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腔镜术后早期反应性精神障碍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论文_付凤齐

付凤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100050)

【摘要】目的:为泌尿外科腔镜术后早期反应性精神障碍的高危患者进行评估,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以保证患者护理安全,减少并发症。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评估,对可能发生反应性精神障碍的高危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出现早期反应性精神障碍的患者52例,在护理人员积极干预下,未出现护理安全问题,顺利康复;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早期反应性精神障碍的发生,对发生早期反应性精神障碍的患者采取积极护理措施,能有效的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关键词】老年;精神障碍;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泌尿外科的发展,微创手术已经成为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主要方式。我们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对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对发生反应性精神障碍的高危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保障了患者的安全,促进了患者康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60岁以上患者1260人,术后出现反应性精神障碍的52例,占3.3%;男性40例,女性12例,年龄60~89岁,平均(78.51±17.32)岁。52例患者术前均无精神异常;其中有基础疾病的38人,占73%;其中高血压26例,糖尿病20例,慢性肺病6例,冠心病11例,71.7%的患者有两种以上基础疾病。精神障碍发生时间集中在术后72h内;持续时间最短的3小时,最长的29小时,平均12.2±3.4小时。本组精神障碍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52 例发生反应性精神障碍的分布情况

2、本组患者精神障碍主要表现躁狂18例、抑郁7例、焦虑6例、被害妄想11例、恐惧10例。表现为精神亢奋或淡漠、烦躁、语言错乱、行为异常,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手舞足蹈,有幻听、幻视;对事物漠不关心。患者均不能配合治疗护理;经过神经科医生会诊,排除脑器质性病变,确诊为反应性精神障碍。

3 护理干预 术后精神障碍是指手术前并无任何精神异常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大脑功能活动紊乱,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 [1]。本组患者均为60岁以上老年人,多数伴有基础疾病,针对患者情况,我们对老年患者采取了以下护理干预措施。

3.1术前干预 全面评估患者:由责任护士填写评估表,包括患者年龄、诊断、手术方式、手术中大致时间、有无基础疾病、麻醉方式、对疾病认识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凡是6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或60岁以上全麻的患者均列为有发生术后精神障碍的高危患者。

3.1.1责任护士加强对高危患者的术前宣教,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情况,关怀患者,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并与家属沟通,对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说明,取得家属的理解。

3.1.2 对术后需要入住术后监护病房的患者,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说明入住术后监护病房的必要性,并带患者到监护病房探望,对监护病房设施有一定的了解,减少紧张焦虑情绪。手术前请家属把水果刀等危险品带走。

3.1.3加强对基础疾病治疗效果的评价 有文献报道基础疾病所占的比率与精神障碍发生的比率趋势大致一致[2] 。本组71.7%的患者同时合并基础疾病,术前我们了解患者所患的基础疾病,了解基础疾病的治疗情况,血压、血糖等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肝肾功能情况;每天监测血压、血糖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保证患者在最好的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3.2术中护理干预 手术时间长短与创伤大小和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高低密切相关〔3〕,本组病历也体现出这个特点。我们注重与手术室护士的沟通,让手术室护士了解高危患者的情况,准备好术中可能用到的物品及器械,熟悉手术过程,预见性的把工作做好,避免增加手术时间。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及前列腺电切术,术中需要用等渗液持续冲洗,冲洗液瓶内液面距床面约60厘米以保持一定的压力,避免因压力过高,导致冲洗液吸收过多至稀释性低钠血症,造成脑细胞水肿;经皮肾镜碎石术,术中需要持续的水流灌注,如果压力过高加之碎石过程中造成的黏膜损害,可造成患者电解质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中加强监测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示波的变化,注意出入量的平衡,监测血液电解质变化,警惕反应性精神障碍的发生。

3.3术后护理干预

3.3.1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表情、语言及行为有无异常;尤其是腹腔镜全麻的老年患者,术中需要持续灌注CO2 气体保持气腹充盈,术后患者体内CO2 潴留,导致血管通透性的变化,麻醉药物代谢较慢在体内淤积,都是引起反应性精神障碍的可能因素。

3.3.2加强常规术后护理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引流液、伤口渗出液的变化,及时发现因患者躁动、不能配合护理要求而造成的出血;妥善固定各个管路,保持冲洗液的通畅,为防止患者拔锁穿管、套管针、引流管、尿管等各种治疗性管路,必要时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对于躁狂、妄想、幻听幻视的精神障碍患者,加强安全防护,加床档、加强不安全因素和危险物品的管理,以保证患者安全。

3.3.3 环境管理:我们为每位患者拉上隔帘,尽量减少患者之间的互相干扰,医护人员做到关门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减少各种噪音对患者的影响。护士加强巡视,减少仪器报警,将监护仪报警设置在适合位置并降低音量,加强基础护理,保持舒适体位,满足患者合理需要,保持其心情舒畅。

3.3.4心理干预 主动关心患者,建立护患间的信任感和互相理解,多倾听,避免语言刺激,营造适宜的治疗环境, 减少各种噪音的污染,护士进行各项操作时多与患者沟通,减少紧张焦虑心情,安排探视时间,满足患者对及家属探望的需求,我们给焦虑及躁动的病人播放轻音乐,音乐有稳定患者情绪的作用, 优雅、动听的旋律, 通过听觉产生美感, 会使人产生安宁、愉悦的心情, 减轻焦虑、缓解疼痛〔4〕, 从而保持较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通过对52例发生术后反应性精神障碍的患者采积极的护理干预,没有发生护理安全事件,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按期出院。

参考文献

[1]周立芹,高春枝.心脏手术后老年患者精神障碍原因分析及临床干预[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32(1):394-395

[2]吴荣华,冯嘉瑜,陈益荣,李明洋,管唯靓.老年患者腔镜术后早期反应性精神障碍118例分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2,17(5):467-468

[3]高成山,金辉.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精神障碍发生原因分析[J].江苏医药,2010:36( 9):1048-1049

[4]董杏芳,万频.让背景音乐进入医院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 2000,16( 12): 7.

论文作者:付凤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5月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6

标签:;  ;  ;  ;  ;  ;  ;  ;  

老年患者腔镜术后早期反应性精神障碍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论文_付凤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