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用药分析论文_俎东红

神经内科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用药分析论文_俎东红

哈尔滨空军93199部队门诊部 150001

【摘 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用药情况,旨在为临床经济、有效以及合理用药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采用医院住院系统对近4年来神经内科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用药进行分析、统计。并且将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划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例在常规性治万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依达拉奉注射液加生理盐水进行静滴,给予对照组丹参注射液加氯化钠溶液进行静脉滴注,联合运用血塞通冻干粉加入生理盐水中进行静滴,治万两周后对两组的总好转率加以比较。结果:试验组好转90例,好转率90%;对照组好转60例,好转率60%。两组在好转率方面的差异有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用药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有助于脑梗死患者脑组织损伤及脑水肿的抑制,有助于梗死区的血供。

【关键词】多发性脑梗死;神经内科;用药分析

前言:多发性脑梗死是指脑内有多个缺血性软化梗死灶,又称为多发性脑软化。脑梗死是一种尤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病情较重、起病急骤、脑血管多处发生梗死。其发病率在所有的脑血管疾病中大约占其病情危重,致残率以及病死率相当高。多发性脑梗死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瘫痪、言语障碍以及感觉障,还可能会引发痴呆,也就是多梗死性痴呆。脑梗死后由于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由此可见,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用药进行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多发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全部经颅脑亦或是磁共振成像确诊。患者发病前未出现神经功能缺陷,在发病天以内病情呈现出进行性加重的趋势,并且经过治疗干预病情依然不稳定。将多发性脑梗死例患者划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试验组例,女40例,男60例,年龄53—80周岁,平均67.5周岁。对照组100例,女34例,男66例,年龄51—79周岁,平均68.0周岁。两组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备可比性。临床表现:多发性脑梗死的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患者有缺血性脑卒中多次事件发生,有局灶样脑梗死定位体征,比如尿便失禁、肌张力增高、偏身感觉障碍、中枢性面舌瘫偏瘫等;多发性脑梗死可急性起病,并且呈现出阶段性的进展趋势,通常智能损害呈斑片状缺陷,血管病变损、精神活动障碍与脑组织的体积、部位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而认知功能障碍则主要表现是计算力减退、记忆力减退、表情漠然、少语、焦虑等。

1.2治疗方法

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人院后,均常规性给予相关药物降低血脂及抗凝,有效的调整血压,如果是颅内高压患者,要给予甘露醇或者甘油果糖降颅内压,并且给予患者对症治疗。给予对照组支丹参注射液加人到生理盐水中进行静滴,1次/日,15天一疗程;给予实验组3支依达拉奉注射液加浓度住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静脉滴注,1次/日,15周一疗程。2周后对两组的总好转率加以比较。统计学处理对研究所得的各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刀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实验组好转90例,好转率90%;对照组好转60例,好转率60%。两组在好转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3.1多发性脑梗死的症状

近些年以来,脑血管疾病已经逐渐地发展成为严重危害中中老年群体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一种重大疾病,有着相当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所谓多发性脑梗死指的是患者发生脑梗死以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相对较为轻微,但是呈现出渐进性加重的趋势,并且在2天内仍然持续进展,直到有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出现,是相对较为特殊的一种脑梗死类型,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非常之高,临床常规性治疗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在多发性脑梗死的急性期会有大量的自由基产生,自由基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细胞膜,同时引发进行性及继发性的损害、脑组织损害、神经细胞坏死及脑水肿加重。所以,神经内科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用药是至关重要的。

3.2多发性脑梗死的用药分析

神经内科多发性脑梗死的治疗药物是多种多样的,以下分析了治疗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用药。神经内科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用药数量第1位的是复方丹参滴丸。该药为纯中药复方制剂,可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该药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黏度增高及血小板功能异常。而其上述各种原因的最终结果是血小板功能异常,聚集性增高,吸附于管壁,释放TXA2等生物活性物质,导致血管收缩,管腔狭窄,内膜损伤动脉斑块形成,以致加重脑缺血。而复方丹参滴丸可以降低TXA2和升高PGI2,并能抑制ADP诱导血小板聚集。依达拉奉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是近几年最新问世的一种脑神经保护剂,已经在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被予以广泛应用。相关文献资料研究显示,依达拉奉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评分和评分,降低超敏血清反应蛋白水平,进而实现自由基的有效清除,炎症的减轻,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改善的疗效,实现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现阶段,如何对扩血管改善脑循环药和脑代谢活化剂这两类药物加以合理使用,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扩血管改善脑循环药及脑代谢活化剂具备着激活脑线粒体功能、改善脑能量代谢障碍以及改善脑功能障碍等作用,但是此类药物也存在着显效缓慢、药物疗效时间长等缺陷,通常需要进行持续数月的治疗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功效。所以,扩血管改善脑循环药和脑代谢活化剂较多的应用在脑出血、脑梗死等后遗症的临床治疗中。对于多发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而言,脑梗死急性期经常性的会有过度灌流的不良状况出现。通常扩血管改善脑循环的药物会导致脑内盗血综合征的发生,脑血管床增加则会带来颅内压上升的隐患。正是因为脑血管病急性期基本上均有血压自身调节障碍,而脑循环改善剂所具有的血管扩张作用,则会使脑梗死低血压患者出现体循环动脉压下降,非常容易加重脑血液循环障碍。因此,应当在改善急性期脑水肿以后,再对此类药物加以适当使用。在本研究中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中,试验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加生理盐水静滴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加生理盐水静滴治疗,经过为期15周的治疗,实验组好转90例,好转率90%;对照组好转60例,好转率60%。由此得出,作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有助于脑梗死患者脑组织损伤及脑水肿的抑制,有助于病灶周围微循环的改善,有助于梗死区的血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结语

总之,对于多发性脑梗死用药合理性,本研究仅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神经内科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用药是至关重要的,相关医学研究者应当积极着手于特效药物以及有效治疗方法的进一步研究中,以便于降低多发性脑梗死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为中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尔君,吕友梅.腔隙性脑梗死126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8):115- 116.

[2]徐桂兰.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和心理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4):101- 102.

[3]潘莉萍.肢体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患者异常步态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8):53.

论文作者:俎东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1

标签:;  ;  ;  ;  ;  ;  ;  ;  

神经内科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用药分析论文_俎东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