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论文_孙积桂

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论文_孙积桂

甘肃省永昌县第四中学 737200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发布,标志着新课程改革进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中学基础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迫切需要。具体到政治学科中,就是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过程,政治学科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铸造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多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热点,学以致用,铸学科核心素养之魂

政治课属典型的德育课程,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深度更要注重“情感”的温度(通过有深度的知识对学生的思维形成冲击,引领学生对情境材料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感想和认识,引发学生心灵的触动;通过情感体验升华道德品质,养成基本的核心素养)。

比如,在必修二《政治生活》“民主监督”这一框题的教学中,我上课之前先剪辑播放了一段当前热播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学生从视频上看到了“小官巨贪”的场景,接着引入:腐败分子的落马不仅与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作有关,更重要的是广大群众通过民主监督的广泛参与与支持。在施教过程中,我又用一则“村民老刘卖瓜时西瓜被抢”的情景材料作为背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层层分析。

问题一:老刘向派出所民警报案,民警以下班为由置之不理,老刘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了算了,再说自己也没有告他们的权利”。老刘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问题二:老刘回到刘村,把事情的经过向村民们一讲,村民们又有不同意见。村民甲:“打热线电话,举报派出所的行为。”村民乙:“找电台、报社,将派出所值班民警的失职行为曝光。”村民丙:“去把派出所围起来,把值班民警打一顿,出出气。”村民丁:“向人大代表反映,请人大代表出面解决问题。”村民的主张,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简要说明理由。

问题三:假如按照村民丙的做法——“围攻派出所、殴打值班民警”,老刘的合法权益还能得到维护吗?这对公民行使监督权有什么启示?

通过步步深入的分析,学生明确了民主监督的意义,培养了公共参与的意识,掌握了民主监督的方法,培养了理性精神和法治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理性精神)是人们遇到特定问题时体现出来的求真与求实品质。它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关联,理性精神的培养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诉求,通过特定情境和教学行为的引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理性选择。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要注重知识的回归,课堂教学中情境材料的融入,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力抓手。

二、多用问题教学,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升学科思维能力,铸学科核心素养之魂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政治课教学中的说教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层层设计问题,作为启发学生思考的依据,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搭建平台。

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经济生活》有关“商品”这一框题时,我首先设置问题:“为什么要出现商品?”商品生产出来了,再设置问题:“为什么要关注商品质量?”“怎样关注商品质量?”这样就从含义入手,分析了商品形成的“前因”、商品经济更好发展的“后果”,训练了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进而引领学生形成高层次的核心素养。

因此,政治课堂学生学的是知识,生长的是思维和智慧,内化的是观念,培育的是核心素养。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互动体验中引领学生思维发展,铸学科核心素养之魂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注重学生自身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应该是开放、平等、自主、合作、探究、质疑、思维碰撞的课堂。

如必修三《文化生活》的教学,可以引用古诗词,结合学校的经典诗词诵读活动和校园艺术月活动,引导学生领略中华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可以将载人航天精神、《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汉字书写大赛》的活动视频、情境、材料等恰当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可以运用幽默、风趣、直观、形象的漫画,让学生在解读漫画中明白哲理,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

必修二《政治生活》的教学,可以开展时政演讲、课堂辩论,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可以组织模拟听证会、模拟人大代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若干年后,学生也许忘了在课堂上学习的具体的学科知识,但记忆里肯定会记得一些东西,如政治课上辩论赛的情节,哲学课上的某个哲理小故事,文化生活课堂上老师的清词丽句、引经据典……那些美好的瞬间会被激活,并且留下一些用于生活的理性的东西。这就是教育的痕迹,就是我们要培养的核心素养。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早已被打破。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倡导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教学,我们政治课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还应教育学生以知导行、体验践行,使课堂成为学生分享生活、体验感知的场所,成为培养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论文作者:孙积桂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论文_孙积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