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发热患者的临床护理论文_杨林红

浅析发热患者的临床护理论文_杨林红

杨林红

(四川省芦山县芦阳镇卫生院 四川芦山 625600)

【关键词】发热;临床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6-0048-02

发热是指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与散热两个过程,使其保持动态平衡。在正常情况下,不同的个体、同一个体不同时间或测量时的状态不同,体温可以有一定的生理变化。一般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下,口腔温度36.3~37.2℃,腋下温度36.0~37.0℃,直肠内温度36.5~37.7℃;在24h内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1d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在高温条件下、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劳动后、进餐或妇女月经前期、妊娠期,体温略高于正常。在低温环境、饥饿、睡眠中、服用镇静药物后,可使体温下降。老年人因代谢率偏低,体温相对低于青壮年。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发热患者126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57例,年龄在5~79岁,病程最短3d,最长为8个月。

1.2 护理措施

1.2.1 心理护理

1.2.1.1体温开始上升的阶段:表现为寒战、呼吸快而深、心跳加速、面色苍白,自觉发冷与口渴。病人心情恐惧、紧张、不安、烦躁;对发热毫无思想准备,会有一种害怕心理,安慰病人不急不躁,向其查询发热的可能原因,嘱病人需做必要的检查及注意事项,耐心地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帮助解决临时的困难。

1.2.1.2体温继续升高到一定程度:患者表现为皮肤潮红、心跳与呼吸频率加快,头痛、头晕等;高热者,可有谵妄、神志不清、幻觉、行为障碍等;儿童高热者,多有抽搐;多数病人全身乏力、关节酸痛,食欲缺乏及恶心呕吐。护士应尽量解除由于高热带来的不适,遵医嘱给予病人适当的处理,并要热情地对待,尽量满足他的需求,使体温下降,舒适感增加。

1.2.1.3患者体温下降时:皮肤潮红,出汗增加,精神爽快,头脑清新,但是病人仍有虚弱感;如果病情允许,护士可伴随病人外出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有利于康复与舒畅胸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1.4合理安排饮食,及时补充营养:病人在发热过程中分解代谢增强,体力消耗过多,十分需要给予营养补充,加之病人体温下降后消化功能得以恢复,食欲渐增,提高了对营养素的消化与吸收力,应尽量补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满足病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

1.2.2高热的处理 根据热度和患者病情,遵医嘱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

1.2.2.1物理降温包括:乙醇或温水擦浴,冰袋的使用等。常采用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局部用冷疗法适用于体温38.5℃以上的患者,使用冰袋、冰枕、降温贴等置于前额、腋下及腹股沟等处,并通过冷传导的方式起到散热的作用。使用冰枕和冰袋时注意不要使肩部和颈部受凉。全身冷疗法包括温水擦浴、乙醇擦浴、冰水灌肠。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进行全身擦浴,一般擦拭5~10min。温水浴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体温通过传导方式直接散发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当患者体温高达39.5℃时,可用乙醇擦浴,用50%的乙醇200~300ml,温度30℃左右。擦浴的原则是:自上而下,从外到内。上肢顺序为:自颈部沿上臂外侧到手背,自胸腋窝沿上臂内侧到手掌。下肢顺序为:自髋部沿大腿外侧到足背,自腹股沟沿大腿内侧到内踝,自股下沿胭窝擦至足跟。擦浴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有无面色、脉搏的改变;同时注意保暖。当擦至腋下、肋部、掌心、腹股沟、胭窝等部位时,应稍用力擦拭,直至皮肤发红,达到散热的目的。高热伴寒战的患者禁用皮肤擦浴,以免散热使体温过度降低。擦浴30min后再测量1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2.2.2药物降温:使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退热药等,并观察用药后反应,防止体温骤然下降伴大量出汗时,出现虚脱或休克。

1.2.3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1.2.3.1口腔护理:高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易发生口唇干裂、口干、舌苔过多等现象,应保持口腔清洁,晨起、餐后和睡前协助患者漱口。口唇干裂者应涂甘油予以保护。

1.2.3.2皮肤护理:高热患者在降温过程中常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裤和被褥,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和床单位平整干燥。对长期持续高热者,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压疮、肺炎等并发症。

1.2.3.3休息可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机体康复: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适当休息,保持室温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流通。

1.2.3.4眼睛护理:发热患者容易怕光,可给予患者眼罩或降低室内亮度,及时擦除眼角分泌物。

2.结果

经我院的精心护理后,患者体温均恢复到正常体温。

3.讨论

用各种方法宣传关于呼吸道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隔离时间、消毒隔离方法、发病特点、治疗、预防知识等;指导患者科学掌握关于自身疾病的知识,使病人和家属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并能很好的自我防护;告诉患者正确留取和放置标本及有关医学检查和化验结果的意义,所用药物的副作用;向病人通报关于疾病的转归,一般病程及症状,调动病人的健康情绪和治愈信心,使他们消除恐惧和焦虑,以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指导家属正确处理婴幼儿发热,肛温在38~38.5℃时,多饮水,并辅以局部降温;肛温在38.6~39.5℃时,给予解热镇静药,39.5℃以上时,予以温水擦浴;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发热时代谢增快,进食少,消耗大,应卧床休息。儿童发热患者减少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减少体力消耗。老年患者应注意房间的通风换气,不要剧烈运动,夏季穿宽松透气的衣服,以促进排汗,冬季发热排汗后应及时更换衣服,并注意保暖。

【参考文献】

[1] 张雷,高竹林,廖小菁,等译.老年人易患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J].国际护理杂志,2006,(25)1:10.

[2] 杨增勤.对发热患者降温情况的观察及体温绘制的思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41.

[3] 唐洪钦,朱海舰,杜小玉,徐纪玲,黄国雨.老年烧伤患者高热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海军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论文作者:杨林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5

标签:;  ;  ;  ;  ;  ;  ;  ;  

浅析发热患者的临床护理论文_杨林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