平处于140-159mmHg之间,或舒张压处于90-99mmHg之间,二级管理对象的收缩压水平处于160-179mmHg之间,或舒张压处于100-109mmHg之间,三级管理对象的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4-5]。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高血压护理方案,实验组实施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干预前下降,但实验组下降更显著,且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这主要是因为实施分级管理后,高血压控制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在实施对应管理措施后,患者病情改善也更为显著[6]。

综上所述,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在社区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应用明显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且有利于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军秀,丁锐,徐华等.对社区高血压病病人实施分级管理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2009,7(5):380-381.

[2]李向,庞瑞霞.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模式的研究[J].中国医药,2010,5(5):395-396.

[3]吕弢.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在社区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227-227.

[4]李秋琴.分级管理在社区对高血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10):1606-1606,1607.

[5]徐筱莉,孟恺,柯芳等.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知信行现状与护理需求调查[J].上海护理,2006,6(6):17-19.

[6]张少萍,赵英.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分级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1):105-106.

论文作者:陈艳芳,罗江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探讨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在社区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陈艳芳,罗江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